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参数与其股价波动性关系探究(精)

上市公司财务参数与其股价波动性关系探究(精)
上市公司财务参数与其股价波动性关系探究(精)

上市公司财务参数与其股价波动性关系探究

王汉生张瀚宇何天英郭露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本文探究了上市公司年度股价波动性和其上一年的公开财务指标之间的

相关关系。公开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六项,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状况、管理状况和股东情况。通过分析结果发现, 若干财务指标与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性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大部分符合预期及常识。有一些

财务指标与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性长时期内表现出稳定、显著的关系。文中尝试探讨了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因素。

作者简介:王汉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计量经济系副教授 ,

研究方向: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张瀚宇、何天英、郭露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

学院金融系学生, 研究方向:公司金融、资产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股票回报率的波动性(volatility 是投资风险的直接度量。因此 ,上市公司

的公开财务指标和其回报波动性的关系,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回答 , 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根据上市公司年报等公开信息来了解投资于特定上市公司的风险 , 从而选择符合自己风险容忍度的投

资组合 ; 管理者也可以由自己的财务状况出发防止其公司市值的过度震荡 ,从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地改进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经注意到了财务数据和股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 , “杠杆效应” (levera ge effect 已在国外的研究中被广泛注意到 , Black (1976 发现,公司股价下跌会导致债务—所有者权益比率上升及股价波动性增加。这一结果在公司层面和市场指数层面都得到了验证。前者见 Black (1976 和

Christie (1982,后者见 French, Schwert, Stambaug (1987, Gallant, Rossi, and Tauchen (1990, Schwert (1990, Nelson (1991.

Cheung and NG (1992 在“杠杆效应” 的基础上探讨了股价和公司规模的关系,发现小公司的股价波动性的变化对股价的变化更敏感。

Santis and Imrohoroglu (1997研究了新兴金融市场的股票收益和波动,发现新兴市场的波动水平显著高于更成熟的市场。

关于股价回报率波动性的问题 , 中国的学者基于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的 A 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时间序列方法对股价回报率本身的序列进行分析, 方法主要用到了指数模型、GARCH 模型等。时间序列的方法能有效提取股价波动中的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信息 , 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上市公司本身的财务状况和行业特殊情况, 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研究股价回报率的波动性, 中国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在李岳、王继平、归江 (1998 的研究中 , 采用沪市 A 股的 186支个股, 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红利政策、财务指标以及产业特征的关系进行了截面数据分析, 并且认为红利率与股价回报率变动显著负相关 , 而盈余支出率则与股价回报率波动有弱的负相关性 ; 较高的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会引起股票

市场价格大的波动 ; 尽管公司市价总值对股价回报率影响很小 , 但其与股价回报率波动显著正相关。而在胡继之、于华(1999 的研究中 ,通过对深市上市公司业绩、资金结构与规模、市场结构性价格波动和交易制度的实证分析, 认为股市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在价值的变化 , 而不合

理的债务结构和投机性的非主营业

务加大了价格波动的幅度。除此之外 , 一些外在的市场条件特别是资金量在股市价格的波动中也起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 表

明中国的股市投机性强 , 整体性风险水平较高。金德环、王俊、李鹏、李胜利(2002 的研究则针对了个股的异常波动,通过实证方法对我国证券

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股价回报率的异常波动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信息含量不高 , 上司公司信息披露所引起的异常波动较频繁等。基于这些已有的研究, 我们可以知道红利政策、财务数据、产业结构都可以引起股价回报率的波动, 而资金量和资产负债情况甚至可以决定股价回报率的波动情况。然而 , 这些实证研究由于完成时间较早 , 中国资本市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发达的缘故 , 不免受到数据来源的局限和股票市场不完善的限制。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 , 尤其是股票市场 ,与这些文献完成之时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也更加严格。在这样成熟的客观条件下 ,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于股价回报率波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发现股价回报率波动问题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中国股市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 对于收益率波动性的来源进行分解和解释 , 并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及评价。

实证统计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我们的数据来自 CCER 色诺芬数据库 ,包括 CCER 股票价格收益数据库和 CCER 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

