我国公路路网结构优化[论文]
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运输服务水平也亟待提升。
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公路交通设施将向体系化、网络化不断演进,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线路总量依然不足,路网结构尚不合理,网络衔接不协调,公路线路总量依然不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覆盖面仍偏低。
在高速公路方面,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路网结构尚不合理。
在过去的发展中,公路仍然承当了过多的非经济性运输,主要是承担了过多的超长途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体系的比较优势。
公路运输网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不足,且在区域上不平衡。
网络衔接不协调。
如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衔接,多式联运发展等,旅客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转换、城乡转换等,存在内部不协调的问题。
2、运输供给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在车辆供给结构方面,客运车辆高级别程度偏低,车型结构配置有待调整;货运车辆专用化、重型化、厢式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个体运输经营户数数量过大,整个道路运输业内部缺乏主导行业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
在经营业主方面,存在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低。
3、财政投入有限,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融资主要是由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外资贷款、发行股票、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等几方面构成。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只占15%~20%,而地方政府、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占到65%以上,客观上造成了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采用以国内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的资金结构。
公路工程施工工程概况(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路建设,加大了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施工工程为例,对其工程概况进行简要介绍。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省某市某县某公路工程2. 工程规模:本项目全长XX公里,起点位于XX县XX镇,终点位于XX市XX县XX镇,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3. 工程特点:(1)地形复杂:本工程穿越山区、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2)环境敏感:项目途经多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环保要求较高。
(3)施工技术要求高:本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4. 工程内容:(1)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填筑、排水工程、防护工程等。
(2)桥梁工程:包括大桥、中桥、小桥、涵洞等。
(3)隧道工程: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
(4)路面工程: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5)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等。
(6)沿线设施:包括服务区、养护工区、收费站等。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本项目采用总分包管理模式,由总包单位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分包单位负责各自分包工程的施工。
2. 施工进度: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4. 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5. 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四、工程效益1. 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3. 生态效益: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通过时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现。
1我国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1.1公路网规模稳步增长,技术等级结构有较大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公路里程年均增长分别为 1.76%、2.39%、3.88%。
特别是高速公路,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到200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约140万Km,“九五”期间净增24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6万Km,二级公路里程达到19.9万Km。
全国公路网密度达14.6Km/ Km2。
公路网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99%的乡镇有公路连接,通公路的行政村达95%。
1.2国道主干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开始形成到2000年底,总里程为3.5万Km 的国道主干线系统已经建成1.8万Km ,占规划建设总里程的50%以上,另外还在建里程约1万千米。
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已率先在全线贯通,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一些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已形成一定规模。
1.3公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的局面“九五”期间全社会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约8900亿元,是“八五”的5.5位,其中1998至2000年连续3年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公路建设国内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规模显著增加,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马加了公路建设的步伐,公路建设投融资呈现多元化,多渠道的局面。
2、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2.1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高等级公路尚未成网,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增长很快,但在整个公路网中所占比重仍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尚不能形成长距离,规模化的全国性公路大通道,更没有形成密度适当、有效连接的全国性高等级公路网络,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目前甸高速公路占路网的比重仅为1.14%,里程不足美国的1/5,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3.5%;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不足50%,而等外公路和无路面公路还有相当数量,大量低等级公路的存在导致国道网上行车速度较低,安全性和舒适性差严重影响国家干线公路网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智能交通论文15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

智能交通论文15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智能交通论文摘要: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交通论文智能交通交通论文交通智能交通论文:探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发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
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 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
京沪高速扩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及材料应用研究

| 工程前沿 | Engineering Frontiers·22·2020年第13期京沪高速扩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及材料应用研究侯 爵(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 南京 210004)摘 要: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骨架公路,为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发展需要,全线按“两侧拼接加宽为主,局部分离”的方案将原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充分贯彻了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在专题试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既有路面面层、基层铣刨料采用再生利用方案应用于路面底基层、路床补强等,避免铣刨料废弃,同时也节约了造价。
此外,结合已调研的省内外高速公路路面方案,采用优质原材料,优化各结构层组合设计,通过精细化设计,提高了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
关键词:京沪高速;扩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材料应用;全寿命周期中图分类号:U41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3-0022-03 作者简介:侯爵,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速公路及跨江大桥建设与管理。
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以双向四车道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营车辆数量与日俱增,原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原有高速进行改扩建已成为交通建设发展新常态[1]。
当前,我国一大批高速公路已经实施了拓宽改建工程,众多学者对扩建工程中的路面工程关键技术做了一系列研究。
曲向进[2]对沈大高速公路现状、病害原因及目前我国旧路改造利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扩建方案采用了以两侧拼接为主,单侧分离为辅的组合形式。
刘建兰、李海军等人[3-4]以沪宁高速扩建为依托,研究了路面拼接的施工技术,包括老路的处理、基层拼接施工、面层拼接施工等,同时提出了适用于沪宁高速公路重载交通的几种耐久性路面结构。
刘甲荣等人[5]针对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中路面拼宽遇到的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了改扩建路面拼宽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旧路面材料与固体工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以及路面拼宽施工新工艺等一系列新技术。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交通是指所有透过火车、汽车、摩托车、轮船、飞机等工具,或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广义解释也包含邮递和电信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关键词:交通运输;提升;新技术;智能化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
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1 提升速度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
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
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
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
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的方法存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必须加强牵引力去赢得足够多小的驱动和制动功率,就可以消除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建得居住。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

