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4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完全支传导阻滞概念

完全支传导阻滞概念

完全支传导阻滞概念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因希氏束或左侧束支传导障碍导致左室激动延迟,伴有或不伴有因激动延迟引发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束支等组成的,它们协调心脏的搏动。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经过房室结,再由希氏束和束支传导到心室,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

但是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心脏激动不能从房室结正常传导到心室。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否会进一步进展,发展成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引发心力衰竭,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有研究认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与非左束支传导阻滞人群生存率无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有28%
可因心室间和左室内收缩不协调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并接受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同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需要与其他类型的传导阻滞进行区分,如一度、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为它们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完全性左,右束枝阻滞各133和947例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左,右束枝阻滞各133和947例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左,右束枝阻滞各133和947例心电图分析
刘存秀;陈瑞林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1995(24)3
【摘要】我院1972~1993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共作常规心电图检查174312例,其中男性106237人,女性68075人。

符合完全性左束枝阻滞(CLBBB)133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3例。

符合完全性右束枝阻滞(CRBBB)947例,其中男性694例,女性253例。

男女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

【总页数】1页(P146)
【作者】刘存秀;陈瑞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心电图左束枝或右束枝传导阻滞异常应不应该担心? [J], 卢洋
2.完全性左束枝阻滞时左室肥厚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探讨 [J], 邓锡伟;李月珠
3.完全性左束枝阻滞的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 [J], 邓锡伟;朱明霞
4.采用直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入院心电图存在左束支、右束支与无束支传导阻滞的预后比较:来自多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血管成形术试验 [J], Guerrero; M.; Harjai; K.; Stone; G.; W.; 王亭忠(译); 杜媛(校)
5.眼针治疗心律失常——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恢复正常一例 [J], 薛沈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病因】(一)发病原因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男女之比约为2∶1。

发病年龄为3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56.7±3.2)岁。

据国内报告三组137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冠心病占45.3%,高血压病占19.7%,心肌病占8.7%,心肌炎占3.6%,肺心病占5.2%,风心病占5.8%,先天性心脏病占0.7%,主动脉病变(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占1.5%,其他(如白塞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炎等)占9.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有心脏扩大者占72.5%,伴左心室扩大者占41.9%,左右心室均扩大者占2.6%,心房扩大者占8.1%:伴有心力衰竭者占51.6%,心脏扩大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占20.9%。

其他病因尚有Lev病、Lengere病、心脏创伤、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高血钾和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大剂量利多卡因等的毒性作用。

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缺血、左心室扩张牵拉使左束支损伤或断裂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意义相似,只是病变较轻,左束支受损较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远较并发其他分支阻滞为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仅为0.9%,较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阻滞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仅占9.5%。

左束支阻滞几乎全部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者(而大多在心肌梗死前已经存在),但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较右束支阻滞少。

(二)发病机制左束支的主干很短,两组纤维从希氏束一经分出后即在左侧室间隔内膜下呈扇面形展开,到达左心室各部内膜下分为浦肯野纤维,所以左束支发生阻滞常提示受损范围较广。

