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3-1词语的翻译-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 ---- this is knowledge.
《红楼梦》中对女性的称呼,如“王夫人”、“ 周瑞家的”的翻译
Lady Wang Zhou Rui’s wife
Mrs. Zhou
5)克明:觉新哪,你听着! (《家》中高老爷训导觉新的话语
)
Keming:
Juexin, I want you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is. / Listen, Juexin.
你就是送给我,我也不要. Even if you give it to me as a gift, I won’t accept it.
他就着油灯读信. He read the letter by the oil lamp.
面子
如果怕丢面子,就说不好英语。()
我,我也要留下来。 If you stay, I will, too.
小马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还瘦。 Xiao Ma was no more than twelve or thirteen years old, with a very lean face.
她怎么好好的就自杀了? 这也怪了! Why should she have committed suicide for no reason? It’s rather odd.
非文学翻译演示文稿

第一章 概论
• 五.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 1. 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欲反映的客观
现实 • 1)意思连贯 2)语言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 3)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4)任何增删不能损
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 2. 语言朴实 • 1)语言规范 2)简洁明了 • 3)信息准确性第一,语言艺术第二 • 4)中译英时文风朴实化
号的使用有较大的随意性。
第四章 篇章的衔接
• 上下文衔接关系是使语篇成为形式和意 义完整统一体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两 大类:
• 1. 语法/结构衔接,包括照应( reference, 指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 替代,指 代动词do,以及one, the same 这种词, 以及答语中的so, nor 等;省略(ellipsis, 指名词性词、动词、小句的省略等); 连接(conjunction,指虚词and, but 以及
第三章 简明英语
• 一. 什么是简明英语 • 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 Campaign)是一
种适当、清楚的写作方法,它以尽可能 简单的方式,达到有效沟通过的结果。 简明英语使用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 。 • 二. 什么是好英语? • 三. 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 • 1. 更容易阅读
第三章 简明英语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 2. 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于意 象)
• 3. 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 • 4. 直译+意译(把比喻翻译为比喻+意思) • 5. 意译(把比喻转换为意思) • 6. 删除多余或没有什么意义的隐喻 • 7. 直译+解释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第六章 非文学翻译实践
• 4)文化归化(the adaptation model),即源 语表达形式略去,代之以译语的形式,源 语文化意义丧失。
文化词语的翻译

颜色
• • • • • • • 红白事 红包 红茶 红肠 红潮 红尘 红得发紫 • Happy and unhappy events(weddings or funerals) • Red packet • Black tea • Sausage • Blush, flush • The secular world, human society • Enjoy great popularity
吃的文化
• • • • • • • • • • 饭桶 吃不开 吃不了兜着走 吃不消 吃老本 吃软不吃硬 吃闲饭 吃香 吃食堂 吃老本
• • • • • • • • • • Good-for-nothing 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 Be unable to stand Be unable to bear or support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Be open to persuasion but not to coercion Lead an idle life Be very popular Have one’s meal in the mess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 科教兴国。Revitaliz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开拓进取。 Liberation of mi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orking hard and being initiative. •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itizens with lofty ideals, moral integrity, better education and good sense of discipline. • 只生一个好。It is better to have only one child. • 构建和谐社会。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成语、俗语、谚语与歇后语英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闻所未闻
• hearing what has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rarely or seldom heard of
• 闻所未闻 为动宾结构,字面意义是听到 了从未听到过的,通常用于指事理或论 述的新鲜、奇特。 •
盛气凌人
• so arrogant as to impose oneself upon others; arrogant or domineering in manner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appearance and don’t measure the sea with a dou or bucket; he may be more capable than he looks; a man may have more potential than you know
打肿脸充胖子
• pretending to be a fat man by slapping his own face swollen; pretending to be a wealthy man
汉语谚语英译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 a new comer isn’t familiar with either pots or the kitchen range; a new comer has to familiarize himself before starting work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unable to accomplish anything but likely to spoil everything; impossible to achieve but possible to ruin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一、隐喻的概念1.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也叫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成为”等联接本体和喻体。
2.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1)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
