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环评报告

煤矿环评报告
煤矿环评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1.1任务由来 (1)

1.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

1.3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

1.4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2)

2总则 (3)

2.1编制依据 (3)

2.2评价目的及原则 (7)

2.3评价时段 (8)

2.4评价工作等级 (8)

2.5评价范围 (12)

2.6评价标准 (13)

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7)

2.8项目周围保护目标 (20)

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2)

3.1现有工程 (22)

3.2扩建工程概况 (9)

3.3工程分析 (31)

3.4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3)

4矿区概况 (63)

4.1自然环境 (63)

4.2社会环境 (65)

4.3矿山周围主要污染源 (66)

4.4土地利用 (67)

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69)

5.1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69)

5.2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71)

5.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73)

5.4生态影响评价 (78)

5.5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83)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5)

6.1地层与构造 (85)

6.2水文地质条件 (88)

6.4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92)

6.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97)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8)

7.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8)

7.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101)

7.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

7.4结论 (103)

8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04)

8.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4)

8.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4)

8.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8)

8.4小结 (109)

9声环境影响分析 (109)

9.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9)

9.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10)

9.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11)

9.4关心点噪声影响分析 (114)

9.5井下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15)

9.6交通运输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115)

9.7结论 (115)

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16)

10.1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116)

10.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117)

10.3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9)

10.4煤矸石临时堆存的可靠性分析 (121)

10.5小结 (121)

11水土保持 (122)

1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122)

11.2工程占地 (122)

11.3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123)

11.4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目标 (123)

11.5水土流失预测与影响分析 (124)

11.6水土保持措施 (126)

1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 (130)

11.8水土保持监测 (131)

11.9水土保持结论与建议 (131)

1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134)

12.1循环经济分析 (134)

12.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34)

12.3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与措施 (140)

13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42)

13.1污染防治对策 (142)

1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48)

14.1建设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 (148)

14.2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150)

14.3环境监测计划 (150)

14.4项目环境监察计划表 (151)

14.5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 (151)

15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 (153)

15.1工业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153)

15.2矸石转运间的环境可行性 (154)

15.3小结 (155)

16选址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157)

16.1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7)

16.2与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 (159)

16.3与《**省恩洪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159)

16.4与所在地其它相关协调性性分析 (164)

16.5与**省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164)

16.6小结 (165)

1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65)

17.1环境风险识别 (165)

17.2采煤诱发地质灾害分析及对策措施 (166)

17.3危险物品管理与运输 (167)

17.4废水事故排放对下游水体环境的风险分析 (167)

17.5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168)

1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69)

18.1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简述 (169)

18.2环境经济损益综合分析 (174)

18.3社会效益简述 (174)

18.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75)

18.5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77)

18.6结论 (178)

19公众参与 (179)

19.1公众参与的目的 (179)

19.2工作程序 (180)

19.3公众参与调查方法 (180)

19.4公开环境信息 (180)

19.5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 (182)

19.6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简况 (182)

20评价总结论 (187)

20.1结论 (187)

20.2建议 (190)

20.3评价总结论 (190)

附件:

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2、委托书。

3、**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煤整审[2014]9号,“**省煤矿

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查确认意见(第一批)”。

4、原有采矿许可证。

5、煤矸石供应协议。

6、原有15万吨环评批复。

7、恩洪矿区规划环评审查意见。

1 前言

1.1任务由来

**市**区**煤矿位于**市东南140°方向,直线距离约40km,地处**市**区**镇境内,地理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极值):东经104°08′29″~104°08′36″;北纬25°17′12″~25°18′36″。矿山有简易公路(4公里)与至**柏油公路相连接,距**68公里,至罗平83公里,至公路里程210km。交通尚属方便。

**煤矿建矿于1985年9月,1988年7月正式投产。采矿许可证号为:C5300002009091120037769(有效期2014年11月7日~2015年11月7日),采矿范围由8个坐标拐点圈定,矿区面积1.1557km2,开采标高2020~1820m,设计规模9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6万t/a。2008年**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根据**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08〕36号,“**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区**煤矿属单独保留型矿井。