在回归分析中 , 我们的因变量是股票价格的波动。股票价格的波动性用上市公司一年中所有股票价格周度回报率的标准差表示。考虑到中国股市对每日股票波动的涨跌幅限制 , 使用日度回报率的标准差会无法有效反映波动较大的股票的波动程度差异 , 所以我们不使用日度回报率的标准差衡量股票价格收益波动。而月度回报率一年只有 12个值 , 样本不足 , 计算出的波动性受极端值影响较大, 故也不采用月度回报率。在具体的处理上, 我们使用周度回报率的 100倍 (例如 5%的收益率取 5 的标

准差的以 e 为底的对数来反映。取对数是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去掉百分号是为了不致因数字太小而使研究者失去对它的直觉。

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有六个:

对数变换后的总资产 (ASSET——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经营规模。有理由认为 , 总资产较大的公司是已经在市场上运营多年的、富有经验的

企业 , 是在从小企业扩张成企业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有其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企业。可以预期 , 总资产大的公司前景明朗稳定 , 回报

波动性会较小。考虑到总资产的增加对于企业规模应该是边际递减的, 例如一家公司的总资产由一百万增加到一千一百万是规模的大幅增加 , 而由两个亿增加到两亿一千万则算不上是原有基础上的大规模扩张。因此 , 我们对把总资产的对数而不是总资产本身作为我们的自变量 , 以拟合

边际递减的情形。

资产收益率 (Return On Asset 或 ROA ——该财务指标直接反映了公司当

年的盈利状况。对这一指标可以有两种相反的预期 , 第一, 该项指标高反映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这样的公司在投资者的预期中风险较低 , 回报波动性不大。第二 , 恰恰相反, 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上,有可能大部分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是差不多的, 没有显著差异 , 少数公司资产收益率高说明该公司进入了

一个高风险、前景不稳定但短期内产生了大量利润的领域 , 资产收益率高反而是高风险的表现, 并会因此带来高回报波动性。

流动比率 (Current Ratio 或 CR ——即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值与波动性的关系可能是符

合 U 形曲线的, 即该比值过低时表明企业目前周转困难 , 导致市场信心不

足 , 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 如果过高则可能反映出企业闲置资源过多 ,不

善运营 , 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债务资产比率 (Total debt to total asset 记为 LEV ——即总负债与总资产

的比值 , 范围为 0 到 1 之间。该财务指标反映了公司的基本债务状况, 反映了公司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指标推测

公司的扩张情况 :该公司当前的状态是扩张的还是稳健的。这种区别很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回报收益率的波动性。

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 (Administrative expense to total revenue 记为ADM ——该比值是一个相对创新的财务比率 , 表明公司所获利润中用于行政管理的比例 , 反映了一家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 该比值可能存在显著的不同 ; 同

时 , 该比值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的影响 , 在不同公司之间差异可能很大。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 (Accounts receivable to total assets 记为 AR ——该指标同样为一个创造性指标, 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小。由于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大股东占款的情况, 而大股东占款一般通过应收账款 (Accounts Receivable反映在公司的公开财务报告中 , 所以有理由相信 , 如果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占比过高 , 该公司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大股东占款情况。

二、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为了获得对自变量的值的整体了解 , 我们对各样本的财务指标的值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 (表 1 。

表 1: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描述 (以沪市为例

变量名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

ASSET 7293 21.194 1.078 16.884 27.809 21.087

ROA 7293 0.022 0.094 -1.752 0.410 0.025

CR 7293 1.570 1.582 0.002 55.741 1.266

LEV 7293 0.517 0.587 0.009 23.799 0.484

ADM 7293 30.885 2607.240 5.176E-05 222655.470 0.075

AR 7293 0.095 0.088 3.07E-07 0.975 0.073

从表 1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对数变换后的公司的总资产 (ASSET 标准差为 1.078 反映出不同的公司在资产规模上差距比较大。公司的资产收益率 (ROA 介于 -1.752 与 0.410 之间, 其平均水平约为 0.022(均值 0.025(中位数。从中位数可以看出 , 超过半数的公司有正的 ROA 。流动比率 (CR 取值范围较大, 介于 0.002 和 55.741 之间,从中可以看出公司的流动比率差别非常大,反映出不同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显著不同。债务资产比率 (LEV 取值范围也相对较大, 介于 0.009 和 23.799 之间, 但是标准差较小 (0.587 ,反映出个别公司对于财务杠杆利用比较极端 , 总体上差别不大。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ADM 均值为 30.885, 中位数为 0.075, 但是标准差非常大(2607.240 ,反映出不同公司管理费用差别非常大, 而且有些公司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非常高 , 拉高了中位数只有 7.5%的总体的均值 (达到 30以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 (AR:均值为 0.095, 中位数为 0.073,标准差为0.088, 各个公司之间差别并不大。

