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二院-李丽-老年淋巴瘤

合集下载

非霍奇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营养治疗1例

非霍奇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营养治疗1例

非霍奇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营养治疗1例
李丽;王磊;肖新华;李卉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13(024)007
【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LT)是一种较少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

AILT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瘙痒及皮疹、贫血等症状,极易误诊。

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较差。

我院近期对1例AILT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总页数】2页(P628-629)
【作者】李丽;王磊;肖新华;李卉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营养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营养
科;100071,北京,解放军62370部队检修所;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营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3
【相关文献】
1.一例非霍奇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 [J], 王艺锦;郭丽英;崔彩娟;苏迅
2.营养治疗在综合医疗中的地位及推进营养治疗的基本途径 [J], 佟志云
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致气管狭窄1例并文献复习 [J], 牟干;周蜜;官莉;郭静明;高宝安
4.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J], 杨阳;俞文娟;张仪;王敬瀚;金洁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J], 史志丹;史传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李莉;刘庆森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016)002
【摘要】胃动力检测有助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胃排空时间、胃容量、胃顺应性,胃内压力或胃电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反映胃动力功能,检测方法包括影像学、药物吸收试验、呼气试验、导管测压、胃电图,以及新近发展的生物电阻抗法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且尚需探索更为理想、简单、经济的检测手段.
【总页数】4页(P221-224)
【作者】李莉;刘庆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电阻抗成像胃动力功能检测的初步研究 [J], 王磊;赵舒;田云杰;邓娟;王妍;沙洪
2.胃炎患者的胃动力功能评价 [J], 刘圣蓉;李章勇;任超世;刘纯伦;方晓杰
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入院72小时内胃动力功能转归的研究 [J], 雷阳;韩杰;孙大勇;李明
4.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患儿胃动力功能的影响 [J], 潘彤彤;徐彰;徐辉;周晓

5.针刺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及胃阻抗图观察 [J], 陈日新;康明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及护理进展

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及护理进展

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及护理进展
黄杰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2(022)008
【摘要】恶性肿瘤微创治疗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非手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治疗过程中细致有效地准备和护理对患者的配合和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405-1407)
【作者】黄杰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慢性伤口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护理进展 [J], 李萍;张爱玲;黄亚男
2.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J], 郑文丽;谢发琴;王倩倩
3.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进展 [J], 覃照菊
4.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J], 郑文丽;谢发琴;王倩倩;
5.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因素与预防护理进展 [J], 吴雪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李权;盐城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2(31)3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李权;盐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黄海医院病理科,江苏盐城224624;江苏省盐城黄海医院病理科,江苏盐城2246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1
【相关文献】
1.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J], 罗茹
2.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林峰洋;吴立雪;贾永前
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分析 [J], 祁秀敏;张熔熔;丁祺
4.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1例动态临床病理观察 [J], 庄严阵;陈佩琼;杨萌霓
5.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J], 刘现辉;郭晓娜;程志;卢金金;邢芳芳;田兵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3例
赵庆新; 冯金霞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1998(011)004
【摘要】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包括恶性葡萄胎(恶葡)和绒毛膜癌(绒癌),检测患者血中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滴度的高低,是对其疗效及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1]。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从1987年6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以上病种23例,并随机对照观察19例,结果...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赵庆新; 冯金霞
【作者单位】焦作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0.5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对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早期诊断价值 [J], 宁鸽
2.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化疗的护理体会 [J], 张文珠;吴素明;郭端红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J], 潘静;蒋健穗
4.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3例 [J], 赵庆新; 冯金霞; 张淑爱; 卢燕许; 伍翀; 郭社珂; 袁利
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部位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应用分析 [J], 卢芳梅; 黄秋云; 聂超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菇多糖联合CIK细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_郭天利

香菇多糖联合CIK细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_郭天利

204香菇多糖联合CIK 细胞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郭天利焦同立李春艳454001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3.09.196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2007年5月 2012年5月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向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LNT )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静脉输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6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5月 2012年5月收治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62例,经胸部X 线摄片,胸部CT 扫描,B 超检查证实为中等或大量胸腔积液,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肿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

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预计生存期>2个月。

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5 79岁,平均56岁。

原发肿瘤为肺癌54例,其中腺癌28例,鳞癌17例,小细胞肺癌7例,大细胞癌2例。

其余为乳腺癌3例,胃癌2例,卵巢癌1例,直肠癌2例。

初治41例,复治21例胸腔内化疗或其他生物反应调节剂无效。

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性别、年龄、胸腔积液量、KPS 评分等临床特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B 超定位,局麻成功后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 3天内尽可能排尽胸水,经B 超或X 线证实后,自导管向胸腔内注入LNT 4mg 溶于生理盐水20ml 中,胸腔注入后夹闭导管。