这是由于左束支粗短、分支早,其主干前部及后部分别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供血,受损机会较少,病变比较广泛时才能使其全部受损。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病因与心功能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病因与心功能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病因与心功能分析韩秀;赵春月;潘晓杰;林治湖【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因及心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已明确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judkins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测量分析心脏功能.[结果]在所有病因中以冠心病最常见占45%, 高血压17 % ,扩张性心肌病15% ,风湿性心脏病5%,无器质性心脏病17%.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尤其以冠心病患者最多见,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正常.[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其次是高血压,也可见于风心病、心肌病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胸痛及心电图异常变化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相关心功能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3页(P327-328,331)【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病因;心功能【作者】韩秀;赵春月;潘晓杰;林治湖【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一般认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本文回顾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旨在分析其病因及心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
注 : 与 小 切 口 组 相 比 ,P< O . 0 5
2 0 1 1 , 1 ( 2 2 ) : 1 8 8 - 1 8 9 .
2 . 2术后情况 比较 小 组 口组 ( 对 照组 )患者肛 门排气时 间、下床活动 时间与腹腔 镜
【 3 】 武公 富. 两 种胆 囊 切 除术在 老 年胆 囊 结石 疗 效 对 比分 析 [ J ] . 现代
都与患者病死率明显相关 , 是独立于心力衰竭 、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他重
密 ,可逆 性切除胆囊 或 自壶腹部 行胆囊大部分 切除术 , 胆 囊黏膜 电灼
处理 ,夹 闭胆 囊管开 口。
本文腹腔 镜手术 中多 采用气管 内插 管行全 身麻醉 ,与传 统的小切 口胆囊 切除 手术所 采用 的连 续硬 膜外麻 醉相 比 ,显效 特别 快速 ,同 时,在腹腔镜手术 过程 中可 以很 容易地控制 患者的循环 系统和呼 吸功 能。在腹腔 镜手术时 ,视野 较传统小切 口 胆 囊切 除手 术更清晰 ,便 使 医护人 员能够 迅速发现病灶 位置 ,及 时予以处理 ,减少患者腹腔 内出 血量及 缩短手 术时间 】 。而 且 ,腹腔镜 手术是在 近乎完全 封闭 的腹腔 内进行 操作 ,避免 了行传统小切 口 胆 囊切除手术 所致腹腔大 范围的创 伤和暴 露 ,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 】 。 本研 究 通过 回顾性 分析 笔者 所在 医 院采 取两 种不 同手 术方 式 的
完全性 左束 支传导 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相 比较少见 ,但完全性左 柬支传导 阻滞患者绝大多见于器质 性心脏病,在急慢 眭缺血中,C L B B B
要变量的预测因子 。 。本文分析5 6 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资 料与 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结果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结果分析
5 1 1 5 1 8 , C h i Nhomakorabea a )
[ Ab s t r a c t ] O b j ct e i v e T o k n o w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s o f c o m p l e t e l e f t b u n d l e b r a n c h b l o c k a n d i f g h t
c o mp l e t e l e t f b u n le d b r a n c h b l o c k w e r e c o n c e r n e d,t 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
9 8 6 . 0 4 6 , P< 0 . 0 5 ; :1 4 8 3 . 2 8 6 , P< 0 . 0 5 ) 。结论 6 0岁以上老年人 的完全性 左束 支 阻滞和 右
束 支阻滞发 生率较 高 , 应定期进行 常规 心 电图检 查 , 及 时发现 异常情 况并进行相应 的处理 。 [ 关键 词 ] 冠 心病 ; 完全 性左 束 支 阻滞 ; 右 束 支阻滞 ; 心电图
[ 中图分 类号 ] R 5 4 0 . 4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7 4 0 ( 2 0 1 4 ) 0 1 — 0 0 3 0— 0 3
An a l ys i s o f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s o f c o mp l e t e l e f t bu nd l e br a n c h bl o c k n d a r i g h t bu nd l e br nc a h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5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经超声心动图和X线心脏检查,证实合并左室肥厚者24例(观察组);无左室肥厚者24例(对照组);6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

结果:两组RV5(V6)+SV1(V2)、QRS空间向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QRS时间却有明显差别(P<0.01)。

结论: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诊断左心室肥大以QRS时间≥150ms为标准,较QRS电轴及电压指标敏感可靠。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QRS时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由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初始除极向量发生了改变,造成QRS电压增高,也可使左心前导联的电压降低而掩盖了左心室肥大图形,因而诊断比较困难,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但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血管造影、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尸检对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提出了一些新的诊断参数。

本文对临床上肯定有左心室肥大及无左心室肥大的两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心电向量图的几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合并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问题。

资料和方法对象:选择自2002年2月~2005年12月間,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8~75(57.2±12.1)岁。

54例患者均做了心电图、心电向量图。

所有病例均经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和X线心脏检查,证实合并左心室肥大者24例(观察组),无左心室肥大者24例(对照组);6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均为心肌病患者)。

观察组24例中,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及冠心病12例,心肌病2例,联合瓣膜病2例。

对照组24例中,冠心病22例,右位心2例。

方法:测量的项目,每个病例均测量RV5+SV1或RV6+SV2电压,以其最高值为左室电压计算,男≥4.0mV, 女≥3.5mV,左心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0.05秒,左心导联ST压低和T波倒置为左室肥厚诊断标准。