三、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性和财务参数关系的回归分析

我们以回报率波动性为因变量 , 以第三部分所述 6 个财务指标(总资产、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债务资产比率、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的值为自变量 , 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在回归之后 , 我们对残差进行分析, 去掉了一些极端样本。所得各年的结果不尽相同。取显著性水平为 0.05。见表 2。

表 2:全模型回归结果(沪市, 2004 年

变量名截距项 ASSET ROA CR LEV ADM AR

系数估计值 2.69 -0.05 -0.44 -0.00682 0.08056 0.0015

p 值 <0.0001 <0.0001 0.2021 0.0054 0.5348

模型 F 检验 p 值 <0.0001

判决系数 (R-Square 0.1831

调整的判别系数 (Adj. R-Square 0.1762

综合起来 , 历年的解释变量及模型的显著性水平如表 3。

表 3:历年显著性情况汇总

变量名总年份数显著的年份总数系数符号为正的年份数 * 符号为负的年份数 **

全模型 27 26 N/A N/A

ASSET 27 23 0 23

ROA 27 20 0 20

CR 27 5 2 3

LEV 27 10 10 0

ADM 27 8 4 4

AR 27 11 10 1

历年判决系数 (R-Square 的均值 0.22

历年判决系数 (R-Square 的 25%分位数 0.12

历年判决系数 (R-Square 的 75%分位数 0.28

注 :*在所有变量显著的年份中 , **在所有变量显著的年份中。

从表 3可以看出 , 总资产 (ASSET,资产收益率 (ROA 与公司股价收益率的波动有较为明确的相关, 在 27年中有 23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且关系非常稳定 ,其增加都引起波动性的减小。这两个变量在 0.05 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对回报率波动性有显著影响。应收账款占比 (AR对股价收益率波动性也有较为明确的相关, 有 11年存在显著影响 , 且其中有 10年的符号为正。符号出现相反的年份为沪市的 2007年和深市的 2008年, 两个年份非常接近 , 表明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特殊情况引发了股价波动性和应收账款占比的二者关系的异常。杠杆率 (债务 -资产比率有 10年影响显著, 且系数符号为正 ,从全年波动性的角度验证了“杠杆效应” 。管理费用占比有 8年显著, 且符号大部分为正。流动比率表现出较弱的影响 , 且关系非常不稳定。

结论

中国上市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与其当年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性存在比较显著的持续的相关关系。具体来说 ,公司当年的总资产 (ASSET 与资产收益率 (ROA 这两个财务指标对于公司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性存在显著的影响 , 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杠杆率 (债务 -资产比率、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但是方向不确定。

具体来说 , 上述存在显著影响的财务指标主要取决于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状况, 我们推测原因如下 :

1. 对数总资产 (ASSET 较大的公司,股票回报率波动性较低。这说明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其经营稳健、经验丰富等原因 , 前景较为明朗 ,股票回报率波动性较低 , 在未来时期股价不易发生较大的波动,与第二部分中直觉预期相符合。

2.资产收益率 (ROA 较大的公司,股票回报率波动性较低。资产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这说明资产收益率较高 (盈利能力

较强的公司股票回报率比较稳定 , 波动性较小 ,与第二部分中直觉预期相符合。

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 (AR对公司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验证

了大股东占款的风险对于公司的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性有影响 , 且大股东占款风险越大, 公司的持股风险和股价波动性越明显。

4. 杠杆率 (债务资产比率 , LEV 的增加引发股价波动性的增加 , 这可能表明 ,债务资产比率较高表明公司处在一种扩张的状态中 , 涉足的领域较以往有所扩展 , 增加了其前景的不确定性, 并且反映在了股价波动性的增加上。

5. 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 (ADM 的增加引发股价波动性的变动方向不定 , 这可能表明不同公司的管理成本需要非常不同, 且费用计算方式有很大差异。