2006年**市**区**煤矿委托**环境科技服务中心编制了《**市**区**煤业有限公司**煤矿15万t/a矿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同时**市环境保护局给出了环评批复,为环许准(表)[2006]169号文件。

2014年4月,由于**煤矿出现矿难,**市政府在4月17日要求**市所有煤矿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根据**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云煤整审[2014]9号文:“**省煤矿整顿关闭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查确认意见(第一批)”,**市**区**煤矿为改造升级类矿井,升级类型为机械化改造,改造升级后生产规模为**t/a。另据**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曲煤整顿办[2014]9号,“**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指南的通知”。**市**区**煤矿为执行整合方案的批复,办理9扩**t/a扩建手续,于2012年11月委托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一大队编制了《**省**市**区**煤矿生产勘探报告》;**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2010年12月编制了《**省**市**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取得**省国土资源厅文件:云国土资源储备字[2011]133号,“关于《**省**市**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014年委托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市**区**煤矿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9扩**吨/年扩建工程)可研。

按照**省国土厅的要求,应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根据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市**区**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成了环评项目组,对本项目情况及项目区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实地踏勘和调研工作,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规范,编制了《**市**区**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1.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我单位于2014年12月对项目区域周边进行了现场踏勘,重点调查了本矿山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包括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并于2015年1月及2015年2月在项目区域进行环评信息的二次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反馈意见。于2015年1月,项目委托**环绿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内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废进行监测,该公司于2015年1月11日~16日对项目的各监测项目进行了监测。在相关资料收齐后,我单位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1.3 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本项目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对目前本矿山存在主要环境问题的治理;

(2)废水达标回用及排放的可行性以及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3)废气达标排放及对大气环境和环境保护目标影响是否可接受;

(4)噪声厂界达标及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是否可接受;

(5)固体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1.4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当地规划;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正常情况下可确保达标回用;采取措施降低粉尘的排放量;采取降噪措施使工业场

地周围噪声达标,固废妥善处置,矿山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通过实施水保方案得到减轻和改善;项目选址合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物排放不会使区域环境功能发生改变;接受调查的公众和社会团体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在严格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项目的建设、营运及闭矿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可行的。

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境保护厅、**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市环境保护局、**区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2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有关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修订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通过,于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200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共计81条,于1996年8月29日通过,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

·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施行;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文《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31日发布,2002年1月31日施行;

·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安全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等7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加

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06]593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公告2007第80号《煤炭产业政策》;

·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6号“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国经贸资[1998]80号“关于印发《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6月;

·环办(2006)129号《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09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8年12月11日修订通过,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2011年12月15日;

·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119号,2005年6月24日;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于2011年10月14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印发,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云煤安发[2011]72号,“关于开展**省煤矿瓦斯治理专项检查的通知”,2011年5月13日;

·**省人民政府文件:**省人民政府令第105号,《**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1年10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省环境保护局云环控发[2014]34号文“关于印发《**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云政发[2007]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彩**保护行动的通知》;

·《**省生态环境功能区划》2009年9月7日。

·**省环境保护厅文件:云环发[2013]151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的通知”。

·《**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月28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7月28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省****水库保护条例》于2003年7月31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公告第37号《**省****水库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2.1.2评价规范

·国家环保部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国家环保部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国家环保部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国家环保局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国家环保部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国家环保部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国家环保局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规范》;

·国家环保部HJ6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

2.1.3 委托书、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委托书;

(2)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编制的《**省**市**区**扩建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2010年12月编制的《**省**市**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0一大队2012年11月编制《**省**市**区**煤矿勘探报告》;

(5)**云一矿山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月编制的《**省**市**区**煤矿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6)**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年4月编制的《**省**市**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7)**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云煤整合[2008]36号,“**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市**区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

(8)《**省恩洪矿区总体规划》;

(9)《**省恩洪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审[2012]116号“关于《**省恩洪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2.2评价目的及原则