左束支传导阻滞180例心电图分析

左束支传导阻滞180例心电图分析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l 4 6 2 0 )60 6 —2 10 一 2 ( 0 7 0 —4 50 5
关 键词 : 束 支传 导 阻滞 ; 电图 左 心
性心 脏 病 患 者 , 常 人 极 为 罕 见 。约 9 %为 冠 心 正 0
水平进 行 干预及 制定 治疗 目标 。中华 医学 会血考 值时 应充 分地考
虑到性 别 和年龄 对 血 脂 含量 的影 响 , 扩 大 样本 例 在 数 的 同时 还要 运 用 标 准化 的分 析方 法 , 样才 能 这 建立更 合理 的参 考 范 围 , 同时 也应 对 相 应 疾病 患 者 血 脂 水平进 行研 究 , 确定合 理 的医学 决定 水平 , 对动 脉粥样 硬化 性疾病 起 到真 正 的诊 断 及防治 作用 。本 次调 查例 数 有 3 7 9 6例 , 而且 分 布 的 范 围也 较 广 泛 ,
率 呈负 相关 , D — 高 是 动脉 粥 样 硬化 发 生 和 发 L L C增
脂参考 值显 的 很 有 必要 。本 调 查 结 果 显示 : 龄 和 年 性别 对血 脂含 量 的影 响较 大 , 男性组 T T H — C、 G、 DL C、 D L LC水 平 均 略 高 于 女性 组 , l岁 以 上 年 龄 组 5
l 9 2 5) 2 4 2 9 9 9,2( : 6 — 6
:: 血脂 异 常 防 治 对策 专 题 组 m脂 导常 防 治 建议 : 中 华 心 血 管 5 J
病 杂 志 ,9 7 2 ( ) 19 15 19 ,5 3 :6 —7 .
6 周新 , 盛 恺 临 床 Ⅱ脂 分 析 的 现 状 _ 展 J . 华 医 学 检 验 鄢 n } j发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嘧回国霞凰
3 护 理 体 会

