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3)2.1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5)2.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6)2.3 城市轨道交通类型与技术 (7)三、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理论基础 (9)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10)3.2 低碳交通理论 (11)3.3 生态足迹理论 (12)3.4 循环经济理论 (14)四、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评价方法 (15)4.1 生命周期评价法 (17)4.2 碳足迹分析法 (18)4.3 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五、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实证分析 (20)5.1 国内外案例分析 (21)5.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5.3 结果与讨论 (23)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政策建议 (25)6.1 完善法规标准 (26)6.2 推动技术创新 (27)6.3 加强国际合作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主要结论 (31)7.2 研究展望 (32)一、内容概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技术、线路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

文章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具体表现。

文章提出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全球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



广元市低碳城 市建设 现状分析
广 元 市 地 处 四川 I 省北部、 川 陕甘 三 省 结 合 部 , 是 嘉 陵 江 上 游 重要 的生 态
屏障和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 同时, J 元也是典型的秦 巴山区欠发达地 区, 经济水平低下 、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低 、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问题依然 突 出, 人均 G DP只有全国的 1 / 3 , 城市化率只有 3 1 %。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 革命老区的广 元市 , 在“ 5 7 1 2 ” 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 直接 经济 损失超过 1 2 0 0 亿, 在 四川省六个受灾严重地市州中也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 灾后 重 建任务的紧迫繁重和处于工业化 、城市化初期阶段决定了能源消费总量和 碳排放需求量 的急速上升趋 势。就在此时, 广元市立足经济社会 发展现状 , 创造性地提 出“ 资源型灾区的低碳重建” 理念 , 进而大力助推低碳发展 。 通过近年取得 的成效来看 , “ 低碳广元 ” 的探 索是成功 的, 发展低碳经 济是后发地区的有效选择。自2 0 0 9年广元市实施“ 低碳广 元” 战略以来 , , 元市经济总量 和低 碳指标显著提 高, 生态环境得 到保护和改 善, 产业结构 得到 完善, GD P年 增 长 量 超 过 1 5 %, 人民生活质 量进一 步提升 , 广 元 也 先
检 测 中心 , 对机动车尾气进行监测与统计, 实行机动车 分类管理 、 机动车辆
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 一, 实现了生态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 会效益 的良性互动 , 为后发地 区选 择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提供 了依据 , 也 为 低碳城市的发展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二、 绿色交通运输体 系构 建的探究 1 、 完善交通综合运输 体系, 加大 绿色交通规划建设。科学统筹 区域 空 间和产业布局 、 经 济和城镇化发展 等, 优化综合 交通运输 网络 , 以国家 、 省 级高速公路网为依托, 建设低碳 过境 交通 网络 , 分离过境交通、 市域交通和 市 内交通流量, 提高过境交通 效率, 减缓或避 免过境交通拥堵 , 并加 强对过 境 车 辆 的 排 放 管 理 。 同 时 合 理 配 置城 乡 交通 资 源 , 实 现 客 运 的“ 零换乘 ” 和 货 运 的“ 无缝衔 接 ” , 降低不必要 的碳排放 , 提高 出行能源 利用效率 , 促进 公、 铁、 水、 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问的联运 。此外 , 结合旧城改造、 道路 改造和 城市新区开发 , 继 续加大城 区便 民公共 自行车 系统的规划建 设力度 , 增加 站点密度 ,加 快规划和建设 自行车路 网和绿 色廊道等 自行 车交通配套设 施, 在人流、 车流较大的路段和道路交叉 口设置 自行车立交或天桥 , 实现机 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分流, 减少干扰 , 并 以南河 、 嘉陵江沿线为主干建设 绿色廊道环线, 连接城区各组团, 在改善城 市交通环境的 同时, 提升城市休 闲度和居民幸福指数。适时还应着 手规划 建设更加便捷、 节能的现代城 市 轨道交通。 2 、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 交通, 增 强公交服 务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

