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摘要:我国无损检测事业正出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相当多的重要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无损检测技术已融入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为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和涉及安全、民生的重大项目服务。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的重要保障。介绍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磁记忆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该项研究可为铁磁材料力磁耦合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简要介绍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特别介绍以声发射技术为中心的综合裂纹监、控技术在两种机型定、延寿中的重大作用。还就当前无损检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无损检测绿色无损检测飞机特种设备安全

1 前言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l J。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瞄J。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其在世界的地位多少也与中国经

济和工业水平,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相一致。资料显示,我国在大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装备、航天及海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自主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2008年之后,中国作为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第二机械、电气与交通运输设备出口大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机械制造大国之林。虽然无损检测技术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并非一种直接的生产力,但是的技术水平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并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与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相适应的是,中国是一个无损检测大国,其无损检测市场是一个最具有活力、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仅根据无损检测从业人员的数量看,有资料显示,中国大陆目前拥有直接从事或从事与无损检测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30万以上,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科研、教学与培训、经销、技术咨询服务、工程服务等的单位约在5 000个,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也是一个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需求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现有从事无损检测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约2 000家,有2万多家机械制造和安装企业拥有自己的无损检测队伍。中国大陆每年对无损检测仪器的需求十分强劲,各种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的年度市场销售总额应当在数十亿元人民币之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制造单位可能多达近500烈引,在超声、涡流、磁粉和常规射线检测仪器方面己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的生产企业或集团,一些前沿仪器,例如超声相控阵检测仪、超声衍射时差(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TOFD)专用仪器、阵列涡流、工业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也具备了市场化生产规模。

2.主要差距

近年来,我国无损检测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无损检测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设计和研制等方面都能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目前国产无损检测器材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常规无损检测市场的需求,这是十分可喜的。但就整体而言,在多数领域,我国的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商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无损检测仪器制造方面存在的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和无序竞争等现象还相当严重,这也是我国仪器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满足更多更新的无损检测要求方面尚有较大的开拓空间,特别是适应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设备,例如混凝土结构领域的无损检测、水下无损检测、地下管线的无损检测等。在一些高端无损检测仪器的制造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要高于我国。差距还表现在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创新点较少,包括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无损检测界存在的严重问题。以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些新方法或者获得广泛应用的方法为例,TOFD(虽然它并不包含十分高深的新知识)是英国学者SILK首先提出的;超声相控阵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医疗领域引入工业应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欧美科学

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编入超声波检测手册和工程师培训教材。相控技术在我国雷达领域早已有应用,但我国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并未提出过将其引入超声波检测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俄罗斯学者DUBOV首先提出的,脉冲涡流检测技术也是由国外推广应用到我国的。另外,目前发展相当迅速的激光散斑干涉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数字射线照相(包括平板探测器、CR、数字增强等)都来自国外一些公司或者科研单位,我国基本是在这些技术引入中国后才开始仿制,并走引进、消化和研制之路。

3.未来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需要重视的领域

3.1检测技术的发展必须与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相适应

绿色制造,即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生产环境友好型机械制造设备无疑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无损检测设备也应该是绿色的,即环境友好型设备。因此,一些传统的、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检测方法将会逐步被淘汰,或者被新的方法、新的检测媒介所代替。首当其冲的是着色渗透,其次是磁粉探伤。对着色渗透而言,可能首先是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渗透媒介,而磁粉探伤,随着漏磁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以及后者可能更容易实现智能检测和可视检测,由其代替磁粉探伤应当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另一已经发生并且加速进行的是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终将代替传统的胶片检测方法。如果说过去传统胶片显像技术仍在x射线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由于考虑其成像质量仍要优于数字射线技术的话,那么,近年来,随着新型数字图像板和新型利用图像荧光存储的CR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射线的成像效果已完全可与传统胶片相比美,因此,鉴于其环境友好的特征且能存贮、反复使用和实现远距离传输,由它代替传统胶片射线检测技术已指日可待。我国在这一领域任重而道远。

3.2大力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的验证、评价制度

检测技术的验证方法特别重要,而验证方法的相互渗透和互认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技术交融的必然要求。很多工业化发达国家中虽然大都建立了自己的检测技术的验证体系,但也特别重视验证体系的互认和评价一致性,这反过来也促进了自己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在现有条件下,采用第三方验证、评价方式并使用高质量的试件(必要时可从国外进口)对同类产品的性能进行比较对促进仪器制造水平可能特别重要。

3.3大力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如同最好的“治病”方法是加强预防和早期诊断以“防患于未然”一样,所谓结构健康

