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

合集下载

三级跳二级运动员标准

三级跳二级运动员标准

三级跳二级运动员标准三级跳是田径比赛中的一项跳远项目,跳远者在助跑后以一条腿跳起,然后在空中完成两次跳跃,最后着地。

跳远者在第一次跳跃时将一只腿向前伸直,然后在空中完成两次跳跃,最后落地。

三级跳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爆发力、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对于三级跳运动员来说,要想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首先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

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因此,运动员需要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的饮食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其次,运动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三级跳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需要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两次跳跃和落地等技术动作。

在助跑阶段,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的速度和节奏,准备充分,确保助跑的顺利进行;在起跳阶段,运动员需要通过腿部的发力和身体的转动来完成起跳动作;在两次跳跃阶段,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完成两次跳跃动作;在落地阶段,运动员需要保持平稳的着地,避免受伤。

因此,运动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最后,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级跳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项目,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克服紧张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因此,运动员需要通过心理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比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总的来说,要想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三级跳运动员需要在身体素质、技术动作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只有通过科学训练和不断努力,才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希望广大三级跳运动员能够认真对待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立定三级跳远

立定三级跳远
术概念,讲清在起跳时,不要有“投机”思想,以为 “跨一步”起跳更远,那是立定跳远的违例动作,算 一次跳远失败,不计成绩。多练习双脚同时用力向上 起跳动作。 ❖ 错误四:收腹举腿不积极,有“坐”着跳的现象。 ❖ 产生原因:收腹举腿力量差。 ❖ 纠正方法:可以多做仰卧起坐,悬垂举腿、原地收腹 跳、踏板(跳箱)起跳等练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空中收 腹举腿的能力。多做“蹬摆配合”动作的模仿练习, 提高上下肢配合的协调性。
教材、学情分析
❖ 立定跳远是三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 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
❖ 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 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 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 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和能力。
完整示范

❖动作要点
重点
难点
动作要点
❖ 两脚自然分开,两腿屈膝半蹲。两臂后摆上 体稍前倾。然后两臂迅速向前摆动,两脚用 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接着迅速收腹屈膝, 两腿并拢,两臂后摆,小腿向前伸,脚跟着 地后,上体迅速前移,两臂前摆。
重难点
1、双脚起跳,双脚落地。(重点) 2、摆臂与蹬地协调用力。(难点)
小青蛙学本领“立定跳远” 歌谣:青蛙青蛙跟我跳,双脚用力向 前跳,向上摆臂收大腿,落地缓冲轻又巧。
分解动作
准备作 空中动作 收腹动作 落地动作
起跳动作
❖ 迅速下蹲成半蹲状,双臂摆 至臀后,当两臂从后向前上 方做有力的摆动时,两脚用 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一)
错误一:重心下降不准确,双臂后摆不到位。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预备姿势不准确。 纠正方法:讲清概念和要求,多练习预备姿势,注意
程和力的惯性作用,注意即时屈膝,从脚跟过渡 到前脚掌。

三级跳远规则

三级跳远规则

三级跳远规则三级跳远是一项田径运动项目,是难度较高的跳跃项目之一,对选手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要求都比较高。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三级跳远规则。

一、场地三级跳远的场地是一个165米长、41米宽的跳远跑道区域,在跑道两端要设有起跳板和着陆坑。

起跳板和着陆坑的厚度和硬度需要符合规定。

二、选手三级跳远比赛的选手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够轻松完成该项运动,同时需要通过资格赛才能进入正式比赛。

选手可以在比赛中进行两次有效的跳跃,第三次跳跃是根据前两次跳跃的成绩排名来决定的。

三、比赛规则跑道前端是起跳板,起跳板有两个位置:短距离的位置和长距离的位置。

选手可以从任一位置起跳,但只能从同一位置起跳两次。

起跳板前五厘米被视为板上,极度压缩不被允许,不过双脚可以放在板上,但脚后跟不允许超出板的边缘。

在起跳的时候,选手需要以快速加速的形式冲向起跳板并进行跳跃,同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并在跳跃时将力量尽可能从两个腿平均分配。

