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描绘画面型2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解题技巧一、常考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两句展示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二、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三、[解题方法步骤](1)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根据修饰它的词语解释意思?(2)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3)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四、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五、[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六、练习巩固野池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①叶齐。
川口②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②川口:河口。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描写的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潭上作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高考语文】专题0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正面描写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例1、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例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2、调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
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例、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
“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
“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
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3、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
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例1、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例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特别关注】: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考点:1.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感情
【理解情景型】提问: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的景色。
通过对……的描写(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海浪滔天的雄伟气势。
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描述画面型】提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这首诗(哪一联)描写了(名词,描写景物的词,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如:寂静冷清的意境。
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恬淡清幽的意境。
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被贬后的抑郁和惆怅之情。
【鉴赏人物型】提问:诗中塑造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通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抒写了……之情。
如:超尘脱俗,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生活环境的清幽。
隐居生活。
表达了他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高洁不俗。
悠闲潇洒。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追求。
【炼字型】提问:该字好在那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这个字的意思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

(二)“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 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 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专辑
读懂诗歌的描写手法
诗 歌 的 描 写 手 法
1、侧 面描写
1、描 写的角 度
动静、正侧、远近、高低 、视听(声色)、虚实、 点面
2、正 面描写
2、描 写的 用意 3、描 写的详 略
渲染与烘托、象征、联 想想象、曲笔
工笔与白描
1、渲染与烘托
(1)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 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 夜的深和夜的静。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 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例如: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②草薰:小草散发的 清香。薰,香气侵袭。③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 缰绳。辔,缰绳。④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⑤盈盈: 泪水充溢眼眶之状。⑥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 和在一起。⑦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⑧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赏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 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

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模式一、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4抒怀类——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菊花:坚强,清高,素雅淡泊的形象与不同流俗的志趣、
梧桐:凄冷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
芭蕉: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愁别绪;
流水:常和绵绵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 常的感伤与哀愁
猿啼:悲伤;“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 腑。是凄冷、哀伤的象征;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 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答案:雁是候鸟,
韦应物
春秋迁徙,秋天,大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巢。这种景象每每牵
寒塘
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赵嘏
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情,寄寓自己的浓浓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乡愁。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 的 “边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 乐的场面之后, 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 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 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 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 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步骤1)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 着热烈, (步骤2)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 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步骤3)
•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答题示例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 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 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 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
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 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繁华热闹 恬静优美、 清新淡雅、 清幽静谧 雄浑壮阔、 雄奇壮美、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朦胧空蒙、 高远深邃 孤寂清冷、 萧瑟凄凉、 幽僻冷寂 凄冷迷乱、 凄寒萧条、 肃杀荒寒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 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 一 般 表 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 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春景图(步骤二)。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课堂练习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 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 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B、寓情于景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 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 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 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此词的意境所在。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练习10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 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 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 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答:此诗描绘了一
绝句二首(其一)
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杜甫
青绿,江水映日,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 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步骤一)。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分 析 意象 意境 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赏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 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 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答案】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 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 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 别的伤感。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二、常见提问方式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 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所有意象的特征 进行归纳概括。如本词中萌发新芽的桑树,孵出幼蚕的蚕卵,细 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夕阳,晚归的乌鸦等,这些意象都具有 春意盎然的共同特征。
•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 2)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 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 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1)这是一首热爱 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 (步骤3)
练习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 时现的特点。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掌握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1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杨柳: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长亭:是一个蕴含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酒:有排遣愁绪、饱含深深祝福,还有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古诗词中长是思乡的代名词; 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鲤鱼常代指 书信.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 能触动游子的情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子夜吴歌》“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 甫《秋兴八首》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 凉的气氛。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 (步骤2)营
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1)表达了
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3) (“氛围”“心绪”
• (2009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
寒林点暮鸦。
•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 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
双调 ·清江引(张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