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基础写作》书评

《日语基础写作》书评
《日语基础写作》书评

《日语基础写作》书评

由李先瑞老师编著,河野保博审订的《日语基础写作》教材已经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与2018年7月出版,2019年5月进行了第3次修订出版。

笔者从事日语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往往“写作课”开设在高年级且一般学校做法是拜托给日本人教师。但据笔者了解,很多日方教师感到修改学生习作是痛苦的,单词语法使用错误还能容忍,而由于学生不懂日文写作特点,创造的“自分流”日语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笔者考虑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开始日语基础写作训练,让学生先熟悉日语写作规则,学会理清思路,进行适当的短文写作训练,是否会对进一步的写作训练有帮助?基于此想法,也在寻找适合基础写作课程的相关教材。在参阅了几部日方作者编著的写作教材,发现日方书籍多数是为母语话语者而写,虽然对写作形式的规定更加细致,内容涉及面广,但多为论文写作或商务写作之用而编著,而对于国内日语初级学习者颇有难度,对于教师也有不容易把握教学重点之感。目前,这部教材是目前市面教材中针对国内日语学习者常见的日语写作问题且具有课堂实用性的教材。

首先,它的内容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编者充分掌握如何促进日语写作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教材内容结合日语写作的训练方式进行组织;第二,针对国内日语学习者容易忽视的日文写作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供了大量习作素材;第三,为教师提供了文体

多样、内容新颖、条理清晰的教学素材;第四,符合新国标要求,为全国的日语专业写作课程提供了优质的“脚手架”。

本书内容大致有三部分构成,即“确认篇”、“基础篇”和“实践篇”。“确认篇”主要介绍了日语写作从标点符号用法、文体以及书写规则等常识类知识,“基础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对助词、活用形、自他动词、文末表现等进行说明和训练,第二部分对句子、段落进行分析和练习。“实践篇”开启了文章写作练习模式,分别对“要约文”、“说明文”、“议论文”、“公文告示”、“倡议书”及小论文等写作题材进行介绍和练习。写作形式覆盖面全,内容讲解具有针对性,课后练习素材丰富。

《日语写作教程》的亮点之一在于此教材源于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针对国内学习者的日语写作问题“量身订做”。它并没有直接从如何写文章这个大问题入手,而是从符号、词性用法到句子、段落构成,最后到文章,由小及大,由点到面的顺序进行讲解。通过针对某几个素材的分析,清晰展现这部分的写作特点。如第一章第一节“句逗点”,特别点出了当一个句子有N个修饰语,需要标示“N-1”个逗点符号(N個の長い修飾語があるときは、(N-1)個の読点が必要になるのです)。这些经常容易忽略的写作细节问题也在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可见这部教材是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有的放矢的编排。

亮点之二,练习素材丰富,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讲课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练习题目具有针对性,练习题数量充足,既可以让学生在当堂测试,也可以留作课下作业,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亮点之三,全部由日文书写。日文叙述简单明了,既为教师提供课堂用语参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日文阅读能力。

亮点之四,该教材符合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即“新国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把日语写作课程作为必修课,为日语专业写作课程提供了优质的“脚手架”。