在跳跃前,选手必须从起跳板的一端起跑,并在起跳板上开始计时,在着陆坑边缘结束计时。

选手着陆的足迹必须在着陆坑内。

四、计分规则跳远的优点可能是跳得远或者跳得高,而三级跳远则需要选手跳得远、高、稳。

因此,选手的跳跃成绩并不是从起跳板到着陆坑的距离,而是起跳到着陆的总距离,包括两次跳跃和两次着陆的距离。

也就是说,在一次完整的跳跃中,选手需要进行两次跳跃和两次着陆,并按照这四个阶段的距离作为跳跃成绩。

五、裁判员判定在比赛中,有两名裁判员负责评分,他们坐在着陆坑旁边,观察选手的跳跃动作和落地操作,并分别进行评分。

分数的确定依据选手的跳跃成绩,以及跳跃时的技术要求如稳定性、姿势优美、跳跃时的速度等。

以上是三级跳远的规则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级跳远不仅要求选手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冷静、果断的心理素质。

我们希望每个参与三级跳远比赛的人都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奋斗到最后,实现自我的升华。

女子三级跳远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

女子三级跳远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

女子三级跳远一二三级运动员标准
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标准
一级运动员标准:
1、直线跳远放射线跳远技术要求掌握良好,能在规定场地实施跳远;
2、可以跳过规定距离,这个距离为 5.50米;
3、可以较轻松地实施前进跳、前跳,及将前进跳和前跳完成一个完整的跳远活动;
4、可以实施跳远活动的4个主要技术内容的时间:3秒到 4 秒。

二级运动员标准:
1、可以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跳远,达到规定的距离为6.00米;
2、能掌握行动的安全规律,及准确的放射线跳远技术;
3、可以实施各种贴肩等斜跳远方法;
4、实行跳远活动的4个主要技术内容的时间:3.25秒到 4.25 秒。

三级运动员标准:
1、可以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跳远,达到规定的距离为6.50米;
2、可以用不同斜跳远方法跳过较大距离;
3、要掌握熟练体育健身和体能基础,掌握跳远训练的技巧;
4、实施跳远的相关表演活动的总体时间:3.75 秒到 5 秒。

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要领

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要领

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要领引言三级跳远作为一项田径项目,要求选手在短距离内以最大的速度完成三个连续的跳跃动作,这对选手的爆发力、协调性和技术要求较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级跳远的技术要领,涵盖起跑、跳远和落地三个阶段的动作要点。

起跑阶段起跑是决定跑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键阶段,合理的起跑姿势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发力,达到最大速度。

动作要领:1.准备姿势:腿部弯曲,双手放在出发线后方,身体向前倾斜。

2.爆发力:起跑时双腿迅速用力推开,将身体带离出发线。

3.摆臂协调:双臂摆动幅度与腿部动作保持协调,增加助跑推力。

跳远阶段跳远是三级跳远的核心阶段,通过合理的跳远技术和动作,最大化地延长跳跃距离。

动作要领:1.腿部动作:第一步迅速起跳,脚掌蹬地推力,双腿伸直。

第二步抬腿,以大腿为轴进行蹬腿,使身体保持向前速度,增加跳跃高度和距离。

2.大臂动作:随着腿部动作,大臂保持挥出状态,协调摆臂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3.躯干稳定:保持躯干稳定,避免上下晃动或转动,将身体的动能转化为跳跃力量。

