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第28卷第6期生态学报V01.28,No.62008年6月ACTAECOLOGICASINICAJun.,2008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赖力1”,黄贤金1,.,刘伟良2(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2.江苏省信息中心,南京210013)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理论依据、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补偿效应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和评析,进而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提出几点展望,包括生态补偿的GIS时空分配模型、风险式补偿和差别化补偿、补偿模式的系统整合研究、模式选择模型和补偿预期效率研究、补偿社会经济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结合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角度,提出了开展符合我国生态国情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关键词:生态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模式文章编号:1000-0933(2008)06・2870-08中圈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AAdvancesintheoryandmethodologyofecologicalcompensationLAILi’一,HUANGXian.Jinl’,LIUWei.Lian921&hodofGeographic&Oceanic&ience,NanjingUniversity。
Nanjing210093,‰2^angsuInformationcetttdr,Nanfing210013,ChinaAetaEcolo#caSiJC.m,2008,勰(6):2870—2877.Abstract:Inthelatterhalfof20thcentury,humandevelopedtheirabilityofreconstructingphysicalworlddramatically.Inevitably,thecorrespondingphenomenonofresourcesdegradation,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andhumanhealthdamagebecamemoreandmoregrievousdecadesbydecades.Ecologicalcompensationtheorygrowninthesoi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becamethecomnlonunderstandingofinternationalcircles.Inthecircumstanceofconstructingtheresource—effectiveand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nrecentyears,theconceptionofecologicalcompensationhadcomeintocommonuseintheChinesepublicpolicies,whichalsowasthefocusofinternationalacadeIIlia.Thearticlesummarizedthedevelopingprocessandgeneralsituationofthestudyonecologicalcompensation.Furthermore,theauthorsanalyzedandevaluatedtheadvancesinecologicalcompensation,includingconception,theoryorigin,criterion,modeande雎ctofnativeandinternational.Inconclusion,theauthol曙pointedoutthatdomesticresearcheswerelocalizedontheaspectsofthetheoreticdiscuss,compensationmonetarystandardandpolicymodeplan.Fourdeficienciesofdomesticresearchesshouldbeimproved:(1)thesyntheticalstudyofmulti・regionalandmulti・departmentcompensation;(2)thestudyon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andgradepartition;(3)feasibilityandeffectevaluationand(4)efficiencyanddetailedimplementplan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06碰:加26);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5-0451);霍英东基金优选资助项目(94001);江苏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R2t瑚039)收稿日期.2007.04一10;修订日期:2007-ll-0r7作者简介:赖力(1980~),男,南京人,博士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E-mail:fitedu&e@163.伽・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hxj369@nju.edu.cnFoundation妇m:Theprojectw聃finaneiallysupportedbyMajorPID|印mof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06&zlxr26);ProgrmforNewCenturyExcellentTalentsinUniversity(No.NCET一05・0451);thepreferreditemofFokYj增TungEducationFoundation,China(No.94001);softsciencefoundationofJiangsuProvince(No.BR2007039)Receiveddate:2007—04・10:Accepteddate:2007・1l・0r7Biography:LAILi,Ph.D.candidate,mainly口学瞎edin弛棚I嘲and蚰1『imm嘲1日lecotntotnies.E-majl:firtshake@163.锄6期赖力等: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2871Subsequently,theauthorsgaveoutseveralprospectsforfurtherstudy,thosewere:(1)GISspatio—temporalschememodelofecologicalcompensation;(2)theriskcompensationanddiversecompensation;(3)quantitativesocietal-economiceffectandecO—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tudy;(4)compensationinclinationanalysis;(5)compensationofmulti—regionalcarbonemissionandSOon.Atlength.theauthorspointedouttheeco—compensationmechanismwastherequirementforeco-friendlysocietyestablishmentandinter—regionalCO—prosperityinChina,andanalyzedthenecessityandbasiccontentforthestudyofregionalecO—compensationtheoryandmethodologyinaccordance诵山nationalecologicalsituationinChina.KeyWords:ecologicalcompensation;compensationcriterion;compensationmode20世纪后半叶,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能力空前高涨的同时,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矛盾亦日益激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共同脉搏,生态伦理学、自然权利论、资源承载力等思想深入人心。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研究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短缺、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一、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与意义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激励,对损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其核心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一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通过给予保护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可以提高他们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其次,能够促进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
水资源的分布往往不均衡,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则严重短缺。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这种不平衡,使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公平合理。
