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发展与其文化背景关系浅析
歙砚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

10神州文化歙砚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吴荣开雪辰砚斋创始人摘要:歙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承与保护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以歙砚的发展历程为开端,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歙砚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提出了个人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歙砚;发展;传承;保护1引言砚,即“砚台”,与笔、墨、纸齐名,位于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凭借其稳重的质感、独特的触觉、优雅的色泽以及持久耐用等特性,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文人墨客、雅痞贵族的喜爱和收藏,是一种高雅艺术、品质生活的象征。
歙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与端砚、洮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唐,是四大名砚的开端,其中歙砚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的推崇并凭借其本身独特的品质而名震天下,赢得皇室贵族及文人雅士的青睐。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歙砚的发展历程2.1唐代。
唐代之前,歙砚便已有所耳闻,但鲜为人知,直到唐代才为众人知晓。
在古籍中有多处记载称在唐朝歙砚颇受重视。
梁太祖朱温在《清异录》里称龙鳞石纹似月砚形象,乃歙产也;南唐时元宗李璟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命李少微为砚务官,派遣周全学习砚雕技术,专门搜集佳石提供给御府造砚,足以看出其对歙砚的喜爱;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将所钟爱的李廷珪墨、澄心堂纸连同歙砚一起并称为“天下冠”,由此歙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
2.2宋代。
时至宋初,重文抑武、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同时也带动了包括歙砚在内的文学的发展。
歙砚的制作工艺、纹饰风格、砚材石质均得到提高与发展。
此外,宋代开创砚雕之新风,使之成为一代典范。
2.3元代。
元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百业凋零,歙砚产业自然也不例外,除了维持了一定的制作水平外,制作工艺、砚台种类题材、创新技艺等均逐渐走向发展的低迷阶段。
2.4明清时期。
由明至清,歙砚产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持续低迷。
康熙、雍正时期均未见有歙砚开采记录,仅有民间砚工零星开采记载。
直至乾隆时期,歙砚的发展有所转机,制作也呈现规模化。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

徽文化蕴育的歙砚艺术吴国水徽文化是上溯千年来徽州先人们劳动实践和智慧的凝聚、演化、结晶和沉淀,是产生于徽州本土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风习俗等。
特别是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精美的“三雕”艺术、古村落建筑艺术及蕴含深奥哲理的古楹联、古题额、古书院、古牌楼、古祠堂等,不知揉进了多少徽文化的和弦,歙砚雕刻也不自觉地投怀关抱,受到了浓郁徽文化的陶冶、濡染、启迪和升华。
歙砚雕刻可以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徽文化的蕴育。
砚雕师的心境和所追求的意境,确立的主题和形式,创作的意蕴和气韵,以及所表达的典型和格调,构成了我国工艺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载誉于世的四大名砚之一。
首先歙砚艺术受到徽文化漫长时期的浸染,使创作者产生一种心境,也就是在传统文化积淀中培养砚雕师的情怀。
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子早就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徽文化也是将艺术看作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经过程。
纵观古住今来对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以德行为依据,打牢了人生的根;以仁为内在修养,在心理上求得平安。
这种心境可以说是有志砚雕艺术者所必备的。
在从事歙砚雕刻的实践中,有心者会逐步悟到这种“志于道、据于德”的精神、思想和情操,对于找准人生座标的重要性:“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和处世准绳,为砚雕艺术带来的说不尽的好处。
说实在的,学习歙砚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心性的事业。
人生的心境确实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感悟。