(2)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
例:“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解析】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3)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例: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解析】“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4)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
例: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解析】“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一。
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3.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like”or“as”。
例:a submarine sandwicha branch of government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4.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很多simile(明喻):A comparison using“like”or“as”。
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metonym(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中华思想文化术语----20个中英文对照词了解传统文化近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第二批术语对外发布,对“居安思危”“上善若水”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作出了简明的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今天,“微言教育”继续向大家亮出这些词语,我们一起学习吧。
【英译】Jingjie (Visionary World)【释义】“境界”本指疆域边界、土地边界,后来在佛经翻译中,“境界”一词被用于精神领域,指人破除对于物质世界的沉迷后所达到的精神层次或修为境域。
作为文艺术语,主要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层次和境域,是作者的创造力、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呈现。
有境界的作品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显现,具备超越凡俗的意味,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象,甚至提升读者的感受。
“意境”形成较早,而“境界”主要受中唐以后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形成。
近代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境界的阐释最多。
王国维往往将“意境”与“境界”概念通用。
他构建了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为一体的“境界论”。
但一般说来,意境侧重作者主观寓意与作品形象的完满融会,通过鉴赏使想象得到发挥,而境界则突出心灵感悟使艺术形象得到升华,强调心灵世界对于作品层次的提升。
【英译】Aesthetic Conception TranscendsConcrete Objects Described.【释义】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
“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
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体的审美情境。
唐代诗人刘禹锡首次提出这个命题,表达对诗歌意趣的思考,强调文字与物象是确切的,而审美情境却是微妙而难以言传的。
在古典诗论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境生象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英译】Be on Alert Against PotentialDanger When Living inPeace【释义】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李长栓《非文学理论翻译与实践》(第2版新版)配套题库(第13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Ⅰ.隐喻1.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译文】What inspiring chapters!They are the flowers of the human brainwork.2.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袁鹰:《十月长安街》)【译文】At once,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hang’an Roads became roaring oceans.3.时间就是金钱。
【译文】Time is money.4.闲散的时刻是时间的金沙。
【译文】Spare moments are the gold dust of time.5.他父亲将这对伴侣的新生活比作在漫长而不知终点的轨道上奔驰着的一列火车,“你们的前程可能是蜿蜒曲折的,也许还有阴暗的隧道”,他告诫他们说,“但是我们预祝你们旅途平安。
”【译文】His father compared the couple’s new life together to a railroad train on along,unknown track,“there may be curves and dark runnels ahead,”he told them,“but we wish you a safe journey.”【解析】这句话原文中用了很多隐喻,例如“在漫长而不知终点的轨道上奔驰着的一列火车”“前程可能是蜿蜒曲折的,也许还有阴暗的隧道”“旅途平安”,在译文中都进行了直译,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形象。
6.尽管我们不能填平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可以设法架一座桥,以便跨过这座桥来进行会谈。
【译文】While we cannot close the gulf between us,we can try to bridge it so that we may be able to talk across it.【解析】原句中的“鸿沟”和“桥”用的都是隐喻的修辞手法,在译文中都采取直译。
《俗语成语翻译》课件

音意结合法
总结词
结合音译和意译的优点,既保留原文发 音特点又传达意义。
VS
详细描述
音意结合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翻译方法, 它既能够保留原文的发音特点和文化特色 ,又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这种翻 译方法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 养,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3
常见俗语成语的翻译
一鸣惊人
详细描述
意译法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强调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 于原文的形式和修辞。这种翻译方法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让译文读 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音译法
总结词
保留原文发音特点进行翻译,常用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详细描述
音译法能够保留原文的发音特点和文化特色,但可能会让译文读者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 。因此,在采用音译法时,需要加上适当的注释或解释,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
语言的地道性追求