本文中我们基本完成了利用 OLS 估计对于股价回报率波动性和财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 , 我们初步考虑探究不同上市公司或者不同行业之间股价回报率波动性的相关关系, 或者股价回报率的协方差矩阵的估计和预测。由于任何两只股票由于控股权、资金流向等方面的内在关联性都有可能造成股价回报率波动性的相关关系, 所以股价回报率的协方差矩阵将会是一个高阶矩阵。关于这个方向的实证分析, 还有待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王汉生(2007 , 《应用商务统计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岳衡、王汉生、姜国华(2008 “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 ST 关系的研究” , 《金融学季刊》 , 第 4卷 , 第 2期 , 第 1-19页。

[3]李岳、王继平、归江 (1998 , 《股价波动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 , 载《数理统计与管理》 17 卷 6 期

[4]金德环、王俊、李鹏、李胜利(2002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个股异常波动相关性研究》 , 载《财经研究》第 28卷第 7期

[5]胡继之、于华(1999 , 《影响中国股市价格波动若干因素的实证分析》 , 载《中国社会科学》 1999 年第 3 期

[6]Yin-Wong Cheung & LiLian K. Ng (1992, Stock Price Dynamics and Firm Siz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7, No. 5, retrieved from JSTOR database

[7]Stanley W. Black (1976, Rational Response to Shocks in a Dynamic Model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Vol. 66, No. 5, Retrieved from JSTOR database [8]Schwert, G. William, 1989, Why does stock volatility change over time? ,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4, No. 5, Retrieved from JSTOR database

[9] Nelson, Daniel B., 1991,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in asset returns: A new approach, Econometrica , Vol. 59, No. 2, retrieved from JSTOR database

[10] Giorgio De Santis, Selahattin Imrohoroglu, 1997, Stock returns and volatility i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Vol. 16, No. 4, retrieved from JSTOR database

质量经济性分析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企业质量成本的管理,不断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项质量成本的控制工作。 3.职责 3.1财务部负责归集、核算、汇总各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并编制《质量成本月报表》,每月 会同质量管理部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相关资料。 3.2质量管理部每月根据要求提供本部门的相关质量成本数据,定期上报财务部。负责对质量 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实施。 3.3其他相关部门每月根据要求提供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定期上报财务部。 4.工作流程 5.工作内容 5.1质量经济成本数据的收集 5.1.1各有关职能部门每月前5日内按《质量经济成本细目分工表》见附录B,填写《质量经 济成本统计表》向财务部报送上月质量经济成本统计。 5.1.2质量经济性按产品所花费的质量投入和质量损失成本划分,应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大类24项,包括:

5.1.2.1预防成本,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预防故障的需要而投入的费用: 1)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包括质量保证部和其他职能部门兼职从事质量管理 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2)质量计划工作费,包括编制质量管理文件及制订质量计划所支付的办公费、文件资 料费、会议费和差旅费以及兼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工时费。 3)质量评审和审核费,包括用于新产品投产前的质量评审及评价公司质量保证能力、 工序能力、产品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资料费、差旅费、会议费、产品测试费和办公费, 以及参加上述活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工时费(产品的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合同 评审费用不计入)。 4)质量情报费,包括收集、分析、研究、处理及保存质量情报所支付的资料费、差旅 费和信息设备的购置费。 5)质量改进措施费,包括经质量保证部部批准纳入质量经济性的、为保证产品质量采 取的质量改进措施所支付的材料费、资料费和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设备购置费。 6)质量教育与培训费,包括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所支付的资 料费、教员津贴、场地设施费、办公费和公司外学习费。 7)质量奖励费,指本公司用于质量奖励所支付的费用。 8)评价合格供应方单位费,包括为采购产品、外包产品而开展的调查、评价合格供方 质量保证能力等所支付的差旅费、文件资料费、信息费。 5.1.2.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投入的费用: 1)检验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指专职从事质量检验、试验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职工 福利费。 2)质量检验部门的办公费,指质量保证部为开展日常试验、检验工作而发生的办公费 用。 3)检验试验费,包括为保证产品质量,对进厂采购产品、外包产品、外购半成品和产 品出厂而进行的检验、试验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4)检验设备维护校准费,包括对检验产品质量的检测设备、量具进行维护、计量、检 修所支付的材料费、维修费和校验费。 5)检验设备折旧费,按照规定对质量检测设备提取的折旧费(本公司为设备使用费)。 5.1.2.3内部损失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至产品交货前,因产品的局部或整体未能满足规定的