如果本书能提供练习素材的电子版,可以让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的课时安排自行进行素材的挑选和整合,再配合每章节的练习题,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高效课堂,甚至可以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再次感谢李先瑞老师、河野保博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选题和精心策划。希望早日使用这一教材,让初中级日语学习者早日受益。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一、每一种文体都有自身的写作规范与要求。简述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从根本上说就必须具备学术性,学术性应是毕业论文区别于其他应用型文章的本质特征。学术论文所应具备的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在毕业论文中也可以归结为学术性问题。论文是否具有学术性,同论文写作从选题到行文的各个环节均有关系,以下几个环节尤其需要多加注意。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意学科意义;其次,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再次,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最后,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体特征。毕业论文的学术性问题也是文体规范问题,不具备学术性或者学术性有所欠缺的文章是不合乎毕业论文的文体规范的,因而是不能算作合格的毕业论文。 二、选择的原则,就是衡量课题、决定弃取的标准和根据。简述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 选择课题,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要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1、要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主要是指选题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2、要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主要是指选题要考虑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科的自身完善的课题去研究。(二)要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1、要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2、要选择有兴趣的课题。3、要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总之,选择客观有意义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客观必要性;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现实可行性。只有同时符合这两条原则的课题才是可选的课题。 三、简述写作计划的作用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论文写作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明确研究动机,增强工作的目的性。第二,明确工作程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大学生和研究生所撰写的开题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题目;2、学科门类及年级;3、指导老师的姓名及职称;4、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5、选题及研究背景;6、课题研究方法、措施与步骤;7、准备情况;8、预期目标;9、大致进度和完成时间。 四、结合教材,简述文艺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探讨问题时追求与历史性、实践性的适度结合。文艺学学科体系中的文学批评的实践和文学史的梳理与编写具备极其鲜活的时代品质,并同时促成文学理论的不断修正与更新,最终实现了文艺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与时俱进。在文艺学学科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追求与历史、实践性的适度结合同样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二)在理性思辨中不断追求论文的理论品味。一般来说,较为出色的思辨能力体现在形式逻辑的三个层面上,即概念的准确、判断的清晰、推理的周严。 五、结合教材,简述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材料的问题1、素材与学术兴趣。唯有扎实、细致的素材积累与整理,我们才能明确对象、清理思路,不断激发并维持浓厚的学术兴趣,以孕育高质高产、常青的学术生命。2、述评与学术研究。述评包含着对问题的研究的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发展方向。 (二)关于方法的问题1、文本细读与论文写作,主要强调古代文学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对文本乃至更纷繁的文献阅读态度与能力的要求。2、论文指导与论文写作,对于古代文学论文写作者而言,引入必要的理论,在理论的烛照下取研究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突破乃至飞跃。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现代汉语课程总结报告

现代汉语课程总结报告 现代汉语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分析研究和应用能力。现代汉语课由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教学工作。我校建校以来,文学院就开设了现代汉语课。开课以来,始终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汉语课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处理古与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学与用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开发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课程建设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新颖,体现现代汉语课程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点,体显学术前沿的动态。我们除了在教材内容中体现时代性外,在教学中还适当补充现代汉语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关系、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担任现代汉语后续课程的教师反映,学生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扎实,运用得当,思维活跃,对学好后续课程帮助很大。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汉语课程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

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能力培养的内容,以此体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工作,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引发了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的兴趣。近年来,学生选题撰写现代汉语及语言学范围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人数不断增加,选题范围和深度有所扩展,论文内容更加丰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二、教学条件 在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在这方面,一直选用优秀教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现代汉语课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书目和学术期刊,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这些资料数量充足、版本齐全,图书馆都有存书,学生借阅率高。学生主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补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课程组有供实践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条件完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教学水平明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现代汉语课程教师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如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调研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积极进行教学效果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语素 2.熟语 3.单纯词 4.合成词 5.成语 6.惯用语 7.歇后语 9.义素 10.语义场 参考答案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 5、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构成,具有形式整齐、韵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6、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定型、以整体结构表示一个特定意义的特点。 7、歇后语,是由前后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现成语句。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和。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词,“鸳鸯”是词,“翩跹”是词。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和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种类型,它们 是、、、、。 13、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也可称 作。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 是,三是。 16.反义词是指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

是、、。 19.一般词汇包括、、、 和等。 20.熟语包括、、等。 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二、。 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二、, 三、。 参考答案 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4.双声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 6.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 7.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8.复合式重叠式 9.不同词根相同词根词根加词缀 10五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 13.理性义色彩义附属义 14.等义词近义词 15.理性意义方面色彩方面词性和用法方面 16.意义相反或相对互补反义词极性反义词 18.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19.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 20.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比较固定具有整体性词 21.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3.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

现代汉语修辞论文

论 广 告 语 言 中 的 修 辞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08511 姓名:赵瑞 学号:99088706

