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
冠生园事件-案例分析

冠生园事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一、冠生园的简况1.冠生园的血缘谱系冠生园品牌的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
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的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现使用“冠生园”字号的企业数以百计,而其中与冼氏有关的,仅10家左右,各自为政,互不隶属。
2.统一名号难敌经济割据90年代后,为使国企“做大做强”,上海的三家冠生园厂商,围绕这一著名品牌,形成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
冠生园(集团)称,他们现拥有“大白兔”、“冠生园”两大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多的。
自1996年集团成立起,他们即开始统一品牌和名号的努力,但这种努力仅在上海地区实现,在上海以外的地区,则严重受挫。
该集团发言人王女士说,现存的与冼氏有关的“冠生园”,相比上海的,规模小,经营情况比较差,“想统一名号,地方阻力很大”。
“我们前几年,曾在浙江海宁打‘李鬼’,气力花了不少。
”“海宁仅是一个县级市,就克隆了几个冠生园”。
因为这方面的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冠生园(集团)只好知难而退。
数年发展,该企业已跃入上海工业营收的第10位,但这条软肋却时时隐隐作痛,“冠生园”及其知名产品一直被大量假冒,冲击其国内、国际市场。
由于无法统一名号,冠生园(集团)巨大的广告投入,只好多集中于产品宣传。
企业宣传、“冠生园”品牌宣传,惟恐同名者利益均沾。
3.南京冠生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南京冠生园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但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下,许多的传统食品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南京冠生园也因大幅亏损而面临倒闭。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案例分析中秋节快到了,各地的月饼厂家都欢快地忙碌起来,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
突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投下一颗重型炸弹一――南京冠生园在2000年中秋过后将当年尚未销售出去的月饼从各地悄悄回收并冷冻储存。
2001年中秋前再将陈馅从冷藏中“鱼贯而出”,经过剥皮、搅拌、炒制、冷藏这几道程序后,已发霉的陈馅摇身一变成新贵,准备再次突围2001年中秋月饼市场。
就是这则消息,使冠生园的“冬天”提前到来了。
一、南京冠生园的缘来在中国,冠生园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字号。
20世纪初,有一个叫洗炳成的从广东佛山来到上海,在上海的大舞台门口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
为了做好生意,他将香港已歇业的冠生园招牌用到自己的商品上。
于1915年开了一家叫冠生园的小商店,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洗冠生,“冠生园”品牌由此诞生。
1918年,上海梨园界红人夏月润、郑正秋、夏月珊等四人共同投资冠生园,使冠生园成为当时有极高声望的为数不多的股份制企业,后来冠生园又向社会募集资金,实有资本达到10万元,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企业。
1934年,其生产的月饼,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广告辞“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倾动大江南北。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
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的总部“一分为三”,各地的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
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就这样,昔日的“冠生园”被拆成了许多家没有任何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然而都沿用了\冠生园\这一字号。
南京的“冠生园”就成了现在这个南京冠生园。
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冠生园因大幅亏损濒临倒闭。
1993年,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与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
第二年,“南冠”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 1 -这一切都在“陈陷事件”曝光之前发生的,然而事件的发生似乎没有丝毫预兆。
诚信的议论文_1

诚信的议论文导读:诚信的议论文【篇一】健康与美貌可以写在脸上,诚信却是万万不能写个招牌挂出来的。
那个长途跋涉的年轻人,在船小负载重的情况下,毅然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可真是“明智之举”了。
反正是垫箱底不见天日的,扔了又何足惜?在当今社会,诚信真的不重要了?2001年中秋节前夕,“冠生园”用一年前的发霉馅制作的月饼。
一夜之间,“南京冠生园”成了假冒伪劣、坑骗百姓的代名词。
人们看见“冠生园”如同见着了瘟疫,商家看见“冠生园”如同见着了恶魔。
只要是标有“南京冠生园”商标的产品,一律滞销。
2002年4月,南京冠生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冠生园“陈陷事件”欺骗了广大人民,危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生活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最终受到市场的惩罚,它也得到了诚信赠予它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想起大楚王陈胜,他发了家,却忘记了当年“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最终被部下卖掉了人头。
他抛弃“诚信”,“诚信”也要了他的命。
历史上终因背信弃义而身败名裂,甚至泱及生命的实例太多,也让我们拥有了一个让人产生无边暇想的浩瀚海洋。
扪心自问,诚信真的不重要了?我欣赏“诚信”,热爱“诚信”,认为唯有诚信是最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的。
“健康”随着时间毁坏;“美貌”随着时光枯萎;“金钱”因光阴而耗尽,“荣誉”随着历史而尘封。
只有“诚信”如一杯醇酒,年代越久,则酒香愈纯,愈浓,意味绵长。
我最喜欢回家的感觉,因为我可以躺在舒适的'床上,放松全身,然后坦开心胸,诚实地说出“我好累!”诚实让我放松,让我与人相处更为亲密,更为融洽。
“一片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拿云心事。
”“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着风云。
”“曾子杀猪教子”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但“诚信”的光芒却历经千年不衰,它告诫我们这些欲与“诚信”永别的人,信誉是立业之本,也是立人这本。