新型城镇化下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和缓解其带来的交通问题,以满足小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分析了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现状;探讨小城市道路功能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划分因子;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小城市道路网等级功能结构,从微观层面优化了小城市道路网的断面设计参数。
提出了小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优化体系,研究结果可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规划;道路功能;道路分级引言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和道路交通量增长迅猛,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国家每年投入数千亿元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相反,伴随着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严重。
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由于传统的道路网建设总是被动地适应交通需求总量的增长,没有系统地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用地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带来了交通拥挤、停车无地、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综合症”。
城市道路网大面积、持续高负荷运行,道路交通流处于弱稳定状态。
当处于弱稳定状态的交通流受到某种干扰而失去稳定时,城市交通必然出现严重的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反思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1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复杂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与地形紧密结合,对道路网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路网形式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用地性质、发展方向。
所以,在规划城市路网的时候需要灵活掌握影响道路路线的各个因素。
如果道路网设计不合理,城市规划中其他的规划设计做得再好也都没有意义。
公路路网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路路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公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本总结旨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公路路网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公路路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二、工作回顾1.公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过去一年,我国公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等不同等级公路里程持续增长。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万公里,国省道20.8万公里,县乡道382.3万公里。
2.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在公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公路路网结构也得到优化。
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国省道网络逐步加密,提高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县乡道网络不断拓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
3.公路路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过去一年,我国公路路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国省道、县乡道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公路路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
4.公路路网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在公路路网建设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建设质量,严格把控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加强施工监管、完善验收制度等措施,确保了公路路网建设质量。
三、工作亮点1.绿色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过去一年,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公路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技术,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大绿化投入,提高公路绿化水平,打造美丽公路。
2.智能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我国积极推动智能公路建设,提高公路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公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公路通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公路路网的结构优化
摘要公路网是伴随着需求活动而产生的,它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着通行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网的建设随之力度加大。
本文就我国公路的建设现状,分析其路网密度、路网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优化方法。
关键词路网密度路网结构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公路是国家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城乡交通、生产与生活的运输纽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公路网使人们拥有了更加完善的交通系统,改善了居民的交通条件,增强了人们出行的机动性与安全程度,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经济、便捷、舒适和安全。
1 我国公路建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的增长,“五纵七横”的建设完成和“7918网”的正在形成,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改善了城乡交通条件,有利地缓解了交通运输长久以来对经济发展形成的”瓶颈”制约,使现已形成的公路网在我国人民社会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促进作用。
1.1公路通车里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里程的增长,截止201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为423.75万公里。
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7.34万公里,省道31.21万公里,县道53.95万
公里,乡道107.67万公里,专用公路7.37万公里,村道206.22万公里。
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9.62万公里,一级公路7.43万公里,二级公路33.15万公里,三级公路40.19万公里,四级公路270.58万公里,等外公路62.79万公里。
由数据可得出,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太低,三、四级公路以及等外公路比重过于偏高。
1.2 公路密度
公路网密度是公路运输生产所需的物质基础,它的空间分布、通行能力与技术水平体现着运输体系的整体状况和水平。
以面积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说明了公路运输的覆盖率和通达性,如果该密度越大,则表示区域内的公路运输愈发达。
2012年,我国的公路密度为42.78公里/百平方公里。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依旧偏低,仍待改善。
1.3我国公路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比,公路总里程仍显不足;各层次路网规模和其功能、地位不匹配;路网布局不合理,路网整体功能没有发挥;从公路网整体来看,路网密度太低;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高速公路明显偏少,高等级公路比重偏低,导致路网的平均技术等级较低;农村公路的通达率还有待提高,通畅率差距更大。
2公路网结构优化
路网体系由功能不同、级次不同的公路相互连接所组成。
合理的路网等级结构反映了公路路网中不同等级公路的匹配情况,不仅能使公路网发挥最大功能满足运输需求,而且可以避免道路交通资源浪费。
确保最大限度的满足运输需求的同时,实现快速、安全、舒适、方便以及低成本建设。
2.1 加快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按照国家的高速公路规划,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构筑城际快速网络,促进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五纵七横”、“7918工程”的建设,一个密度较高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同时我们应该加快建设一、二级公路,使得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公路平均技术等级进一步提升。
2.2 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
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步伐,扩大国省干线公路网规模,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步伐。
提升干线路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干线路网结构,扩大干线公路覆盖范围,使得公路综合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保持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既方便各区、市的连接,又避免路网效率的降低。
根据经济布局、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力争使资金投入和路网效率取得较好的平衡。
2.3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
国家高速公路网、国道及省道属于干线网,主要解决“通”的问题;县、乡及农村公路属于直线网,主要解决“达”的问题。
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改善最基层的交通条件,为农村生存条件的改
善、资源开发与要素流动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从而缩小乡村特别是偏远落后乡村与其它地区交通设施条件的差距,淡化地域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2.4 保持路网的经济合理性
高效的路网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路网密度高,或毛细血管发达,通达能力强,二是道路规整,循环畅通。
但是同时也应保持路网的经济合理性,经济合理性是指公路网网络构成不仅能够满足通达要求,而且公路网建设成本也必须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路网里程越长,区域内单位面积密度就越大;高等级公路里程越长,平均技术等级也就越高。
但是公路密度是以巨额建设费用投向公路建设为前提的,公路密度越大,所需费用就越多,这样,确定公路网合理密度就必须考虑公路建设费用和运输费用,使得这两项费用最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总量的进一步增加,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合理的路网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公路网运输能力、节约资源,而且可以满足公路使用者的需求、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裘伟.浅析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水平[j].公路,2009(3).
[2] 丁胜仁,谢永利.公路网结构优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9(7).
[3] 朱方海,凌建明.西部地区公路网规模和结构改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1).
[4] 刘昭敏.基于通达程度的公路网功能层级划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5]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