4.着地技巧:双脚同时着地,保持身体平衡,膝盖微曲,减轻着地冲击。

落地阶段落地是三级跳远的最后阶段,需要选手有效地控制身体姿势,以减小着地的冲击。

动作要领:1.前倾身体:落地时保持身体前倾,减小落地点与身体中心的距离,减少落地冲击。

2.落地技巧:脚后跟着地,接着脚掌,然后迅速转换成前脚掌着地,分散冲击力。

总结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要领涉及起跑、跳远和落地三个阶段的动作要点。

起跑时要注重爆发力和摆臂协调;跳远时要注意腿部动作、大臂动作和躯干稳定;落地时要保持身体前倾和正确的着地技巧。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领,选手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实现更远的跳远距离。

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三级跳远训练方法三级跳远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跳远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跳远区内完成三次连续跳跃。

这项运动既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又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技术和训练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三级跳远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跳远成绩。

三级跳远的训练需要注重力量的训练。

力量是跳远的基础,对于三级跳远来说尤为重要。

运动员可以通过举重、深蹲、弹跳等训练来提高下肢的力量。

在举重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针对下肢肌肉的练习,如腿部的深蹲、腿弯举等。

在弹跳训练中,可以进行跳箱、蹲跳等动作,以提高下肢爆发力和协调能力。

三级跳远还需要注重技术的训练。

技术是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运动员需要掌握好起跳、跳远和着地的技术要领。

在起跳时,运动员要蓄势待发,用力蹬地,将力量转化为向前的动力。

在跳远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控制好身体的姿势,尽量延长跳远的距离。

在着地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避免摔倒或滑行。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运动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调整。

三级跳远的训练还需要注重柔韧性的训练。

柔韧性是保持良好姿势和减少受伤的重要因素。

运动员可以通过拉伸、扩胸、扭腰等训练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在拉伸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针对下肢肌肉的拉伸动作,如腿部的伸展、大腿后侧的伸展等。

在扩胸和扭腰训练中,可以进行一些针对胸肌和腰部的动作,如扩胸运动、腰部扭转等。

三级跳远的训练还需要注重耐力的训练。

耐力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

运动员可以通过长跑、短跑、循环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耐力。

在长跑训练中,可以选择适当的距离和速度进行跑步,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在短跑训练中,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短跑,以提高爆发力和速度。

在循环训练中,可以通过间歇性的跑步和休息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总结起来,要提高三级跳远的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力量、技术、柔韧性和耐力的综合训练。

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水平。

立定跳远三级标准

立定跳远三级标准

立定跳远三级标准
立定跳远是体育课程中常见的项目之一,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立定跳远的标准也不同。

以下是立定跳远三级标准:
初级水平:女生跳1.6-1.8米,男生跳2.2-2.4米。

中级水平:女生跳1.9-2.1米,男生跳2.5-2.7米。

高级水平:女生跳2.2-2.4米,男生跳2.8-3.0米。

要想达到高级水平,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跳跃技巧、加强协调性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休息等方面的问题,保证身体健康,才能在立定跳远项目中有更好的表现。

- 1 -。

高考体育生:立定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

高考体育生:立定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

高考体育生:立定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高考身体素质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该项目要取得好成绩,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和优异的协调性。

考生的力量素质太差则达不到完整动作的要求,反之则会破坏完整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影响成绩的发挥。

因此,教练员在安排训练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量练习与动作技术练习的辨证统一一、专门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远专门力量素质包括下肢、腰腹、上肢力量素质三种。

下肢力量素质包括大腿、小腿、和踝关节力量素质。

腰腹力量素质分为腹部、腰部力量素质。

其中下肢力量素质应该是练习的主要内容,而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素质为辅助内容。

