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PPT
《语言系统的发展》课件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工具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系统也在不 断进化和演化。
简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工具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系统也在不 断进化和演化。
语言系统的进化历程始人类时期的语言发展和变化。
3
语言演化阶段
4
语言随着社会的形态和文明的进化而逐
渐演化。
5
人类语言起源
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历史。
原始社会语言阶段
原始社会形成后,语言如何适应社会需 求。
语言标准化阶段
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现代语言系统
1 方言与官方语言
探讨方言和官方语言的关系和变化。
3 文化交流与语言学习
语言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语言挑战与保护
面临的语言挑战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4 全球语言系统
全球化对语言系统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语言系统的未来趋势
全球语言系统的变革
全球化时代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和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 系统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语言系 统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
多样化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
总结
• 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 • 随着发展,语言系统将不断进化和变革。 • 学习和保护语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节、语法的发展 第三节、 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
1.语音发展的研究途径: 1.语音发展的研究途径: 语音发展的研究途径 (1)研究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别 (2)根据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来考察语音 的历史演变。 的历史演变。 从形声字的声旁考查。 a、从形声字的声旁考查。 根据反切考查。 b、根据反切考查。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查。 c、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查。 通过借词的读音来考查。 d、通过借词的读音来考查。
2.词义的演变 2.词义的演变 (1)原因 a.社会发展和现实现象的变化 a.社会发展和现实现象的变化 b.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或深化 b.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或深化 c.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c.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d.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 d.组合关系的变化也会引起词义的改变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类推作用:在语言的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 类推作用:在语言的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 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 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也就是语 法形式按某种占主导地位的规则变化的过程 和结果。 和结果。
(1)原因 (2)表现
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2)词义演变的途径 a.引申 a.引申 b.吞并 b.吞并 c.组合能力的改变 c.组合能力的改变 (3)词义演变的结果: 词义演变的结c.转移
本节重点
重要概念:语音规律。 重要概念:语音规律。 重点掌握:语音演变的特点。组合规则的发 重点掌握:语音演变的特点。 聚合规则的发展。 展。聚合规则的发展。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 词汇的发展。词义的演变。 用。词汇的发展。词义的演变。
《语言系统的发展》PPT课件

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例如佛经中 “佛陀”是梵语buddha的译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大 致念“bud”,“陀”大致念“dha”。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语音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 找到音变的线索。这是古汉语从外语惜入的词所提供的线索。
能性。如果我们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面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 应关系,我们也就可以推知原始“母语”的许多事实。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 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 法以今证古,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这种方法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 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 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z、c) 、擦音(s)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 (j、q) 、擦音(x) ,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
很多方言的尖团河流的情况是不同的。
• 例子 苏州 上海 宁波 基 tI tI tI 祭 tsi ti tI 旗 di di di 齐 zi zi,I di,i 权 dI dy dy 全 zil zl diy, dz(人数少)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上海、宁波三地的尖、
合一般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例如,语言学家推测汉语在隋唐时代的 辅音音位系统大致如下:
横行的辅音音位发音部位相同,纵行的辅音音位发音方法相同。音位的演变 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 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
• 比方说,“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
语言学纲要讲义.ppt

(3)语言的相对性(Linguistic relativity) 山/mountain hill 江、河/river 语言符号所指的任意性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用符号来交际? 符号的定义(参见邢吴P3)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符号和征候的区别
1.思维能力 思维方式 2.语言符号所指、语法的多样性
3.Sapir-Whorf hypothesis(胡P239-246) (1)人必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语言好比一层过滤膜,不会
原原本本的反映现实;语言会影响和控制人的思维。
(2)语言决定思维(Linguistic determinism) 语义 :颜色 亲属称谓;语法:时体
普通话的sh [ ] \r[Z]是否是一对清浊对立的音?
一般情况下,r的摩擦很轻微,甚至完全没有摩擦,是典型的 浊通音[}]。过去一般用[Z]来描写这个音,并不十分恰当。 所以,r不是和sh对立的浊擦音。
英语中有舌尖通音[]和舌尖闪音[R],例如
第五节 音位(参看邢吴版P82-91)
一、对立和互补 是否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位的定义(邢吴版P82) 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被归纳为同一个音
四、思维离不开语言的考古学证据(胡壮麟P238) 1750000年前到10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简单的工
具没有进展;100000年前,飞越性的发展,精细 的石器和骨制工具。10万年前产生了真正的语言。 五、聋哑人的思维
抽象思维需要物质形式,视觉、触觉、动觉均可 充当,声音是最重要的。
六、思维和语言
逊的区别特征理论:12对区别特征。 定义(参看两种教科书) 二、聚合群 音位系统性的表现:聚合群平行、对称;具有相
《语言学纲要》课件