论广告语言中的修辞 摘要: 广告语修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它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艺术。修辞是一种个性化、意图化的认知方式,广告修辞将这一意图直接指向商品本身。广告修辞的过程是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有解读广告中受众对广告话语的认知也有构建广告的广告人对受众的劝说。广告作为一种功利性的传播活动必然追求效果,希望消费者购买。广告修辞不但使消费者更形象地感知产品的特性,还在消费者对品牌认同、消费引导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修辞手法,广告,广告效应 一、当前的信息时代,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广告真正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除了其色彩、画面、音乐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广告语,它是广告的灵魂所在。作为广告的重要载体——广告语,在传达广告的内容时,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修辞,来宣传商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修辞是语言的艺术化,它是指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语句积极地进行调整和修饰,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

在现代广告中,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进行创意,一方面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另一方面,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给受众以启示和联想,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激起受众强烈的购买欲望,产生预期的广告效应。 二、广告语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技法 1、比喻 比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秦牧说:“精致的比喻就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出奇特的变化。”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可以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可以将平淡表现为生动。所以,比喻也是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可以使广告语生动、鲜明形象,引发受众的想象,帮助受众更加具体地认识产品的特征 例如: (1)雪馥儿童护肤系列,纯净、柔和、全心呵护,恰似妈妈的温柔。(雪馥儿童护肤广告) 对孩子的呵护莫过于妈妈的温柔了,因此用“妈妈的温柔”来比喻儿童护肤系列,奇特地、艺术地说明了它对孩子皮肤的全心呵护和它带给孩子的舒心与快乐。这则广告紧紧抓住了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护之

现代汉语词汇习题资料讲解

现代汉语词汇习题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__和__。 2.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也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3.“小女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音节__语素__个词。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__词,“鸳鸯”是______词,“翩跹”是__词。 5.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1.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2.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3、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二是___。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1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17.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 《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语音学: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王福堂,语文出版社,1999。

现代汉语试题库大全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符号体系。 2、、“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 4、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5、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吴方言。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A、轻声、儿化 B、简缩 C、附加法 D、词根复合法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4、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5、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2、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3、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4、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5、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6、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7、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8、.现代汉语就是普通话。(×) 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生理性、物理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现代汉语词汇学考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07·假期)课程班考试题 考试时间:2007年7月(孙银新副教授) 科目:现代汉语词汇学班别:07假期姓名:_____ 学号:______分数:_____ 考试题: 一、关于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及其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加以评述。(20分) 1. 基本词汇 普通话词汇里,有些词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的,一般的生活当中所必需的,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几乎用不着什么解释的。这样的词是词汇当中最主要的成份,叫做基本词。基本词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特点 ⑴全民性 ⑵稳定性 二、现代汉语的词和词素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应该如何判定现代汉语的词?(20分)词素又叫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构成词语的要素。词是汉语中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1. 词,由语素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里的独立,就与“词素”区别了,词素是不能独立的最小的音意结合体。例“乡”这是个“xiang"和字形的结合,但不能独立运用,”乡村”就是一个词了。区别词和词素,用替换法。 三、汉语的造词和构词,造词法和构词法有何不同?试举例分析说明。(20分) 造词法和构词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研究词是用什么语言材料,什么样的造词方法来创造词,是一种造词方式。后者是从词的构造来分析,分析词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方式。所以:构词法不涉及单纯词,造词法说明一些单纯词如何创造出来,如:咕咚用的是语音学造词的“单纯拟声“。 另外两者都是分析词语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比如“银币”和“银耳”这两个词: 1. 按构词法分析:都属限定式,前一个成分限定后一个成分; 2. 按造词法分析:“银币”属于句法学造词中的主从式,“银耳”属于修辞学造词中的比喻式。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词汇学开始的较早,最早研究词汇的训诂专著——西汉的《尔雅》,在词汇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后来的词汇研究渐渐发展滞后了。这是因为词汇较之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在词汇研究方面,至今没有一部完备精深的词汇史的研究著述。从古代研究词汇的训诂学专著,近代的继承和发展,再到现代的创新研究,都推进了词汇学研究的进程。虽然词汇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但较之其他语言学科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 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建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发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钻研和讨论,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简单来说,有三方面:(1)有关理论方面的建设,主要介绍词汇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丰富了词汇研究的理论;(2)研究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加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3)研究编纂各种语文词典的方法,适应社会上不同的需要。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一阐述。 一、相关理论的建设 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词汇系统的研究使得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完善。 1、词汇是否成系统之争 现代汉语的词汇到底是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怎样认识词汇的系