呼吸道 通畅 ; 定时翻身 , 防止压疮形成 。 伴有意识障碍及 精神 障
氧化碳 中毒后 出现迟发性脑 病 的患 者常 出现精神神 经
碍 的患 者要在床 边加护栏 , 防止摔伤 , 代家属 要 2 护 , 交 4h看
防止意外发 生。迟发性脑病患者都有不 同程度 的脑细胞损伤 ,
3 预后 总体上在原发 病基础上 出现完全性左柬 支传 . 9 导阻滞说 明心肌损害较大 , 病变弥散 , 预后差 , 伴有电轴左偏者 预后更差。 孤立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频率依 赖型左束支传导阻
滞预后较好 。本组预后情况与国内外 多数学者的报道相近。
( 稿 日期 :0 2 0 一 4 收 2 1— 2 o )
严 重心律失常 1 , O例 总病死率 为 1%。结论 0
型 左束 支传 导 阻 滞预 后 较 好 。
CL B B B伴 电轴
左偏 者病死 率高 , 预后 差 ; 孤立型 左束 完全 性 左束 支传 导 阻滞
预 后
发病 机 制 治 疗
1 例 C B B中 Q S时限在 10 10 6 例 ,4 ~ 6 ms 4 LB R 2 ~ 4 ms 0 1 10 0
( 吕梁市卫生监督所 , 2 山西 吕梁 0 3 0 3 0 0)
【 要 】目的 摘
探 讨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 阻滞 ( L B ) CBB的
的心电 图、 心脏彩色 多普 勒超声 等辅助检查 和病历记 录 , 均经 过 长期 病因治疗和对 症治疗 ,有 1 8例安装心脏起 搏器 ,0例 3 进行 了冠脉支架安放 。 1 C B B的心 电图表现 . 2 LB ① Q S波群 为室上性 激动 ; R
2 0 61
住院患者所做 心 电图共 5 0 ,其 中检 出完全性 左束支传 50 例 0
导 阻滞 ( L B 14例 , 出率 占 02 %。其 中男 8 C B B)4 检 .6 0例 , 女 6 4例 , 年龄 2 2岁 ~ 7岁 , 8 平均年龄 (32±1 ) ,O岁以上者 6. 0 岁 6 1 6例 , 8%。 4 1 占 1 1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均有较完整
分析口. 医学杂志 ,043 ()7 172 】 陕西 20 ,38 :3— 3.
[ 王健 纯. 3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6 例 I床 分析[. 医学 0 } 笛 J陕西 ]
杂志 ,00,9 2 :1 — 1. 2 1 3 ( )2 0 2 2
保 持呼 吸道 通畅 。对 于迟发性脑 病 的患者 高压 氧治疗最好 在
即左前分支 ; 多数人 的两支之 间形成交通 , 称为间隔支。3组纤 维经不 同路径进入心室肌后形 成蒲氏纤维 网, 组纤 维间联系 3
增大 , 射血分数 ( F 下降 。 E)
35 代谢改变 . C B B患者室间隔 B一氧化和葡萄糖利 LB 用失配 , 间隔糖代谢减少。 室
36 常见原 因 .
3个 月 以上 。
脑水肿 患者应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 征的变化 , 按照 医嘱给
f 陈赛莲. 4 ] 急性一氧化 碳 中毒迟发 性脑病高压 氧治疗护理 叨. 医学理
论与实践 ,0 1 2 ( 0 :1 7 19 . 2 1 ,4 1 )19 — 18 ( 收稿 日期 :0 2 0 — 5 2 1— 2 0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阻滞常见于心脏有 弥
广泛 , 一般左束支 中单处传导纤维的病变不易产生左束支阻滞
的心 电图变化。 如出现左束 支阻滞 , 往往说 明左前 、 左后分支和 间隔支均有病变 , 这也可 以说 明为什么左束支 比右束支受损概
率小 , 但一旦受损 , 预后较差。
散性病变 , 多数终末期心肌病 患者 出现完全性左束支 阻滞 。特
[ 赵方荣 , 1 1 ] 翟茉 慧 , 孙雪梅. 例一氧化碳 中毒迟发性 脑病的临床 观 2 5 察及护理叨. 中西医结合杂志 ,0 4 1( 3 :2 13 0 . 现代 2 0 ,3 2 )3 0 — 2 2 [ 刘广 忠 , 2 】 赵豫 凤 , 屈永 才. 急性 一氧 化碳 中毒后 迟发 性 脑病 相关
影 响患者 的语 言表达 、 理解记忆 等能力 , 理人员应 鼓励患 者 护 多看书、 多交流 , 避免 智力进一 步衰退 。 有肢 体运 动障碍的患 伴
者要加强肢 体功能康复锻 炼 , 锻炼过 程要循序渐 进 , 症状严 重 的患者要 在家属陪同下进行锻炼 。
参 考 文 献
治疗 。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 高压 氧舱 的操作方 法 , 般首次 治 一
阻滞。
32 左束支的血供 .
左束支的血液供应来 自前 、 、 3 后 上 组
