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康德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第一节康德哲学的概述前批判时期按照他的宇宙图示,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精神和物质,但两者分布不同离宇宙中心越近,引力越大,理性越弱;离宇宙中心越远,理性越强。
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的位置,所以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拥有一定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
康德在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的从唯理论到批判唯理论的转变。
他接受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教育,接受了唯理论把唯理论置于经验之前并且之上的位置的基本立场。
但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他接受了牛顿物理学,同时也意识到了经验论的重要性,并由此接受了经验论对唯理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正是休谟把他从独断论的梦中惊醒。
然而他没有选择经验主义,而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独辟蹊径,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途径。
以1770年发表的《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为标志,康德的思想进入了批判时期,他再文章中指出,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还做出了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而现象则在认识之内,同时受到时空和知性概念的统摄。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在发表演说后,康德沉默了十一年,在1781年发飙了《纯粹理性批判》。
在他书第二版序言中,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哥白尼革命”。
这场革命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在第一版序言中,他描述了这场革命。
在历史上,形而上学号称是一切科学的女王,但是时代变了,风尚遍了,形而上学在当代遭到轻蔑、谴责和遗弃。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怀疑论,尤其是近代的英国经验论。
康德之处,造成这场哲学危机的根源是:1)形而上学企图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2)j 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任然不能客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为独断论是纯理性的,而理性使用的原则既然超出了经验界限,也就不能用任何来自经验的试金石来对其进行检验了3)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完全不受经验指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概念,但是理性至今还没找到一个普遍的必然的原则和标准,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性标准各行其是,纷争不断“它的做法不仅是在黑暗中摸索,而且是瞎摸。
康德三大批判

康德三大批判康德哲学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
实践理性批判: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判断力批判:寻求两个分隔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
它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为近代哲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路,对洪堡特的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纯粹理性批判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这部书常被称作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
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理论理性的限度揭示出过往形而上学探索的虚妄,并从实践出发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
康德哲学的历史贡献,就是为一个时代的人类精神开辟了一座可以暂时安歇的冰山。
回顾康德的一生,人们会觉得,康德的生活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呆板、准时、不合潮流,还经常有些乖僻。
但在这并不显眼的一生中,康德却完成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
在他发言之后,后人就不能继续像他那样在同一意义上进行哲学思辨了。
他的学说代表了哲学史上的转折点。
对此,谢林曾在他的悼文中写道:“不管那些打着注释家和追随者旗号的人怎样简化或误解他的学说,不管那些苛刻的对手们如何攻击他,康德的精神不会受到丝毫损害。
它将以其完美的无与伦比的形式照亮哲学世界的未来。
”康德哲学的意义康德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具有巨大的启蒙意义。
这种启蒙意义,首先就表现在对理性的运用上。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是:“启蒙就是人们走出由他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对于不由别人引导而运用自己的知性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知性,这就是启蒙的箴言。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纯粹理性批判》解义为:对人类理性本质及其辩证关系进行的一部哲学论述。
这本书包括了康德对人类理性的基本概念、关系和功能的阐述,并对人类理性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即纯粹理性哲学。
他认为,人类理性本质上是纯粹的,即不受外界感性因素的影响,而是基于内在的推理和逻辑推断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康德还认为,人类理性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即理性与感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感性是人类理性的基础,理性则是感性的提升和完善。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还对人类理性的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人类理性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奠定基础。
总之,《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对人类理性本质、关系和功能进行的综合性论述,是康德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对西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阿尔贝特·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现代哲学
思想的创始人。
他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思想是“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首先,康德提倡的批判哲学的核心是批判理性,它是一种概念化的知识体系,用来审视对立的观点和行为原则,以检验他们的公正性和正当性。
康德主张的批判哲学的目的是要摆脱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而提出了真理的相对性。
在康德的观点中,任何真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把它当成“真理”的观念。
他提出了“触觉证得”原则,认为逻辑上支持的证据才是真理。
还有,康德完全放弃了“原初推论”,认为真实不是由推论、劝告等思维方式得出的,而是来自实践的实践。
有时叫“实践主义”,它将实践当做唯一真正可靠的准则,认为实践经验才是
最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康德也提出了“哲学的批判精神”,这一概念被视为是对哲学的一种批判,即批判精神对某一看法、方法、理论要求严格客观,并以特定的原则进行评价。
他认为,真理必须
通过客观分析,用客观的判断来客观评价和检验,防止自身观念的错误把握,以免偏离客观事实。
因此,康德的思想强调,通过批判精神,一个人可以不偏不倚,恪守客观原则审视任何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理解有深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综上所述,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反思”的理念,我们应该在理解现实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审视一切问题,以便真正理解世界。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摘要: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
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对理性的限制,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严厉批判又力图发动“哥白尼”革命式的认识来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思想,同时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主干,他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