再者,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对因水资源开发而受到生态破坏的地区进行补偿,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二、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基础之上。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水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由于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分配上存在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保护。
外部性理论指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产生外部性,即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当产生正外部性时,如水资源保护带来的生态效益,受益者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当产生负外部性时,如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损害,污染者没有承担全部的成本。
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通过内部化这些外部性,使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收益得到合理分配。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长期福祉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一、水资源管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与意义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经济措施,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行为进行激励,对因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补偿,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提高水资源使用者的成本意识,促使其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其次,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因水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进行补偿,能够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再者,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为了保障其他地区的用水需求做出了牺牲。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地区的损失,促进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
最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补偿机制体现了“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水资源管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一)外部性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如水源涵养、生态调节等,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负外部性如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其成本没有完全由开发者和使用者承担。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旨在内部化这些外部性,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收益得到合理分配。
(二)公共物品理论水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导致了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失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进行干预。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看作是政府为解决水资源公共物品属性带来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手段。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手段,对于缓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以期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外延。
接着,文章将梳理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生态补偿的标准制定原则和方法,包括补偿对象的确定、补偿量的计算、补偿方式的选择等方面。
文章还将对生态补偿测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理论标准和测算方法,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是基于生态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框架而建立的。
其核心原则在于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实现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性标准:生态补偿的首要理论标准是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任何生态补偿措施都应旨在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防止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补偿机制应促进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确保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
公平性标准:生态补偿还需要考虑社会公平性。
这意味着补偿机制应确保受影响群体获得公正的补偿,以弥补他们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或退化而遭受的损失。
同时,补偿机制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活动,共同承担生态责任。
效率性标准:生态补偿的效率性标准强调补偿机制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这要求补偿措施应具有成本效益,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环境经济学——浅议生态补偿

浅议生态补偿内容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各一例案例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案例分析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是使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的一种生态经济机制。
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更详细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理论,特别是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等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生态环境价值论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并成为反映生态系统市场价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效益,生态系统除了为人类提供直接的产品以外,所提供的其他各种效益,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以及支持功能等可能更为巨大。
因此,人类在进行与生态系统管理有关的决策时,既要考虑人类福祉,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而对于生态环境特征与价值的科学界定,则是实施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externality)理论是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环境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所形成的外部成本,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外部效益。
由于这些成本或效益没有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被他人无偿享用,使得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摘
要
本 文深 入 探 讨 了生 态 补 偿 的 概 念 和 内涵 , 为生 态 补 偿 是 一 种 使 外 部 成 本 内 部 化 的 环 境 经 济 手段 , 核 认 其
