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层富水性等级
2020版井下探放水钻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故。 特大型断层的落差范围:_______。 _______本身不燃烧,当它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后遇火就能燃烧或
爆炸。 _______或扩孔时,不得开车过猛,以防扭断钻杆或损坏钻头。 _______即断层带内的积水,断层面通常还与不同的含水层连通,甚
_______。 过滤式自救器的主要作用的过滤_______气体。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中含水丰富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_______L/sm。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中含水极丰富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_______L/sm。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中含水小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_______L/sm。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中含水中等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
根据摩氏硬度测定法,将岩石硬度分为10级,其标准矿物石英为 _______。
根据钻进方法的不同,钻机可分为_______大类。 工作面的风量每人每分钟不得低于_______m3。 工作面回采中_______米测一次采高。 工作面回采中,每_______米探测一次煤厚。
工作面开出后,应在_______天内按规程要求提出该工作面的回采地 质说明书。
必须在有批准的井田_______地质报告的基础上,才可进行矿区设计 。
表镶钻头,金刚石露出部分磨损超过_______,有脱落危险时,应停 止使用。
薄煤层:是指厚度在_______以下的煤层。 采掘工程平面图应绘制井田边界以外_____米内邻矿采掘工程和地质
资料。 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_______时,必须停止工作,
述。 回采工作面的地质编录包括煤厚、_____、夹石厚度、丢顶底煤的范
《煤矿防治水细则》与《煤矿防治水规定》条文

《煤矿防治水细则》与《煤矿防治水规定》条文变化前言《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防治水细则》“合编版”读本中红色加粗的是《煤矿防治水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新添加符号、文字;带删除线的是虽然存在于《煤矿防治水规定》(以下简称为原规定)中,但却被细则删掉的符号、文字;染黄色的是被闫鹏飞认为细则中遗漏的符号、文字,蓝色加粗的是闫鹏飞添加的注解及简要点评(提示:仅代表个人观点),染浅绿色的表示细则与原规定内容虽然一样,但语句顺序略有不同。
黑色的是原规定和新细则共有文字。
也就是说按顺序只读黑色的和带删除线的文字就是原《煤矿防治水规定》,只读黑色的和红色加粗的文字即为新颁发的《煤矿防治水细则》。
“合编版”读本清楚地显示出了专家们编制细则时,对原规定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思路。
详细阅读“合编版”读本有助于对细则的深刻理解。
细则确实有不少亮点,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细则对原规定条款合并2条、拆分2条、新增28条、废弃7条、全面改写13条,更多的是局部修改。
原规定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合并修改后,形成了细则第十六条;原规定第五十七条和第五十八条合并修改后,形成了细则第一百零六条;原规定第三十条拆分成了细则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原规定第一百零九条拆分成了细则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细则新增条款:第三条第二段、第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八条第(六)款、第九十条后两段、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五)款、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百二十一条。
细则废弃原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三条第二段、第五十五条、第六十三条、第八十四条、第九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细则全面改写:原规定第八条对应细则第八条、原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段和第二段对应细则第二十一条、原规定第二十二条对应细则第二十三条、原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对应细则第二十五条、原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对应细则第二十六条、原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段对应细则第二十七条第(九)款、原规定第四十条对应细则第二十八条第二段、原规定第三十二条对应细则第三十一条、原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段和第四十条对应细则第三十六条、原规定第八十一条对应细则第一百零二条、原规定第一百一十一条对应细则第一百一十七条、原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对应细则第一百二十条、原规定第一百一十六条对应细则第一百二十三条、我个人认为细则仍存有待改进之处,规定、规范和细则等很难做到完美无瑕,但是,作为对国家法规的编制仍应精益求精,细则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含水层及隔水层描述参考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1、富水性中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龙岩盆地。
上部为黄或灰黄色的亚粘土和亚砂土,下部为砂,砂砾和砾石层。
厚度一般为5~20m,局部达80m;富水性较好,泉流量可达2.552 l/s,渗透系数3.97~10.98 m3/d,水位埋深1~3m之间。
2、富水性弱的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溪马河沿岸。
马坑矿区中矿段和新祠一带也有零星分布。
岩性多属土黄、黄褐色粘土夹碎瓦,常见砂砾石层透镜体。
富水性较差,多属透水不含水层,泉水流量多在1.0 l/s以下。
(二)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均属碎屑沉积岩层。
据其富水性可分为:1、富水性中等的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1)奥陶一志留系浅变质碎屑岩(O—S)广泛出露于本区西部后垄山—九峰崎,东北部的观音座莲—下甲村一带。
是本区山峰主要的组成部分。
岩性比较复杂,计有浅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或中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变质泥岩、变质细砂岩、砂岩、千枚状硅泥岩等;中部夹透镜状灰岩,总厚度>1000m。
岩性坚硬,致密块状。
裂隙发育,主要含风化裂隙水。
泉水流量为0.170~2.715 l/s。
富水性中等。
矿化度为0.092 g/l。
属SO4—(K+Na)·Ca水。
(2)上泥盆系天瓦栋组(D3t)与桃子坑组(D3rZ)前者分布较广,后垄山—九峰崎以西,观音座莲以北均有出露。
后者仅见于矿区南部三坑村一带,面积较小。
其中,天瓦栋组(D3t)上段以浅灰,紫灰色中薄层状粉砂岩、泥岩、细砂岩为主,夹灰白色中薄层状砂砾岩类。
下段以灰白色中厚层状砾岩、粗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
厚度810m。
桃子坑组(D3tz)以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砾岩、粗中粒砂岩,厚度497m。
岩性均较坚硬、致密、块状,主要含风化裂隙水。
泉水流量为0.221~2.861 l/s。
富水性中等。
矿化度为0.19 g/l。
属SO4·Cl—(k+Na)·Ca水。
11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从图中可见,1998 年以前本区地下水多年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自 1999 年以来,连遇连续干旱年份,
图 1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 Fig.1 Water bearing zoning map
使本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区域地下水位年内动 态变化规律为:3—6 月份由于降水量少和农业开采 量的加大,地下水位降速加大;6 月进入丰水期, 地下水位降幅变缓;10 月至翌年 2 月为地下水位相 对稳定期。
图 3 2012 年 12 月实测水位与模拟水位拟合图 Fig.3 Fitting of measured water level and simulated water level in December, 2012
牤牛河及其附近砂石坑的入渗能力合计约 1.7m3/s; 60 眼回灌井入渗能力约 4.17m3/s。通过计算,按每 年回补 3 个季度(3—11 月),规划入渗场内年入渗
3 3 3 3
2 地下水数值模型
2.1 总体概况
结合“北京市地下水库前期勘查项目”阶段性 成果(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建模面积 560km2,涵盖潮白河地下水库库区(355km2)。采 用地下水模型软件 Feflow 对各层进行有限元离散, 在河流、开采井、观测井等重要位置使用网格加密 技术,共剖分三角单元 144305 个,节点 84896 个。 根据资料掌握程度,模型模拟期选择 2008 年 1 月— 2012 年 12 月;并利用 2009 年至 2012 年的地下水 源汇项资料和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 参数识别和验证。
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组特征及其富水性
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从北往南颗粒由粗变细, 含水层由单层变多层。地下水在小罗山以北属潜水 区,牛栏山以南为承压水区,两者之间为潜水—承 压水变化过渡区。小罗山以北、密云康各庄一带广 泛分布着单一厚层砂砾卵石含水层,厚度 40~80m。 小罗山向南至牛栏山,含水层一般为二至三层砂砾 卵石,累计厚度 20~50m;牛栏山以南顺义地区含水 层以多层结构为主,岩性主要为粗中砂、细砂,累 计厚度约 40m。 依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水动力与水质特征, 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要素及开采利用条件,可将第 四系松散岩类细分为:第一含水层,相当于全新统 (Q4),40 m 左右(主要农业开采层);第二含水层, 相当于上更新统(Q3),从 40~100 m(主要水源地 和自备井开采) ;第三含水层,相当于中更统(Q2), 主要是 100 m 以下(包括 Q3、Q2 和 Q1)。 平面上研究区含水层岩性、富水性可划分为 4 个主区和 5 个亚区,见图 1。区内含水层结构简单, 大部分区域水位下降 3m 单井出水量大于 5000m3/d。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aa2d21a26925c52cc5bf77.png)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读水文地质图

