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央行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这一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影响机制1. 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净息差收窄。

2. 风险增加:利率波动性加大,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3. 业务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

(二)具体表现1. 净息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呈现出收窄的趋势。

这是因为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存贷利差缩小。

2.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不良贷款率上升,利润增长速度放缓。

3. 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为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 调整存贷款结构: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存贷款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的占比,降低低效或不良资产的比重。

2. 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 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发展理财、托管、咨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2. 拓展表外业务:积极开展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拓宽收入来源。

(三)加强风险管理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等环节,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利率市场化:现状与未来

利率市场化:现状与未来

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各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具体 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以往的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以及凯恩斯
来说利率市场化是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以及资金需 利率决定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而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实际因
求来决定,使中央银行在利率决定中起调控支配地位,资金的市 素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因此重点是对货币供需求这两个货
体系,利率并轨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而应该是非市场化利率与 需求方不仅仅包括家庭还包括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微型企业等民
市场化利率的并轨。当然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必须也要加强必要 营企业。通过市场来决定资金的价格—利率,可以有效提高资金
的金融监管,避免出现法律监管漏洞,孙艳(2016年)提出,我国 的使用效率,减少利率管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
[7]肖卫冰,朱晓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展及其应对策略[J].管
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银行出现破产以及倒闭等问题。对于商业 理观察,2018(18):154-156.
银行来说,想要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发展
[8]鲁红铃.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推动的研究[J].商场现
中间业务,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实现经营业务 代化,2017(02):118-119.
探讨与研究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3.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管可以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避免出现法律监管空洞,同时完善
在 1995年以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微观审慎框架,降低经济波动的顺周期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
改革的过程中,利率改革也逐渐开始,但在此阶段计划经济仍然 险等系统性风险。
占主体地位,利率的波动幅度虽然有所放宽,但其仍然是由中央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利率不仅表示的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因素。

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改革经验能够看出,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业,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论文范文一: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论文摘要:利率市化是我国人世后融入国际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根本举措。

本文较深入地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全面分析利率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基本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利率风险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摆脱了商品匮乏的时代,商品市场己日益完善。

但在金融市场方面,其价格一利率仍旧主要由中央银行计划确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由此也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同世界接轨的步伐。

一、利率市场化的效用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发挥效用的传导机制是利率放开一利率上升一储蓄增加一投资增加一经济增长。

可见,以上传导机制得以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满足(1)利率放开后,利率一定要升高,否则储蓄不会增加;但又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进而演变成金融危机。

那么,这个储蓄的增加一定要转化为投资,如果储蓄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其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2)投资增加一定要是实物投资,如果大量投资用于证券市场,则只会吹起经济泡沫。

(3)实物投资一定要排除那些报酬率较低的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对理论的实证检验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自提出后,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已开展了实证研究。

如A—IanH.Gelb(1989)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实际利率低于一5%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比保持正实际利率的国家平均低1.4%;MaxwellFry(1989)认为,实际存款利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提高0.5%。

利率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利率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利率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目录1.选题背景 (4)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1论文的研究目的 (5)2.1.1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定高效的发展 (5)2.1.2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6)2.2论文的研究意义 (6)3.利率对房价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3.1.国外的研究现状 (8)3.2国内研究现状 (10)3.2.1基于货币政策的利率对房价影响的研究现状 (11)4.利率对房价影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5.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参考文献: (14)1.选题背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12月31日开始实行住房的市场化改革,自此房地产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实质性运作阶段。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房地产业的开发,同时也为广大的房屋购买者提供购房贷款。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狂热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更是成为支撑房地产业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作为调节资金供求杠杆的利率的不断调整必定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1】。

利率(包括各种银行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等)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率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是一个外生变量,取决于经济系统之外的因素【2】。

利率具有很多的特殊性,与税收、价格、信贷等其他的经济杠杆相比,利率杠杆具有间接性、有偿性、灵活性的特点。

由于利率的杠杆作用比较灵活,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比较强,因此更适用于市场经济的调节,在房价的经济波动中起着特殊的传导作用。

利率政策的错误选择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2007年以来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严重教训。

美联储在9·11事件之后为振兴经济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催生了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大量美国居民甚至是信用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次级贷款者使用贷款购房【3】。

而2006年以来,随着美国房屋价格持续下跌及美联储不断调高利率,导致贷款人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次级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4】。

利率市场化相关文献

利率市场化相关文献

利率市场化相关文献以下是一些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文献:1. Kroszner, R. S., & Strahan, P. E. (2014).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of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I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Volume 2, Part A (pp. 1135-1200). North Holland.2. White, E. N. (1995). The 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deregulation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Economies of the 1980s (pp. 189-211).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3. Anderson, T. W., & Rasche, R. H. (1998). Financial market volatil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ructure of central bank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30(3), 283-298.4. Harchaoui, T., & Tarkhani, F. A. (2003). Th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51(4), 487-521.5. Allen, F., Carletti, E., & Marquez, R. (2011).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apital regula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4(4), 983-1018.6. Gersbach, H., & Sánchez-Páramo, C. (2001). Competition and stability: What's special about bank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0(3-4), 218-245.以上文献提供了对利率市场化的不同方面的经济学和金融学视角的研究,包括市场化的原因、效果以及与银行业和金融稳定性的关系等。

金融风险管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金融风险管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金融风险管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设计(论文)题目: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课题综述主要研究新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金融风险的管控问题一、研究背景和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一直是中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一直以来,各国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各国实施金融抑制政策、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