可以说,砚雕艺术也是一种寂寞之道。
如同吃斋念佛,心诚则灵。
耐不得寂寞,沉不住气,又怎么能得“道”。
当然,道无艺不显,艺无道则不明。
没有精神内涵,作品既使形象逼真也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关注精神内涵,谓之道,故艺术通过表达来寄托作者的精神和情感;艺术因情而发,要为“情”而琢,而非为琢而琢。
从艺要养心,“心贵静虚”才能修性,从而为攀登“虚”、“无”的至高境界打好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兴盛的根源,而徽文化则是其精髓之一。
歙砚在砚史发展中的历史概况及地位

传 统 上 对 歙 砚 鉴 赏 归 纳 起 来 有 8条 标 准 。 即 : “ 理 绮 丽 ,玉 德 金 声 ; 纹
坚劲 发 墨 .下墨 如 风 ;经 久 不 乏 ,
停 墨 浮艳 ;贮 水 不 耗 ,历 寒 不 冰 ; 涩不 留笔 ,护 毫 佳 秀 :滑 不 拒 墨 ,
磨 砚 无 声 ;瓜 肤 肌 理 ,涤 之 即 净 ;
歙 砚 的特 点 是 质 地 坚 润 不 吸 水 . 发 墨 如 油 不 损 毫 . 用 后 余 墨 涤 之 即 净 。它又 分 为龙 尾 砚 、龙 潭 石 砚 、 庙 前 青 、歙 红 、歙 云 、 紫 云 石 等 。
墨 、 龙 尾 砚 石 , 三 者 为 天 下 冠 。 ( 询 《 录 》 他 第 ” 唐 砚 )
歙砚 在砚 史发展 中的历 史概 况及 地位
一 刘 志 斌
歙 砚 为 中 国 “ 大 名 砚 ” 之 一 . 历 史 悠 久 。 它 的 产 四 生 和 发 展 是 与 中 华 民 族 的 文 明 进 步 相 适 应 的 . 其 所 具 有 北 宋 唐 积 《 州 砚 谱 》 记 载 , “ 源 砚 在 唐 开 元 中 ,猎 歙 婺 人 叶 氏 逐 兽 至 长 城 里 , 见 叠 石 如 城 垒 状 , 莹 洁 可 爱 . 因
范 .被 誉 为 文 房 四 宝 之 冠 . 历 来 备 受 文 人 墨 客 珍 视 。
歙 砚 作 为 众 多 砚 中 的 一 种 . 同 样 具 有 其 历 史 发 展 地 位 .是 砚 台 历 史 发 展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一
诗 说 明 。在 唐 代 , 歙 砚 的 石 品 已 经 定 名 ,雕 工 也 非 常 讲
的 砚 文 化 在 我 国 古 老 文 明 史 中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和 价 值
歙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

者ꎬ勿以其粗而忽视之ꎮ 欧阳文忠公少时ꎬ得金坑
明代陈继儒说过:“ 文人之有砚ꎬ犹美人之有
子石为上ꎻ歙石以深溪龙尾为上ꎬ较其优劣ꎬ龙尾远
磺石ꎬ坚而发墨ꎬ谓世所罕有ꎮ 夫端石以端溪北璧
镜也ꎬ一生之中最相亲傍ꎮ” 歙砚ꎬ对于文人已不再
胜端溪ꎮ 而端溪以后出ꎬ故得见称ꎬ为雅俗所同推
是招之即来ꎬ挥之即去的用具ꎬ而是心照不宣的知
砚有过比较ꎮ 他在« 砚林拾遗» 写道:“ 昔李后主用
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ꎬ三者为天下冠ꎬ当时
贵之ꎬ端石尚未大显ꎮ 自宋以后ꎬ端石盛行ꎬ今士大
第 29 卷第 4 期
2019 年 10 月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Technology
Vol. 29. No. 4
Oct. 2019
歙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
关键词:歙砚ꎻ文化内涵ꎻ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K875.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9994(2019)04 - 0103 - 04
文房四宝是“ 笔、墨、纸、砚” 的统称ꎬ他们承载
鲍廷博收藏ꎬ并于乾隆年间进献朝廷编修« 四库全
名» 中解释:“ 砚者研也ꎬ可研墨使和濡也” ꎮ 砚的
谱” ꎬ可见是类书的形式ꎮ 苏氏在书中对徽墨和徽
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ꎬ然世亦罕有ꎮ 端溪
纸都有描述和记载ꎬ可惜他没有考察过歙砚产地ꎬ
以北岩为上ꎬ龙尾以深溪为上ꎬ较其优劣ꎬ龙尾远出
故唯歙砚记载不多ꎬ只有如下一条:“ 今歙州之山
端溪上ꎬ而端溪以后出见贵尔ꎮ” 欧阳修的这段话
有石ꎬ谓之龙尾石ꎬ匠制之ꎬ其砚色黑ꎬ亚于端ꎮ 若
[转载]歙砚的历史沿革
![[转载]歙砚的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58529c6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c.png)
[转载]歙砚的历史沿革歙砚的历史沿革歙砚始于唐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现代。
因此我们将款砚的发展分为,起源、兴盛、衰退、复兴四个历史阶段。
(一)起源据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
”以此推算,从唐开元(公元713-741 年)中叶发现采用龙尾石制砚,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继叶氏猎人的发现到“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粗砚)与令,令爱之。
访得匠手斫为砚.由是山下始传。
”(《歙州砚谱》)从此,歙砚的采制在龙尾山一带正式开始启动,并逐渐发展,眉子坑为唐开元时开发。
唐代歙砚的造型端庄大方,实用性强,以箕形砚为代表。
对于歙砚起于唐开元中的定论,则来自于《歙州砚谱》,《歙州砚谱》是目前所发现有关歙砚史料中,为歙砚起源最早的记载,但就砚谱中所说所述的,叶姓猎人在狩猎中偶然发现龙尾石和龙尾石的岩层构造。