实习V 读水文地质图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有关基本知识1.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情况及其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
它是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绘制的。
通常由一张图(主图)或一套相同比例尺的辅助图件来表示含水层的性质和分布、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化学成分与涌水量等。
主图是为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建立总的概念而编制的反映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即综合水文地质图。
辅助图件则包括基础性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等)、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如潜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地下水储量分区图等)以及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等), 一般是小面积大比例尺, 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自然改造利用而编制的图件。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剖面图组成。
平面图为主图。
镶图是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
剖面图则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其走向应选在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原则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有关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等条件的概括。
一般包括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情况、水质、水量、补给、径流与排泄等条件。
这些条件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 实际上它包括了影响地下水各方面的因素的总和。
3.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根据其年平均温度可分为:热带(>25℃)、亚热带(25℃—15℃)、温带(15℃—5℃)和寒带(< 5℃);根据其水份状况可分为:湿润(降水量>800mm)、半湿润(800—500mm)、半干旱(500—250mm)、干旱(<250mm)。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单位涌水量的换算方法

钻孔涌水量q仍然是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但q值如何计算和q值按什么分级存在不同做法。
根据国家监督局199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附录C提出了含水层富水性分级的标准(补充件)。
C1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将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再比较富水性)分为四级:.弱富水性:q<0.1L/s.m;中等富水性:
0.1L/s.m<q≤1.0L/s.m;强富水性:1.0L/s.m<q≤5.0L/s.m;极强富水性:
q>5.0L/s.m,C2按天然泉水流量也可将含水层富水性划分为四级。
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中也采用了国标(GB12719-91)的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换算方法:先根据单位抽水涌水量Q和降深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Q f(s)曲线,根据Q~S曲线确定降深10m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mm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m便是单位涌水量。
式中:Q
91、R
91、r
91——孔径为91mm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Q
孔R
孔r
孔——孔径为r的钻孔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在着手编制水文补勘报告时,利于另一个换算公式: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