诚信是中华民族之魂,切不可在我们这一代丧失民族魂。
从小事做起,本着诚信守则,真心对待友人,做诚信的范畴,。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一、背景资料: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了“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情况,在曝光两小时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
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
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
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
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之后,南京冠生园2001年9月18日在媒体上作出声明,摘录其中几句原话: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导,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中央电视台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产月饼。
记者利用隐藏式摄像机将本公司所谓各"生产过程"片断拍下,经拼接后,再配以旁白陈述以及所谓"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就作为"事实"的陈述。
如果拍摄当时真看到冠生园用霉变原料去加工生产的话,记者应当立该向执法部门举报,严惩厂家,即时制止防范危害社会大众之事发生,怎可等待近两个月时间,乃至一年后等厂家将生产出的月饼走进全国市场后再做报导?这是怎样的用心呢?二.各方反应(一)冠生园的态度:1. 媒体歪曲事实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道,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这是由于去年中秋节前,我公司某些因故离职的员工以一些不实的讯息提供给南京某广播频道的记者,在广播中恶意中伤我公司,企图在中秋月饼旺销时损毁我公司未能得逞,但这些人企图打击冠生园的活动并未停止。
冠生园案例分析

据此案例,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社会责任定义为一种企业意图,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义务,做正确的事,按照对社会有益的方式行动管理道德或称之为道德规范,是指规定管理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的总和。
作用:第一、能唤起和激励全体员工的职业热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目的。
(管理层下了很大决心的,但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心中)第二、能够阻止和抑制企业的负面效应,保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选择成本更高的自营连锁形式经营,将会在中秋节前一天把所有没有销售出去的南京冠生园月饼进行公证后公开销毁或无偿赠送把好质量关,以至在冠生园重组之后并没有受到消费者冷落。
)影响:(一)对消费者的伤害南京冠生园用发霉的陈馅加工成新月饼出售对消费者的伤害是直接的:它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对内部员工的伤害南京冠生园木身的停业及申请破产,将造成企业所有员工的失业,威胁到员工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来源,甚至还可能就此断送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生涯。
(三)对社会公众及社会整体的伤害管理道德体现企业的道德水平,当它低于社会道德的一般水平(消费者的道德期望)时,就会打破企业—消费者的心理契约,山此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
山于社会信用机制是建立在普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用链,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断裂了,就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给社会整体造成巨大的经济危害和心理危害。
使得与南京冠生园没有任何关系的全国其他20余家“冠生园”企业和其他各类月饼生产企业在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叶季普遍陷入困境,甚至同年有人表示“今年不会买月饼”。
(四)对管理者本身的伤害管理道德的外在表象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内在的原因在于管理者的道德行为。
南京冠生园的破产,同时也是管理者本身的信用破产,很可能异致他职业生涯的终结。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组织行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1)组织环境决定组织文化(2)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决定组织行为(3)当然组织行为也会反作用于文化与环境。
冠生园事件11(1)

• (5)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月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联合其他冠生园和月饼生产企业发布 饼质量宣言” 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饼质量宣言”,保证杜绝月饼陈馅的现象。 • (6)以此为契机,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月饼 以此为契机, 以此为契机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生产的统一标准,自己首先保证执行。 • (7)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同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符合标准的月饼 时邀请消费者和媒体对新月饼的生产过程进 行全程监督。 行全程监督。 • (8)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免费馈赠消费者。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举办新品月饼上市仪式 免费馈赠消费者。
月饼事件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被曝光前, 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 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 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 上凤梨味香精, 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 万元的销售额。 万元的销售额。 •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 可以重新上柜, 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 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 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 没人敢要。 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管理伦理案例分析