监测就是要对结构(健康)状态实施一系列监测措施并进行(健康)状态评价,在结构发生早期损伤或者疲劳裂纹萌生的时候,能对结构采取修复性措施,以避免结构出现或者产生不可修复的破坏。除前面提到的声发射监测在某种程度是一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外,目前已发展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采用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材料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等。由于健康监测的本质是需要对健康状态作出综合评价,在这一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是真正意义下的健康监测,大部分都是属于损伤检测(有些能做到发现早期损伤或早期裂纹)的范畴,只不过一些“预埋”或预设的传感器能实施连续检测而已。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注意,没有一种技术是万能的),对结构本身的了解和工程应用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

3.4精品意识和做强意识

仪器生产厂家必须要有精品意识,有条件的话,需要努力在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中占据重要位置。国外的一些主要仪器生产厂家经过兼并、重组已出现一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品牌效应。困扰我国无损检测仪器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仍然是小而分散,重复产品居多,加上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在高端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方面(成像检测设备、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国外产品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要改变这种状态,国内无损检测仪器的研制单位必须能走出去、与一些科研单位合作,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开发能满足工程需要的仪器、设备。

4.结论

我国各工业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无损检测技术已取得十分可喜的成就,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为实现无损检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倡一些新的无损检测理念和新的检测思路。以数字化、图像化和信息化为典型标志的绿色无损检测可能就是未来值得发展的检测技术,在此方向,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另外,在无损检测技术突飞猛进之际,可能更多的还是应该深入思考未来中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之路,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无损检测界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必要整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无损检测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耿荣生.新千年的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1,23(1):1-4.GENG Rongsheng.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 the newmillennium[J].Nondestructive Testing,2001,23(1):1_4.

[2】耿荣生.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概况及其所揭示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J].无损检测,2008,30(增刊):10.14.GENG Rongsheng.The overview of 1 7th WCNDT and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chnology[J].NondestructiveTesting,2008,30(Suppl.):lO.14.

[3】夏纪真.中国大陆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C]//2011全球华人无损检测高峰论坛,厦门,201 1:737.743.XIA Jizhen.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NDT inChinese mainland[C]//20 1 1 GLOBAL Chinese Forum onNondestructive Testing,Xiamen,201 1:737-743.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158 第三篇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 第15章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15.1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概述(Ⅱ级人员仅要求本节内容) 射线是具有可穿透不透明物体能力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X 射线和γ射线)和粒子辐射。在射线穿过物体的过程中,射线将与物质相互作用,部分射线被吸收,部分射线发生散射。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不同,导致透射射线强度的降低也不同。检测透射射线强度的分布情况,可实现对工件中存在缺陷的检验。这就是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利用射线对胶片可以产生感光作用的原理,采用胶片记录透射射线强度,在底片上形成不同黑度的图像,完成检验。图15—1显示了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射线照相检测的基本过程为准备、透照、暗室处理、评片,从底片上给出的图像,判断缺陷性质、分布、尺寸,完成对工件的检验。 图15-1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图15-2 光电效应示意图 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产品缺陷的检验。检验技术对被检工件的表面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检验原理决定了,这种技术最适宜检验体积性缺陷,对延伸方向垂直于射线束透照方向(或成较大角度)的薄面状缺陷难于发现。射线照相检验技术特别适合于铸造缺陷和熔化焊缺陷的检验,不适合锻造、轧制等工艺缺陷检验。现在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兵器、核能等工业领域。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直接获得检测图像,给出缺陷形貌和分布直观显示,容易判定缺陷性质和尺寸。检测图像还可同时评定检测技术质量,自我监控工作质量。这些为评定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辐射安全防护问题。必须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法规、条例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辐射事故。 15.2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础 15.2.1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射线按其特点分为二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以下仅讨论X射线与γ射线(电磁辐射)。 X射线、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光量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量子与原子、原子核、原子的电子及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主要的作用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瑞利散射。图15—2、图15—3、图15—4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作用示意图。

无损检测中的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

---------------------------------------------------------------最新资料推荐------------------------------------------------------ 无损检测中的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 无损检测中的 UT RT MT PT ET 都是什么意思?学习的时候这些有什么不同吗?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T);射线照相法(RT)是指用 X 射线或 g 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1、射线照相检验法的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 X 射线或 r 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能量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a.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 b.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长期保存; c. 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烧穿、咬边、焊瘤、凹坑等)检出率很高,对面积型缺陷(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而不宜较厚的工件,因为检验厚工件需要高能量的射线设备,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检验灵敏 1/ 11