2.2.1评价目的

根据**省**市**区**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特点以及矿山周围环境特征,本次评价目的是针对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减缓影响的防治对策。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对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提出生态环境防止破坏、恢复和补偿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为决策、设计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2评价原则

·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符合规划原则。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的原则。

·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项目符合达标排放原则。

·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要求。

·公众参与认同性原则。

·建设项目符合风险评价原则。

·符合“以新带老”原则。

2.3评价时段

1)施工期。

2)运营期。

2.4评价工作等级

2.4.1生态环境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见表2-1。

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移动等生态影响,并由此导致开采范围内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煤矿开采主要表现为缓慢地面沉陷。矿区面积为面积1.557km2,工业场地、生活区、道路、辅助生产区等占地面积0.022(3.81hm2),占矿区面积的1.28%,现状占地类型为林地、坡耕地。项目区生态敏感性属一般区域,项目占地<2km2,按HL/T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2.4.2水环境

(1)地表水

项目主要生产废水为矿井涌水,其首采区涌水量为225m3/d~360m3/d,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BOD5、Fe、Mn,矿井涌水经井下水仓收集后由水泵抽至地面污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一部分用于井下防尘、地面防尘及其它工业用水,剩余部分外排入季节性溪沟。矿区雨季最大排水量为360m3/d,其水质成份简单(污染物类型数=2,水质参数数量<7),本项目受纳

水体为季节性溪沟,故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2)地下水

根据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矿山项目在开采时疏排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流场和水位变化,并有可能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另一方面矿山开采生产活动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故同时具备I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属于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规定的Ⅲ类建设项目,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规定“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和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①按照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规定的I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中,场地含水层为较易污染特征分级为中等,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水质复杂程度简单。级划分详见下表2-2、表2-3。

根据表2-2、2-3分析,项目按照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规定的I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属三级评价。

②根据按照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规定的Ⅱ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项目排水规模属小,地下水影响半径小,开采造成的水文地质问题弱,不会引发荒漠化等问题。等级划分详见下表2-4、表2-5。

根据表2-4、2-5分析,项目按照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规定的Ⅱ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属三级评价。

③地下水等级划分结果

综上分析,根据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规定“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和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因此**煤矿扩建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2.4.3固体废弃物

项目固废主要为煤矸石,运营期间矿井矸石产生量1.88万m3,矸石由提升绞车提出副斜井后,由井口矿车沿轨道运至地面矸石转运间,最终运至矿区附近的砖厂,作为煤矸石砖厂生产原料。矸石临时堆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固体废弃物评价作重点分析及评价,不设等级。

2.4.4环境空气

根据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首先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各污染源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及污染物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然后确定本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P i=C i/C oi×100%

P 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点标率,%;

C 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 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为粉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选择主要污染物(粉尘)来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本评价选用矸石转运间、风井产生的粉尘来确定大气确定评价等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见表2-6,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见表2-7,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及其最远落地距离见表2-8。

质量浓度占标率为9.70%<10%,根据导则中评价工作分级判据,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4.5声环境

按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相关规定,本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2类地区,距离工业广场最近的村庄为咱得村(工业广场西南面100m)。项目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噪声对咱得村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确定本次噪声评价等级为二级。

2.4.6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作一般性分析,不设等级。

2.5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其次为南风。评价范围以煤矿井及其作业场和采矿通风井口为中心,评价时视其为一个整体,2.5km为半径的圆形的区域。

(2)地表水环境

区内沟谷发育,主要有**沟及其支流沟溪,多属季节性溪流,各溪流汇入**水库。评价范围为矿山总排污口上游500m;矿山总排污口下游500km。共计1km。

(3)地下水环境

根据导则评价范围的确定要求,地下水评价范围为以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为评价范围,面积约为4.23km2,重点评价矿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

(4)声环境

工业场地、风井场地与运输道路的厂(场)界外200m范围。

(5)生态环境

矿区边界外延200m。

2.6评价标准

2.6.1环境标准

1) 本项目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见表2-9。

3

10

2)区内沟谷发育,地表水系不发育,仅为季节性溪沟,地表水都汇集于矿区西南0.7km外**水库中根据《**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水库水质功能为饮用一级、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见表2-10。