管理伦理案例案例1:南京冠生园事件一、良心的“霉变”通过央视2001年9月3日的节目,观众有幸看到以下画面:卖不出去的月饼拉回厂里,刮皮去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再送上月饼生产线……年年出炉新月饼,周而复始陈馅料。
在月饼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这是个公开的秘密。
据从事质监工作的人后来说,对厂家的此等下作之事早就见怪不怪,央视的报道还能让他感受震惊,无非是此回的坑人者竟是南京冠生园。
冠生园是一家百年老号,素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作为经商的理念。
其原本所生产的各类食品、糕点不但享誉中华,在整个东南亚、日、韩等国都很有口碑。
南京广东路的一条小巷里,冠生园厂区已经是人去楼空。
小巷居民也是一声叹息:“效益好的时候,提货的车一辆接一辆。
如今,说败也就这么败了……”曝光之后,不只是月饼,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销不动了。
南京冠生园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的理由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
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隐情被揭露后,冠生园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
工商部门进厂调查,卫生防疫部门再三检测,“南冠”月饼在全国范围内被撤柜。
南京分布最广的连锁商业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的营销人士介绍说,虽然撤柜后商家又接到通知说“南冠”的月饼陈馅在菌群卫生指标方面均为合格,可以恢复面市,但当时顾客一听说是“南冠”的产品,避之惟恐不及。
二、“南京冠生园事件”事件对月饼市场的影响“南京冠生园事件”影响了6成多消费者2001年购买月饼的意愿;有14%的消费者表示今年不会买月饼。
这是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透露的信息。
并有学者提出,要警惕短视的商业行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负面影响。
“应景调查”表明,31%的消费者表示,听说“南京冠生园事件”后十分气愤。
他们认为相关月饼厂家实在是太可恶了,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40%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应当规范月饼市场;25%的消费者表示,这种事时下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大不了以后不买月饼就是了。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一个罕见的情景出现在人们面前:东京—伦敦,航程达1.3万公里,可是英国航空公司的008号班机上只载着一名旅客,这就是大竹秀子。
她一人独享该机的353个飞机座席以及6位机组人员和15位服务人员的周到服务。
有人估计说,这次只有1名乘客的国际航班使英国航空公司至少损失约10万美元。
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
可是,从深一层来理解,它却是一个无法估价的收获。
正是由于英国航空公司一切为顾客服务的行为,在世界各国来去匆匆的顾客心目中换取了一个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良好公司形象。
分析:1.“服务意识”是处理顾客关系的必须具备的公关意识“服务意识”是重要的公关意识之一,它是指企业组织及其成员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和观念。
包括对公众的情感、服务的积极性、责任心等。
具有“服务意识”的公共关系人员会时时刻刻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上,也会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下功夫,进而使顾客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
2.坚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是沟通顾客关系中强化“服务意识”的重要体现具备强烈“服务意识”,必须把“信誉第一,顾客至上”贯穿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全过程。
某律师在消费当地一家颇有影响的食品企业所生产的食品时,发现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于是,他与企业进行了交涉。
企业接待人员同事研究后给其一个答复,但此后便没了下文。
无奈,律师将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拿到当地一家颇有影响到的报社,将情况反映给记者。
该报社遂派记者到企业进行现场采访。
记者们在企业拍摄到了放多违反国家食品生产规定的现场画面。
企业领导发现后强行索要记者所拍资料,不成后,将记者扣留。
在当地公安人员的解救下,记者们在被困1 个多小时后得以安全返回。
事后,该报以系列报导的形式将消费者反映的有关该企业的问题,以及记者在企业中所拍摄的材料、经历公诸于众,企业经营一时陷入困境。
问: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该企业的负责人,你如何处理此事?答:1 、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营行为不当,导致所生产的食品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引起消费者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
一、背景资料:
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了“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情况,在曝光两小时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
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
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
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
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之后,南京冠生园2001年9月18日在媒体上作出声明,摘录其中几句原话: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导,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中央电视台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产月饼。
记者利用隐藏式摄像机将本公司所谓各"生产过程"片断拍下,经拼接后,再配以旁白陈述以及所谓"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就作为"事实"的陈述。
如果拍摄当时真看到冠生园用霉变原料去加工生产的话,记者应当立该向执法部门举报,严惩厂家,即时制止防范危害社会大众之事发生,怎可等待近两个月时间,乃至一年后等厂家将生产出的月饼走进全国市场后再做报导?这是怎样的用心呢?