无损检测新技术-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简介

无损检测新技术-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简介 夏纪真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4126502.html,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恒生花园14梯701 邮编:51144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与局限性 关键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 1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特殊超声波检测技术,类似相控阵雷达、声纳和其他波动物理学应用,依据惠更斯(Huyghens-Fresnel)原理:波动场的任何一个波阵面等同于一个次级波源;次级波场可以通过该波阵面上各点产生的球面子波叠加干涉计算得到。 并显示保真的(或几何校正的)回波图像,所生成材料内部结构的图像类似于医用超声波图像。 常规的超声波检测技术通常采用一个压电晶片来产生超声波,一个压电晶片只能产生一个固定的声束,其波束的传递是预先设计选定的,并且不能变更。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关键是采用了全新的发生与接收超声波的方法,采用许多精密复杂的、极小尺寸的、相互独立的压电晶片阵列(例如36、64甚至多达128个晶片组装在一个探头壳体内)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束,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和电子方法控制压电晶片阵列各个激发高频脉冲的相位和时序,使其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相互干涉叠加产生可控制形状的超声场,从而得到预先希望的波阵面、波束入射角度和焦点位置。因此,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实质上是利用相位可控的换能器阵列来实现的。超声波相控阵激发的超声波进入材料后,仍然遵循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规律。因此,对于常规超声波检测应用的频率、聚焦的焦点尺寸、聚焦长度、入射角、回波幅度与定位等等,超声波相控阵也是同样应用的。 超声波相控阵探头的每个压电晶片都可以独立接受信号控制(脉冲和时间变化),通过软件控制,在不同的时间内相继激发阵列探头中的各个单元,由于激发顺序不同,各个晶片激发的波有先后,这些波的叠加形成新的波前,因此可以将超声波的波前聚焦并控制到一个特定的方向,可以以不同角度辐射超声波束,可以实现同一个探头在不同深度聚焦(电子动态聚焦)。此外,从电子技术上为阵列确定相位顺序和相继激发的速度可以使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探头发出的超声波束在被检工件中动态地“扫描”或“扫调”通过一个选定的波束角范围或者一个检测的区域,而不需要对探头进行人工操作。相控阵探头的关键特性包括:电子焦距长度调整、电子线性扫描和电子波束控制/偏角。 图1示出了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实现电子聚焦和波束偏转的原理示意图。 图1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实现电子聚焦和波束偏转的原理示意图超声波相控阵换能器的晶片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相控阵列,目前主要有三种阵列类型:线形阵列(晶片成间隔状直线形分布在探头中)、面形(二维矩阵)阵列和圆(环)形阵列,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本文由wenjin101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石油、化工、铁路、建筑等产业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中,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无处不在,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必须进行百分百的检测,这就要求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情况下,利用被检测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其内部存在缺陷或结构异常而使所引起的光、声、电、磁等反应量发生的变化,从而测量这些变化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对象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已获得实际应用的和已在实验室阶段获得成功的无损检测方法已达五、六十种甚至更多,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与种类。根据检测原理不同,无损检测可分为声学方法检测、射线检测、电学方法检测、磁学方法检测、微波和介电方法检测、光学方法检测、热学方法检测、渗透检测与渗透检测等。其中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射线检测被称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下面主要介绍五大常规检测技术及其在社会各个领用的应用。一、超声波检测技术及应用超声波是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它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检测技术是使超声波与被检测工件现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测工件进行缺陷检测、几何特征测量、组织机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行对其应用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根据超声波在物体中的多种传播特性,例如反射、透射与折射、衍射与散射、衰减、谐振以及声速等的变化,可以测知许多物体的尺寸、表面与内部缺陷、组织变化等。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因此其应用范围很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1)超声检测在工业无损检测技术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属材料(锻件、铸件、焊接件、型材、胶接结构)的探伤、厚度测量、硬度测量、纤维组织评价。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陶瓷土坯的湿度、陶瓷制件的缺陷检测;气体介质特性分析等。(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3)在海洋地质领域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例如声纳、鱼群探测、海底形貌探测、地质构造探测等。(4)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5)在医学诊断方面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例如 B 超检测。(6)在农业方面,农产品的成熟度、农畜产品的内部缺陷、畜产品的异物等的检测。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 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二、磁粉检测技术及应用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铁磁性材料或工件被磁化后,如果在表面和近表面有材料的不连续性的存在(材料的均质状态或致密性受到破坏),则在不连续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等.由于有趋肤效应存在,铁磁性材料中的磁通基本集中在材料的表面和进表面,因此磁粉检测局限在检查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此外还不适用于检测铜、吕、镁、钛合金等非铁磁性金属材料外。但是它的优点较多,适用范围较广,成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由于磁粉检测的特点和局限性,一般只应用在工业上,其适用范围如下:(1)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的铁磁性材料的微小裂纹和目视难以看出的缺陷.(2)适用于检测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不适用于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3)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 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概论 1、定义和分类: 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2、无损检测方法有: 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和声发射检测(AT)等。在目前核工业上还有目视检测、检漏检测等。 3、无损检测的目的: 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A、保证产品质量。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探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试件内部的缺陷;在对试件表面质量进行检验时,通过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探测出许多肉眼很难看见的细小缺陷。 B、保障使用安全。即使是设计和制造质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也有可能发生破坏事故,这是由于苛刻的运行条件使设备状态发生变化,由于高温和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蠕变;由于温度、压力的波动产生交变应力,使设备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疲劳;由于腐蚀作用使材质劣化;这些原因有可能使设备中原来存在的制造规范允许的缺陷扩展开裂,或使设备中原来没有缺陷的地方产生新生的缺陷,最终导致设备失效。而无损检测就是在用设备定期检验的主要内容和发现缺陷最有效的手段。 C、改进制造工艺。在产品生产中,为了了解制造工艺是否适宜,必须事先进行工艺试验。在工艺试验中,经常对工艺试样进行无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改进制造工艺,最终确定理想的制造工艺。如,为了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对焊接试验的焊接试样进行射线照相,并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参数,最终得到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工艺。 D、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往往被认为要增加检查费用,从而使制造成本增加。可是如果在制造过程中间的环节正确地进行无损检测,就是防止以后的工序浪费,减少返工,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一、射线检测基础知识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穿透物质的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γ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缝和其他工业产品、结构材料的缺陷检测,而中子射线仅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最主要的应用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探伤)。按照不同特征可将射线检测分为许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使用的射线种类、记录的器材、探伤工艺和技术特点等。 射线照相法是指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 1、射线照相的原理: 射线照相法是利用射线透过物质时,会发生吸收和散射这一特征,通过测量材料中因缺陷存在影响射线的吸收来探测缺陷的。X射线和γ射线通过物质时,其强度逐渐减弱。一般认为是由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康普顿效应引起的散射和电子对效应引起的吸收三种原因造成的。射线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能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γ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象中心,经过显影和定影后就黑化,接收射线越多的部位黑化程度越高,这个作用叫做射线的照相作用。因为X射线或γ射线使卤化银感光作用比普通光线小得多,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X射线胶片,还使用一种能加强感光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新技术及应用(DR)