基于低碳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低碳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低碳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其旨在规划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步骤,为城市发展提供长久稳定的发展规划。

因此,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何将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立可行的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我国城市低碳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推进我国城市低碳化进程。

建立以低碳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指标体系是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可以规范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逐步实现低碳化。

3. 建立低碳城市评测体系。

通过对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进行评测,可以准确地了解城市低碳化的进程。

三、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1. 选题内容(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述。

探讨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意义的城市发展背景和规划基础。

(2)低碳城市的理念和特征。

详细阐述低碳城市的概念,特征和实现路径。

(3)低碳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根据低碳城市的特点,建立包括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能源、人口等方面的指标体系,提出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以某城市的城市规划为例,具体应用所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

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低碳城市概念以及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文献研究和分析。

(2)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获取城市规划的相关数据,分析当地低碳城市建设情况,为低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参考。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研究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研究

虽然迄 今为 止并 未有公 认一 致 的城市低 碳交 通
概念 , 但普 遍认 为 , 城 市低 碳交通 的核 心是交 通运 输
系统 效率 的 提 高 、 用能 结构的优化、 运 输 能 效 的 提 升、 碳 排放 管理 的加 强 以及社 会 低 碳 交通 选 择 的促 进等 ; 其 目的是 在 降低 能 耗 和 减少 碳 排放 量 的 同时
2 . 1 城 市 低 碳 交 通 概 念
工作 。 我 国许多 学者 对低碳 交通 概念 进行 了研 究 _ 3 J , 其 中具有 代表 性 的研究成 果 是张 陶新等 的全 生命周 期 系统说 ] 。张 陶新 的 研 究 表 明 , 城市化 、 经 济 发
展、 技术 进步 ( 广义 ) 和城 市 居 民消 费水 平 是 城 市 道
论, 进一 步构 建城 市低碳 交通 发展 指数 , 衡 量城 市低 碳 交通 发展 的健康 程 度 , 以期 更 好地 促 进 中 国城市 低 碳交 通建设 。要说 明 的是 , 本 文所 研 究 的城 市是 指城市 市 区 , 不包 括城 市所辖 各县 。
油消费 总量 的 比例 由 2 0 0 0年 的 2 8 . 4 5 上 升 到
路 交通碳 排 放 的 主要 驱 动 因素[ 6 ] 。陈 飞 、 诸 大 建 等
认为, 交 通方 式 、 城市结构 、 交 通 拥 堵 对碳 排 放 具 有
提 高运载 能力 , 为 人 流 和物 流 提供 安 全 、 便捷 、 舒 适 和公 平 的服务 , 不 断满 足 人们 日益 提 升 的 生 活水 平 对 城市交 通运 输 的需 求 , 同时 实 现资 源 的 高效 利 用
来方 便 的同时 , 也 消 耗 了越 来 越 多 的化石 能 源 。以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成为检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低碳发展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定义和主要成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测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低碳发展政策–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目标–城市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实施措施–低碳发展政策对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方法–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与城市经济、环境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在城市间的比较与分析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政策与目标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举措,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各地区和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为了评价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量–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放量–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工业部门的排放情况2.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各种能源消费比例和结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3.低碳技术应用–城市使用低碳技术的情况和效果–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情况4.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和成效–城市绿地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间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较低。

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全球各国都开始着手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低碳交通是指通过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等手段来降低交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就成为了当前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低碳交通的意义低碳交通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交通行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其中又以道路交通为主。

发展低碳交通能够减少交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低碳交通也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低碳交通不仅能够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还能够产生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交通发展现状目前,低碳交通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在低碳交通的实现方面,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例如,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广泛推广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优化交通模式、拓展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加大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手段,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

在交通工具能源方面,燃油汽车是当前最主流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低碳交通发展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在国内,政府也意识到了低碳交通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低碳交通的推广和发展。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交通发展的政策,比如补贴政策、排放标准、能源管理等方面,为低碳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同时,各城市也在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低碳交通模式,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和推广,并制定了相关计划和规划,以实现“城市变身为低碳交通城市”。

