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简介
严复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代表作品: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肆言》、孟德斯鸠《法意》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严复作品及评传(5张)宗师。
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
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
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
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
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9严复

出生于福建侯官一个医生家庭 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 被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 任教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 任北京大学校长 任参议院参政 病逝于福州郎官巷
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 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 真理的一派人物。
后人对“信、达、雅”的评价
“近人严复,标信、达、雅三义,可谓知言。” ---梁启超(《佛典之翻译》)
“信、达、雅的三字,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尽人 皆知。” ---郁达夫(《读了珰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
“信达雅三者为译书不刊的典则,至今悬之国门无 人能损益一字,其权威是已经确定的了。 ---周作人(《谈翻译》)
《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就是诸夏的
话,孔子教学生都用诸夏的话,别于各地方言。
所以雅言在现代相当于普通话。
关于“雅”的非议
原文是句骂人的话如何雅?
用古文翻译今文就能称为雅?
“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字” ---梁启超
严复提出雅的原因
针对特定的翻译对象 即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精理微言”
原 名: History of Politics
原作者: Jenks Edward
《穆勒名学》
原 名: System of Logic
原作者:John Stuart Mill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名学浅说》
原 名: Logic 原作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
后人对“信、达、雅”的评价
“严几道的翻译,不用说了。他是:译须信达 雅,文必夏殷周。……他是用一个‘雅’字打 消了‘信’和‘达’。……古文的文言怎么可 以译得‘信’,对于现在的将来的大众读者, 怎么能够‘达’!……” 主要反对严复的-“--用瞿秋白 汉以前的字法、句法, 则为达易”的观点, 对“信达雅”还是深 信不疑的。
严复论读书的意义原文及译文

严复论读书的意义原文及译文
摘要:
一、严复简介
二、严复论读书的意义原文
三、严复论读书的意义译文
四、对严复观点的解析与启示
正文:
【一、严复简介】
严复(1854-1921),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倡导实用主义教育观念。
严复翻译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严复论读书的意义原文】
《读书》是严复的一篇著名散文,阐述了读书的意义。
原文如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严复论读书的意义译文】
严复在《读书》一文中,提到了读书的三种境界: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心思不集中,眼睛就看不仔细;心和眼都不能专一,那么即使读书声音洪亮,也记不住内容。
而且,记住了也不能持久。
在这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是
心到。
心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会不到吗?
【四、对严复观点的解析与启示】
严复在《读书》一文中强调了读书时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想在读书中取得实效,首先要培养专注力,用心去读。
此外,严复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也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四:严复

• 他这三个标准,虽少有人办到。但影响却 很大。在翻译西籍史上的意义,尤为重大; 因为在他以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 到这个问题。严复既首先提出三个标准, 后来译书的人,总难免不受他这三个标准 支配。
评价
• 傅斯年说:“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天演论》和《法意》 最糟„„这都是因为他不曾对于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自 己负责任。”又说:“严先生那种达恉的办法,实在不可 为训;势必至于改恉而后已。”(见《新潮》一卷三号532 及539页) 蔡元培说:“„„他(指严复)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时 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看起来 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见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第1页) 胡先彇说:“严氏译文之佳处,在其殚思竭虑,一字不苟, ‘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故其译笔信雅达三善俱备。吾 尝取《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与原文对观,见其 义无不达„„要为从事翻译者永久之模范也。”
翻译大家——严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 • • • • 简介 理论:教育 翻译 翻译著作 翻译实例 争议
• 严复(1854.1.8—1921.10.27), 原名宗光,字又陵,汉族,福建 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 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 的中国人”之一。 • 严复在海军、人才培养、提倡西 学以及翻译等诸多方面都很有建 树。
翻译著作
翻译的著作 《天演论》 《原富》(即《国富论》) 原文作者 赫胥黎 亚达· 斯密 发表时间 1896年~1898年 1901年
《群学肄言》 《群己权界论》
《穆勒名学》 《社会通诠》 《名学浅说》
斯宾塞 约翰· 穆勒
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的故事

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的故事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着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的故事从1880年到1900年,严复一直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其间他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等,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在天津度过的20年,成为严复一生最辉煌的时期。
之后因工作关系,严复又多次来天津,因此他自称是“三十年的老天津”。
李鸿章看中严复将其调到天津严复(1854—1921),字又陵,号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他在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显着地位,其中以西学最为显着,故康有为称严复是“中国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则把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一起,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严复1867年考入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的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
学习五年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
1877年被派往英国保穆士德大学,不久转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海军专业。
1879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严复被李鸿章看中调到天津,在新创办的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任职。
北洋水师学堂坐落在天津旧城东八里的贾家沽道东天津机器局东局旁(今东局子一带),校舍很好:“堂室宏敞整齐,不下一百余椽。
楼台掩映,花木参差,藏修游息之所,无一不备。
另有观星台一座,以备学习天文者登高测量。
”该学堂1880年由李鸿章创办,1881年7月落成并开始招收学生,学制为五年。
严复给学堂带来了现代海军思想严复的到来,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
台州府城墙的名人简介

