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危险爱国主义

合集下载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文档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文档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激荡年代。

各种思潮汹涌澎湃,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欧洲思想文化界,进而形成强大的政治运动。

这些思潮的涌现向人们表明,政治已不再仅仅是宫廷和政府的事,不再仅仅是特权等级和教会的事,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以及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和看法。

在这些思潮中,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有充分的表达。

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

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德国恢复了封建割据状态。

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对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进行打压。

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掀起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波涛。

德国封建保守势力则力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打出了保守主义的思想大旗,形成了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

这三种思潮的较量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自由主义是一股最强大的思潮和运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运动给德国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同时,这一思潮和运动在德国发展的困难性和不断失败也向人们表明,作为德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核心问题的民主化进程为何一直处于进展缓慢状态。

自由主义盛行于19世纪的西欧,是正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其政治含义体现为自治、自主的原则,理性、自治、个人自由、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它的主要内容。

这种思想首先来自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从自由主义角度出发,个体的自治、自由是生命观的核心,也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产物。

根据自由主义思想,国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受到限制,个人的自由在强大的国家优势面前应该得到保障。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19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潮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欧洲人民开创了很多政治思潮,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这些思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影响了所有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讨论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及其影响。

1. 自由主义思潮19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在欧洲大陆上迅速发展。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和财产的所有权,并主张政府应该保护公民权利和财产。

这样的思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并推动了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

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对土地私有化的支持。

英国的无产阶级在这样的支持下快速成长为自己的阶级代表,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这也带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团结与斗争。

另外,自由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各国对市场的改革,使商品贸易和资本投资更加自由、简单。

这种理念带给了经济最大的利益,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的格局。

2. 社会主义思潮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提倡公有制。

在19世纪,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工资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的根本问题,并主张实现全民所有制。

这一思想推动了不少国家的国家化运动。

同时,社会主义的影响也带来了对女性、儿童劳动的关注,以及提倡社会权利。

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潮,还是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方案。

3. 泛德意志主义思想德意志统一的理念兴起于19世纪初,代表了德国人民的政治意识。

这个理念通过新闻和宣传团体传播得到了全国的支持。

在推动德国统一的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帮助了许多欧洲国家一起实现国家主权。

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推动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繁荣,如今在欧洲,这个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4. 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在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一种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而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领地、资源应该由那个民族的帝国拥有并控制。

近代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近代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近代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近代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及其影响。

政治变革近代欧洲的政治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绝对主义的出现绝对主义是指君主或官僚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和控制。

这种国家体制在17世纪末期开始兴起,并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

其中,法国的绝对主义最为著名。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极力强化自己的自治权,并通过强化国家机器和门限制权力的措施,将国家统治力量集中在自己手中。

2. 君主立宪制度的出现君主立宪制是指国王不再拥有完全的统治权力,而是要在立法机构内按照法律规定形式上执行自己的职务。

这种制度开始在18世纪成为欧洲各国国王与议会制衡体制的代表。

其中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在英国,议会发挥着重要的立法和行政职能。

3.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指强调民族利益和民族解放的思想。

它开始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流行起来,成为欧洲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德国是民族主义的代表国家。

在德国,民族主义高度强调德国民族和德国文化的独特性,反对外来文化和外来势力的影响。

4.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出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两个重要的社会政治运动。

它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

其中共产主义的代表是苏联。

在苏联,共产主义制度曾经得到了全面实现。

社会变革近代欧洲的社会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过程。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其中,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在英国,由于某些因素(例如战争、贸易和殖民地)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大量的企业家积极投资于技术和生产力的改进,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课题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4)1914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战争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7—9月,战争初期。

①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

战线作战对象地位西线英法军队↔德军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俄军奥军↔俄军、塞尔维南线亚军队②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③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①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②1916年,英德进行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1917 年,战争出现转机。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于1918年退出战争。

(4)第四阶段:1918年,战争结束。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合必备知识的学习,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对战争性质做出科学的历史解释:(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带有正义性,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标志:国家时间会议条约战胜国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2)性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笔记]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笔记]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阮芬历史01级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

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民族主义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发展,因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潮和政治力量,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初的民主革命。

以下是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历程:1.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思潮的早期阶段。