统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汉语词汇界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仿佛觉得词汇像是一盘散沙。古训诂学以训释词语为主要任务,对词汇学研究是零散的。而现代汉语研究多侧重于词的结构形式、词义组成等方面,50年代后期,受外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了词汇系统的研究。 1958年周祖漠《词汇和词汇学》一文中说明:“语言中的词尽管多,在构词、词义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系统。”他是首先接触词汇问题的学者。1961年,黄景欣发表《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汇是成体系的。1964年刘叔新针对黄景欣的观点发表了《论词汇体系问题》,刘认为:“词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只不过不足于成为体系。”1984年邢公碗在给刘叔新的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所写的序中表示支持刘的观点。1990年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刘氏又发掘出一些结构组织,现代汉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单位都没有遗漏地被网络进去,他才又宣布“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一个体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针对词汇系统问题断断续续地进行过几次论争和讨论,最后以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此所作的似乎比较圆满的结论为标志,结束了几十年的讨论。但是刘叔新先生的方法和结论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比如成语、惯用语的分析方法,我们用其方法并不能完全把二者区别开来,不能为人们公认。 2、现代汉语词汇成系统的表现 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就指出“同源词”是汉语词汇成系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粹集锦

现代汉语词汇学基础知识概括 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有了文字,人类社会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经验,技术,并得以系统的流传下来,传播开去;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才可以更好地对文字进行加工)。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特点: 1)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有超时空性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属于正式字体。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①金文:(钟鼎文)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②篆书:(大篆、小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③隶书:(秦隶、汉隶)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④楷书:(真书、正书)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的结构: 汉字结构包括笔画和部件。 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字义。如:月、口、雨。 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如:上、下、甘、本、末。会意(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用两个或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森、休、涉。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如:洋、湖。 其中,象形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社会发展,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古今字的演变等原因,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不易掌握;有的声旁不易分辨出来。 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音序、形序)。 词汇 一、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几种词汇单位: 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确定语素可以用替代法,如:蝴蝶,迷离,马虎,骆驼。 语素按音节分: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 按构词能力分:成词和不成词语素,如:地、走、牛/ 民、语、习。 按位置分:定位和不定位语素,如:老/ 头、儿 2.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造句单位。 ●区别词和语素用:剩余法。如:他又送信来了。 短语是由此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扩展法或叫插入法。如:冰箱,冰的箱子。 3.固定短语:词跟词的固定组合。可分为:专有名称、熟语。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4.缩略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简称、数词略写)。 三、词的结构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以上的词构成的语素。 (一)单纯词:(单语素词) 1.连绵词: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双声词:玲珑、参差、仿佛。 2)叠韵词:彷徨、窈窕、烂漫。 3)其他:芙蓉、蝴蝶、鸳鸯。 2.叠音词:姥姥、潺潺、皑皑。 3.音译外来词:葡萄、咖啡、巧克力。 4.拟声词:哗啦啦。 (二)合成词:

最新现代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现代汉语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 1.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现代汉语题目) 2.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题目) 3.汉语应答句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4.标题语法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5.标题语用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6.文学语言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7.汉语语气词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现代汉语题目) 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现代汉语题目) 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现代汉语题目) 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现代汉语题目) 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现代汉语题目) 13.新闻语言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4.广告用语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5.法律、商贸语言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6.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现代汉语 题目) 17.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8.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