台州府城墙的名人简介台州府城墙是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处历史古迹,建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台州府城墙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以下是其中几位名人的简介。
一、严复严复(1900年-1995年),字汝衡,台州府路仓前堡(今属临海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白话文运动的奠基人”。
严复在台州府城墙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努力下,台州方言成为了白话文的基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徐迟徐迟(1901年-1941年),字之迟,号南蓉,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奇才”。
徐迟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居住和创作,他笔下的台州府城墙成为了他的创作灵感之源。
三、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学者”。
王国维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寓居,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观点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张烈张烈(1904年-1972年),字修善,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现代画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是中国画派创始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画技而闻名。
张烈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精美的画面呈现,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几位在台州府城墙上留下足迹的名人简介。
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使台州府城墙更加璀璨夺目,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
台州府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台州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这些名人的辉煌成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台州府城墙,感受这些名人的智慧与魅力。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简介 严复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简介严复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严复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几道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间:中国近代出生地:福建侯官出生时间:公元1854年去世时间:公元1921年信仰:资产阶级思想职业:翻译家、教育家毕业院校: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代表作品: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新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在他有生之年,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多本著作,系统而全面的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巨大。
公元1854年,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一个名医世家,乳名体干,初名严传出,后改名严宗光,最后又名严复,字又龄,又字几道,晚年号野老人。
公元1866年,严复考入马尾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专业,毕业后到军舰工作。
公元1877年公派英国留学,先在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也就是在两年的留学时间里,严复接触到了大量的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这才有了后来将资产阶级各方面著作翻译到中国的事情发生。
留学归国之后,先后到福州船厂船政学堂及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
公元1889年捐官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先后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辛亥革命之后,于公元1921年受袁世凯邀请,任北京大学校长。
这个时候严复的思想由最初的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的适者生存观点,渐趋成熟,进入反省阶段,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也正是因此,他曾经一度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结合。
在任各高校校长期间,严复的思想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可谓声名显赫。
严复