射线检测面临的问题 >>国家发展的要求 节能减排、无污染、实现绿色无损检测 >>产品检测的需要 自动化、高效率、远程评判(交互)、存储查询方便 解决方法 方法之一:改变胶片及其后处理环节,切断污染源 方法之二:后续处理技术的发展 (1)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射线数字成像技术 DR技术 CR技术 像质评价 应用 1、DR技术概述 1.1 定义 DR——Digital Radiography NB/T47013.11(DR)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1部分: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1.2 检测系统组成 1.3 与胶片照相不同之处: 组成及成像过程 增加了硬件(数字探测器、检测工装、计算机)与软件(数据采集、控制、处理); 减少了胶片及其暗室处理环节。 RT:胶片照相是射线光子在胶片中形成潜影,通过暗室的处理,利用观片灯来观察缺陷; DR成像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数字成像器件,实现射线光子到数字信号再到数字图像的转换过程,最终在显 示器上进行观察和处理缺陷。 DR技术: 面阵探测器 线阵探测器 数字探测器

1.4 检测原理 射线透照被检工件,衰减后的射线光子被数字探测器接收,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放大和A/D转换,通过计算机处理,以数字图像的形式输出在显示器上。 数字探测器使用时注意事项 1、温湿度的要求 2、承受的最高辐照能量 3、承重 4、磕碰、划伤 5、预热 6、校正 1.5 DR与胶片比较的特点 >>提高检测效率(静止成像、连续成像) >>透照宽容度增加 >>快速查询和统计 >>减少暗室的洗片环节,降低环境污染 >>预热 >>校正(坏像素、不一致性) >>灵敏度高、分辨率低(与像素大小有关) >>一次投入成本高 >>探测器无法弯曲,有一定厚度