2-12。

2.6.2排放标准

1)粉尘排放执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见表2-13。

表4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的要求。自2008年7月1日起,新建矿井及煤层气地面开发系统的煤层气排放执行表2-15规定排放限值。

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见表2-16。

有及新(扩、改)建煤矿、选煤厂),表1,表2采煤废水排放限值(新建生产线),见表2-17、表2-18。

6)煤矸石处置场执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和其他管理规定。

7)本矿山生活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回用执行C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一级标准,具体限值见2-19。生活污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具体限值见2-20。。

中2类标准限值。

标准限值见表2-22。

表2-2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物控制标准》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要求。

11)浸出毒性及腐蚀性评价标准

·浸出毒性评价标准

本矿山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执行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见表2-23。

本矿山固体废弃物腐蚀性鉴别执行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中鉴别标准,符合下列之一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①按照GB/T15555.12-1996制备的浸出液,pH值≥12.5,或者≤2.0。

②在55℃条件下,对GB/T699中规定的20号钢材的腐蚀速率≥6.35mm/a。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12)HJ446-2008《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

2.6.3水土流失评价标准

根据矿山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按表2-24进行分级评价。

表2-24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某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1 1 环评手续履行情况3 1.1标准及总量批复 3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 1.3工程建设情况 5 1.4环境保护目标 6 2 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8 2.1矿井基础资料8 2.2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有工程变化情况25 2.3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31 2.4井下生产系统3 3 2.5地面生产系统44 2.6公用工程46 3 环境影响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55 3.1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55 3.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分析56 3.3变更前后污染物变化分析66 3.4总量控制67 4 地表塌陷影响预测69 4.1井田开拓及开采概况69 4.2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式及基本参数选取70 4.3地表移动变形预计72 4.4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影响预测75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8 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78 5.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9 5.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86

5.4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8 5.5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96 5.6生态环境影响小结110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3 6.1地层与构造113 6.2水文地质条件11 7 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30 6.4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133 6.5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33 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44 7.1地表水概况144 7.2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与调查144 7.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44 7.4运营期地表水环境污染影响预测147 7.5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48 7.6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51 8 水土保持方案154 8.1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54 8.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154 8.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155 8.4水土流失预测156 8.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58 8.6水土流失监测163 8.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65 8.8结论和建议166 9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68 9.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68 9.2环境风险识别168 9.3矸石坝溃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69 9.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71

A双面黑白水坝煤矿全本环评报告参考Word

目录 1.前言 (1) 2.总则 (2) 2.1编制依据 (2) 2.2评价目的及原则 (7) 2.3评价时段 (8) 2.4评价工作等级 (8) 2.5评价范围 (9) 2.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9) 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2) 2.8环境保护目标 (13) 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5) 3.1工程概况 (15) 3.2工程分析 (24) 3.3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2) 4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简况 (45) 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45) 4.2社会环境概况 (49) 4.3项目附近煤矿分布现状 (50) 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51) 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5.2建设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55) 5.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56) 5.4生态影响评价 (63) 5.5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69) 5.6生态管理与监控 (73)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5) 6.1区域地质构造 (75) 6.2水文地质条件 (75) 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6) 6.4技改前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77) 6.5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78) 6.6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83) 6.7小结 (83) 7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85) 7.1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85) 7.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 7.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 7.4矿井排水对红枫湖的影响分析 (93) 7.4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94) 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98) 8.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98) 8.2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00) 8.3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 8.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04) 8.5大气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5) 9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106) 9.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6) 9.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07) 9.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7) 9.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09) 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11) 10.1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111) 10.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111)