动脉 , 前组动脉发 自左 冠状动脉前 降支 , 应左束支 主干的前 供 部 以及左前 分支 、 间隔支和左后分支 ; 后组 由右冠状动 脉后降 支供应 ; 上组 由房室结动脉供应 。左前分支 由前降支的穿隔支 供应 ; 左后分支 区域多为双重供血 , 有右冠 状动脉 的后 降支和 左冠状动脉的左室后支分布。因此 , 临床上较少见到左后分支 传导阻滞 , 一旦 出现左后分支阻滞 , 多表示病变严重。 左束支及 其分支 由多支冠状动脉供血 ,凡是因缺血引起的左柬 支阻滞 , 常属多支病变。 33 左束 支的传导 . 正 常情况下 激动沿左束支传导时经 过主干在 3个分支 同时进行 , 右束支也几乎 同时激动 。一般激 动经希 氏束下传后 ,左心室 内膜略 比右心室 内膜提前激动 , 或 双心室可视同为 同时激 动 。而 当出现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阻滞
发 病机 制 、 治疗 和 预 后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1 4 完 全 性 左 柬 4例
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 资料 。结果 本 组以老龄 患者居 多, 占
8% 。 完全性 左束 支传 导 阻滞的病 因:冠 心病 6 1 5例 占首 位
(5 , 4 %) 其次为 心肌 病 3 ( 7 , 9例 占2 %) 高血压心 脏病 2 例 ( 1 占
时, 激动从右心室开始经间隔传人 , 左心室激动延迟 。
3 治疗 . 8
首先是长期正规对 原发病的治疗 ,对 于充血
性心力衰竭伴 C B B导致 血流动力学 异常 ,可通过 双心室起 LB 搏得 以校正 , 心室射血 分数 可以提高 , 左 充盈时 间可 以延长 , 二
尖瓣 返流可 以减少 , 心功能可有明显改善。
导联 S T段 下移 和 ( ) 或 T波 倒置 。C B B心 电轴 明显 左偏 LB (AO)诊 断标准 : L , 心电轴 ≤一 0 。 3。
2 结 果
的完全性左 束支传 导 阻滞 1 8例 , 1%。 L B 占 3 C B B合 并左心 室
扩 大 5 例 , 肌梗 死 4 例 , 绞痛 2 例 , 9 心 O 心 5 进行 性 心力 衰竭 5 5例 ,
症状 , 护理人员应重视对 患者 的心理护理 , 重患者 , 尊 给予 患者
充分 的理解 和支 持 , 增强 患者 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期进行 高压 氧治疗 可使 患者 的精 神和神经症状显著 改善 , 护理人员要 向患
者解 释高压 氧治疗 的必要 性 、 用机 制及效果 , 导患者尽 早 作 劝
左束 支阻滞 时 ,左心室被动充
盈 时间推迟 , 左后乳 头肌收缩延迟 造成二尖瓣 返流 , 主动脉开
31 左束 支的解剖 .
希 氏束 向左分 出扁带状 的左束 支 ,
放和关闭时间明显滞后 。由于间隔异常 , 左心室收缩末期 内径
较右束支粗短 ,呈扇形 ,分支部位在室 间隔肌部 的中、下 1 , 3 处, 先分 出的纤维形成左束 支后组 , 即左后分支 ; 再分 出前组 ,
疗 时 氧 舱压 力 应 大 于 02 P [, .5M a 1患者 进入 氧舱后 一定要 缓
慢 升 压 , 般 升压过 程 需要 2 i, 一 0r n 然后 吸 氧 3 n后 休 息 a 0mi
1 i , 0m n 继续 吸氧 3 i, 后减 压 出仓 , 0r n 最 a 减压 过程 同样 要 缓 慢, 一般 为 2 i。护理人 员在加压时要指导患者学会 开启 咽 0m n 鼓管, 吸氧期 间要密切 观察 患者 , 时清 除患者消化道 内异物 , 及
1%)心 肌 炎 4 ( 3 , 因 不 明 者 1 5 , 例 占 %)原 5例 , 1%。 无 症 状 占 0
② 任何 导联 Q S 2 s③初 始无 Q波( R ≥10m ; 偶有也 < . )④ 00 s ; 2 I、 V 等 以 R波 为主的导联 Q S波群 畸形 ( 宽阔 、 V、 R 呈 顶部 挫折 、 切迹 、 峰尖 变平或双叉 形 )⑤室 壁激动 时间 I00 ; ; > . s ⑥ 6 V V 呈 r ( 波极 小 , 、 s型 r 多表现 为 Q s型 )⑦ 任何 左心 导联 ; 无大 S波( ≥R波高度的 2 %) 在 ; 0 存 ⑧继发性 s — T T改变 : 左心
6 例, 6 5 ≥10ms9例 。并发其他心律失常有 : l 心房纤颤 3例 , 频
1 资 料 和 方 法
发室性早搏 5 0例 , 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 速 2 非 0例 , 多源室性
1 临床 资料 . 1
我院 2 0 0 6年 l 0月—2 1 年 9月 门诊和 O1
早搏 、 成对室性早搏 1 例 , 5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 5例 , Ⅲ度房 室传导阻滞 1 例 ,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例。14 中电轴 明显左 4例 偏者 2 , 1%, 3例 占 6 死亡 5例 , 病死率为 2 %; 2 不伴 电轴左偏者 1 1 , 8 %, 2 例 占 4 死亡 9例 , 病死率为 7 1 例 C B B中冠心 %。 4 LB 病 6 例, 5 心肌病 3 9例 , 高血压心脏病 2 例 , l 心肌炎 4例 , 因 原 不明者 1 例 。无任何症状者 1 例 ; 心肌梗死 4 例 , 5 8 伴 0 左心室 扩大( 心胸 比I0 5 5 例 , > . )9 进行性心力衰竭 5 例。 5 5 住院死亡加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