无损检测新技术-数字X射线检测技术简介

无损检测新技术-数字X射线检测技术简介 夏纪真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4126502.html,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恒生花园14梯701 邮编:51144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数字X射线检测技术的种类、基本原理与应用 关键词:无损检测数字X射线检测 1 综述 数字X射线检测(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可以分为:以图像增强器为基础的X 射线实时成像(Real-time Radiography Testing Image,缩写RRTI)、采用成像板(IP板)的模拟数字照相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采用电子成像技术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DirectDigit Radiography,简称DR)以及将X射线照相胶片经扫描转为数字图像(FDR)。 2 以图像增强器为基础的X射线实时成像(RRTI) 以图像增强器为基础的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采用图像增强器代替射线照相的胶片或者旧式工业电视的简单荧光屏来实现图像转换,可以实现实时检测。系统主要由用于产生X 射线的X射线机系统(包括高压发生器、微焦点或小焦点的恒电位X射线机、电动光栏、循环水冷却器等,以投影放大方式进行射线透照)、图像增强器系统(X射线接收转换装置,将隐含的透过金属材料的X射线检测信号转换为可见的模拟图像)、进行信号处理及重构数字化图像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包括计算机、图像采集板卡、图像处理软件及系统软件与控制软件等,同时集成了整机控制,包括射线控制面板在内的所有控制面板和操作面板,射线透视的结果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检测图像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储存在计算机硬盘、移动硬盘、U盘内或刻录到光盘上而长期保存)、检测机械工装、PLC电气控制系统、现场监视系统等六大部分组成。 典型的工业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像增强器是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中除X射线源 外最关键的元件。图象增强器由外壳、射线窗口、输入屏 (包括输入转换屏和光电层,目前常用碘化铯晶体或三硫 化二锑、碲化锌镉、硒化镉、氧化铅、硫化镉、硅等对X 射线敏感的光电材料制作)、聚焦电极和输出屏组成。输入 转换屏吸收入射的射线,将其能量转换为可见光发射,光 图像增强器结构示意图 电层将可见光发射能量转换为电子发射,通过加有 25~30KV高压的聚焦电极加速电子并将其聚集到输出屏, 再由输出屏将电子能量转换为光发射,大大提高了输出光强,得到大大增强的图像亮度、动态范围以及分辨力。亦即在图像增强器内实现的转换过程是:射线→可见光→电子→可见光。 图像增强器输出屏后面是光学聚焦镜头等组成的光路系统,再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ilicon的缩写,互

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衍射时差法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 李峰航运学院海事管理1102班 0121112740220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我国正在兴起和应用的TOF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以及相关标准规定、应 用情况、技术对比及技术难点的突破等,并提出努力开创船舶焊接检测工作使用超声TOFD技术替代射线方 法的新局面。 关键词:焊缝检测超声检测时差法衍射波船舶检验 正文: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船舶趋于大型化和专业化,造船技术随之迅速发展,造船业已成为 世界上最主要的重工业部门之一。然在船舶的建造中 焊接是其中的关键和支撑技术 焊接的总工时和成 本各占船体建造的总工时和成本的30-40% 。因此焊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船舶质量。 焊缝的检验包含内容较多,包括焊缝的焊前检验、焊缝的焊接规格和表面质量检验、焊缝内部质量检验。而焊前的检验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检测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而焊后检测一般较困难。传统的焊缝 内部检测手段往往无法满足实际的检测要求。超声波衍射法TOFD成像技术在焊缝检测应用中具有自身独 特的优势, 在众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中,超声无损检测方法以其穿透能力强、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 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使用方便以及对人体和检测对象无害的优点而倍受青睐,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1 TOFD 技术概述 1.1 发展状况 20 世纪70 年代,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ime offlight diffraction,以下简称TOFD)技术问世于英国,最初应用于核反应堆的厚壁压力容器检测[1]。20 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TOFD 技术与数 字化超声设备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超声成像检测技术。21 世纪初,TOFD 技术引入我国,先后在西气 东输和神华煤液化工程中应用成功,目前TOFD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力、机械制造、 石油、化工等领域。 1.2 检测原理 TOFD 是1 种新型超声检测技术,它可通过超声波的尖端衍射来检测缺陷,通过波的传播时差测 量缺陷,通过信号的图像化处理来显示缺陷[1]。进行TOFD 检测时,发射探头发射声脉冲。一般情况下, 接收探头首先接收直通波,最后接收底面反射波。如有缺陷存在,则在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之间还会接收 到缺陷端点(或边界)的衍射波,如图1 所示。上述波信号最初表现为A 扫描信号,连同位置 编码器传出的坐标值被主机接收,经数字图像化处理,最终形成B、D 等二维图像扫描显示。检测人员 主要根据这些显示进行缺陷的定性、定位及定量[2]。优缺点与常规超声检测技术相比,TOFD 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3]: (1)测量精度高(一般为±1 mm),并能测量缺陷的自身高度,但有一定的测量误差;常规超声检测 无法测量缺陷自身高度。 (2)可以检出有效区域内任意方向上的缺陷。 (3)借助B、D 扫描显示,有效提高了缺陷检出率及缺陷定性的准确性,降低了误判率。 (4)一次扫查即可得到整条焊缝的信息,并可离线分析。 但是,TOFD 技术是由超声检测技术发展而来 的分支,仍然存在超声检测固有的局限性,如不能精确检测近表面缺陷、难以检测各类粗晶材料等。 3 特种试块的设计加工 针对船舶上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管道,钢板连接焊缝的结构 特点及焊接缺陷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设计了不同种试块,在试块的不同位置上制作了14 个缺陷,包括未