1、下肢力量素质练习方法(1)向上纵跳。

练法:在跑道上或沙坑中原地连续向上起跳,上体保持正直。

(2)台阶换腿纵跳。

练法:一只脚放在约30厘米左右台阶上,另一脚在台阶下,双腿用力起跳同时双手向上摆背,起跳后上体保持正直,头尽量往上顶,下落时换腿接下一次跳。

(3)多级蛙跳。

8-10级或20米连续蛙跳,拉开背弓,收腹举腿。

(4)负重起踵。

练法:前脚掌立于台阶上,负重30公斤左右,起踵。

(4)负重深蹲起。

练法:负荷90%以上的杠铃,1-3次/组。

— 1 —(5)负重半蹲跳。

练法:80%负荷左右的杠铃,8-12次/组。

(6)负重弓步跳。

练法:70%负荷左右的杠铃,8―12次/组。

(8)单足跳。

练法:在锯末跑道或草坪上作30米连续单脚跳。

(9)多级跨步跳(计步计时)。

练法:在锯末跑道或草坪上作60米跨步跳,计步计时。

(10)跳深练习。

练法:在锯末跑道或草坪上放置一个约40―60厘米高的跳箱,考生从跳箱上双脚跳下,落地后马上连续跳过一个或多个约60―100厘米高的栏架。

要求考生每次落地后要迅速起跳,起跳快而有力。

2、腰腹力量的练习方法(1)仰卧起坐。

(2)侧卧起坐。

(3)仰卧举腿。

练法:练习者仰卧于垫上,辅助者站于练习者头顶处并双脚并立,练习者双手抓住辅助者双脚小腿处,双腿并拢伸直至辅助者面前,辅助者用双手挡住练习者双脚并轻推其双脚至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研究综述
1004320090235 周亚飞
摘要: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跳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

根据目前的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特点,三级跳分为“平跳”和”高跳”两类, [1]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变化的运动学研究,近年来始终是国内外三级跳远研究的重要方面,对运动员三跳比例和技术类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实际状况,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三级跳远;平跳;高跳;比例
目前,运动员采用的三跳比例各有不同,有的采用38%+29.5%+32.5%的比例关系,有的采用35%+30%+35%的比例关系,等等。

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技术类型。

这两类运动员在三跳比例分配上各有自己的特点,“速度型”的运动员采用三跳比较均匀和第一跳小于第三跳的“平跳型”分配方案。

郭元奇指出,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是现在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行速度型三级跳远的训练应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尽量减少前两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以及改进和加强弱腿的跳远技术和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进行。

[2]
速度型运动员在第三跳达到和超过第一跳的远度,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跳既能达到一定的远度又不致使水平速度有很大的损失,他们通常是一些助跑速度很快的运动员。

如果把第一跳放得太远,势必会造成抛物线的弧度很大,使着地起跳腿承担很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起跳腿被迫进行过分的缓冲,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减速,这样,他们在速度上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而,他们在第一跳中相对地减少起跳腾空的高度,以保持水平速度,从而加强了“跨步跳”和“跳跃”。

力量型的运动员首先比较注重第一跳的远度,其次是第三跳的远度。

例如原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和根蒂勒,他们的三跳比例分配就是如此。

这类运动员之所以在第一跳能达到这样的远度,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跳着地时能依靠强大的腿部力量承担着地时的巨大冲击力,而不失去进行后两跳的能力。

这类运动员在速度上稍逊于前一类运动员,但其在支撑能力上则强于他们。

在三跳比例上他们比较突出单
足跳,而单足跳评定的主要指标是弹跳力量。

目前,三级跳远前三名的动作中,很少看到典型的“高跳”或“平跳”技术,更多的兼“高跳”和“平跳”的优点,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技术风格,具体表现为:(1)助跑速度快,动作幅度大;(2)起跳充分有力,跳跃的速度快;(3)适宜的腾空高度与适合个人特点的三跳比。

[3]
1 三级跳远技术的演进
1.1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现行三级跳远技术的初期形成阶段,称为“跳远型”技术阶段。

那时的动作纯属跳远式的三级跳远,重视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远度,第二跳很短,是一、三跳的过渡步。

1.2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三级跳远进入完善阶段,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不断实践,创造了各种类型的跳法,分为“苏联技术”和“波兰技术”。