总结词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详细描述
在翻译俗语和成语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和语言特点,使译文更加地道,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 ,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通顺性,避免出现生硬或晦 涩的表述。
06
俗语成语翻译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跨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 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为 俗语成语翻译提供了更广阔的应
画蛇添足
总结词
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
详细描述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讲的是楚国一位官员为庆贺 比赛胜利而画蛇,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技巧,他给蛇画上 了脚,结果反而输了比赛。后来人们用“画蛇添足”来 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 实事求是,不要做过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1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3.2 隐喻的翻译方法3.3 隐喻翻译的双重标准3.4 汉英隐喻翻译举例3.4.1 比喻3.4.2 典故3.4.3 习语和成语3.5 俗语翻译方法3.5.1 保留节奏感3.5.2 为保留节奏,对字面稍加改动3.5.3 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3.5.4 把各部分糅合起来翻译3.6 缩略语翻译方法第三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3.1 隐喻的概念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 、“成为”等连接本体和喻体,也叫暗喻,如“人生是趟旅行”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等。
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 、“像” 、“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如“人生好比是趟旅行” ,“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
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
如“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
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
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龙井”是用地名来代一种茶,“胸无点墨”是用“墨水”来代学问,“停止了呼吸”是用一个不刺眼的现象来代死亡。
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
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歌唱”和“欢笑” ,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 ‘like’or ‘as’,如tying up loose ends,a submarine sandwich,a branch of government 以及大多数cliches,如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No guts,no glory.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
很多,例如simile 明喻A comparison using ‘like’or ‘as’,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metonym 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the crown referring to a Queen or King,hands referring to workers who use their hands;synecdoche提喻The substitution of a part for the whole or 2vice versa a kind of metonym.如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我们讨论的重点是翻译方法,不是比喻形式上的分类和区别,所以,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句,包括各种比喻,都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隐喻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它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章。
比如,He hatched a clever scheme.其中的hatch 就是一个隐喻,它把一项计划的产生比作孵化过程;our nation was born out of a desire for freedom.这里把国家的建立比作“生育” ;An eye for an eye.“以眼交换眼”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里把公正比作天平,做坏事和受惩罚要平衡;The angry waves calmed down as the dawn came.这里把海浪比作人,可以发怒,可以平静。
再如There is no comfort in the truth.The truth is just as meaningful as the lie.汉语中的隐喻也有多种形式“血缘的纽带” 、“城市生活的脉搏” 、“钉子户” 、“铁公鸡” 、“空手套白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铁榔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狗咬吕洞滨,不识好人心” ,唐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作为篇章级隐喻的代表。
有些成语也是隐喻。
成语是古代的史实或古人的遗训,而为今人所引用的语句,常常以短短的数字,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成语和隐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具有隐含的深刻含义的语句。
它们的不同点有二1成语都是短短数字,隐喻则字数不拘;2成语通常有其典故,而隐喻则讲求创新性。
既然判断隐喻的标准不是语句结构,而是是否含有象征性的意义或具有概念上的不协调性,因此合乎此项标准的成语,应该也可视为是一种隐喻,如过河拆桥、井底之蛙、一毛不拔、虎头蛇尾、半斤八两等。
已经普遍为人所知的隐喻,有些学者称为“死的隐喻”dead metaphor。
死隐喻的隐含意思已经成为常规词义,即所谓比喻意义,所以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隐喻已经不能算是隐喻。
例如“山腰”的“腰” ,原来大概是个比喻,今天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不再觉得是个比喻。
“铁拳” 、“蚕食” 、“鲸吞” 、“酝酿” 、“覆没” ,都属于这种情况。
比喻意义不同于比喻。
我们用祖国的心脏来比喻首都,但首都不是心脏的意义。
更有甚者,用来比喻的意思逐渐成了主要的意思,原来的意思反倒被人淡忘了,例如“穷困”原指走投无路,用来比喻没钱,这个比喻义现在成了穷困的主要意思,乃至于我们很难用另外什么表达方式来称谓没钱的状况。
这是词义转变的一例。
“桌腿” 、“桌面” 、“发火” 、“责任”也属此类。
Mouth 原只用于动物的口,不用于瓶子、河流,现在则应用于这些事物,从而the mouth of the river[河口]就成了一个死隐喻。
荷马把wounds 叫作mouth,是一个隐喻,汉语里的伤口则不是隐喻,这个说法在荷马那里是生动的,而在汉语里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是平淡无奇的。
“发火”[burned up是个死隐喻,无非是说他很生气,但这个隐喻还活着时,我们就会想象生气时着火冒烟的样子。
用人作为山的喻体,英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