这两种现象对照起来看,就会产生唐开元中叶是否属歙砚起源最早年份的疑问?去过龙尾山的人都知道,能用于制砚的龙尾石,尤其是像叶氏所发现“莹洁可爱”的佳石,在山的表层是找不到的,而是出于岩层之中。
这正如元代江光启《送侄济舟售砚序》所云“砚材之在石中,如木根在土中者,先剥去顽石,次得砚材极粗,石之最紧处为浪为丝。
”因此,叶氏发现龙尾石,很可能是在前人开采过的旧坑旁,以次而论,龙尾砚的起源则早于叶氏发现之前。
当然,也不排除地质原因,造成砚石外露的可能,但明代被称为“博物君子”的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载“端溪未行,婺石称首,至今唐砚垂世者,龙尾也。
”至于,端砚的创始年份,清人计楠《石隐砚谈》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此,类推,歙砚的历史就应向前推进,早于唐开元中叶了。
然而,至今仍未发现歙砚的明确起源早于唐开元中叶的史料记载。
因而,不可轻易定论。
综上所述,谨望有心人留意史料,若有新的发现,得意正之。
(二)兴盛南唐(公元937-975年)朝廷委派专人进驻龙尾山,组织开采龙尾石,雕琢为砚,作为朝廷官府专用之品。
歙砚的鉴赏

歙砚的鉴赏摘要:歙砚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并与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和雕刻汇为一体,因此鉴赏评价也要从各个方面去考量。
关键词:歙砚鉴赏价值要素欣赏砚的品位、名贵或优劣, 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对砚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客观上看,共同的标准宜具备两个价值、三个要素。
两个价值通常指的是“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 。
对于物质价值的理解,大多指砚的实用价值(发墨的好、快与其它益处) 、不可再生价值(砚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数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才能形成)和稀有价值(追溯歙砚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开采,老坑砚石已越来越少).一块砚石所体现出的物质价值是一方上等的歙砚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价值通常指砚石经后天艺人创意、设计和雕刻后所体现出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
三个要素通常指的是:石质、品位和名家。
考究石质美,在于注重砚的实用价值、稀有价值等。
石材的精美通常是指一方砚石的质量的优劣或品相的高低,深入一点要追溯砚石的坑口、名品、色彩、纹理、造型、润泽、稀有等等。
平常鉴别砚石的方法有看、摸、掂、敲、洗、刻、磨。
品鉴砚石大多能确定砚石的石品、成层、板理等,以及砚石所具备的天然造化和瑕疵。
摸砚石上等的标准应是柔细、温润,极佳的手感通常有孩儿面、美人肤之说,反之手感粗糙的砚石多为下品,从物质组成去理解概因砚石分子结构的组合、排列所起的作用。
掂砚石的重量,重者好,轻者差。
重说明分子结构紧密,吸水性弱,夏天储水不干,冬天放水不结冰,科学的解释就是密度大,同样体积的偏重。
敲,五指托空砚石,手指力弹砚石边线,发出金属声则佳,金属声最佳的描述有“金声玉德”之说。
洗,一方砚石放入水中一洗,在晾放的过程中表面存裂隙之处有水迹不易干,这一手法亦是鉴别砚石裂隙有无的有效方法之一。
刻,歙砚石的摩氏硬度为3—4度,用手指、硬币刻画可鉴定其软硬的程度,通常能为雕刻的效果带来理想的判断。
歙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存量

歙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存量歙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的文房四宝中,砚台是必不可少的,而歙砚作为一种名贵的文化宝物,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首先,我们来看歙砚的发展现状。
歙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歙砚在明清两代更是达到了顶峰期,并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此,歙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也越来越高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歙砚再次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尤其是一些艺术家、文化学者和收藏家,对歙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激发,使得传统的歙砚市场再次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同时,歙砚的未来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歙砚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歙砚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正在逐渐融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得歙砚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存量问题。