沈阳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清水二井煤矿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沈阳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清水二井煤矿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规模:75-90万t/a 简本 2013年4月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2) 1.1 评价标准 (2) 1.2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3) 2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5) 2.1 项目概况 (5) 2.2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1) 3 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5) 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5) 3.2 回顾评价 (16) 3.3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措施 (16) 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18) 4.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8) 4.2 煤炭开采对地下各含水层的影响分析 (18) 4.3 煤炭开采对居民地下饮用水源的影响 (18) 4.4 保护措施及资源综合利用 (18) 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影响分析 (19)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9) 5.2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与防治措施 (19) 5.3 运行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 (20) 6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分析 (22) 6.1地表水现状 (22) 6.2 煤炭开采对地表水系影响分析 (22) 7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24) 7.1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4) 7.2 场地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24) 7.3 运输噪声源及治理措施 (25) 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26) 9 结论和建议 (27) 9.1 评价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煤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某煤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由来 某煤田位于**省**市**县,是境内一尚未完全开发的优质煤矿区,目前探明和预测储量约40亿吨,大力开发建设此矿区,对填补**市及附近省市巨大的煤炭需求缺口,减少进入**市煤炭的数量以及减轻铁路的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环保的重要性显得越发迫切,国务院文件对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早已做出批复,禁止新建煤层硫分大于3%的矿井,已建成的要逐步限产和关停。此煤矿井均为低~中硫、低~中灰,发热量高的优质无烟煤,其开发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市的缺煤状况,同时可替换**市目前煤炭产量中约1/3 的高硫煤,改善周边城市的煤炭供给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开采水平较低,又加上该煤矿所在地地质较复杂且开采技术落后,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通过评价该地区的环境情况,避免开发矿产资源时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从而使以矿产为材料的加工业和采矿业能够更长久的走下去。 1.2评价目的 本评价在充分了解项目工程内容和掌握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预测其所导致的环境影响,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对初步设计中提出的环境措施进行分析论证。根据评价结论,提出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为决策部门决策和建设单位设计提供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XXXX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铧尖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2008年10月 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1.1.1 地形地貌 铧尖露天煤矿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矿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属黄土高原地带。矿田北部边界距“东胜梁”约10 km,矿田内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田西北角的边界附近,海拔标高为1430.2m,最低点位于矿田南部勃牛川内,海拔标高为1279m。最大地形相对高差为151.2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在1325~1400m 之间,一般地形相对高差为75m 左右。 矿田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大部分地区为低矮山丘,基岩(延安组J2y)大面积出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矿田内沟谷发育,将矿田分割得支离破碎。一般季节干涸无水,丰雨季节大气降水在地表形成迳流后流入沟谷,这些溪流或洪流具有历时短、流量较大的特点。暴雨时勃牛川在矿田西南部由西北向东南穿过

矿田,店沟、黑桥沟分别在矿田的中部及东部由北向南汇入勃牛川,通过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1.1.2 气候特征 本区属干燥的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时间长,夏热时间短,秋季凉爽多雨,春季风沙较大。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霜冻期较长。据准格尔旗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 -27.9℃。降雨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531.6mm,平均357.3mm;年蒸发量2297.4-2833.7mm,平均2457.4mm,是降水量的5-11 倍。结冰期一般为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矿田内夏季风小,一般为2-3 级;春冬两季风力较大,常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24 m/s。 1.1.3 地质灾害 据调查,矿田内从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亦无泥石流、滑坡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根据内蒙古地震烈度划分,本区抗震烈度为6度。 1.2 社会环境概况 铧尖露天煤矿所在的准格尔召镇地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三交之界,由原准格尔召乡、神山镇两乡镇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合

煤矿环评

煤矿环评所需资料 一、兼并重组整合前原有矿井 1、原有矿井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 登福康煤业有环评报告,没批复 安吉矿 金堆矿 森隆矿 2、原矿井锅炉的台数、型号、吨位大小,除尘器型号、效率, 燃煤的灰分、硫分,锅炉监测数据报告; 登福康矿共七台,只有一台有型号 CLSG-85/75-AIII 安吉矿 金堆矿 森隆矿 3、原矿井储煤场(筒仓)的大小,储存量; 登福康矿储煤场大小储量:20000吨 安吉矿储煤场大小储量: 金堆矿储煤场大小储量: 森隆矿储煤场大小储量: 4、原矿井的涌水量及处理利用方式,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及排 放去向; 登福康矿涌水量是 安吉矿涌水量是

