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敬业与乐业》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思想风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知识积累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5.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6.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7.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互相注意,这里指言行一致。

8.征引:引用。

9.行.(xíng):德行。

10.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者)。本文是指从道理上进行鞭挞。

11.说法:说教,讲道理。

12.直捷:直截了当。

13.精微:精深微妙。

14.一点不旁骛.(wù):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15.黄包车:上海方言词,一般称人力车。

16.拣择:挑拣选择。

17.妥当:稳妥适当。

18.亵渎

..(xiè dú):轻慢,不敬。

19.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20.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21.骈.(pián)进:一同前进。

22.游思:游离不定的心思。

23.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24.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25.受用:受益。

26.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考题例析

(2011 北京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 B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歇斯底里....

,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

C .我国的民间刺绣,构思新奇,工艺精美,堪称

无与伦比....

。 D .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而应推敲细思。

解析:该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是一个常考点。一要掌握好词语的意思,二要注意是否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的是B ,“歇斯底里”的意思是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无法控制自己了,与这里的语境义不符。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理清结构

《礼记》:“敬业一题目揭示了全文论

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 二

论述敬业、乐责任心—三总结全篇,勉励

敬业

写作特色

1.引用精彩。

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

论述“有业”:孔子语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百丈禅师格言:“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证明“有业”之必要。

论述“敬业”: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

引用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论述“乐业”,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举例丰富。

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

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及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佝偻丈人承蜩(tiáo)的故事及比较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工作态度都属于事例。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

3. 语言通俗。

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对“主一无适便是敬”也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有时如话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4.情境谐调。

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观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把握重点

1.了解文中出现的“经典”的出处及意思。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论语》——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庄子》——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做事不分

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2.怎样深入理解本文中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合理的生活”指什么?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地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4.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行文形式上讲,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者应持的最基本的态

度,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乐业。这在文中都有清楚的论述,作者也是将敬业乐业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的。

5.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述的?

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有业”,提出“有业之必要”的分论点。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话证明“无业”则无药可救的道理,这是从反面论证分论点。紧接着,又用百丈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百丈禅师是名僧,实际上隐喻了“有业”可以功成名就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分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了“有业”是做人的根本。在对“无业”的懒人表示厌恶的同时,也指出了“有业”者对现在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在这里,“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只有“有业”,才可以进一步谈到“敬业”与“乐业”,这样就使论述思维严密,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论证“为什么”(“有业”的重要性)

6.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

作者首先引用朱熹的话解释什么是“敬业”;然后提出问题,即“业”“为什么该敬呢?”

论述这个问题,作者先从两个方面讲道理:一是从

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方面,一是从个体生活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价值(为劳动而生活)方面,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道理。接着举例说明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从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没有高下之别,也就是说不管怎样的职业都应该“敬”,都值得我们去“敬”。最后简单涉及要凭才能、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论述到此,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更深入地论述怎样才算是“敬业”,给听众确立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论证“为什么”→论证“怎样做”

7.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作者首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谈起,即从一般人都会发出的叹息“做工好苦啊”谈起,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活着就会苦。既然如此,就不如“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中作乐。为什么“苦”中会有“乐”呢?作者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论述这一层,作者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使论述有了针对性,有感而发,更有说服力。

这一层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摆现象→阐述观

点→论述“为什么”

8.经过三个层次的论述,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通过论述,作者得出两点结论:责任心和趣味。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教诲.()旁骛.()亵渎

..()()骈.进()强聒.()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怎样才能把一种劳zuò()zuò()到圆满呢?

(2)zuò()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业”和《老

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造出来的。

B.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

..

法门

..(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C.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道理极易明白)。

D.我生平最受用

..(爱好)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4.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敬业与乐业》作者是____________,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________》,请再写出这本书中三句令你难忘的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例句特点,仿写句子。

例:金钱,能买来佳肴,但买不来好胃口;金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

仿写: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届时,④这些节目所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

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8.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9.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0.品味语言:“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课外拓展阅读

(2011 山东菏泽)何谓幸福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

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

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2.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1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huì wù xièdú pián guō

2.(1)作做(2)坐

3.D 解析:“受用”的意思是“受益”。

4.(1)《论语》;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论语》;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2)梁启超戊戌变法

运用能力提升

5.论语例:(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略

7.(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欢迎”改为“迎来”。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将于6月18至20日在重庆人民大礼堂演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或“这次演出的节目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打动”后添加“山城人民”或“观众”。