嘱患者1小时内每15分钟更换体位以利药液与胸腔广泛接触。

每周1次,共4次,4周1个疗程。

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组除上述方案外给予CIK 细胞(4 10)ˑ108混悬于150ml 生理盐水中,新鲜制备可立即使用,若冰箱储存者可置室温下1小时恢复其温度并严格检查细胞悬液是否有混浊和絮状物;滴注前上下例转瓶子3 5次,以混均细胞液。

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关系的探讨

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关系的探讨

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关系的探讨李宪孟;任莉;李丽【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03(025)006【摘要】目的探讨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30例,采用TUNEL法定量测定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内TIA-1阳性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按组织学分类,角化性鳞状细胞癌6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8例,未分化癌16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58.8、62.4和31.6.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100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1阳性细胞为8~62个,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平均为10.2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中平均为20.6个,未分化癌平均为22.4个,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明显低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r=0.4047,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鼻咽癌组织内TIA-1阳性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组织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总页数】3页(P401-403)【作者】李宪孟;任莉;李丽【作者单位】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76002;临沂中医医院;临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FasL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J], 徐银祥;蒋耀光;林一丹;王如文;邓波2.鼻咽癌细胞凋亡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 [J], 姚敏;刘强;顾永平;潘军3.鼻咽癌组织表达VCAM-1与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J], 苏炳泽;罗志飞;王东明;何金龙;李群4.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瘤细胞凋亡的关系(英文) [J], 宗永生;李智;刘克拉;买世娟;梁英杰5.鼻咽癌癌巢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原发病灶分期的关系 [J], 蔡白振;韦雄;符庆萱;唐启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检查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胃镜检查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胃镜检查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马丽娟;王薇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2(010)001
【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声嘶一月就诊,患者一月前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术后即感咽喉痛、声嘶,未做处理.一周后仍无好转,口服阿莫西林、强的松等药物,效果不佳.间接喉镜检查:会厌正常,两侧杓状软骨不对称,右侧向后外
侧脱位,固定.声带光滑无充血,右侧声带旁中位固定,诊断为环杓关节脱位.以1%的卡因喉部表面麻醉后,将间接喉钳的末端置人患侧杓状软骨外侧的梨状窝,深1厘米,发声时向前、内和向上挤拨杓状软骨.拨动后发声改善,杓状软骨位置对称.
【总页数】1页(P20-20)
【作者】马丽娟;王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淄博,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
医院耳鼻咽喉科,淄博,255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7.2+1
【相关文献】
1.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 [J], 陈斐;金洁琼
2.胃镜检查致眼周巨大血肿一例 [J], 杨帆
3.SLIPA喉罩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王力峰;彭道珍;钟茂林;陈丽;郭锐
4.病例报告用嗓过度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陈灵侃;李株坚;覃江圆
5.用嗓过度致环杓关节脱位一例 [J], 陈灵侃;李株坚;覃江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x CHOP-14
53.0%
68%
6/8xCHOP-14 VS
P>0.05
3 6x CHOP-14 + 8 x R 8x CHOP-14 + 8 x R 66.5%
P>0.05
78%
6/8x CHOP-14 + 8 x R
P<0.05
P<0.05
4
63.1%
72%
R-CHOP 在OS及EFS方面均显著优于 CHOP 6x CHOP-14 Vs 8x CHOP-14 EFS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在加入美罗华后变得中和 6x CHOP-14 + 8 x R Vs 8xCHOP-14 + 8 x R OS及EFS均无显著性差异 6x CHOP-14 + 8 x R 从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评估为最佳方案
研究结果
202 例随机, 201例治疗.中位年龄 72 岁. 中位随访2y.
RCHOP21
N=98
RCHOP14
N=103
aaIPI 2-3
59% 43% 76% 66% 75% 61% 63% 70% 70%
67% 37% 71% 90% 67% 48% 49% 57% 67%
p=NS p=NS p=NS p=NS
2 2 2
美罗华 + CHOP-21 x 8周期 (在CHOP疗程的第一天使用)
强的松 40mg/m p.o. days 1–5
CHOP美罗华治疗初治老年DLBCL(LNH985研究) :评估 (10年随访)
R-CHOP (%) CHOP (%) 10年EFS 10年OS 34 43.5 19 28 p value <0.0001 <0.0001
结外侵犯>1处
老年淋巴瘤患者增多
人口老 龄化
淋巴瘤发病 肠腔外占位 性 单击添加 率增高
随年龄增加 发病率增高
“老年”淋巴瘤不仅 是年龄概念
差异性:老年: 何为老年? 60岁(IPI)?70岁?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岁? 体质、生活状态差别大,耐 受性不同;治疗意愿及预期 目标不同?治疗选择考虑 合并症多;代偿功能差; 潜在并发症多
老年弥漫大B细胞瘤的治疗选择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李丽
不同国家和地区 NHL亚型的发病比例
美 国 弥漫大B细胞型 边缘带细胞型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型 滤泡型 套细胞型 Burkitt 和 Burkitt 样 前体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间变大细胞型 小淋巴细胞/慢淋 结外 NK/T 细胞型,鼻型 28 6 3 31 7 2 2 2 7 0 德 国 30 9 4 18 8 3 1 1 11 0 南非 阿 联 酋 59 4 2 7 0 13 4 7 1 0 印度 香港 台 湾 47 21 9 6 2 2 1 4 1
DSHNHL 09-19-00
DLBCL 的一线治疗-RICOVER60研究6-8疗程 CHOP-14方案8疗程美罗华治疗老年DLBCL
PFS 编号 方案 3年 3年 OS
1
6x CHOP-14
47.2% P<0.05
66% P<0.05
6/8xCHOP-14 VS 6/8x CHOP-14 + 8 x R
1222位 61-80岁的老年 DLBCL患者
+ 36 Gy (大包块, 结外)
8 x CHOP-14
+ 36 Gy (大包块, 结外)
6 x CHOP-14 + 8 x 美罗华
美罗华给药时间:
1,15,29,43,57,71,85,99
+ 36 Gy (大包块, 结外)
8 x CHOP-14 + 8 x 美罗华
10年DFS
64
43
<0.0001
中位随访10年。
1.0 0.8 0.6
R-CHOP 34%
EFS
1.0 0.8
PFS
1.0 0.8 0.6
OS
0.6 0.4 0.2
R-CHOP 43.5%
R-CHOP 36.5%
0.4
0.2 p < 0.0001 0.0 0 2 4 6 年 8
CHOP 19%
体质、合并症等身体状况,甚 至包括心理、家庭社会状况;
老年DLBCL的治疗方案选择
GELA985 研究
RICOVER 60 研究
LNH03-6B 研究
CHOP美罗华治疗初治老年DLBCL (LNH98-5研究)
欧洲成年淋巴瘤研究组-GELA发起了LNH98-5研究, 用以探索免疫化疗一线治疗老年DLBCL患者的有效与安全性