1.3 “苏联技术”。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三级跳远选手。

其三跳比例技术是强调第一跳的远度,重视第三跳。

观其技术外形,第一跳身体重心的抛物线高而远,换腿跳,后两跳均采用高抬大腿扒地式着地动作,双臂摆动。

1.4 “波兰技术”。

1960年前后,波兰选手施密特以新型跳法创造17.03m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越过17m大关的运动员。

他的技术特点是较好地利用了助跑速度,前两跳身体重心的抛物线轨迹较平,着地积极,速度损失少,这使第三跳有较长的远度,当时人们把这种技术称为“平跳”技术。

相应地,人们把苏联的跳法称为“高跳”技术。

1.5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向适当减小第一跳远度的百分比,其实质是强调提高和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减小前两跳中的制动作用,以获得快速而连贯的跳跃动作———高而远的第三跳。

2 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发展趋势
2.1 张义盛等人(1990)对我国和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与总成绩之间的关系和技术类型的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第一跳比例过大与总成绩呈负相关,第三跳的比例同总成绩呈正相关。

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己基本形成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的“平跳型”
技术。

提出中国运动员应将第二跳比例适当缩小到29%左右,同时在保持速度和加强第三跳起跳速度和力量下功夫,争取较好的第三跳,将使总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4]HayandMi11er(1985)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的12名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12名运动员中有7人使用单足跳比跳跃远的技术,另外5人使用跳跃比单足跳远的技术,两种技术的平均三跳比例分别为36.4%:29.5%:34.2%和34.4%:29.3%:36.3%,差不多互为镜中的影像。

[4]
2.2 James. G .Hay(1990)根据对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划分方法,依据单足跳和跳跃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把三级跳远技术划分为单足跳型、平衡型、跳跃型三种类型。

这是对三级跳远技术研究和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对三级跳远技术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比赛的43名运动中,有一半的运动员和约一半的决赛运动员采用单足跳型技术;平衡型和跳跃型技术与单足跳型技术是同样有效的;决赛中的8名选手中有四人在单足跳距离相对较小的的一跳中,达到了他们的最好成绩;这4名运动员中的3位在跳跃距离相对较大的一跳中,达到他们的最好成绩。

表明单足跳距离相对越短,则跳跃距离相应越长,三级跳远成绩越好。

[4]
2.3 曾立火(2001)总结了世界20名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发展资料,提出了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助跑速度与上板速度加快、有利于保持水平速度的增大第三跳比例的技术、水平速度利用率逐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助跑和起跳的准确性、注重加强弱腿技术和能力。

[4]
在三跳中第一跳是最关键的。

[5]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总趋势应是减少第一跳的比例,加大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比例,其实质是更强调速度,减少前两跳中的制动作用,以获得一种快速完成三个跳跃的动作节奏和又高、又远的第三跳成绩及腾空轨迹。

三级跳远中跨步跳承前启后,同时对形成良好的三跳长度比例和节奏有着重大影响。

对于这一跳来说,既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又要为第三跳的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对而言,适当缩小第一跳远度以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增加第三跳远度是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专项技术方面存在水平速度保持和利用不够、水平速度损失不合理的特点。

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表现为:在追求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持水平速度、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特点,在单足跳型技术、平衡型技术和跳跃型技术中,都产生出了最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根据素质类型及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安排三级跳远的比例(三跳),对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是可行的,一般采用“平跳型”技术要优于“高跳型”技术。

对于业余运动员和初学者应以“平跳型”教学为宜。

[6]
3 结语
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往往仅针对部分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上的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分析,揭示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部分特点,缺乏对运动员技术特点整体上的、相对全面的研究,同时对产生相关技术特点的原因也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因而对解决运动员,尤其是对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周次保,赵立军.体育专业女生三级跳远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郭元奇,浦军.跳跃的持续时间与三级跳远成绩.田径2002,(12).
[3]周凯.三级跳远教学的探索[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
[4]吴永宏.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及训练安排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2).
[5]汤定福.三级跳远的关键是第一跳技术[J].四川科技,1996,(3).
[6]崔令令.三级跳远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J].体育教育科技20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