研究方法:观察、 实验、调查、分 析
研究内容:语言 结构、语言使用 、语言变化
应用领域:语言 教学、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研 究语言与认知的 关系
研究方法:实验、 观察、访谈、问 卷等
研究内容:语言 结构、语言功能 、语言使用等
研究目的:揭示 语言与认知的关 系,为语言教学 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语用 结构,包括语境、语用关 系、语用策略等
03
语言的要素
语音
语音的性质:具有物理属性 和社会属性
语音的定义:语言的声音形 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构成:音素、音节、 重音、语调等
语音的功能:传递信息,表 达情感,实现交际
词汇
词汇的定义: 词汇是语言中 词的总和,是 语言的基本单
07
语言学研究方法
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语言 的历史发展,探究语言演变规律
功能主义法:研究语言在社会交 往中的作用和功能
添加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主义法:分析语言的结构, 揭示语言内在规律
认知语言学法:从认知心理学的 角度研究语言理解和生成过程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方法
语言反映了文化的特点和 价值观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语言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和发 展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传 播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功 能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变异和演 变
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传 播工具
位
词汇的分类: 名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 介词、连词等
叶蜚声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系统发展

齐:九 kiou → tiou 撮:虚 xy
尖团合流:
ts ts‘ s(齐、撮) k k‘ x(齐、撮)
这种规律性的特点:
1.有一定条件限制; 2.有时间性; 3.有地区性
语音的发展各地不平衡,但有整齐的对应关系。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2. 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3.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测拟原始“母语”的方法。
10
语言学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略)
11
语言学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12
语言学
知识要点: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13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 新事物、新认识的产生引起新词的产生 2. 旧事物的消失引起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1. 什么是词语的替换
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 发生变化。“名变实不变”。
1. 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古音
b d ɡ dz 病蛋柜皂
例字
平潭葵曹
今音
规律
p‘ t‘ k‘ ts‘(平:送气清音) p t k ts (仄:不送气清音)
8
2. 尖团合流
古尖音 ts ts‘ s
齐:酒 tsiou → tiou 撮:须 sy
→ y → y
→ t t‘
9
古团音 k
k‘ x
1. 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
①古无轻唇音:分、肺、饭、甫 (古念重唇p…)
②古无舌上音:直、朝、张、车
③娘日二纽归泥:娘;日、儿、燃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第9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圣才出品】