后、我说等)———(现代汉语题目) 19.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现代汉语题目) 20.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现代汉语题目) 第二部分 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现代汉语题目) 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现代汉语题目) 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现代汉语题目) 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现代汉语题目) 5.“同志”的尴尬———(现代汉语题目) 6.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7.汉语多音字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8.汉语复活词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题目) 12.汉语惯用语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7.说“秀”(英show)———(现代汉语题目) 18.汉语象声词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20.汉语感叹词研究———(现代汉语题目) 第三部分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练习题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 1、从分布位置看语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单纯词是指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词。 3、合成词是指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词。 4、词根是词中表示__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的语素。 5、词缀是在词中表示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的语素。 6、词汇是语言里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汇。 7、语素是__________结合体。 8、词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语言单位。 9、从语音构成角度来看,语素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从语法功能看,语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双音节单纯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_四种。 12、附加式合成词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3、复合式的合成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五种结构类型。 14、简称常见的简缩方式有三种:(1)__________(2)_________(3)_ _______。 15、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_____________。 16、词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性质。 17、本义就是__________意义。 18、基本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19、引申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0、比喻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1、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_______的词叫单义词 22、多义词是指__________的词。

现代汉语词汇学论文

浅谈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术语问题 摘要: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观念的符号系统,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 现代汉语的发展,有些词语开始进入其他应用领域,同时产生了与原来词义 有所差异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在词语内涵、外延及感情色彩方面 都有了新的变化,从而产生词义泛化,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新语言现象。 本文试图在对其界定的基础上,探讨术语泛化的动因、途径、意义及其未来 发展趋势。 关键词:术语泛化词汇 一、什么是术语泛化 术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术语泛化,是指将术语用于该学科或专业领域以外的语境以及用在日常生活的语境。术语一般具有单一性和专业性,但有很多学科、行业的术语创造性的用在其他语境,经过多次使用而产生新的意项,扩大了适用范围,突破了其固有的单义性和专业性,从而导致了术语的泛化。例如上文提到的“充电”一词,原意是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级上使充电池获得放电能力。而泛化使用之后则可用来指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例 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渗透、把脉、解剖、缩水、冲浪、大出血、黑 洞、透明度、克隆、擦边球、跳水、独角戏、并轨、接轨、触电、打造、下 课……等词都属于术语的泛化。 二、术语泛化的原因 术语通过泛化产生多义性和普遍性,从而进入共同语词汇系统。其泛化的动因。可以从三个方面:从语言的使用者来看;从语言结构本身来看;从术语泛化的表达效果来看。 (1)从语言的使用者来看。当今社会活跃的语言使用者,包括青年学生、作 家、学者、记者编辑和节目主持人以及广大普通民众,他们的知识背景较为深广,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思维日趋活跃。求新求异欲望强烈.这些为术语的泛化架起了一座桥梁。正是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生活的巨变,顺应交际表达的需要.创造性地在非专业语境中使用术语,当这些创新用法为语言大众广泛接受而得以巩固后,术语的泛化过程就完成了,现代汉语词汇库中便增添了一个个新成员。从现代人的语用心理看,求新求雅讲究品位追求时代与文明气息,是现

