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疾病,全球范围内的肝癌患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新的治疗方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肝癌的靶向治疗是指以特定目标结构为靶点,通过抑制或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达到抗肿瘤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针对性强、毒副作用低,并且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目前,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特定受体,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例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被应用于临床。
2. 靶向基因突变:肝癌细胞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针对这些基因突变的特定药物,可以抑制突变基因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索拉非尼和雷尼替尼等药物可以靶向抑制肝癌细胞中的突变基因BRAF。
3. 靶向免疫逃逸通路:肝癌细胞常常通过激活免疫逃逸通路来抵抗免疫系统的攻击。
通过针对这些免疫逃逸通路的特定药物,可以恢复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PD-1抗体和CTLA-4抗体等药物可以靶向免疫逃逸通路,增强体内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杀伤作用。
二、肝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机制来治疗肿瘤,包括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效应和恢复免疫调节等。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持久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肝癌细胞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通路来抵抗免疫系统的攻击。
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活性,恢复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PD-1抗体和CTLA-4抗体等药物已经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肝癌的手术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手术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手术治疗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一、肝癌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的肝癌手术治疗主要依靠传统开放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需要切除部分正常肝组织,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恢复缓慢。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出现使得肝癌手术治疗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
二、微创手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在肝癌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三、肝切除术中的新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切除术中的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其中,肝门部卫星癌栓切除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切除肝门部卫星癌栓的技术,可提高手术的根治性。
此外,三维可视化手术系统的运用也使手术变得更加精确,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四、肝移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肝移植是一种适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普通非特异性的肝癌不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
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移植可适用于HCC高风险患者,如合并门脉癌栓、肝外转移等情况下。
五、术前辅助治疗在肝癌手术中的重要性术前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之前通过放疗、化疗等方法缩小肿瘤的体积或控制肿瘤的发展,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根治性。
术前辅助治疗能够帮助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减少无效手术的发生,并提供更好的术后生存率。
六、肝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尽管肝癌手术治疗的新技术带来了很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其中,肝性脑病、术后出血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的详细评估、手术操作的规范和患者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七、结语肝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微创手术、新技术的运用、肝移植和术前辅助治疗等成为肝癌手术治疗的新亮点。
靶向肝癌治疗新进展

靶向肝癌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常见于长期饮酒、患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等风险群体中。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性治疗逐渐成为肝癌治疗的新趋势。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肝癌治疗方法,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进行精准治疗,以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靶向治疗分为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和肿瘤细胞分子的靶向治疗两类。
肝癌是一种以肿瘤血管生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因此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口服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肝癌治疗中。
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其受体,从而阻止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这类药物最早应用于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会带来一定的生存益处。
但由于肝癌具有极高的血管生成能力,靶向治疗的效果常常难以维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肿瘤细胞分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进行精准治疗。
这类分子通常被称为靶点分子(target molecule),是肝癌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素。
目前,最为成功的靶向治疗手段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剂。
HER2是一种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当HER2的表达发生异常时,会促进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通过针对HER2进行抑制,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的生长,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靶向治疗还包括针对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病原体的靶向治疗。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开发针对这些病原体的靶向治疗手段,可以在预防和治疗肝癌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目前,已经有针对乙肝病毒DNA病毒载量低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核苷酸类似物和抗病毒新药上市,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预防和治疗肝癌的效果非常显著。
总的来说,靶向治疗是当前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精准治疗,可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方法肝癌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疗法、表面受体抑制剂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抗血管生成疗法是通过靶向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索拉非尼”,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信号通路,阻断血管生成。