质量经济性分析

4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性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质量水平,它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质量概念,属质量经营的范畴。质量经济性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理解了质量对组织经营业绩的影响,掌握并成功实施和应用质量经济性思想和原理,可以提高组织满足要求的能力,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质量经济性及相关概念 一、质量经济性的含义 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质量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的度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 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和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的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量。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的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组织某种产品的狭义的质量经济性,而用价值工程中的(单位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来反映广义的质量经济性。 质量对组织和顾客都有经济性问题。生产、销售或购买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和顾客都将带来损失,造成顾客抱怨,责任风险,以及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组织提高质量经济性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增强顾客满意,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 质量经济性如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则:在利益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等待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在成本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这些都是围绕质量经济性的有关问题。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性分析综述 范艳清 鲍永忠 周传珍 李跃生 一、质量经济性发展 早在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其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将发生在不良品上的质量成本比喻为“矿中黄金”,明显的废品比喻为“水面冰山”。六十年代,费根堡姆在通用电气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并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质量成本是质量体系的经济基础,提出了人们熟知的质量成本分类方法,并将质量成本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 1961年美国质协成立了质量成本委员会。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该委员会相继出版了关于质量经济性的书籍、论文集以及相应的管理指南。近年来,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将质量经济研究列为其会议的主要议题。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经济的研究工作。 日本翻译出版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的同时,也随之引入了质量经济性相关概念,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创立了“田口方法”,使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比较直接地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苏联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十分重视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产品质量问题,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论文和论文集,从产品的经济范畴论述了质量等理论问题,对于系统研究产品质量经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启发意义。 近年来,国外又有不少学者对质量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隐性成本说、ABC成本法、基于最大利润的优化质量成本、价格——质量关系等理论。 二、 国外质量经济性分析应用情况 196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军用标准,将“质量成本”作为对许多政府承包商和分包商的一个要求。这个文件有助于对

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把握服务、质量及效益之间的关系 摘要:企业的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后应突出服务、塑造品牌,而后求得效益。服务、质量和效益其实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技术服务型企业应把建立顾客满意服务体系和服务价值观塑造作为已任,应该以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目标,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关键词:服务质量效益技术服务型企业 引言:认证技术企业如何把握服务、质量及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首先应因根据企事业单位所处的发展时期、或成长战略而异。在单位的创业初期会更多的偏向于效益;中后期则会更多地偏向于服务。从经营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从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成果主义,还有伏特的流水线生产,法约尔的经营管理过程论都能看出,企业初期是偏向于效益的。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偏向于服务。这里,姑且把服务理解成狭义的,如服务质量、服务技能等。一个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跟上的话,会成为其他竞争对手获利竞争优势的一个突破口。常说的服务差别化也是4个常见差别化战略之一。(产品差别化,价格差别化,服务差别化,品牌差别化)。所以很多企业会将利润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再投资,也就是这个道理。市场、消费者是进步的,所以企业也不能停止进步。 要效益,还是要服务质量?我的观点是先要服务,后要效益,服务在效益前面,最后才能两个都得到。首先,我们从事的认证是技术型服务行业。服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自身努力,用心的劳动,获得客户对你的认可。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服务,让客户从心底里认可你。这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换过程,用真心和热情,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以服务带动效益,以服务提高效益,用效益促进服务,达到两者的统一,方能使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均产生共鸣共振,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认证环境。 1 建立服务型认证公司,让顾客满意服务体系 服务型企业是为人们提供服务为主导价值或因素的企业,服务型企业无形的因素居主导,非服务型企业则由有形的因素居主导。因此我们的服务要始终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己任,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认真踏实地做好服务工作。应当认识到,

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指标选择: (1) 二、对空气质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2) 三、经济发展指标线性综合: (3) 四、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3) 五、结论: (4) 六、参考文献: (4) 附录 (5)