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案

射线检测技术方案 一、射线检测设备和原材料现场验收程序 1)无损检测所用设备、材料的生产厂家、品牌必须由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认可。 2)材料和设备到场后应由专人负责接货、验收。审查随货配备材料合格证,材质证明书、说明书是否齐全,并根据装箱单对材料、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抽查、测试和鉴别标记,做好检查验收记录。 3)材料和设备到达现场经检查验收合格,并再经业主或监理认可方可使用。 4)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要坚决退货,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按规定入库存放。 5)材料、设备的搬运和运输由设备材料负责人负责。并做好材料、设备的运输、搬运、储存、防护和管理。由技术质量负责人对此过程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材料、设备的搬运和运输要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剧烈颠簸,避免仪器、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因碰撞而出现故障,以防止胶片出现折痕,药粉泄漏等情况发生。 6)材料、设备的管理要设立专用库房。库房内配备温度计,湿度计、灭火器具等,库房内保持通风、干燥。库房内材料摆放要整齐,并按要求做好状态标识。避免阳光直射。材料和设备要专人、专岗进行保管,保证其从入库到发放期间储存得当,防止因保管不当造成材料和设备损坏、受潮、腐蚀和丢失。 7)对材料的入库和发放要认真检查并做好记录。帐、卡、物相符。保管期间,要定期进行抽检,防止失效、变质,保证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能发放使用,杜绝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对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有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保证生产需要。 二、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1) 在接到监理检测指令后,随即依照指令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应并在监理要求的时间内,将检测结果报送监理。 2) 检测责任人员在接到监理检测指令后,应对工件的结构、坡口形式、焊接方法及管壁厚度等进行了解,并核对监理指令与所透照工件是否相符,核对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焊缝编号、管壁厚度等。在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测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检查,外观不合格有权拒绝检查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待施工单位整改合格后重新进行检测。 3) 每张底片必须有初评、复评工序。对底片评定质量,探伤技术负责人应进行抽查审核。对因片质不和格或曝光不足等原因造成底片需重拍或补拍的,应通知监理单位并及时组织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及目的 二.焊接接头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三.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四.焊接缺陷在底片上的形貌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方法和目的 1.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和不破坏材料及设备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2.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3.无损检测的目的确保工件或设备的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焊接接头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1.缺陷的分类 焊接接头缺陷类型很多,按在接头中的位置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两大类。

1)外部缺陷 位于接头的表面,用肉眼就可看到,如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和裂纹等。 2)内部缺陷 位于接头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内部缺陷有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等。 2.内部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融透的现象叫未焊透。 未焊透缺陷不仅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而且在未焊透处的缺口和端部形成应力集中点,承载后往往会引起裂纹,是一种危险缺陷,这类缺陷一般是不允许存在的。 产生的原因:坡口钝边间隙太小,焊接电流太小或运条速度过快,坡口角度小,运条角度不对以及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合理选用坡口型式、对口间隙和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

(二)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于母材之间或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产生的原因:坡口不干净,焊速太快,电流过小或过大,焊条角度不对,电弧偏吹等。

预防措施:正确选用坡口和焊接电流,坡口清理干净,正确操作防止焊偏等。

(完整版)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一、概述 1、无损检测的定义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伤和破坏材料、机器和结构物的情况下,对它们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以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是探测其内部或外表的缺陷(伤痕)的现代检验技术。 2、无损检测的目的 (1)确保工件或设备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用无损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产品的部分或整体都不会发生破损,从而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这就是无损检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2)改进制造工艺. 无损检测不仅要把工件中的缺陷检测出来,而且应该帮助其改进制造工艺。例如,焊接某种压力容器,为了确定焊接规范,可以根据预定的焊接规范制成试样,然后用射线照相检查试样焊缝,随后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规范,最后确定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规范。(3)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无损检测可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例如,焊接某容器,不是把整个容器焊完后才无损检测,而是在焊接完工前的中间工序先进行无损检测,提前发现不合格的缺陷,及时进行修补。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容器焊完后,由于出现缺陷而整个容器不合格,从而节约了原材料和工时费,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3、无损检测的范围 (1)组合件的内部结构或内部组成情况的检查 (2)材料、铸锻件和焊中缺陷缝的检查 a、质量评定 b、寿命评定 (3)材料和机器的计量检测 通过定量的测定材料和机器的变形量或腐蚀量来确定能不能继续使用。例如,用超声波测厚仪来测定容器的腐蚀量,通过射线照相来测定原子反应堆用过的燃料棒的变形量、喷气发动机叶片的变形量等。 (4)材质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可以用来验证材料品种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可采用电磁感应法来进行材质混料的分选和材料热处理状态的判别。 (5)表面处理层的厚度测定 确定各种表面层的深度和厚度。例如,用电磁感应检测法可以测定渗碳淬火层的深度和镀层的厚度。 (6)应变测试 二、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探伤)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检测方法。它是利用各种射线源对材料的透射性能及不同材料的射线的衰减程度的不同,使底片感光成黑度不同的图像来观察的。射线检测用来检测产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教学教材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1无损检测概况 1.1.1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无损评价(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nic Test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netic Testing 简称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 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1.1.3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无损检测应用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2、正确选用实施无损检测的时机; 3、正确选用最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新技术

