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儿童实际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包括父母和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交往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更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到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分析了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心理特点,力求探究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培养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了,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婴儿期,幼儿的社会交往非常有限,孩子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和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容易破裂。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开始主动寻求同伴,喜欢与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在3到4岁之间,依恋同伴的强度以及与同伴建立起来友谊的数量有显著的增长。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如何坚持个人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怎样去处理敌意和专横,怎样去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去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等,交往能力会明显增强。同伴的社会交往,共同游戏等活动则要求儿童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服从权威、完成任务,要求善于团结协作、助人、谦让,这些都可以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年幼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意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和感情。幼儿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的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会更加平等,任何一方都不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和分享心得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为儿童体验冲突和协商提供了机会,和同伴交往会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

炼自身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会渐渐地意识到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会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
(三)稳定的同伴关系能满足儿童社交需要并获得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与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能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地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会使孩子获得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们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可以帮助儿童获得安全感。
(四)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的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去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同伴群体交往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属于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去看自己。经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儿童。儿童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会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二、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宽松、温情、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情、和谐的精神环境,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学会共情。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学习中出现困难,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例如,一位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把他扶起来;一位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小朋友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行解决,提高协调能力。再次,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相互磨合、相互

学习、相互评价而促成。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学到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角色扮演有助于幼儿感知社会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同时也给幼儿提供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和谐,工作上要互相配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的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该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和谐的精神环境。
(二)父母应为孩子拓展生活空间,鼓励孩子广交朋友
亲子关系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方式。在社会情绪里幼儿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照出自己的行为。因此,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要教育孩子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拿出好吃的食物与小伙伴分享。交往的技能只能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的为孩子拓展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广交朋友。心理学家指出,伙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三)避免电视等媒体对儿童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电视是目前儿童接触的最主要媒体,看电视是在室内进行的,孩子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越少。亲子间和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就会影响到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此外,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并且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例如暴力、凶杀等,容易使幼儿产生模仿行为。除电视外,计算机网络也日益的成为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的长处,避免可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和同伴正确相处也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社会规范的基础。学前期是幼儿社会化关键期,幼儿同伴关系状况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