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倡导自由、平等和人权。

民族主义思想在革命期间得到了推广,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社群的民族身份。

2. 民主革命浪潮(19世纪):19世纪是民族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欧洲各地的民主革命爆发,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特定民族并追求自决。

这场浪潮推动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并最终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独立,如希腊、意大利和德国。

3. 殖民地解放运动(20世纪):20世纪初,殖民地解放运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兴起。

民族主义成为这些国家争取独立的主要理念。

以印度的独立运动和非洲国家的解放斗争为例,民族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反抗殖民统治,并最终导致了大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成立。

4. 世界大战和冷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

战争和冲突激发了人们民族认同的情感,促使他们团结起来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许多国家在此期间实现了民族统一,同时出现了一些民族主义冲突和纠纷。

5. 当代民族主义(21世纪):在21世纪,民族主义仍然是世界各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导致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团体的崛起。

与此同时,跨国组织和全球化的发展也对民族主义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争议。

总之,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思潮,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社会、政治和文化手段推动了国家建设、独立运动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同时也面临着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欧洲民族主义的历史和演化

欧洲民族主义的历史和演化

欧洲民族主义的历史和演化欧洲民族主义是指一种以民族为单位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主义。

它展现出了一种对本国民族的强烈认同,并且对外界存在较强的排斥和敌对态度。

这种思潮源自19世纪的欧洲,在欧洲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影响到现代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

欧洲民族主义的萌芽在19世纪初期的法国革命中。

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一些国家开始尝试打破封建束缚,提倡自由和平等。

法国的革命和拿破仑的征服战争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其他欧洲民族的自由觉醒。

在这个过程中,法国名词“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各个民族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开始要求拥有民族主权,即有自主管理能力和文化传承权。

随着国家主义的崛起,欧洲的民族主义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很多国家,例如意大利和德国,人们开始打破地区内部的身份认同,寻求一个共同的国家、种族和文化身份。

在这些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激发了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在19世纪末期的政治和文化活动的核心。

在20世纪,欧洲民族主义继续演化和发展。

在欧洲各个国家,民族主义也被用作政治竞选的工具。

各个政党都利用民族主义来把自己的选民集中起来,避免支持者流失。

尤其在二战后,国家间的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多民族分裂问题和暴力动荡,这强化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声音。

但是,欧洲民族主义并不是一个均匀的运动。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主义也表现得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总是试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独立、分离和排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民族主义常常是极端的,甚至会造成暴力对抗。

在一些其他的国家,民族主义则很少成为政治活动的重点,这些国家被视为比较均衡的社会结构,有很高的文化多样性抑或因为宪法规定保障了其中各个族群的平等权益。

总的来说,欧洲民族主义的历史和演化令人想起很多时代的变迁。

在现代,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开始加强,每个民族之间的区别也逐渐消失。

欧盟的建立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双方面的融合带来了积极的推动。

一战的背景与起因

一战的背景与起因

一战的背景与起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一战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引发,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的交织。

本文将逐步探讨一战的背景与起因。

一、国际形势与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主义运动迅速扩张势力范围,掌控了大部分非洲和亚洲地区。

这种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引发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紧张局势。

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资源,不断扩充军备,建立军事同盟,导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的激化。

二、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兴起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在一战的背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不断增强,鼓舞了人们向全球范围内扩展自己国家的影响力和地盘。

民族主义思潮不仅增强了国家团结,还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军备竞赛与同盟体系的形成殖民帝国主义的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军备竞赛的加剧。

为保证自己在这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国不断提高军事力量,制造和采购军备物资。

此外,为了对抗敌对势力,各国开始组建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同盟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组成的“三国同盟”以及法国、俄罗斯和英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四、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众所周知,巴尔干半岛一直都是欧洲各国争夺的重点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和民族矛盾的加剧,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成为引爆一战的导火索。

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紧张和军事对抗,最终演变成一战的全面爆发。

五、意外的战争爆发在一连串的政治危机和冲突下,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之后各国因为军事同盟的关系相继加入战争。

恶性循环下,战事迅速扩大并且扩及全球范围,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六、总结与反思一战的背景与起因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不可以简单归结为某一国家或者个别事件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危险爱国主义
19世纪欧洲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危险爱国主义
在19世纪时,欧洲各国兴起民族主义,提倡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及历史的民族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于是多个民族发动了独立运动,成功摆脱外族的管治,建立统一及独立的民主国家。