无损检测新技术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1]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四种。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CT)、声发射检测(AE)、热像/红外(TIR)、泄漏试验(LT)、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T)、漏磁检验(MFL)、远场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等。 一、磁记忆检测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金属磁记忆效应来检测部件应力集中部位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无损检测的缺点,能够对铁磁性金属构件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即微观缺陷和早期失效和损伤等进行诊断,防止突发性的疲劳损伤,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种新的检测手段。金属磁记忆方法自诞生以来,对其机理的解释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专家俄罗斯 Doubov教授最早提出:磁记忆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工件载荷作用下在铁磁材料内部形成位错稳定滑移带,高密度的位错积聚部位形成磁畴边界(位错壁垒),产生自有漏磁场。 在机理研究方面。如从电磁学角度出发的电磁感应说,即铁磁性材料垂直于地磁场作用方向的横截面积,在定向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应变,因而通过此横截面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由电磁感应定律知,该截面上必然产生感应电流,并激励出感应磁场使工件磁化。又如基于铁磁学基本理论的能量平衡说,即磁记忆效应产生的内在原因是金属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材料内部不均匀处会出现位错,在地磁场环境中施加应力,则会出现滑移运动…,其结果会引起位错的增殖,产生很高的应力能。能量平衡的结果,使得铁磁零件内部磁畴的畴壁发生不可逆的重新取向排列,由于金属内部存在多种内耗效应,使得动载衙消除后,在金属内部形成的应力集中区会得以保留。为抵消应力能,磁畴组织的重新排列也会保留下来,并在应力集中区形成类似缺陷的漏磁场分布形式,即磁场的切向分量为最大值,而法向分量符号发生改变,且具有过零值点。丁辉等17呗0建立了裂纹类缺陷应力场和磁通量变化间的数学模型,为磁记忆检测裂纹类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大庆石油学院开展的对带有预制焊接裂纹的球型容器、爆破试验后破裂的管件和带有焊接缺陷的管件进行了磁记忆检测实验研究,利用已知评价标准,准确找出了构件中的缺陷,充分验证了金属磁记忆方法的有效性。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利用地磁场检测钢球表面裂纹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钢球被地磁场磁化后,从位于地磁场中的磁阻传感器采样得到的信号就能够分辨出钢球表面缺陷,为磁记忆技术在轴承检测中的应用

各常用电磁无损检测方法原理,应用,优缺点比较

一普通涡流检测 1原理 涡流检测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通过测定被检工件内感生涡流的变化来无损地评定导电材料及其工件的某些性能,或发现其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当载有交变电流的试验线圈靠近导体试件时,由于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作用感应出涡流,涡流的大小,相位及流动形式受到试件性能和有无缺陷的影响,而涡流产生的反作用又使线圈阻抗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定线圈阻抗的变化,就可以推断被检试件性能的变化及有无缺陷的结论。 2发展 1涡流现象的发现己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奥斯特(Oersted、安培(Ampere ) , 法拉弟(Faraday、麦克斯韦(Maxwell)等世界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电磁作用实 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系统严密的电磁场理论,为涡流无损检测奠定 了理论基础[l]。1879年,体斯(Hughes)首先将涡流检测应用于实际一一判断不 同的金属和合金,进行材质分选。自1925年起,在美国有不少电磁感应和涡流检测仪获得专利权,其中,Karnz直接用涡流检测技术来测量管壁厚度;Farraw首次 设计成功用于钢管探伤的涡流检测仪器。但这些仪器都比较简单,通常采用60Hz , 110V的交流电路,使用常规仪表(如电压计、安培计、瓦特计等),所以其工作 灵敏度较低、重复性较差。二战期间,多个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涡流检测 仪器的进步。涡流检测仪器的信号发生器、放大器、显示和电源装置等部件的性 能得到了很大改进,问世了一大批各种形式的涡流探伤仪器和钢铁材料分选装置,较多地应用于航空及军工企业部门。当时尚未从理论和设备研制中找到抑制干扰 因素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涡流检测技术发展缓慢。 直到1950年以后,以德国科学家福斯特(Foster)博士为代表提出了利用阻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