金堆矿涌水量是 森隆矿涌水量是 5、原矸石堆场位置、堆置方式、矸石产生、堆存量; 登福康矿位置、堆置方式、矸石产生、堆存量; 安吉矿位置、堆置方式、矸石产生、堆存量; 金堆矿位置、堆置方式、矸石产生、堆存量; 森隆矿位置、堆置方式、矸石产生、堆存量; 6、现有各个井田的地表塌陷裂缝情况,和各原整合矿井的工业 场地重新利用情况; 登福康矿地表塌陷裂缝情况,和各原整合矿井的工业场地重新利用情况; 安吉矿地表塌陷裂缝情况,和各原整合矿井的工业场地重新利用情况; 金堆矿地表塌陷裂缝情况,和各原整合矿井的工业场地重新利用情况; 森隆矿地表塌陷裂缝情况,和各原整合矿井的工业场地重新利用情况; 7、原各矿井的职工人数; 登福康有职工人,安吉矿有职工人,森隆矿有人,金堆矿有人。 8、各矿井建矿至今的技改次数,技改规模,各矿开采煤层的开 拓布置图(包括已开采完毕的)。

二、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 1、兼并重组整合批复文件、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矿井初步设计(纸版及电子版); 3、地质报告(纸版及电子版)及其批复; 4、电子版CAD图纸:井田开拓图、总平面布置图、综合柱状图、 水文地质图、地形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 5、拟选矸石堆场位置、矸石场平均沟长、宽、高;矸石场占地 协议(占用村里土地)或综合利用协议(若综合利用);煤炭洗选协议(硫分大于1.5%必须入洗煤厂); 6、煤矿六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7、工业广场为中心边长2.5km区域内(包括井田范围内)各村 庄详细资料统计表(各村人口、户数、耕地面积、人均收入、距本矿距离方位,上一年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 附表:工业广场方圆2.5km及井田范围内主要村庄资料统计

晋煤郑庄矿井与选煤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庄矿井及选煤厂4.0Mt/a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表 (1) 1.3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8)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5)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5)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围 (18)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20) 3.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围 (20) 3.2建设项目评价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25) 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32) 3.4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39) 3.5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41) 3.6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47) 3.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56) 3.8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57) 3.9建设项目防护距离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57) 3.10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58) 4公众参与 (61) 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容、方式 (61) 4.2征求公众意见的围、次数、形式 (61)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62)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对公众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 (62) 4.5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 (64)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5) 6联系方式 (70) 6.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70) 6.2环评机构的联系方式 (70)

煤矿乏风回收利用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煤矿 乏风回收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煤矿乏风回收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476600 建设地点********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东风井、中央风井、****煤矿北风井、****煤矿东风井、****煤矿场站内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能源占地面积 (平方米)30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30360.5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107.5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比例 0.4% 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 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瓦斯中的甲烷是一种仅次于氟利昂占第二位的重要温室气体,能破坏大气的臭氧 层,根据气候变迁跨国委员会研究报告,其温室效应是CO 2 的21倍。大量的瓦斯排入大气,使地球表面余热通过大气层向宇宙空间散发的“热阻”增大,从而增强地球表面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东风井、中央风井、****煤矿北风井、 ****煤矿东风井、****煤矿,目前主井、副井和风井均已落底投入使用。 这些煤矿富含瓦斯,其风井总回风量均达7000m3/min 以上,通风瓦斯甲烷浓度为0.5%,乏风量7000m3/min 左右。风井附近均建有低浓度瓦斯抽排系统,抽排瓦斯甲烷浓度为4.5%,属于低浓度瓦斯范围,可利用抽排瓦斯量为160Nm3/min。乏风及抽排低浓度瓦斯中的甲烷被白白排放到大气中,既浪费了大量洁净能源,又污染了大气,十分可惜。为了解决矿井风排瓦斯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污染问题,在治理矿井瓦斯灾害的同时,将其变废为宝,引进乏风氧化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利用煤矿的洁净能