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摘要:面对重庆市经济取得高速发展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本文将以空气质量作为 环境状况的代表,搜集重庆市2003年到2011年经济发展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标,研究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以便检验当前重庆市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是否落实的状况。通过对重庆市空气质量以及重庆市GDP进行相关性研究,目的在于得出空气污染对经济损失之间相关性。并将与空气污染相关各种气体以及湿度气温与空气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于帮助研究空气质量与GDP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经济发展的越快,空气质量恶化程度越高。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质量SPSS EXCEL 引言: 经济与人类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对于经济来说,而与污染相关健康损害的经济成本是高昂的,空气污染影响着人们健康的同时,也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究竟空气会如何对经济造成损失,本次研究将以重庆为例,由重庆市各个时期空气质量变化,与GDP、工农业总产值和居民消费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空气污染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由于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空气的质量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环境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证明,城市空气污染,特别是来自工业、工业、发电、城市运输、建筑业的一些颗粒物,是造成成千上万未成年人死亡和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经济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经济来说,而与污染相关健康损害的经济成本是高昂的。 一、指标选择: 1、空气质量: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前者则以自然界自身原因引起的,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后者则以工业废气、交通运输、生活炉灶的燃烧、地面扬尘。空气质量的好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取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质量达到几号与二级的天数、森林用地面积、森林面积这五个指标。 2、经济发展:GDP被萨缪尔森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GDP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经济单位的生产成果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它的核算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并具有国际上通用的核算原则与方法,是衡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活动总量的国际通用语言,因此GDP是全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取了重庆市2003-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居民消费水平这三个指标。

质量与经济性关系浅析

质量与经济性关系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质量经济性原理的研究,阐述了质量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经营资源成本来实现质量经济 性管理。论述了6SIGMA管理与质量经济管理的关系,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质量管理是致力于把质量和财务业绩联系起来的新概念,向人们展示一个通向卓越质量务实之路,使"依靠质量取得效益"成为现实。 质量经济分析与管理,是一个企业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质量经济涉及利益和成本等诸因素,对企业和顾客来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什么是“产品的质量水平”?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若对质量水平进行量化,可以认为是产品某个质量特性的指标,这个指标确定可以来源于顾客的要求,也可以是法规的要求,总之满足了这个指标,就是说满足了顾客的要求或者说是满足了组织的相关方要求。 从质量经济性角度来看,质量经济性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如果一味追求产品质量水平,一般来说,就会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比如采购和使用接近100%合格的原材料,100%检验出厂产品检验(对于非破坏性检验),对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这些都是要投入人力和

物力为代价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因此,只要产品的质量水平达到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没有必要越高越好。当然,从长远利益看,在企业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持续改进现有的产品质量水平,时刻关注顾客需求,开拓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就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度,进而增加企业销售额,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 从6SIGMA管理的角度看,产品质量水平越高,即质量差错率越小,其预防成本曲线会下降。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由3SIGMA到 6SIGMA,损失成本下降,预防和鉴定成本也在下降,使总质量成本降低的最好方法是降低劣质成本。 根据这个理论,产品质量水平越高,质量成本并非随之成正比提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要致力于降低劣质成本,才能在持续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一、质量的经济性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古老文化在创造质量(品質)这一词汇时,就为我们现在说文解字提供了佐证。質,上半部两个斤,意味"斤斤计较",下部"貝",通解为"钱"。也就是说质量对企业和顾客而言都在"钱"即经济性上"斤斤计较"。企业生产的目的是最大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正确处理好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产量是关系的企业的效益,但质量是前提。没有质量,再多的产品,效益也只能是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产量好比是“0”,质量好比是“1”。如果没有“1”,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有了“1”,后面的“0”当然越多越好。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质量的经济性问题。质量经济性如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

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名称 :《多元统计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报告 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报告
所在学院: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 10 月 17 日
报告目录

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 ................................................................................. 1 1. 2. 3. 引言................................................................................................................................... 1 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 2 3.1 回归变量.................................................................................................................... 2 3.1.1 经济发展水平 ................................................................................................. 2 3.1.2 空气质量 ......................................................................................................... 2 3.2 回归模型.................................................................................................................... 3 3.3 样本与数据................................................................................................................ 3 3.3.1 数据来源 ......................................................................................................... 3 3.3.2 数据处理办法 ................................................................................................. 4 4.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 4 4.1 经济发展水平 ............................................................................................................ 4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 4.1.2 聚类分析 ......................................................................................................... 6 4.1.3 主成分分析 ..................................................................................................... 6 4.2 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主要污染成分浓度的关系 .................................................. 10 5. 结论和建议..................................................................................................................... 11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