例如,比利时脱离荷兰的统治,在1831年取得独立;普鲁士(德意志邦国)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帝国及法国,于1871年建立统一的国家。

但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质,成为一种危险的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国际化是民族与国家不完全融合的直接后果。

民族跨国界分布的实际现状,决定了民族主义必然具有国际化特征。

尽管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各异,但其不良影响却是相同的:民族主义的膨胀和发展必然会产生民族冲突,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又促使民族主义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各种民族分裂活动和区域性的民族纷争遍布全世界,成为一股冲击
国际政治形势的巨大潮流。

极端名族主义危害主权国家的利益。

民族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欲打碎现存的国家机器,争取本民族的权利乃至建立新的民族国家。

这将在客观上削弱传统国家的生存力量。

所以,极端民族主义是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一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政治的惟一行为主体。

从国际法来看,没有取得行使民族自治权的民族并不构成国际政治的主体,也没有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行为能力和法律能力。

居住在西亚四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以及前苏联境内的约有1000万人口的库尔德人就是不被任何国家认可的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和独立问题长期干扰着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在西方列强的插手下,库尔德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或自治,建立一个在西方保护下的“库尔德国家”而展开的颇具规模的武装斗争,时断时续,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使所居住国的政府感到十分棘手。

极端名族主义导致国家关系恶化。

由于国家的阶级性及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性,民族主义会引发内部民族反对国家的社会运动和分裂活动,并不同程度地波及周边国家的安全,甚至还可能将不同的主权国家卷入其中,加剧国际、国内矛盾。

有些民族主义组织是国际性的,分布在多国活动,使许多国家都受到了民族主义的威胁。

近年来,纯粹的双边
冲突在世界上已日益罕见,西方殖民大国常把他们的殖民计划、干预政策用民族主义的理论装扮起来,以调解者或道义评论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形成若干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

这种国家集团之间的冲突,往往扩展到整个地区乃至全球。

1947年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以及克什米尔问题的形成。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很快成为印巴之间的长期争端,并最终演变为印巴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印巴冲突表明,民族主义一旦与宗教狂热交织在一起,其来势就会更加猛烈。

现在印巴对抗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宗教问题,也远远超出两国纷争的范围,具有了大国干预和集团政治的色彩。

民族主义的国际化使印巴两国随时可能爆发全面战争,造成整个南亚的地区性危机。

近年来,经济一体化正在从西欧走向北美和东亚,民族主义也随之蔓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从民族主义浪潮中裂变出的东欧、中亚国家,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并未给他们带来繁荣与安宁。

相反,由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缺乏经济独立发展的条件,在经济上需要依赖西方,使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国际集团,从而比先前的统一国家更容易纳入西方的控制圈。

极端名族主义引发国际战争。

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以后,欧洲若干老牌强国之间的争斗几个世纪以来持续不断。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根源是
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矛盾是造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原因。

欧洲列强常以“民族利益”为掩饰,把民族主义作为侵略扩张的思想工具,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

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在全球展开殖民扩张。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最先在欧洲爆发,波及全球。

它摧毁、削弱了老牌欧洲强国,改变了传统欧洲的政治格局。

民族主义是引发局部战争的主要原因。

受冷战所抑制的国家间的摩擦,如领土边界纠纷、民族矛盾、利益冲突以及邻国关系中的敏感因素等,在国际政治体制的转变过程中频繁发生。

在民族主义理念下,如果想借助国家形式来实现民族认同,这种摩擦就很难以让步和妥协的方式解决,有可能演变成激烈对抗。

民族之间的怀疑、不信任、威胁感、敌视和对立,在地理上越是接近,可能性就越大,冲突也就越激烈。

民族矛盾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是导致前南斯拉夫一再分裂、战火不断的重要因素。

前南斯拉夫的6个共和国就是按照6个主体民族划分的。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居民交错分布。

由于过分强调民族利益以及宗教、经济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积怨难以调和。

从克罗地亚的独立引起的战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族分离主义把解体的南斯拉夫推向动荡的深渊,使之成为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库”。

前南斯拉夫的内战不仅反映出民族矛盾的尖锐程度,也反映出极端
民族主义对现存国家的巨大破坏力量。

这同时还表明,在民族杂居和不同宗教相接近的地区,国家间战争产生的强度就比较大,从而加剧战争根源的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