第9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语音的演变(一)语音的演变1.语音演变的凭借(1)方言和亲属语言;(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3)古代借词。
2.方言和亲属语言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
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3.文字文字具有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或者虽然作了调整,但过了一些时候又会落在语言的后面。
人们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包括以下两方面:(1)从诗文的用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2)从形声字去探索古音。
4.古代借词(1)将古代借词的读音和今天的语音进行比较,人们就可以找到音变的线索。
(2)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音变的线索。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不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
(1)语音演变有规律的原因这是由于每个音位都处于系统之中,是音系平行对称性的制约了音系演变的方式和结果。
(2)语音演变规律性的特点①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
如果出现例外,那也可以找出产生这种例外的原因。
②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③地区性。
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2.语音的演变机制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
有共同区别特征的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
辅音音位的聚合一般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
聚合群中的音位的一个演变过程一般只涉及其中一个区别特征的变化,不会同时影响该音位的其他的区别特征。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1)语音对应关系的含义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概论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西华大学32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语言学概论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西华大学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 法
34
• (一)语音对应关系 • 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方言或亲属语
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 使各语言或方言呈现出种种差异,但 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 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 系,这种关系就是语音对应关系。
35
• 方言A • 北京话 •p
16
• 2、形声字 •舅 •通
17
• 3、古代的借词 •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
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用当时的 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 在汉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 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
18
• 例如佛经中“佛陀”是梵语 buddha的译音,这就清楚地告诉 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 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
9
•
分
• 苏州话 上 海 话 宁波话 • 都 分 清不 浊分 都不分
10• (二)记录了ຫໍສະໝຸດ 言的过去状态 的文字。11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 读音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 文字具有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 字往往还是老样子。我们正可以利用 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 和它的演变线索。
49
• 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 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 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50
• 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 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 八个格的变化。
• 英语 • 俄语
51
• 汉语
52
• 1、出现了量词。 • 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
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 时期就大量使用了。
6
• 尖、团分合问题:
7
• 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 呼的组合叫做团音;
• 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 呼的组合叫做尖音。
•经 •精
8
• 苏州话不论清浊都分尖、团,说明 尖、团没有合流。宁波话不论清浊 都不分尖、团,说明尖、团已经合 流,上海话的清音不分尖、团,而 浊擦音还分尖、团,说明它还没有 完成最后的合流过程。
•
平送仄不送
22
•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全清p 包
补报
百
次清p‘ 抛
普片
拍
全浊b
23
•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全清p 包 补 报
百
次清p‘ 抛 普 片
拍
全浊b 平 傍 病
白
24
•/ P / •/ p ‘ / •/ b /
/p/ /p‘/
25
• 2、音位的分化
•
/p/
• /b/
/p ‘/
26
• 3、音位关系的改变 • 音位的分合必然会使音位之间的
•
19
• 二、语音演变的内容
20
• 语音的演变主要体现在音位系统 的演变,包括音位的合并、音位 的分化和音位关系的改变。
21
• 1、音位的合并
• 浊音清化规律
• 全清(不送气)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 次清(送气) 塞音 塞擦音
• 全浊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 次浊
鼻音、边音
• 浊擦音和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
关系发生变化。
27
• 非音位的变化 •平 •上 •去 •入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28
三、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9
• 1、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30
• j q x产生(鄂化规律)
•g k h •z c s
i
ü
31
• 2、时间性。 • 在宁波话中还有这样组合
/ki/ /k‘/
32
• 3、地区性。
12
•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那么我 们怎么去判断呢?
13
• 1、诗 • 古人喜欢做诗,做诗讲究押
韵,我们可以从诗文的用韵 中看到古音的痕迹。 •
14
• 静夜思 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
•
长干曲 崔颢
•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53
•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诗经.采薇》
• 晋侯三辞 《晋楚城濮之战》 • 出入三觐 《晋楚城濮之战》
54
• 序六艺为六种。(《汉书》) • 成都有桑八百株。《三国志. 诸葛
39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 是疑问代词,可放在介词词组的 前面
• “君美甚”,副词“甚”可以直 接跟在形容词之后。
• “忌不自信”,代词“自”作宾 语放在动词之前 。
40
• 语法发展的主要内容:语法中组 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
41
•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p‘ • 仄声字相当p • 平声字相当于p‘
方言B 上海话
p p‘ b
36
• (二)历史比较法 •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
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 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37
•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38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 不若君之美也”。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1
• 什么是语言系统的发展?
2
• 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具体地 讲,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 言要素的消亡。
3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4
•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 (一)方言或亲属语言
5
•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 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 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 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语序的改变。
42
• 1、印欧语 • 印欧语最早的词序,从古印度的文
献《梨俱吠陀》中可以看出,宾语 在动词的前面。“宾一动”的次序 是当初句法的主要特点。 随着语言 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变成了 “动—宾”。
43
• 2、汉语 • 汉语缺少形态,语序特别重要。
44
• (1)宾语位置的变化 •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 “忌不自信。” (《战国策》) •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经·秦
风·渭阳》 • 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
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
45
• (2)偏正结构中,大名与小 名的位置的变化。
• 北京市 西安市
• 桑树
杨树
46
• “鸟乌” 《左传》 • “草芥” 《孟子》 • “树桑” 《诗经》
47
• 从总的来说,汉语的词序从 古以来变化不大。
48
•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