2. 表面受体抑制剂表面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通过靶向抑制特定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受体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和“阿法替尼”,它们能够抑制肝癌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主要是干扰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包括“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它们能够靶向抑制肝癌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二、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不断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1. 结合多靶点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结合多个靶点进行综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应用索拉非尼和埃克替尼的联合治疗在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肝癌临床研究新进展

肝癌临床研究新进展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肝癌的发现和治疗水平,许多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肝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肝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一、肝癌早期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1. 血液标志物的应用血液标志物作为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AFP、CEA、CA199等血液标志物的检测能够辅助早期肝癌的筛查,并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2.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基因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通过检测某些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
临床研究表明,基因检测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二、肝癌治疗方法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肿瘤消融技术、肿瘤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近年来,临床研究在肝癌治疗方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1. 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药物是指通过对肿瘤特定的靶点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靶向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例如,索拉非尼、雷莫芦单抗等靶向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2.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三、肝癌预后因素肝癌的预后与众多因素相关,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分级、体内其他疾病的存在等。
近年来,临床研究对于肝癌预后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血管和基质组织等对肿瘤生长和扩散的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微环境的改变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肝癌微环境对于预测患者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晚期肝癌治疗新进展2024PPT

目录 CONTENTS
01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02
治疗问题与建议解答
03
不同地区治疗指南对比
04
联合治疗方案探讨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基于ASCO2020年指南的研究
01
02
03
基于ASCO2020晚期HCC系统
治疗指南
整合了8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数
据,作为本次更新的基础。
纳入10项最新RCT研究证据
二线及后线治疗选择问题
使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度伐利尤 单抗作为替代的首选。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 治疗进展后的二线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一线 同样推治荐疗TK进I类展药后物的作二为线二线治治疗疗首
选,同时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 也可供选择。
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作为一线 专家组推治荐疗使时用的另一二种线T选KI类择药物(
全身系统治疗在晚期HCC的应用
晚期HCC病人可选用索拉非尼等TKI类药物或免疫和靶向药物进行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的优势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存率,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美国东部肿 瘤协作组体力活动状态评分0~1分的晚期HCC病人。
谨慎使用推荐方案
在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 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基础肝功能变化、出 血风险等因素,谨慎使用推荐治疗方案。
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病人总 体肝功生能存C期hil短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病
人的总体生存期通常比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病人短。
双免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技术。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无创、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
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内肿块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特征,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是,在超声中,由于肝脏内气体和肠道对超声的波束产生了散射和吸收,因此对于肝脏深部的病变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超声在深部病变检测中的局限性,CT和MRI技术得以应用。
CT技术以其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有着很大的优势。
CT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并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肝癌。
而MRI技术则在对比分辨率和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不适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MRI成为一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影像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肝癌的诊断。
通过使用大量的肝癌影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肝癌影像中提取高度特异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割。
这种自动化的诊断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肝癌的影像学治疗肝癌的影像学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束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
外束放射治疗通过从肿瘤周围方向照射高能射线,精确破坏肿瘤组织。
内照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肿瘤内部,释放高能射线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显像技术将导管引入肝内或肝动脉内,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 乙肝
儿子:42 岁死于肝癌
6
病理学:大体分型
• 块状型 (Massive Type) :直径在5厘米以 上的单个肿瘤或多个癌结节融合而成的块状肿瘤。
7
病理学:大体分型
• 结节型 (Nodular Type):直径在5厘米以下的 癌结节
8
病理学:大体分型
• 弥漫型 (Diffuse Type) • 癌结节较小,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
4
病因学:其他因素
• 黄曲霉毒素(AFT) • 饮用水污染 • 其它因素:营养不良、肝吸虫、嗜酒、咖啡 • 肝癌的家族聚集性
• 遗传因素 • 共同的环境
5
典型家族
黄**,女,肝炎史20年,30岁患肝癌,伴严重肝硬化 弟:26岁死于肝癌
父:70岁死于肝硬化
母亲
姑:乙肝
叔:42岁死于肝癌
大舅: 二舅: 43岁死 43岁死 四舅:70岁 于肝癌 于肝癌 死于肝癌
治疗原则
•延长患者生存期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合治疗
Lau WY, Lai E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urrent management and recent advance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8 Jun;7(3):237-57
线) • F:白色箭头为供应肿瘤的门静脉
分支残端
38
肝移植
• Milan标准:
• 单个肿瘤<5cm • 肿瘤<3个且均< 3cm • 没有肝内大血管浸润及肝外转移
• 活体肝移植
39
腹腔镜下肝切除
40
达.芬奇机器人
41
局部消融治疗
• 微波固化、射频消融、冷冻等 • 射频优于手术切除的情况:
15
肝脏损害造影剂:普美显
16
诊断金标准:影像学检查
• B超检查
• 无创 • 实时 • 造影
17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成像(PET/CT)
18
诊断:肿瘤标志物
• 甲胎蛋白(AFP):在胚胎期,AFP由肝细胞和 卵黄囊细胞合成,并出现于胎儿血清中。
• AFP与B超结合做为肝癌的普查手段 • 肝癌的定性诊断 • 肝癌疗效的判断 • 肝癌手术后复发的监测手段 • 转移瘤也可升高,甚至大幅度升高!