二.各方反应
(一)冠生园的态度:
1. 媒体歪曲事实
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道,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这是由于去年中秋节前,我公司某些因故离职的员工以一些不实的讯息提供给南京某广播频道的记者,在广播中恶意中伤我公司,企图在中秋月饼旺销时损毁我公司未能得逞,但这些人企图打击冠生园的活动并未停止。
随后不久,又有来自北京的记者,对我公司总经理进行了不友善的访谈,并采取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方法。
经过几乎一整年的时间,直到今年9月3日我们看到了这个对冠生园造成致命打击被歪曲了的新闻报导。
此新闻播出后,不但在我省我市甚至全国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省市执法部门当天下午立即到本公司全面收集资料进行调查了解,我公司也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将相关资料及产品送查送检,原本打算待有关部门作出调查结论后再向社会大众有所说明。
但事发一周以来,我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和许多的民众都为南京冠生园蒙受的不白之冤愤愤不平。
作为多年来始终守法生产经营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关心、支持和厚爱本公司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澄清事实真相。
冠生园人坚信中国是法制国家,执法部门会依法对这一事件作出公正结论。
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将依法保留诉讼的权利。
2. 陈馅做新馅是普遍现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南京冠生园老总却声称陈年馅月饼是普遍现象,是全行业公开的秘密,甚至指明到姓地提起这些厂家的名称。
这种说法激起了月饼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一些月饼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表示要起诉南京冠生园,而全国名称为冠生园的企业有很多家,南京冠生园说出这样的话,也殃及了与其同名的企业,招致了这些厂家的仇视,他们纷纷采取各种手段与其划清界限。
3.对消费者的态度:
面对消费者,他们非但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和道歉,反而开脱说陈年馅月饼的做法并不违反有关规定,并自欺欺人地表示“生产日期对老百姓来说只是看看而已”。
如此言论,既降低了冠生园这个知名品牌的标准,又愚弄了广大的消费者。
(二)“救救冠生园”
南京一些媒体刊文呼吁“理解冠生园,救救冠生园”,希望冠生园重新站起来。
提出的理由是冠生园乃南京的品牌,是南京人的财富。
救冠生园于水火之中就是南京的经济。
“冠生园是大家的品牌,是许多朋友回忆的一部份!虽然南京及江苏的消费者大多知道近几年来冠生园是南京江苏的月饼第一品牌,但事实上,冠生园的月饼大部分都是走向外地,以去年为例,两仟伍佰万元的销售额中的四分之三是走出南京面向全国的!”
救救冠生园的讨论通过互联网sina在全社会引起人们对冠生园的进一步关注。
三、最终结果:
在空前的危机面前,冠生园这个具有88年悠久历史的著名食品品牌毫无抵抗的被击倒。
2002年3月6日,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以经营不善、长期亏本等理由申请宣告破产。
2004年1月30日被拍卖,低至818万元的成交价说明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
四、评价:
1.南京冠生园申请破产的消息传出,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街头巷尾,报章电视,人们议论纷纷。
“南冠破产”谁之过?
南京各方人士对此表露出不同心态:有人固执地将其破产的原因归于媒体的曝光,是“他杀”;也有人说这是企业丧失信誉的必然结果,属“自杀”。
对于南京冠生园申请破产一事,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咎由自取。
多年里一直冲着冠生园这个老字号买月饼的杨老先生至今仍感到气愤:“像这样把信誉当儿戏,不把消费者放在心里的店家,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店面,终究要完蛋。
”
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陈馅事件”让人看到南京冠生园除了缺乏诚信外,其经营上也存在很大的偏差,首先该公司主营产品单一,没有创新,一季月饼管一年;其次,积存如此大量的陈馅,也说明其对市场的预测不够准确。
2.南京市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产品结构缺少创新也是南京冠生园落败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月饼市场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季节性强、竞争趋于饱和的
迹象。
南京市其它一些知名企业如“元祖”、“沙利文”等,纷纷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品以拓宽经营空间。
但是,南京冠生园多年来还是一直抱定月饼作为主营方向不放,一季月饼管一年。
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共识,南京冠生园迟迟不肯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拓销,也与企业经营者只想着早点收回投资的短期经营眼光有很大关系。
3.南京冠生园的破产其实是信誉破产。
”南京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戴庆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南京冠生园8年前就开始用陈馅制作新月饼属实,那它早已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戴庆华认为,媒体曝光只是导火线,并非因果关系,而其信誉缺失迟早会出现这种结局,南京冠生园以牺牲信誉为代价攫取利益,无异于杀鸡取卵式的自杀行为。
南京冠生园因为信誉破产,最终落得企业破产的事实再次告诫世人: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所在;企业失去信誉,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吞苦果。
生存和发展必当用心地守护信誉。
这一案例还让更多的商家受到了震动。
有关专家认为,人们从惨痛的教训中真正体会到诚信与否对于企业存亡的决定性作用。
一位法律专家深刻指出:南京冠生园破产案绝非单纯的个案,也不会是此类问题的终结。
如果缺少长期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没有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奖惩制度,类似的事件还会重演。
一家具有70年历史的知名老字号企业倒下了,留下了深长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