课内同步阅读

8.要乐业。

9.“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0.从司空见惯的叹气声“做工好苦呀!”谈起,

敬业与乐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10-13题。(9分)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 么人不可教诲,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 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 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 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目应做的 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我征 引儒门、佛门这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 “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 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果实”的盗贼。我们对于这 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 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10、请你用一句话概 括出文段要表达的意思。(可用文中原话)(2分) 11、“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中的“言行相顾”指什么?结合文章解释。(2分) 12、“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中的“摇头叹气”是作者的想 象,你认为它有何作用。(2分) 13、“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懒”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你有点懒? (3分) 参考答案:10、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或:“有业”是做人之本。)11、 “言”是指他说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行”是指他没做事后一天不肯吃饭。12、 “摇头叹气”使论述的语言形象生动,并引起听众对无所事事者的注意和思考。 13、言之 成理即可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知识点 整理 敬业与乐业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旁骛ù佝偻gōulóu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解释下面词语。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

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解释:他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阅读答案

《敬业与乐业》选段梁启超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19.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20.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答:2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答:2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2分)答:19.我们要敬业(2分)20.道理论据。(1分)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1分)21.不好。(1分)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1分)22.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举例正确1分,评价合理1分)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这篇是同学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需要提前掌握哪些重点难点?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②亵渎( )( ): ③征引: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

敬业与乐业阅读短文(中考精题含答案)

敬业与乐业 班级:姓名: 一、《敬业与乐业》选段梁启超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1.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答: 3.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2分)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作者及演讲知识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阅读课文整理文中重点生字词: 1. 生字 教诲huì禅师chán 拣择jiǎn 佝偻gōulǒ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亵渎xia2.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容赦:原谅赦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6课 敬业与乐业 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6课敬业与乐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和(tiáo) 郝免(shè)妄想(wàng)解剖(pō) B. 教诲(huì) 禅师(chán) 佝偻(lóu) 倘若(tǎng) C. 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鹜(wù) 喉咙(hóu) D. 杜绝(dù) 咽气(yè) 秘决(jué) 羡慕(xiàn) 2.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都很受不了他的强聒不舍。 B. 勤奋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 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 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B. 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 C.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④⑤①② C. ①④⑤③② D. ③②①⑤④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第五册,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字,号,别号。 (2)《礼记》,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 (朝代)的礼制,体现了的哲学 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的重要资料,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三、其他 6.央视播出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刚播出不久就引起热议。某校专门针对此事开展了“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zàn)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 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1 / 4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新人教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显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显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一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①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guō ”不能念成“kuō”“鹜”不能写成“骛”。 ②亵渎()():轻慢、不敬。 ③征引:引用

6《敬业与乐业》 重要知识点

6《敬业与乐业》重要知识点 一、生字词: 断章取义直截了当主一无适不二法门心无旁骛全副精力解剖惟其如此拣择秘诀佝偻承蜩羡慕亵渎喉咙淘神算盘层累强聒不舍骈进杜绝领略烦闷衔接东张西望捷径 二、文中的名言: 安其居,乐其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课文分析: 1、本文的标题:“敬业与乐业”,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段:(1-2)揭示中心论题——敬业与乐业; 第二段:(3-4)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段:(5-6)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四段:(7)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法,引用名言警句;举例论证法: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等。 4、第一段的标点符号要注意。 6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梳理 【基础须知】 字音 旁骛(wù) 解剖(pōu) 痀瘘(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 妥(tuǒ)当骈(pián)进教诲(huì)

禅(chán)师拣(jiǎn)择强聒(qiǎng guō)不舍 【重点梳理】 一、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书。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作品,代表作《饮冰室合集》。他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二、内容感知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三、文章主旨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四、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7段),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 五、名言警句示例 (1)敬业乐群。——《礼记》 (2)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3)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第6课《敬业与乐业》示范教案

6、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骛、亵渎”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2.知识链接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介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 三要素结构 论点提出问题(引论) 五、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

才是最高境界 )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乐业敬业人生法门) 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三部分(9)归结全文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二、学习新课 一)默读课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1. 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2. 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3. 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二)默读课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工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三)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敬业与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 (2—6) (7)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分 总

《敬业与乐业》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回答15-18题。(8分)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 1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分)