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到底.docx

如果追溯到古汉语,尤其是以单音词为主的上古汉语,很多是结构离散、意义松散、并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句法成分的短语结构。 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各自独立使用,意义上的相互兼容使其有构成短语结构的可能。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的情况增多,构成动宾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 生成阶段三:单音节动词、名词构成的动宾短语意义口益虚化,结构逐渐紧凑,主要用作状语,最终定型为一个副词。 以“到底”为例: 生成阶段一:单音节动词、名词分用 动词和名词在语法、语义上各自独立,由于它们在意义上可以相互兼容,因此为其构成临时性结构提供了可能。如现代汉语副词“到底”的构成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分别是动词“到”和名词“底”,它们都是独立运用的单音词。《说文解字》曰:“至!至也。”“底,山尻也,一曰下也。”“到”主要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底”则主要用作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女山 (1) 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行[到]珊瑚洲,水[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 《通典》 (2) 上至岩之顶,下[到]深谷之[底],动经七日,方得[到]五台山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第(1)例中,“到”义为“到达”,后面可以带处所“珊瑚洲”,“底”义为“……的底部”,在句中用以表达“盘石”的存现地点。因为“到”含有[+位移]义,而“底”含有[+处所]义,两个词在意义上彼此兼容,因此在例(2)中,“到” 和“底”构成了有 动宾关系的短语结构,其中“底”受“深谷”的修饰作“到” 的宾语中心语。 生成阶段二:单音节动词、名词连用构成动宾短语 由于意义上的兼容性,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名词出现了连用的情况,并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结构,因为动词和名词都保持着各自的词性和意义,其结构比较松散,意义也不够融合,具体表现为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名词可被其他同义词所替换等。所以这个阶段中,动、名词连用构成的是动宾短语。女口,“到”、“底”连用大约始于唐朝。两词均保持了各自的词性和意义,构成动宾短语表示“到……的底5“底” 指“物体的最下部分”或“尽头、终点”,女m (50) 秤槌落东海,[到底]始知休。《寒山诗》 (51)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登山不到顶,不知宇宙之宽广;入 海不[到底],不知沧溟之浅深。《五灯会元》 以上两例中,从意义上看,“到”义为“到达”,其动词性[+位移]义素十分明显;“底”在两句中都用作名词,语义上都用了指代“海的底部”;从充当的句法成分上看,“到”都充当主要动词,如例(51)中“到”可受助动词“须”的修饰,“底”则是“到”的宾语;从结构的凝固性上看,两例的“到底”都可再插入其他成分,如“到东海底”、“到海底”,意义不变。综合来看,这里的“到底” 是动宾短语。

现代汉语课程总结报告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现代汉语课程总结报告 现代汉语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分析研究和应用能力。现代汉语课由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教学工作。我校建校以来,文学院就开设了现代汉语课。开课以来,始终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汉语课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处理古与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学与用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开发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课程建设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新颖,体现现代汉语课程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点,体显学术前沿的动态。我们除了在教材内容中体现时代性外,在教学中还适当补充现代汉语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关系、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担任现代汉语后续课程的教师反映,学生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扎实,运用得当,思维活跃,对学好后续课程帮助很大。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汉语课更多精 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程的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能力培养的内容,以此体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工作,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引发了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的兴趣。近年来,学生选题撰写现代汉语及语言学范围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人数不断增加,选题范围和深度有所扩展,论文内容更加丰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二、教学条件 在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在这方面,一直选用优秀教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现代汉语课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书目和学术期刊,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这些资料数量充足、版本齐全,图书馆都有存书,学生借阅率高。学生主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补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课程组有供实践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条件完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教学水平明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汉语》参考书目

导论 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绪论部分,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导言、第一章、第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哈特曼、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 李建国《汉语规范史略》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第二章语音 罗常培、王均编著《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版。 曹剑芬《现代语音基础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董少文编《语音常识》修改版,文化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 邢公畹《现代汉语》(语音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乐毅《汉语拼音用处多》,语文出版社,2000年7月 刘红梅、武传涛《实用汉语语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刘焕阳主编《语言文字通用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周殿福《声母和韵母》,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 黎锦熙《中华新韵》 丁声树编著《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年 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章第七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振麟《发音基础知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商务印书馆1995年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编著《普通话轻声词汇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吴天惠《普通话音位》,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王振昆、谢文庆《语言学教程》(第三章语音和音位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张颂《朗诵学》(修订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高兰编《诗的朗诵和朗诵的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 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语文出版社2001年 李建国《汉语规范化史略》,语文出版社2000年 罗常培、吕叔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载《中国语文》1955年12月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文字改革出版社1986年 吕永修、赖兴华编著《现代汉语异读词词典》,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年 滕吉海、张发明主编《语音文字基本功训练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第二章文字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中册第三部分“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