由于传统的歙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制作周期长,因此歙砚的产量相对较低。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有一些商家利用山寨、假冒等手段迅速获利,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歙砚,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歙砚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推动歙砚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要加强对歙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人们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水平,从而增加对歙砚的需求。
此外,对于歙砚从业者来说,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
同时,要注重创新和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砚台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开发出更多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歙砚产品。
总的来说,歙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
歙砚发展历程及其盛衰原因初探

歙砚发展历程及其盛衰原因初探社会与历史学院博物馆学 2008级王昭蔚指导教师刘瑜摘要:歙砚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在砚史上与端砚齐名。
歙砚的发展历程、各朝代的艺术造型以及所雕刻图案的纹样题材,都与其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发展轨迹符合了中国封建整体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看作是中国封建文明发展的缩影,对其盛衰原因的分析,可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歙砚;发展历程;盛衰;原因Abstract :She Yan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ink stone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is equal popular with Duan Yan in the history of ink stone.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he Yan as long as 1200 years, we can indic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ulture and She Y an’s background have inseparable links, its development track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udal China culture as a whole, which can be seen as Chinese feud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miniature.Key words:She Yan ; development; prosperous and decline ; causes砚台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风格形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它传达和表示着一定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
而砚的发展历程、砚的形制以及砚台雕刻的图案题材,都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体现出时代特征,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砚发展与其文化背景关系浅析社会与历史学院博物馆学2008级王昭蔚指导教师刘瑜摘要:歙砚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在砚史上与端砚齐名。
歙砚的发展历程、各朝代的艺术造型以及所雕刻图案的纹样题材,都与其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发展轨迹符合了中国封建整体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看作是中国封建文明发展的缩影。