《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300字五篇

《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300字五篇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3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300字五篇(一) 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敬业和乐业》后,从文中受益至深,让我清楚地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特别里面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句话说得多么的精僻! 这则故事也启发我们一定要好好深思熟虑,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呢?现今的中国,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社会一片繁荣,市场化也越来越浓,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难,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难了。当你选择了这份职业的时候,你想好了要为他而付出吗?我们一直在为生活而劳动,其实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 不管做任何事情,处在某个位置,事和名称都会有大小、高低;但从事的本质来说,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运行过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掉链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劳作,使之得到圆满,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看起来也不错。这也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去劳作。这便是"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我们虽不是没有职业的懒人,更不是社会的蛀米虫。 《敬业与乐业》读书笔记300字五篇(二) 今天我学习了《敬业与乐业》一课,它虽是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演讲稿,但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它主要阐述了敬业与乐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之前需有业,如若无业何以敬之,乐之。 敬业——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要想敬,就要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们真正的专注于学习而不为其他的琐事所烦扰,才能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敢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便是"敬业";。对于任何我们拿到手上的工作就要认真的做,做到最好。"百行业为先,万物懒为首";,这也证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劳作,我们现在不是无业游民,将来更不能做社会的蛀虫。 乐业——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这一生要不就是先苦后甜,要不就是先甜后苦。前者,早受苦当然懂得珍惜,自然是苦尽甘来;而后者大多都是些无业游民的烂人,他们不知用劳作去换取酬劳,以至于最后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生活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倘若有人问我读书苦不苦我当然会说哭,但我不会因为哭就不去做它,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需要你去发掘它,发现它,你自会体会到业之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如若能从业中领略出一番滋味,才能体现出生活的价值!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敬业与乐业》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初中敬业与乐业的作文5篇例文

初中敬业与乐业的作文5篇例文 我们要明白“敬业与乐业”并非是某种硬性规定的条款,而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初中敬业与乐业的作文5篇例文,希望大家喜欢! 敬业与乐业 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敬学与乐学。 说到敬学,那真是相当的重要。敬学,当然就是指这件事,不折不扣、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这件事。这才算得上是敬。为什么说敬学是重要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得知识。获得知识有什么用?知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是人类的灵魂,人因知识变得与众不同,才算得上是万物中最完美的生灵。一个人若没有知识,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甚至。尊重知识,就是尊重学习。所以说要敬学。其次,尊重学习到底是为了自己。你只有尊重学习这件事了,才会知道敬学会带来怎样的好处,才会认真,谦逊地对待所学的内容,学习也就会有所进步,所以说,敬学是重要的。

而在我看来,乐学比敬学更重要。乐学,就是热爱学习,高中作文,把学习这个艰苦的过程看做一件乐事去做。三毛说:“人生最深、最平和的,就是静观天地与人生,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而我想说,学习不正是如此吗?都会曾经觉得,被太多的学习和作业堆积起来的是不快乐的;生活中的快乐似乎已随着一张张草稿纸被扔进了废纸篓。张爱玲的一句话说得好:“给我一个理由,我可以再相信一次尘世,可以义无返顾的拥抱这座荒凉的尘世。”于是我们,认真的寻找乐于学习的理由。与会,生活中不再有可恼,不再会抱怨。那种因平静而觉得充实的心情,原来是学习的乐趣所在。毕淑敏说道:“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必须赋予它一个意义。”她面对着昆仑山上苍茫而厚重的皑皑白雪,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而我们,在每天平凡而忙碌的生活中,也找到了生活的学习的意义:心无旁骛,扎扎实实地弯沉自己的人任务。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 敬学与乐学,使平凡者优秀,使优秀者卓越。若能真正做到,足矣。 读《敬业与乐业》有感 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敬业和乐业》后,从文中受益至深,让我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

人教部编版(2016)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基础练习

第6课敬业与乐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承蜩.(tiáo)层累.(lěi)心无旁鹜.(wù) 强聒.不舍(guō) B.征.引(zhèng) 禅.师(chán)驹偻 ..(gǒu lóu) 断章.取义(zhāng) C.骈.进(pián) 亵渎 ..(xiè dú)佛.门(fó) 不二.法门(èr) D.乐.业(lè)羡慕.(mù)百行.业为先(háng) 言行相顾.(gù)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 ....,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B.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 C.你这样断章取义 ....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 ....的行为。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A.你现在出去吗?小林。 B.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C.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D.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

B.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于五年前开馆,它不仅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5. 下列各组关联词填写在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4)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并且即使却 B. 但所以无论却 C.故因而即使才 D.故所以无论才 6. 注音或写汉字。 (1)rú( )家 (2)老dān( ) (3)xiè dú( ) ( ) (4)承蜩( ) (5)强聒( ) ( )

第5课《敬业与乐业》课文简介

第5课《敬业与乐业》课文简介 导读: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

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见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

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 观点: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举例、引用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例如:(1)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说明人人应该有职业并要不断劳作。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事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 (2)对比论证:第③段从反面论证“无业”的害处,第④段从正面论述“有业”的重要性,这两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3)引用论证:如引用《老子》、孔子、曾文正、庄子等的言论论证观点。 (4)比喻论证:“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中“凡……都……”运用关联词引出下文“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事例的叙述。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用设问句引出下文,行文流畅自然,连贯得体,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而且发人深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