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

1996年随着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开了步伐,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

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

加入WTO后,我们就要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虽然对中国金融市场我们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国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与其的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市场利率化,即接受市场利率实际上、某种程度已经自由化的现实。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71·
第3期
投资与创业
量经济增长,但 GDP 只有年度数据,本文以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率来代替 GDP 增长率。
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 2008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的 CPI、M2、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以及 SHIBOR 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VAR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三、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1. 指标选择 本文实证研究共涉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这两个中介 目标和 GDP 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最终目标。以下 变量的含义说明: (1)中介目标指标: M2——货币供应量 SHIBOR——利率 由于 M1 波动较大,与经济的关系不稳定,2007 年开 始改为仅以 M2 作为中介目标,因此本文选取 M2 作为货 币供应量指标表示中介目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 SHIBOR)是由信用 等级较高的银行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 的算术平均利率,选取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隔夜拆借利率 作为利率指标。 (2)最终目标指标: CPI——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GY_RATE——GDP 增长率(工业增加值 _ 同比增长 (%) 稳定物价以及经济增长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 标,因此本文选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稳定物价的最终目 标,以 CPI 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率;选用 GDP 增长率来衡
投资与创业
第3期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胡安琪
(上海大学,上海 20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 2015 年 10 月 24 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发展 开启了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 VAR 模型对当前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以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否依然有效,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是否成熟。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 存在着障碍,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应当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但是同时也要为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提 供一定条件。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程 加 速 前 后 效 率 水 平 的 评 价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过近 2 0年循 序 渐 进地 稳 步 推进 , 我 国在 货 币 市 场 、债 券 市 场 以及 外 币存 贷 款 市场 上 已基 本 实 现 了利 率 的市场 化 。特 别是 进入 2 0 1 2年 以来 ,我 国的 利率 市 场 化 改革 更 是进 入 了加
分 析法 ( D E A) 和无 界分 析法 ( F D H) 。 这两 种方
美国 5 5家 商 业 银 行 的 经 营 绩 效 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但该 模 型 最 大 的 问题 是没 有 在银 行 系 统 内部 构建 两个 阶段 的关联 性 ,只 是在 两 个
法 的计算 原 理 完 全不 同 。参数 法 需 要 在设 定 生 产 函数 具 体 形式 的基 础 上 ,通 过 多 元统 计 分 析 技术 来 估 计未 知 的 参 数 ,其 最 大 的优 点 在 于 能 将 纯 粹 的 随 机 误 差 与 非 效 率 值 相 分 离, 缺点 在 于对 数 据 的要 求 较 高 , 同时 最初 函 数 的设 定 形 式也 可 能 并 不 符合 实 际 。 相对 而
银 行 运 营 描 述 为 盈 利 和 市 场 化 两 个 阶段 , 对
梳 理 利率 市 场 化新 政对 商 业 银 行 在资 金 筹 集
阶 段 和 资金管 理 阶段 的技 术 效 率 、纯 技 术 效 率 以及 规模 效 率 的影 响情化 的机 遇 和挑 战提 供 可供 参 考 的建议 。
基 于 上述 事 实 ,本 文 将 运 用 两 阶段 关 联
的数 据 包 络 分 析 模 型 ( R e l a t i o n a l T w o — S t a g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顾光科学号:班级:工管实验班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利率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它包括存贷款利率、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利率、证券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债券回购利率等等。

世界上的利率管理体制有三种:、市场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限制型,由货币当局限定利率的上下限,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在上下限的范围内决定利率水平;、管制型,完全由货币当局来决定利率水平。

从广义上来说,管制型利率体制的概念有时包括了上述的管制型和限制型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

其基本含义如下:第一,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第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第三,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资金交易对象、规模、价格、期限和融资条件。

世纪,世界各国曾经掀起一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成功国家不少,而失败的国家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这些都是对理论的实践。

国外的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中,有的是在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如弗里德曼、凯恩斯的理论;有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成果,如著名的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另外,现在国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又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但往往从动态或静态角度研究不同利率制度下的效率问题,没有涉及具体国家经济制度环境的具体研究,不能解决具体国家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问题。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制度的变迁,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中汲取营养,才能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逻辑。

二、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研究
国外理论背景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种学说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理论成立的隐含假设是成熟市场经济环境。

而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是中间过渡的状态,意味着资源配置形式的高度不稳定,市场分割、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主体对一些市场信号的不敏感等问题,使得模型中涉及的资本和商品的价格
变化(即利率和物价变化),不一定导出理论模型中描述的数量变化,中国的经济并不能完全按照这两种学说所描述的那样运作。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
()凯恩斯利率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

利率高低对于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率对经济作用的机制是:利率由对货币的供求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储蓄的报酬,进而影响总支出,最后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

凯恩斯把经济的萧条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利率是连接货币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纽带,因而利率可用作启动经济的杠杆。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效应为: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水平上升,消费水平上升→总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复苏
()货币学派的利率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关系并非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货币增加使得利率下降、货币减少时利率上升。

他们认为这只有在短期分析中是正确的,但在长期分析中则并不对。

因为:
()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降低了的利率回升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存在与价格上涨形成合力推动利率的进一步上扬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年,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大约同一年先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中,不约而同的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模型。

虽然他们论述的角度和问题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讲却得出了颇为近似的结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行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

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

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而且程度很深。

金融抑制两个基本特征是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政府管制的过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低水平储蓄和过高的资金需求,这种供求矛盾又导致政府更多的干预,如强制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