环评报告书-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

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一、二采区开采)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北京中环格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一、二采区开采)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委托单位: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北京中环格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邢文利 技术负责人:陈忱 项目负责人:安祥华 编制人员:安祥华谢阳陈恒宇李喆

《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一、二采区开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编制人员名单

目录 1 前言 (1) 1.1编制依据 (2) 1.2调查目的及原则 (4) 1.3调查方法 (5) 1.4验收内容及验收标准 (6) 1.5调查重点 (11) 2 工程调查 (16) 2.1概述 (16) 2.2建设过程 (16) 2.3工程概况 (18) 2.4验收调查阶段工况负荷 (37) 2.5环保设施验收监测期间工况负荷 (37) 2.6工程主要变更及影响分析 (38) 3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与批复 (42) 3.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结论 (42) 3.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53) 4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56) 4.1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措施落实情况 (56) 4.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落实情况 (61) 4.3试生产批复中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65) 4.4小结 (67)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调查 (68) 5.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68) 5.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68) 5.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调查 (68) 5.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 (68) 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69) 5.6小结 (69) 6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70) 6.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0) 6.2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71) 6.3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78) 6.4小结 (80) 7 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81) 7.1地表水环境 (81) 7.2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81) 7.3水污染源治理措施有效性分析 (91) 7.4小结和建议 (91)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 (93) 8.1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 (93) 8.2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 (98)

煤矿环评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1.1任务由来 (1) 1.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 1.3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 1.4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2) 2总则 (3) 2.1编制依据 (3) 2.2评价目的及原则 (7) 2.3评价时段 (8) 2.4评价工作等级 (8) 2.5评价范围 (12) 2.6评价标准 (13) 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7) 2.8项目周围保护目标 (20) 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2) 3.1现有工程 (22) 3.2扩建工程概况 (9) 3.3工程分析 (31) 3.4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3) 4矿区概况 (63) 4.1自然环境 (63) 4.2社会环境 (65) 4.3矿山周围主要污染源 (66) 4.4土地利用 (67) 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69) 5.1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69) 5.2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71) 5.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73) 5.4生态影响评价 (78) 5.5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83)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5) 6.1地层与构造 (85) 6.2水文地质条件 (88) 6.4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92) 6.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97)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8)

7.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8) 7.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101) 7.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 7.4结论 (103) 8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04) 8.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4) 8.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4) 8.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8) 8.4小结 (109) 9声环境影响分析 (109) 9.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9) 9.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10) 9.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11) 9.4关心点噪声影响分析 (114) 9.5井下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15) 9.6交通运输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115) 9.7结论 (115) 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16) 10.1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116) 10.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117) 10.3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9) 10.4煤矸石临时堆存的可靠性分析 (121) 10.5小结 (121) 11水土保持 (122) 1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122) 11.2工程占地 (122) 11.3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123) 11.4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目标 (123) 11.5水土流失预测与影响分析 (124) 11.6水土保持措施 (126) 1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 (130) 11.8水土保持监测 (131) 11.9水土保持结论与建议 (131) 1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134) 12.1循环经济分析 (134) 12.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34) 12.3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与措施 (140) 13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42) 13.1污染防治对策 (142)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煤矿21万吨/年机械化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