光电检测技术在无损探伤中的应用 系部名称:机电工程系 班级:10级电气自动化 学号:08011001 学生: 2012年5月

摘要 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 testing),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并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由于并不影响被检对象的使用性能,无损检测技术在这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是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作为基础通过对被检测物体的光辐射经光电检测器接受光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后续的处理,获取有用信息的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取两者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将对常用的基于光电技术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概述。主要论述红外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等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对他们的原理和适用围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举例说明了每一种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电检测,无损检测,红外成像,机器视觉,X射线检测

目录 摘要.................................................................................................................. I 一、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 (2) (一)光电检测技术原理 (2) (二)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 (三)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3) 二、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3) (一)红外成像原理 (3) (二)焊接缺陷的检测 (5) 三、机器视觉技术与无损检测 (6) (一)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6) (二)机器视觉技术在钢板缺陷监测中的应用 (7) 四、X射线无损检测 (8) (一)X射线检测原理 (8) (二)X射线检测在铸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8) 五、结论 (9)

无损检测技术简介及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简介及发展 窦在镇 机0801-1 20080520 【摘要】【关键字】:无损检测超声波射线激光涡流 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存在缺陷或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使其物理量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在不损伤被检物使用性能及形态的前提下,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的材料、产品和设备构件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等的一种特殊的检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目前具体技术原理分类和应用,同时就我国目前的检测技术做综述。 1无损检测简介 1.1概念 在不破坏的前提下检查共建宏观缺陷或测量工件特征的各种技术的统称。工业领域中的无损检测类似于人们买西瓜时的“隔皮猜瓜”。买西瓜时,用手轻轻拍打西瓜外皮,听声响或凭手感,想猜一下西瓜的生熟,这是人们常有的习惯。如果对猜想有怀疑,则要求切开看个究竟了。用手轻拍,对西瓜是无有损坏的,非破坏性的,听声响或凭手感猜想西瓜生熟,“隔皮猜瓜”,这是生活中的“无损检测”;而“切开看个究竟”,这就是生活中的破坏性检查了。不论无损检测技术如何发展,“隔皮猜瓜”这一主旨内涵不变;对检测结果(猜想)有怀疑时,要解剖(切开)进行验证,这一基本思想也不变。古老而简单的无损检测方法,如敲击器械,听声响,辨别有无裂纹等,是至今沿用的方法;但因它们对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做不出“基本相符”的判断,而不被视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法。只有技术方法才可保证无损检测结果如上所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2 无损检测的目的 无损检测的目的大体上可从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1.2.1 质量管理 每一种产品均有其使用性能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在该产品的技术文件中规定,例如技术条件、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等,以一定的技术质量指标反映。 无损检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非连续加工(例如多工序生产)或连续加工(例如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产品构件提供实时的工序质量控制,特别是控制产品材料的冶金质量与生产工艺质量,例如缺陷情况、组织状态、涂镀层厚度监控等等,同时,通过检测所了解到的质量信息又可反馈给设计与工艺部门,促使进一步改进设计与制造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收到减少废品和返修品,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例如,某厂生产45#钢球面管嘴模锻件,对锻件进行磁粉检测发现存在锻造折叠,使得锻件报废或需要返修而成为次品,折叠出现率达到30~40%。通过改进模具设计和模锻前的毛料荒形设计,以及改进模锻时摆放毛料的方式,使折叠出现率下降到0%,杜绝了因为折叠造成的废品和返修品出现,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节省了返修工时,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教学教材

一、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 1 无损检测概况 1.1.1 无损检测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叫无损检测,从文字上面理解,无损检测就是指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对试件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损检测的定义,对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三个名称,即:无损探伤(Non-destructive lnspction),无损检测 (No n-destructive Test in g),无损评价(No n-destructive Evaluatio n)。一般认为,这三个名称 体现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无损探伤是早期阶段的名称,其内涵是探测和发现缺陷;无损检测是当前阶段的名称,其内涵不仅仅是探测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 而无损评价则是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的发展阶段,无损评价包涵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全面的、更准确的、综合的信息。 射线检测(Radiographyic Testi ng,简称RT),超声波检测(Uitraso nic Test ing,简称UT),磁粉检测(Mag netic Testi ng 简称MT),渗透检测(Pen etra nt Testi ng简称PT)是开发较早,应用较广泛的探测缺陷的方法,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和再用检验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中RT和UT 主要用于检测试件内部缺陷。P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缺陷,MT主要用于检测试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其它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简称ET)、声发射检测(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 1.1.2无损检测的目的 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产品质量; 2、保障使用安全; 3、改进制造工艺; 4、降低生产成本。 1.1.3 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无损检测应用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损检测要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