侵袭性 NHL
( 85%为DLBCL) II–IV期 60-80 岁 未接受过治疗
2
CHOP-21 x 8 周期 ( 每3 周)

美罗华 375mg/m i.v. day 1
环磷酰胺 750mg/m i.v. day 1 长春新碱 1 .4mg/m i.v. day 1 阿霉素 50mg/m2 i.v. day 1
R-CHOP14
DLBCL 60~80岁 aaIPI ≥ 1 n=600
VS
R-CHOP21
随访 至少1 年
R
R-CHOP14 q2w×8 1:1 R-CHOP21 q3w×8
背景: Gela 证实R-CHOP21 治疗老年DLBCL有生存获益。德国2 项 研究提示CHOP14 比CHOP21 ;R-CHOP14 比 CHOP14生存有改善。 LNH03-6B 中期分析: 多中心, III期开放性, 随机试验,评估R-CHOP14 和RCHOP21的疗效, 现已入组 202例,中位随访2年.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EFS 次要终点:OS, PFS, DFS,RR,剂量密度分析和毒性
28 4 8 33 1 2 2 3 8 0
33 4 5 15 5 4 6 4 5 0.5
46 10 10 8 3 2 4 3 3
8
4
国际预后指数的影响 危险因素
不同风险 分组 低危 低中危 中高危 高危 风险因素数 量 0, 1 2 3 4, 5 CRR (%) 87 67 55 44 5年 OS(%) 73 血清LDH升高 51 43 26 ECOG 2-4分 III-IV期 年龄>60岁
GELA:CHOP 14 vs R-CHOP 14 RICOVER 60:6CHOP14 6RCHOP14 8CHOP14 8RCHOP14 (2)R-CHOP-21仍然是老年的标准治疗方案
谢谢大家!
0.4
0.2 p < 0.0001 CHOP 20.0%
37月
7年9月
CHOP 28.0%
p < 0.0001
0.0 0 2 4 6 8 10
0.0 10 0 2 4 6 年 8 10

9
RICOVER 60研究(DSHNHL1999-1) 研究设计
+ 36 Gy (大包块, 结外)
6 x CHOP-14
病人特征
B 症状 完成8疗程无进展 接受G-CSF RR(CR+CRu) 2y EFS
疗效
2y PFS 2y DFS 2y OS 3-4 度毒性
安全性
血液 血液以外
RCHOP14组更常见, 如红血球和血小板输 注,发热性中性粒减少, 住院等. 两组间无 差异。
小结
(1)R-CHOP作为老年晚期DLBCL治疗的Ⅰ类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