心 问题 包括 : 补 偿 谁 , 谁 即补 偿 支 付 者 和 接 受 者 的 问 题 ; 偿 多 少 , 补 偿 强 度 的 问题 ; 及 如 何 补 偿 , 补 偿 渠 道 补 即 以 即 的 问题 。 本 文认 为 : 态补 偿 的 实施 应 以 产 权 的 明晰 为基 础 , 偿 额度 须 以 资 源 产 权 让 渡 的 机 会 成 本 为 标 ; 进 而 生 补 住;
对 生 态 补偿 机 制 设 计 进 行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生 态 补 偿 ;资 源 产 权 ;补 偿 机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7 . 1 x1 1 1
… 一 一 一 … … … … … 一 一
文 献标识码 : A
: ! : 一
文 章 编 号 :0 22 0 (0 2 0 0 80 1 0 —14 2 0 )40 3 —4
活动 造成 的生 态 环境 破 坏 所 起 的缓 冲 和 补 偿 作 用 _ 。 2
但 最 一般 地 , 将 生 态 补 偿 理 解 为 一 种 资 源 环 境 保 护 则
的经 济手 段 。将 生态 补偿 机制看 成 调 动 生 态建 设 积 极 性 , 进 环境 保护 的利益 驱 动机 制 、 励 机 制 和协 调 机 促 激 制 3。章铮认 为 狭 义 的生 态环 境 补偿 费 是 为 了控 制 生 态 破 坏而 征 收 的 费用 , 性 质 是 行 为 的外 部 成 本 。征 其 收 的 目的是使 外 部成 本 内部 化 l 。 而庄 国泰 等将 征 收 4 J 生态 环境 补偿 费 看成 对 自然 资 源 的生 态 环 境 价值 进 行 补偿 , 为 征收 生态 环境 费 ( ) 认 税 的核 心 在 于 : 为损 害 生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着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资金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加强执行力度。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生态补偿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生态补偿,发展,问题,对策,标准,监管,资金管理,执行力度,统一,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研究,未来,提高,改进,完善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系统的受损或资源消耗者进行经济补偿,在经济活动中引入生态价值观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开展旨在解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愈发减弱的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旨在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生态补偿作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类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加强生态补偿工作,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促进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生态补偿的问题和对策,还有助于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一、绪论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生态系统服务也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旨在通过补偿的方式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探讨其相关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分类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利益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包括供给性服务、调节和支持性服务以及文化服务。
供给性服务包括水源、食物、木材等直接受益于人类的自然资源;调节和支持性服务包括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疾病调节等缓解灾害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文化服务包括休闲娱乐、美学享受等非物质利益。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同功能和贡献,可以将其分为支持性服务、供给性服务、调节及文化服务。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和补偿,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一种管理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包括了各种、法规和实践措施,旨在通过补偿的方式来激励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2. 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生态补偿理论是受到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影响,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和保护。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开始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断完善和推广。
四、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分析1. 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一般包括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可以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
2.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方式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方式包括市场化补偿、相关部门补偿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所造成的损害加以补偿 , 要么因要求 B 产权主体 将其产权的一部分转让(即通过市场交易重新划定产 权边界)而作出补偿 。 只有这样的补偿才是确定的 , 清 晰的 , 才是有意义的 , 公平的 。因此 , 笔者认为 , 生态补 偿应以资源产权的明确界定作为前提 , 在此前提下 , 通 过体现超越产权界定边界的行为的成本 , 或通过市场 交易体现产权转让的成本 , 从而引导经济主体采取成 本更低的行为方式 , 达到资源产权界定的最初目的 :使 资源和环境被适度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 使经济发展与 保护生态达到平衡协调 。
3 补偿机制
3 .1 选择补偿机制考虑的因素 选择补偿机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 。选择
· 39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年 第 4 期
补偿机制时须考虑的因素有 : (1)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生物和物理特征 , 包
括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必然联系 ;是否明 确地定义了受益人 ;对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造成威胁 的各种因素的紧迫性等 ;
(2)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 。1977 年 , 美国国会通 过的《 露天矿矿区 土地管理及 复垦条例》(SMCRA)。 根据 SMC RA , 任何一个企业进行露天矿的开采 , 都必 须得到有关机构颁发的许可证 ;矿区开采实行复垦抵 押金制度 , 未能完成复垦计划的其押金将被用于资助 第三方进行复垦 ;采矿企业每采掘一吨煤 , 要缴纳一定 数量的废弃老矿区的土地复垦基金 , 用于 SM CRA 实 施前老矿区土地的恢复和复垦[ 13] 。英国 1995 年出台 的环境保护 法[ 14] , 德国的联 邦矿产法[ 15] 等也都作了 类似的规定 。
制
3 .3 生态补偿的途径 (1)生态补偿费与生态补偿税 。从一般意义上说 , 税和费都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是政府为
· 40 ·
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 凭借政治权力 , 按照一定的标准 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 具有强制性 、无 偿性 、固定性特征 。对于某些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成本 的补偿 , 有时不适合采用征税方式 , 政府便采用较为便 利和灵活有效的收费方式 , 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必要 补充 。 它包括使用费和规费两种[ 12]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年 第 12 卷 第 4 期 CHIN A POPU LA TION , RESO U RCES A ND EN V IRO N M EN T V ol .12 N o .4 2002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
毛显强 钟 瑜 张 胜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 北京 100875)