Symptomatic treatment (20%) Survival <3 months
BCLC =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TACE =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29
Llovet JM,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8;100:698–711
35
新手术器械
36
止血新技术
• 全肝血流阻断+肝断面止血
37
精准肝切除
• 3维CT模拟系统指导下的肝Ⅷ段 肝癌切除
• A: 常规CT动脉期 • B:3D CT重建的肝内管道,紫
色为供应肿瘤的门静脉分支 • C:拟切除的肝Ⅷ段(橙色) • D:拟达到的手术切缘(绿色短
线) • E:实际达到的手术切缘(绿色短
9
病理学:转移特点
• 易早期现转移 • 以肝内转移多见 • 主要来源于癌细胞侵犯血管。 • 淋巴转移较少见
10
病理学:血管侵犯
11
肝癌的高危人群
• 肝癌高发区的自然人群 • HBsAg(+)者 • 有肝炎病史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
12
临床表现
• 亚临床期肝癌:没有症状和体征
肝细胞癌
肝脏
2
肝癌发病率:China: > 50%
3
Parkin D,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05;55;74–108
病因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Benjamin Rush,1745~1813 Pierre Louis,1787~1872
Intermediate stage
Advanced stage
End 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Local ablation
TACE
Nexava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50%) Median survival: 11–20 months
30
肝切除
• 规则性肝切除术
• 肝段切除 • 肝叶切除
31
肝切除
• 不规则肝切除术
• 简化操作 • 保存更多肝组织 • 提高切除率 • 减小并发症
32
肝门解剖
33
外科手术切缘
• 2 厘米!
34
新手术器械
• CUSA:即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有选择性地粉 碎和分离肝实质组织,但对血管和胆管无损伤。
• 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 临床期肝癌
• 上腹部疼痛、腹胀、肿块 • 食欲减退、乏力、消瘦 • 发热 • 黄疸腹水
13
诊断金标准:影像学检查
• CT 增强扫描
14
诊断金标准:影像学检查
• 磁共振成像(MRI)
大于2cm的肝癌病灶的典型MR表现: a:T2加权为高密度 b:T1加权为低密度 c:T1加权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d:T1加权延迟期迅速消退 e:T1加权肝胆期造影剂摄取明显降低
•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19
罗教授的“家庭作业”
AFP值(ng/ml)
2200.00 2000.00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00 1999年5月
20
←手术
诊断
CT发现病灶→
21
鉴别诊断
22
鉴别诊断
23
鉴别诊断
24
鉴别诊断
25
鉴别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分期:不统一
• AJCC的TNM分期 • 日本的Okuda分期 • 西班牙巴塞罗那BCLC分期 • 意大利CLIP分期 • 香港中文大学CUPI分期 • 中国肝癌分期等。
28
BCLC 分期
HCC
Very early stage Early stage
普查
单位体检
评价疗效
肝
动
脉
栓塞化射疗频治
疗
→ →
2000年3月
2001年1月 2001年11月
2002年9月
2003年6月
日期
2004年4月
2005年2月
监测
随访
2005年12月 2006年10月
诊断:肝储备功能检查
• 吲哚靛青绿试验( indocyanine green, ICG): 经静脉注入,选择性地被肝脏摄取分泌至胆汁, 不参与肠-肝循环, 亦不经肾脏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