关键词:歙砚;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关系Abstract :She Yan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inkstone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is equal popular with Duan Yan in the history of inkstone.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heYan as long as 1200 years, we can indic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ulture and SheYan’s background have inseparable links, its develo pment track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udal China culture as a whole, which can be seen as Chinese feud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miniature.Key words:SheY an ; development; culture background ; relationship歙砚,又称龙尾砚,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尤以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砚石纹色最多、品质最好,是歙砚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四大名砚称谓之所指。
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
一、歙砚特点(一)石材特点1. 砚石纹理歙砚的砚石,呈现的是一种内敛之美,色泽青黛色。
歙石有品种丰繁、纹色各异的石品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纹理,并且形态多种,看起来清新、秀逸,美妙异常。
“据明《一统志》载,歙砚石品质有5类25种:一类为眉子石,有7种;二类为外山罗纹,有13种;三类为里山罗纹,1种;四类为金星,有3种;五类为驴坑,1种。
”[1]纹色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另有鱼子、金晕、金星、刷丝、锦蹙等。
(1)金星。
品种有十多种,金星伴生于石中,呈金色点状布列,有的细小如沙,有的形如谷粒,有的如斜风中飘下的细雨,有的如清夜中的点点寒星。
艺人根据金星状貌的不同,取有很多形象化的称谓,如金晕金星,金花金星,细雨金星,牛毛金星,雨点金星,云雾金星等等。
(2)金晕。
金色,团圞的晕状,晕色或有过渡。
生于砚石中的金晕,有的薄如纸片,稍纵即逝;有的仅有浅显一层,晕色或大或小了然无定。
品名有团荷金晕、玉带金晕、眉纹金晕、金花金晕、环晕金晕等。
①(3)眉子。
条纹状,其状或粗或细,如曼舞的彩绸自然舒展于砚石中,呈青黑,深青色。
“眉子纹歙石中有见金星地和银星地的,即金星眉子和银星眉子。
据有关资料显示,金星与银星,乃因含矿物质所致。
金星为硫化铁,银星为硫化银。
”[2]另外的主要品种有长眉子、细眉子、角浪眉子、对眉子、雁湖对眉等。
其中对眉子十分少见,尤其是砚湖对眉,更为稀少珍贵。
(4)罗纹、纹理或状如湖光清波,或形如细长飘散的缎彩丝罗,时有微芒隐约忽闪。
罗纹品种丰富,主要有水波罗纹、水浪罗纹、细罗纹、刷丝罗纹、粗罗纹、金星罗纹、细雨罗纹等等。
其中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纹理若丝绸般旖旎,莹洁、素雅,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
其纹理并有粗与密、明与暗的区别。
(5)歙砚的鱼子石,色泽呈青色或黄色,鱼子点状,细细密密分布于砚内。
2. 砚石品质“上等龙尾砚多产于水中,所制砚台,石色主要是黑色与灰青色两大类。
石质坚韧,纹理缜密,温润莹洁,润而不滑,细腻如肌肤,扣之如金声,发墨如油,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
” [3] 故称为“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而八德中,以玉德金声和涤之即净为歙砚的主要优点。
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
嫩而坚,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久未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历代文人之所以珍爱歙砚,是因为它有天然生就的纹理和独特的雕刻艺术。
[4]经识材选石,精雕细琢,制成的砚台内质优而外形美,具有石质坚涩、温润莹洁、纹理缜密、发墨如油、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等特点。
看似平滑而暗藏锋芒,磨出来的墨汁稠密而润滑,深受文人、书法家所喜爱。
著名文人学士、书画家如苏轼、欧阳修等多人都为诗为文,指出龙尾砚特色妙处。
比如宋代苏轼对龙尾砚评价是"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毂理,金声而玉德。
3. 雕刻特点龙尾砚具有巧、妙、绝之工艺特点。
歙砚雕刻抒情、写意,重雕工、重线条的韵味。
线条流畅、刀法刚健、浑厚朴实、美观大方,手法以浅浮雕见长,深雕、镂空雕刻较少。
这是因为歙石在雕刻过程中容易成片掉落之故,浅浮雕是以浅显深,虽浅尤深的一种雕刻手法。
歙砚雕刻,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艺术造型别具一格,它往往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溶为一体,雕刻或湖畔舟帆、亭台楼阁,或松梧竹梅、鱼虫人物,如“九龙戏水观”、“嫦娥奔月砚”及“清泉石上流砚”等,皆能不尽琢磨,半留本色,于以浅显深中见雕琢工妙。
并且歙砚的雕刻艺术,历代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唐、宋时期,古朴精致,线条流畅,一般以浮雕线刻为主,不作立体的镂空雕。
明、清时期,主要继承宋砚雕琢的传统风格,在此基础上发扬精细工整的特点。
一般以浅浮雕、圆雕和半圆雕为主,但由于受到徽派砖、石、木雕的影响,也出现了深刀,所作楼台亭阁、人物等手法比较细腻,层次分明,而墨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