1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1 .1 庇古手段与外部性的补偿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认为 , 引起资源不合理的开发
收稿日期 :2002-07-26 作者简介 :毛显强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 、生态规划等方面研究工作 , 发表论文 20 余篇 。 *本文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 F)资助的“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 项目的部分成果 。
· 38 ·
毛显强等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性 。 外部性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 , 最早是由马歇尔提
出 , 庇古则区分了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7] :“此问题 的本质是 , 个人 A 在对个人 B 提供某项支付代价的劳 动过程中 , 附带地 , 亦对其他人提供劳务(并非同样的 劳务)或损害 , 而不能从受益的一方取得支付 , 亦不能 对受害的一方施以补偿 。”经济学家对外部性产生的原 因和解决办法有不同的认识 , 其中 , 最著名的是庇古税 和科斯定理 。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资源产权 ;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 :X171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2)04-0038-04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在中国的深入和完善 , 人们越 进 行调控 。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手段相比 , 经济激励手 段具 有成 本 ———效益 优势和 更强的 激励 ———抑制 作 用 , 因而在环境保护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 生
对有利的环境经济行为 :环境经济行为的受益主 体(或其代理人)对行为过程中的利益受损主体(或其 代理人)进行赔付 , 以便使其维持其有利的环境经济行 为模式 。
对不利的环境经济行为 :环境经济行为的实施主 体(或其代理人)对行为过程中的利益受损主体(或其 代理人)进行赔付 , 即支付利益受损者的机会成本 , 以 便补偿其行为带来的环境经济损失 ;或使其放弃该行 为模式 。 由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通常远大 于此财务收益 , 所以要求赔付额度至少大于等于其预 期财务收益 。
生态环境补偿费看成对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
补偿 , 认为征收生态环境费(税)的核心在于 :为损害生
态环境而承担费用是一种责任 , 这种收费的作用在于 它提供一种减少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刺激手段[ 5] 。 在上世纪 90 年代前期的文献报道中 , 生态补偿通常是 生态环境加害者付出赔偿的代名词 ;而 90 年代后期 , 生态补偿则更多地指对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者的财政 转移补偿机制 , 例 如国家对实施退 耕还林的补 偿等 。 同时出现了要求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 促进西部的 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的呼声[ 6] 。
综合起 来 , 可以 认为生态补偿 是指“通过 对损害 (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 提高该 行为的成本(或收益), 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 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 外部经济性), 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 但是关于生态 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却从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谁补偿 谁 , 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 ;补偿多少 , 即补偿 强度的问题 ;以及如何补偿 , 即补偿渠道的问题 。
1 .3 生态补偿的内涵 庇古和科斯 手段的目的都 是为了解 决外部性 问
题 , 使社会成本内在化 ;两者在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的 应用即为生态补偿手段 。 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 下, 由于无法决定谁的行为妨碍了谁, 谁应该受到限 制 , 因而也就不能作出谁应该补偿谁的决定 。 而在界 定清楚产权的基础上 , 即 A 产权相对于 B 产权而言 , 其所界定的行为权利与利益边界是十分明确 、无交叉 含混的 , 此时 , 若 A 产权主体的行为超过了其产权所界 定的行为或利益边界时 , 他相对于 B 产权而言 , 就是非 产权主体 。在这种情况下 , A 要么因其行为对 B 产权
态补偿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环境经 济手段 。
对于生态补偿 , 国内外至今未见明确的定义 。 《环 境科学大辞典》曾将自然生态补偿 (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定义为“生物有机体 、种群 、群落或生态 系统受到干扰时 , 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 、调节自身 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 , 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 的还原能力”[ 1] ;或是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 、经济 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 2] 。 但最一般地 , 则将生态补偿理解为一种资源环境保护 的经济手段 。将生态补偿机制看成调动生态建设积极 性 , 促进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 、激励机制和协调机 制[ 3] 。章铮认为狭义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为了控制生 态破坏而征收的费用 , 其性质是行为的外部成本 。 征 收的目的是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4] 。而庄国泰等将征收
(2)手段实施的具体环境 , 包括经济状况 、制度状 况 、政治状况 ;
(3)操作成本 , 即经济成本 、管理的复杂性 ; (4)公平性 , 即政策手段的实施对弱势群体 的影 响[ 10] 。 3 .2 利益相关方与生态补偿实现的层次 一般来说 , 围绕资源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利益相关 者有三类 :包括 ①资源的所有者 ;②资源的开发使 用 者 ;③资源的管理者 。而由于生态环境效益的受益者 处于不同的区域层次 , 因此效益内化载体(或支付者) 也处于不同层次 :当地(local)、省内(provincial)、国 内 (count ry)、全球(g lobal), 它取决于资源及生态环境效 益影响涉及的范围[ 11] 。附表以湿地生态系统生 态补 偿为例反映出湿地生态补偿的层次 。 而不同层次的补 偿以不同的方式或机制加以实现 。
娱乐 、休憩 教育和科学研究
固碳复氧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对农民损失 进行补贴
押金制 航运部门
收费 水利防洪
部门收费 基金/ 下游
补偿上游 排污费
√
基金
相关产业的
附加收费
√
基金
√ 基金/ CD M
注 :①√表示补偿充分 , X <表 示实现 不充分 ;②CDM 表示 清洁发 展机
2 生态补偿类型与补偿强度
与资源产权相关的成本可以被归结为两种类型 : 其一 ,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其二 , 产权主体的机会成本 。 由此 , 生态补偿的类型也有两种 :其一 , 补偿产权主体 环境经济行为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 ;其二 , 补偿产权主 体环境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 。
支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这一方式难以实现 , 因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难以准确计量 , 并常常是天 文数字 。 而支付产权主体环境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则 容易实现 , 因为财务成本可以通过市场定价进行评估 。 一旦确认所必须补偿的行为方式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 足够大 , 就可以根据该行为方式的机会成本确定补偿 额度 。因此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补偿水平实际上以 机会成本的补偿为准 :
摘 要 本 文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 , 认 为生态 补偿是 一种使 外部成本 内部化 的环境 经济手 段 , 其 核
心问题包括 :谁补偿谁 , 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 ;补偿 多少 , 即补 偿强度的 问题 ;以及 如何补 偿 , 即 补偿渠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