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4张)(共24张PPT)

(3)弊:开凿运河耗费了大量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人力、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 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加速了隋朝灭亡。。
612年正月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 ,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 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 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 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 海之波流河的开凿? 尽道隋亡为此河,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隋朝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1)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年号)民役简表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 今北京)
填 一 填
(中心)
(今杭州)
小 结
国力强盛 (开凿运河)
巩固政权 (科举制度) 炀帝暴政 农民起义
统一全国(589)
隋朝建立 (581)
隋朝灭亡 (618)
四、开通大运河(强盛)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中国古代在没有 运河水,荡悠悠, 铁路、汽车等交通工 隋炀皇帝下扬州。 具的条件下,陆路运 输粮食只能利用车、 一心只把琼花看, 马,靠人力、畜力进 行,运量小,速度慢, 万里江山一旦丢。 费用大。而水运粮食 比起陆运,运量大, (1)目的: 速度快,费用小。
五、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小结: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隋炀帝暴政
隋末农民起义 隋灭亡
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隋朝有着惊 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相同点)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7 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581年 杨坚 长安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邺 长安
建康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思考:隋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我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科举制成为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直到1905 年才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存在1300多年。
假设大家都穿越到古代,选两名同学生分别扮演 昏君和明主。大家全力配合两位同学,然后谈谈 你们的感受。
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 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作用: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维持了1300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小资料
➢必须出身高门权贵 ➢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够当官,科 举制主要是以才能为选官标准。而前朝的选官 制度只要地位高,就可以当官。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共18张PPT)

思考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探究(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 来评论大运河的开通太简单化了。 (2)好: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运河成为我国东部的 黄金水道,造福了后世的人民,至今很多河段仍然在发挥作用。 坏: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 重的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扩大了 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
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约1 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暴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营建工程
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信息
统 一
时间 方式 都城 时间 意义
581年 外戚夺权(外戚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掉 陈朝 ,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经济的发展 (1)措施: 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 的祖先充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 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 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课后练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看谢 谢
观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 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 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 享乐,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前朝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注重才能;科举考试选官的标准是人才的学识,具有较 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基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 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数字巧记
历代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19张PPT)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建隋,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 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 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 的大趋势。[来 源:学|科|网]
隋朝的统一
邺
长 安 建 康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统一后,发展 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 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出现了“开皇之 治”的局面。
四、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厉行节俭,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
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 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 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达、华丽 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汤汤,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影 响
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 入各级政府任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 行。 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 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旧唐书.儒学传》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
巡游江都
相关史事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 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
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 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 使隋朝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三点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四段
洛阳
通济渠
五河 黄河
淮河
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长江
江南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即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 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 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4张PPT)

4.隋的发展
(1)措施 ①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 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 率。
隋文帝(541—604年), 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 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 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 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 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 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 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影响: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人口 垦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 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含嘉仓示意图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 历史影响。
一、隋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朝 疆
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域
发展大趋势。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
坚北就是隋文帝黄。 北
长隋安 北河朝周
邺
齐水
东
周长安
后梁
淮
海
建康
江 长
589年,隋灭陈。南陈北统一。
南海
历史传说——胭脂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件(18张PPT)

2.结果P4
隋末农 民大起 义
618年, 隋朝灭 亡
隋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朝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的 统
开通大运河
时间:605年起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一
和 灭
开创科举取 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P2 建立时间: 581年 开国皇帝: 杨坚(隋文帝) 都 城: 长安 统 一 : 589年,隋灭陈 2、统一意义:(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2)顺应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采取巩固统治有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P2-3
余杭(今杭州7).开通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隋朝朝大大运运河河 与与世世界界著著名名运运 河河的的比比较较
运河名称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隋朝大运河
通航时间 1869年 1914年
610年
全长 190.25公里
81.3公里
2700公里
地位: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三、科举制度P3 (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1.魏晋南北朝 的选官方法: 重门第,不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2.正式确立: 隋炀帝时正式创立进士科
科举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3.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有才能的人能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皮日休:《汴河古》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
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七下·太原期中) 隋炀帝统治晚年,国内普遍出现“虽有田畴,贫弱不能自耕”、“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严重情况。
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 .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
B . 农民不能按时令耕种,导致田地荒芜
C . 科举考试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劳动力减少
D . 瘟疫等自然灾害流行,造成人口锐减
2. (2分) (2018七下·泰兴期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
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A . 涿郡
B . 洛阳
C . 江都
D . 余杭
3. (2分) (2017七下·永定月考)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 . 隋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2分) (2018九下·福田模拟) 京杭大运河,一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作为一条贯穿中国版图东部的交通要道,直到今天,依然繁忙。
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A . 修建于隋文帝时期。
B . 大运河的修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 .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D . 运河自北向南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构成
5. (2分) (2018九上·邗江期末)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 . 秦始皇
B . 隋文帝
C . 隋炀帝
D . 唐太宗
6. (2分) (2018七下·孝南月考) 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
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 . ①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7. (2分) (2017七下·姜堰期中)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建立隋朝
B . 隋灭陈,统一全国
C . 开凿大运河
D . 隋末战争爆发
8. (2分) (2018七下·晋江期中) 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此举”(开凿运河)之“功”是()
A .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9. (2分)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 .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10. (2分) (2018七下·南雄期中) 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B .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C .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11. (2分) (2017七下·南江期末) 夏桀、商纣、秦二世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下列与其同类的是()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宋高宗
12. (2分) (2018七下·惠民开学考)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 投笔从戎,获取军功
B . 参加科举考试
C . 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
D . 投靠名门大族
14.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5. (2分) (2018七下·苏州月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 投笔从戎,获取军功
B . 投靠名门大族
C . 参加科举考试
D . 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
16. (20分)(2018·长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
例如: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书籍得以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又如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題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再如,以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宋代科学技术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书院教育的发达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水平,也是宋文化的一个亮点。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1)“隋唐时期初步成型”的科举制对维护唐朝统治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宋代形成的“十段文体”的看法。
(2)材料认为宋代文明高峰的出现主要与哪一科技成就关系最密切?根据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岳麓书院,谈谈你对宋代书院教育的认识。
17. (15分) (2018七下·合肥月考)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是反映历史的重要载体,隋唐至明清时期完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宏大工程和高超的建筑。
(1)图一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开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
(2)图二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何地位?图三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
(3)图四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
18. (15分) (2018七下·长春月考) 归纳与探究: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供借鉴的地方。
(1)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①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②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③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2)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①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
②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3)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
16-1、
16-2、
17-1、
17-2、
17-3、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