Abstract: in rational caught in the crisis of the contemporary and reread Kant's work is out of the confusion of a "forest road".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by the rational limi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progress and spiritual growth, to overcome the rational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knowledge of one-sided and arbitrary, examining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was severely criticized and attempt to launch a "Copernican Revolution" type of understanding to save the metaphysics of Kant's thought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Kant's philosophy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 Kant "s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mote the dialectic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Kant's philosophy to human though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 the basic spirit of Kant Is still the spiritual backbon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ra, his moral philosophy has a very shocking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关键词:康德,理性,批判,启蒙Key words: Kant, reason, criticism, enlightenment一、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背景及形成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人类思维能够领悟世界的本质和意义,其哲学理论主要受到康德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在《现象学心理学学习笔记》一书中,黑格尔对康德哲学提出了许多强烈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康德认为的知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首先批判了康德对于知识的局限性。
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只限于感性经验和理性分析,而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认识世界本身。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思想是一种唯心主义,因为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这意味着我们的意识只能通过主观的方式来理解外部世界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康德没有意识到认知本身的力量和作用,我们必须像他那样对现象和实体之间的区别进行自我反思。
黑格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认知界限在人类认知力之内,而是应该继续发展认知力,开发新的认知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知世界。
其次,黑格尔批评了康德的三个纯粹的理念:时间、空间和形式。
康德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经验哲学观点,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心智结构的一部分,成为知识的必要条件。
然而,黑格尔认为,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知识和思考的根基。
相反,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是被有限的人类认知力所限制的工具和手段,虽然它们有助于我们组织和理解世界,但不应该成为绝对的真理。
对于形式,黑格尔指出,形式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不是现实的本质。
最后,黑格尔批评康德的哲学方法,认为康德的哲学方法非常注重逻辑和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内容和本质。
康德强调先验知识的重要性,而黑格尔认为这种理念是建立在人类已知现象的基础上的。
黑格尔认为,我们应该以更本质的方式考虑问题,从一个旨在揭示事物本质和意义的起点出发,而不是纯粹的经验或逻辑。
事实上,黑格尔的哲学越来越寻求探索和发现事物本质和意义的方法,而不是逻辑和形式。
黑格尔的哲学强调科学的应用价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以探索事物真实的本质和含义。
总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的认知能力有限、时间空间形式的纯粹概念、以及哲学方法上。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即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
他认为,理性批判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用理性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试图改进它们。
这就是康德所提出的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人类的自由意志。
康德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无限的,可以被理性的批判来控制。
这种理性批判是一种反思,它会对人的思想、行为和结果提出质疑,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责任自觉。
康德认为,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应该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行为,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左右。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律,不被感情和情绪所左右,从而更加理性地处理问题。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决策时,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
总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事
物,从而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行为,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于康德批判哲学

关于康德批判哲学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康德批判哲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康德批判哲学篇一论康德批判哲学的根基与归宿康德批判哲学何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或系统?这是关乎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极其重要、不可或缺,但能使三大批判最终成为一个连续、有机、统一的思想并达到空前深度的,乃是《判断力批判》。
这一理解,基于对批判哲学中自由和自然概念及其关系的内在考察。
自由和自然的关系,是走进三大批判的理想路径,是贯通康德批判哲学的一条极其核心的逻辑和思想线索,据此可以把三大批判的主旨分别概括为: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我立法,自然为人立法。
一、人为自然立法从怀疑论中拯救科学和知识,为知识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是批判哲学最先的考量。
康德据此为知识找到了必然可靠的根基,同时明确了知识所以可能的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知性能力的界限,即知性范畴的应用仅在感性经验的领域之内有效,对于生命中感性之外许多重要的领域和话题,知性范畴没有染指的权力。
《纯粹理性批判》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强调这种界限的重大意义,并在第二版前言中用“因此,我不得不扬弃(aufheben)知识,以便为信仰(Glaube)腾出地盘”(B XXX;康德,2004年,第23页,以下康德文献仅标年份和页码)这句著名的话再次特别予以强调。
这可以看成1781年之后康德思想发展的一个明确趣向,预示着其后批判哲学的走向:在奠立知识的坚实基础之后,在知识得以保障之后,哲学将关注什么。
“人(知性)为自然(显象)立法”,首先是一种知识论证,但同时,康德把这种最基本的知识视野,引入了我们的存在论关切中:知识的维度必须成为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起点和基础之一,认知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规定着人的存在的方式。
尽管知性的应用必须被限定,但在其界限之内的有效的经验知识本身不能被否定,不能被终止,知识必须在经验之外发挥非建构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著。
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这两部著作。
三部著作的相继间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
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康德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理性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理性就无法感知世界。
因此理性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
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康德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广泛。
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
“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由此可以看出来,“近世第一大哲”的康德的这些思想,即使在2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过时,而是一个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的思想宝藏。
”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认为康德哲学就是终极的真理,或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宝,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训练思维的工具,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更新我们的观念,随着时间,也许康德哲学的许多观点被证实是对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有许多道理不适应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用狭隘的视野去看待康德哲学及其它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西方近代不只是康德,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都有这样的作用,也许康德在这方面比较突出这一点,但他也有自身固有的矛盾,这是必须也可以加以批评和分析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搞懂它,才能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