总体来说都比较简洁大方。
(二)造型及常见题材1.歙砚造型古砚中的歙砚,制作上大以使用为主。
如长方素砚、长方门式回纹砚、抄手砚、蚕形砚、椭圆形砚等。
古歙砚的制作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突出它的实用,当代歙砚雕刻,整体上看,雕刻少写实、少深雕、少层叠、少满刻、重抒情、重灵性、重刀功、重线条。
表现手法上突出于以浅显深、半留本色。
[5]歙砚的造型千变万化、异彩纷呈,全凭砚工慧眼识石、因材设计而定,“大致可分为仿古式、就形式、大冠式、玉堂式和砚坯式,自然式、套砚、漆珍式等几类。
”[6] (1)仿古式,即仿照历代砚式,如圭式、风字、凤池、古钱、古瓶、钟鼎、合壁、笏式、龟式、琴式、荷叶、蟾蜍、日月式、抄手式等,淳朴古拙,多作收藏鉴赏;(2)自然式,按照砚石的形状、花纹,因材施艺,巧作而成;(3)大冠式,长方形,上端砚边稍宽,下端砚边稍窄,砚边雕各式回纹图案,砚池开砚舌,背刻复手,内镌铭文、人物、山水等图案;(4)玉堂式,又称素边砚,长方形,不刻图案文饰,砚池可开砚舌,也可雕淌池,为实用型砚式;(5)砚坯,是一种石品罕见,纹理极美,刻砚家不忍下刀,留作观赏的砚材;(6)套砚,以一般砚石刻成托,嵌进石质精良的砚心;(7)漆珍砚,以名贵砚材薄片嵌入漆盒,巧作而成。
①12.雕刻题材与内容歙砚的雕刻题材内容广泛,有人物、瓜果、山水、人物、鱼龙、神话传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回纹、八宝博古以及吉祥图案、几何图形等,有写实的、具象的,有写意的、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
雕刻匠师们取民族文化与徽商乡绅审美心理相合的题材,加以创造,在砚雕作品上反映出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最常见的有:丹凤朝阳、龙吟虎啸、海天旭日、寿山福海、天女散花、九龙朝阳、荷蛙戏水、黄山胜境、五福捧寿、牛鹿鸾雀等图案,,并随着歙砚的发展,出现了嫦娥奔月砚、云水拱月砚、袖珍花边砚、秋生砚、听雨砚、浴牛砚、云龙砚、琴砚、竹砚、鱼砚“黄山”迎客松砚等。
[7]具体细分起来,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因为古徽州文化商儒并重,号称“商贾之乡、诗礼之邦”,歙砚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儒家的价值观念几乎渗透在所有的砚雕作品之中,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也多以弘扬儒家的忠孝节义、智勇廉耻为题材。
”[8] 通常出现的内容有教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忠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
这些也成了我们窥探古人精神世界的真实窗口。
(2)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
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骚客和宗教神①潘华华:《浅析歙砚的鉴赏方法与评价标准》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06话、先贤事迹的如“文王访贤”、.‘竹林七贤”、“香山九老”、“魁星点斗”、“蟾宫折桂”等。
民俗传说题材有‘’八仙过海”、“观音送子”、“西游记”、“门神”、“钟馗”、“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元霄灯会”等。
还有体现传统美德的“忠、孝、节、义”故事,如“岳母刺字”、“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杨家将”、“苏武牧羊”等。
也有表现山区劳动人民生活生产场景的:砍柴、耕田、放牧、纺织、担水、捕鱼、撑船,耍灯、舞龙舞狮、划船、跑驴等。
(3)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
如歙县、绩溪‘’十景”,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八景”。
民间雕刻工匠们对于这个题材,运用自如,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多装饰于窗户下方,隔扇门中间的束腰部分。
雕刻内容有:’‘黄山松涛”、.“寿山旭日”、“石洞流霞”、“大屏积雪”、“太白湖光”、“孤峰盘翠”、“烟云铺海”、“双桥夜月”等各地代表性风光,也有表现新安江、渐江、练江、阎江、乳溪、徽水的沿岸景色。
(4)以动物、花卉、树木、八宝博古、云头、回纹、几何形体及诗文字全为内容的木雕,有龙、凤、狮、虎、象、麒麟、鳌鱼及鸡、鸭、鹅、猪、马、牛、羊、四不象;表现吉祥如意的‘’喜(喜鹊)、禄(鹿)、封(蜂)、候(猴)”、“鹿鹤同春”、“三羊开泰”、“五蝠捧寿”、“喜鹤登梅”还有象征多子的石榴、代表长寿的桃子、表示富贵的牡丹等。
这些题材在天井横梁、拱板、檐条上表现较多,并都独立成画。
雕刻在月梁上的“双狮抢球”、“龙凤呈祥”等题材,多用整个横梁作镂空或半圆雕手法来表现。
2①(5)另外,歙砚的砚边,多采用古器物之螭纹、夔纹、云雷纹,间有云纹、几何纹、缠枝花纹和各种变异纹饰。
整个造型和格调是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也有砚背刻一些人物或动物、风景,刀法使用浮雕。
二、歙砚的历史盛衰与时代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砚台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风格形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它传达和表示着一定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