三、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和投入低碳交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定奖励政策等手段来鼓励企业参与低碳交通的投入。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并出台一系列绿色财政政策,加快发展低碳交通。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是指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评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低碳发展政策和推动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经济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衡量区域碳排放水平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可以基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运输等数据进行估算。

2.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能源转化效率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3. 清洁能源占比指标:衡量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计算。

4.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材料资源利用效率等。

可以基于资源消耗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二、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就业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劳动参与率、职业培训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就业和收入数据进行计算。

2. 社会公平指标:衡量区域社会公平性的指标,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比例、教育公平指数、医疗资源分配公平度等。

可以基于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计算。

3. 生活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健康指数等。

可以基于收入、消费和健康数据进行计算。

4. 社区参与指标:衡量区域社区参与度的指标,包括志愿者参与率、社区组织数量、社区活动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社区参与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三、环境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空气质量指标:衡量区域空气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

可以基于大气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城市碳排放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低碳化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论文旨在对城市低碳公共交通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一方面研究了城市低碳交通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了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方法,构建了具体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cities. Therefore,it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cities to promote the low carbonization in the field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ndex system of urban low-carbon public transport. On the one hand,the composition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tudied. On the other hand,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re analyzed. The concret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is constructed.
【關键词】低碳交通;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
1 研究意义
1.1 可以深入研究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车、路等分指标,分指标下面还有许多具体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价城市交通低碳化的程度,从而得出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1]。

1.2 为低碳交通发展提供相关指导以及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找出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而对城市公共交通低碳化程度做出评判。

通过城市交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显示出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实际水准,从而为低碳交通发展提供相关指导以及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3 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客观要求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城市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以交通、建筑等领域为主,其中城市交通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化程度是影响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

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分析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方向[2]。

2 城市低碳交通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低碳交通指标体系的流程构建如图1所示。

2.1 指标初选
本文采用的是将塔式结构作为框架来对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我们可以将指标体系分三层结构,分别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

塔式结构是将我们要评价的低碳交通对象细化成若干指标,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指标逐步向下展开,将指标体系归纳分解成几个子系统,再将子系统向下分解成子子系统,一直到将低碳交通评价指标分解成可以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评价的指标为止。

因此,塔式结构适用于对具有多因素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所要构建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就是采用塔式结构来进行构建的。

本文主要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来对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选。

其中的频度分析法就是在大量的指标中对于城市低碳交通评价体系所需指标的选取,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的资料,例如文献、著作、手册等,然后从中筛选出现次数较多的指标作为城市低碳交通评价的指标,通过对其出现的频度进行统计,最终选取出现频度较高的指标作为城市低碳交通评价的初选指标。

综合分析法是一种将各要素进行分类归集的分析法,将现有获得的众多指标进行分析、归纳,最终确定城市低碳交通指标体系的结构。

本文对于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参考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2 版)》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标准》这两个文件,并查阅了大量关于城市低碳交通评价的论文及其他资料,再结合杭州市的本地实际情况从中初选了一些评价指标,本文以低碳交通系统为基础来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了包括交通工具、基础设施以及政策及管理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另外根据城市低碳交通对环保和能耗方面的要求而加了低碳-环保-能耗指标,如图2所示。

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在初选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后,还要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使其能更符合杭州低碳交通的实际,能更准确反映杭州交通的低碳化水平,例如水上巴士,它是具有杭州特色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一种低碳交通工具,在指标的筛选中要加以考虑。

在对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要对其评价的对象以及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选取的指标还要能够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无法进行分析的指标的选取是毫无意义的。

2.3 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城市低碳交通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构建思路、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以及上文所提筛选方法,最终确立杭州市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
系结构,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万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l.
【2】王茜,张建慧.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2,501(4):150-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