前言 华坪县****煤矿位于华坪县城95°方向,平距约12km。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华坪县兴泉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2′28″~101°23′30″,北纬26°36′26″~26°37′45″。生产规模:3.00万吨/年;矿区面积: 3.4243km2。始建于2003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万t/a,采用斜井开拓,炮采工艺。 根据云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丽江市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审查确认意见(第一批)(云煤整审[2014]15号文),华坪县华月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属机械化改造升级类矿井。本矿井为独立块段,拟增扩矿区面积,增扩面积2.4719km2,增扩后的矿区面积为5.8962km2,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南北长约1.88km,东西宽约3.22km,开采深度+1900m~+900m。截止2014年11月底,在采矿权范围内累计查明C1煤层各类资源储量739万t,注销资源量36万t,其中保有资源量703万t,其中111b类198万t,122b类317万t,333类188万t。 本矿井经采煤、掘进、运输工艺机械化改造后,在不增加井筒数目,不改变原有井筒位置、功能及工业场地布置,未对原井上下主要生产系统作较大调整的前提下,采煤工艺由炮采改为高挡普采、掘进采用钻爆法施工由人力装矸改为机械装矸工艺、工作面运输巷原煤运输由矿车运输改为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工作面辅助运输由人力推车改为绞车提升等,生产规模由4万t/a矿井扩大到21万t/a,机械化改造后矿名为********煤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设单位委托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煤矿21万吨/年机械化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成项目组,进行了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完成了环评工作方案编制工作。2016年02月15日-2016年02月26日建设单位对该项目概况进行了第一次公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意见回收。于2016年5月委托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初稿。根据分析评价结果,

银星二号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银星二号煤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4)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4) 1.1.1建设项目地点 (4) 1.1.2建设项目背景 (4) 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工程特性表4 1.2.1建设内容 (4) 1.2.2生产工艺 (5) 1.2.3生产规模 (9) 1.2.4建设周期 (9) 1.2.5工程投资 (9) 1.2.6工程特性表 (9) 1.3 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14) 1.3.1建设项目选址 (14) 1.3.2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4) 1.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 1.3.4规划符合性分析 (15)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6)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6) 2.1.1生态环境 (16) 2.1.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6) 2.1.3地表水环境现状 (16) 2.1.4大气环境现状 (16) 2.1.5声环境现状 (17)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7)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8)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 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18) 3.1.1大气污染物 (18) 3.1.2水污染物 (18) 3.1.3固废污染 (18) 3.1.4声环境污染 (18) 3.1.5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 (24)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25)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26) 3.3.1生态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26) 3.3.2大气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27) 3.3.3水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28) 3.3.4声环境影响预测及其预测结果 (29) 3.3.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其预测结果 (30) 3.4 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31) 3.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1)

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6]129号 关于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的有关要求,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和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原则,组织编制或修编矿区总体规划。在编制或修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煤炭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矿区建设规模、生产能力和开发顺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矿区总体规划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

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煤炭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矿区总体规划时,应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并附送规划审批部门,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结论和审查意见是批准矿区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三)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的范围、井田划分、建设规模等主要内容发生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规划编制机关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矿区总体规划,应当在报批前举行论证会或听证会,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二、规范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格准入条件 (一)煤矿建设项目必须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煤矿采区环评报告表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表 (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煤矿××采区 建设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 (盖章或签字)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环境保护局制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围垦及岸线开发,农、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信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 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项目建议书 附件2开发环境影响委托函 附件3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 附件4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进行 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

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煤矿位于××县××乡××村,距县城公路距离为13km。××乡位于××县县城的东北方向,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5km。全乡土地面积82.83km2,其中耕地面积9450亩。2003年末人口9083人,社会总产值3450万元,农业总产值1558万元。该地区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日照时数1915h,年平均降雨量1750mm,年平均风速2.0m/s。 ××村位于揭乐乡正北方,北临清流县的灵地乡,是××县的采煤区之一,有溪背山、乐太平、山坑等自然村,2003末全村人口有1075人,其中乐太平村人口有108人。该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地瓜。 ××采区与乐太平采区只有一溪(文川溪)之隔,××煤矿和乐太平煤矿的井口相距不到2km。该采区的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采区内已有被关闭的小煤窑3家,西北面有年产3万吨的××村林伯煤矿。 流经××城关的文川溪环绕流过该采区,经清流县灵地汇入闽江沙溪,该溪年径流量为4098亿立方米。根据《龙岩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区划》,文川溪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经龙岩市环境监测站和××县环境监测站在1996-2000年期间的常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