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the economics of quality (ISO/TR10014:1998)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技术报告ISO/TR 10014:1998《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时GB/T19000 族标准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保持一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有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请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08 所,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谷艳君、李镜、曹纯、张志珍、于美芬、田武。

ISO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团体(ISO 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 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 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 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但在特殊情况下,技术委员会也可建议出版下列各类技术报告: ——1 类技术报告,尽管已再三努力,但仍不能获得作为国际标准发布所需的支持时; ——2 类技术报告,当项目仍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时,或认为项目将来可作为国际标准来发布,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立即达成共识时; ——3 类技术报告,当技术委员会收集到不同于以作为国际标准发布的文件(如,技术发展水平)中的数据时; 1 类和 2 类技术报告要在发布后三年内评审,以决定是否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 3 类技术报告在其所提供的数据不再有效或有用之前不必须评审。 ISO/TR 10014 属于2 类技术报告,是由ISO/TC 176/SC 3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由于在质量经济性领域急需一份指南,去指导组织如何使用标准,以满足某一明确需求,因此,本技术报告作为该领域“临时使用的未来标准”、以技术报告(2 类)系列出版物(按照ISO/IEC 导则第1 部分G3.2.2 条款,1995)的形式予以发布。 本技术报告不是“国际标准”,只是临时使用,旨在可以获得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信息和经验。对本及术报告内容的意见应送到ISO 中央秘书处。 对本技术报告(2 类)的评审将在其发布后不超过三年内进行,以便决定:延长三年继续使用;转化为国际标准;或撤销。 本技术报告的附录A 是提示的附录。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质量经济涉及利益和成本等诸因素,对组织和顾客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实施质量经济分析和管理,将有力地推进组织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质量的经济性 质量对组织和顾客而言都有经济性的问题。如在利益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对组织而言,则需考虑提高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在成本方面考虑: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的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的缺陷,包括不满意的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的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这些都是围绕经济性的有关问题。 (一)质量与经济 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努力开发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趋势正从“消除不满意”向“追求满意”方向发展。现代质量的含义是“满足需要和期望”,即质量要求(涉及固有质量特性和其价值总和的要求)满足顾客(含相关方)的明确或通常隐含的需要或期望。 伴随着质量概念的不断演变,从符合性发展到追求顾客满意,质量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质量经济性管理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收入(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的成本,减少资源投入。由于销售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带来损失,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他的损失可能会使市场份额减少,如组织形象和信誉不佳、顾客抱怨、责任风险等,以及人力财务资源的浪费,减少这些损失,可以降低经营所需资源成本。1998年8月1日颁布的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给出了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改进经济效益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图1可以看出,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从组织方面的考虑—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的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经济性应体现组织的宗旨—组织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图 1从增强顾客满意和降低过程成本两方面具体指明了改进的途径。 (1)增强顾客满意 增强顾客满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新产品(包括服务),二是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1开发新产品 a) b) c)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模板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为了加强公司质量经济性管理,通过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公司不同质量经济指标基期变化情况,为公司质量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满足公司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现将公司本报告期(年月—年月)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质量成本分析 1.1 报告期内公司质量总成本完成情况: 质量总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 以上成本质量总成本为公司所有产品生产的总成本,不分产品,反映的是公司总体质量成本状况,数据来源根据财务科目的费用明细细分,或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月度质量成本报表汇总计算(附表)。 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2 质量成本的变化和与其它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1.2.1和去年同期或上一基期的环比变化情况和原因分析

1.2.2 质量成本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对比和变化情况分析 1.2.2.1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公司质量总成本/同期公司销售收入。 (核算时要保证销售收入与质量成本相匹配) 1.2.2.2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的期间变化情况: 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或上期的对比情况,对对比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分产品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如有必要和细分数据) 1.4 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分析(如有必要和细分数据) 可通过期间单项费用占质量成本或产品销售收入(产值)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分析。 2、质量损失分析 2.1 公司报告期的质量损失情况: 质量损失=内部损失+外部损失 2.2 质量损失的变化情况 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或上期的对比情况,对对比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3 质量无形损失情况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