LOREM IPSUM DOLOR
•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 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 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 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 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 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 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 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 回国后,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 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 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 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 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 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 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 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 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 的译文标准。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 后任该局总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
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 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 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 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 学。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 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 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 “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 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 “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复与天津
前天津时期 天津时期 后天津时期
单击添加
前天津时期的20 年,严复主要在 福建求学和英国 留学,其最显著 的特征是接受了 比较系统的西方 现代文化教育。
单击添加
达到人生顶峰
后天津时期的 20年,严复已 经成名,在名人 单击添加 光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拥下主 要活动于上海、 北京等地,当然 也常回天津。
身世背景
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等通商 口岸先后开市,大量的鸦片和洋货涌入了中国,在禁烟 运动前的严重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老问题日趋严重。 清政府没有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依旧维持着腐朽 的专制制度。面对危局,身处时代前沿的敏锐官绅们开 始放眼看世界,积极思考着应变方略
天津时期的严复
严复在天津的20年,恰值26岁到46岁,是人生最富激情和最有创新能力的 黄金时期。他先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和总办,培养中国第一代 海军人才。后他主办俄文馆,培养俄语人才。严复还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 和社会的变革,积极投入维新变法运动。他发表文章抨击现实、呼吁改革, 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同时主办《国闻报》为变法进 行舆论宣传,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文化阵地。这些事已经很了不起。 但是,这些事并不是构成其崇高历史地位的核心元素。严复之所以为严复, 最关键之处是他翻译了一系列西方经业名著,特别是翻译了《天演论》, 为一代人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粮,为中国人找到了新的世界观利方法论,实 现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思想启蒙。 严复在天津翻译《天演论》的时候,正逢中国社会文化大裂变的剧烈转 折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亡国灭 种的惨祸将中国推向了生死的边缘。欲救中国,“非讲西学不可”。但受 种种条件的限制,介绍过来的西学也是非常肤浅难以切中要害的。在这种 情况下思想文化界出现了黎明前的“黑暗”,转折中的“真空”。恰在此 时,严复将《天演论》等一系列西方经典著作介绍到了中国。《天演沦》 的轰动效应自不可免。1898年,《天演论》在天津正式出版后,很快风靡 全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天演论》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在近代中国 是不多见的。以《天演论》为标志的“严译西学”的思想启蒙是不可低估 的,严复作为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严复先生翻译的主要作品
– 《天演论》(1897) – 《原富》(1901) – 《群学肄言》(1903) – 《群己权界论》 (1903) – 《法意》(1904) – 《社会通诠》(1904) – 《穆勒名学》(1905) – 《名学浅说》(1909)
维新以救国 的政治主张
黜伪崇真 的学术思想
严复
严复先生的简介
姓名:严复 别名:严宗光 严又陵 严几道 生辰:1854年1月8日 祭日:1921年10月27日 籍贯:福建侯官 地区:福建福州 国家:中国 职业:思想家 教育家 翻译家
• 少年时期,考入了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接 受了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 1879年,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 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 期间,他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 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为赞 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回国后,他致力于海 军教育事业,但一直得不到当时掌权的洋 务派的重用。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战败深 深地刺激了严复,他以深邃的西学素养, 连续发表政论文章,倡新叛旧,尊民贬君, 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同 时,他翻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
时代背景
严复出身于中医世家,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家中 常常“囊无余钱、家无恒产”,适逢洋务运动,严复才 有机会在福州船政学堂读书,改变了这位思想家的命运。 他在船政学堂接受了自然科学教育,使他的思想在潜移 默化中发生了改变。而之后留学英伦的经历,更使他亲 身感受了英国先进的政治体制和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便为他日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字内容
天津时期的严复活得并不那么开心, 常常抱怨生不逢时。为了实现自己的 个人价值,为了救国救民,不得不放 弃官场投入到翻译西方名著当中。严 文字内容 复发挥自己的惊人智慧,利用当时天 津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源,让自己学者 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终成为名垂青 史的启蒙思想家。
• 总起来讲,天津成就 了严复,为严复提供 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严复也提升了天津, 为天津留下了一份永 远的文化遗产。严复 和天津,真正实现了 名人和名城的良性互 动。
其它 在法律、教育、史学诸方面, 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认 识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营养,又体现着严复对中国 文化的深入了解。今天看来, 这些看法仍有其学术价值。 比如他强调法治以及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控制人口增长, 注重人口素质,彻底解放妇 女,维护思想自由和言论自 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严复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功绩 是巨大的。
运用科学方法对陆王心学、佛教禅 宗所作的批判,鞭辟入里,从思想 上终结了中国古典哲学的进程;他 将中西方哲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融合的方法与观点,开启了中国思 想史从理论基础到思维模式的全新 框架,为资产阶级世界观体系奠定 了基础;他对封建旧学的批判,有 着摧陷廓清的作用,对西学的引进 与倡导,则有着筚路蓝缕之功。
严复的历史低位
有之上 识丰理足学较严 着一起 领富的了术系复 承;了严 域和中渴文统以 前他划复 。扩国望化地极 启的时是 大知向介把大 后著代中 了识西绍西的 的述作国 中分方到方爱 历与用近 国子学中资国 史思的代 的的习国产热 地想思思 文要救来阶情 位,想想 化求国,级, 。也家史 知,真满的比 • •
第一,在哲学思想方面,严 复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两个 方面:一是宣传进化论,二 第一,主张变法维新; 是提倡唯物论。 第二,强烈抨击 第二,在经济学方面,严 封建专制主义; 第三,与反对专制相应, 复是介绍资产阶级古典学派 经济理论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严复对民权问题 也是介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 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学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第三,在学术研究的方法 上,严复对于西方逻辑学最 为着意,这就是他所谓“于 学术则黜伪而存真”的科学 方法。
思想的意义
激发了人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以维护民族利 益的热情;开启了一代人的思维, 从世界观上重新武装了人们的思 维,使他们从此具有了向西方学 习的观念,从而起到了重要的资 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从当时来 看,这些思想为戊戌维新运动提 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而从 历史的整体观念来看,它们对于 其后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也 不乏积极的影响。
天津因何能吸引严复并促使他成为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天津是移民城市,市民素质高,生存 能力强,竞争意识浓厚,具有文化包 容性,善于吸引并尊重外来人才。天 津被迫开为通商口岸之后一方面在外 来殖民主义的压榨下,滑向半殖民地, 向下沉沦;另一方面加强了和世界的 联系,向近代化推进,这是向上提升。 洋务运动的展开,天津成为渤海湾地 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近代工商业的 迅速发展,必然吸引新型人才云集天 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