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于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于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于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内容提要:分层次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新型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业内同行的肯定。本文试从所在学校初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了进一步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中应当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学校和小学引导、管理方式不同,社会、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差异不断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由于数学科的特点所致,其表现更为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现实基础

(一)分层次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而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如果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认为,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必然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和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教学活动中

所表现的能力的差异。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不同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起点、不同的教学进度和各阶段不同的教学要求,无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与各类学生以“共同语言”进行交流的平台。

(二)分层次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由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的阶段,是思想、智力、才能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成长快,但知识水平低,认识能力差,个性差异比较明显,自主性和独立性倾向越来越强烈。在以往,初中阶段由于课程多,任务重、课时紧,教师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学生之间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分化越来越显著。而分层次教学恰恰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三)分层次教学符合广州地区初中生源特点。与高中参加统一考试,按成绩组织学校生源不同,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广州地区的初中招生实行的是分片就近入学、免试电脑排位的方法。这使得不管是哪一级学校,其学生程度的构成在“原始”成份上本身就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成绩、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个体差异性较大,在学习中每个人的需求不同,采取“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掌握科学的尺度,难免挫伤“尖子生”的积极性或超越“后

进生”的接受能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只有因人而异、分类施教,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上区别对待,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次教学符合数学科教学特点。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这种“条件”和“帮助”。

二、基本做法和取得成效

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按照分类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分层(年级范围分层)和小分层(教学班内部分层)两种。在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对象和方便指导管理、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从2002年开始,我根据“分层推进,机会均等,及时激励,走向成功”的原则,尝试在自己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上采取了小分层的教学模式。

(一)基本做法

主要包括:

1.学生班内分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及学习程度,把全班

学生划分为特长层(A)、提高层(B)、普通层(C)、基础层(D)四个层次,并实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定期测验抽查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接受程度,及时对学生所处层次作出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A类学生要求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B类学生要求做到基础扎实,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主要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C类学生立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要求能熟练运用课本定义、公理、公式,模仿课本例题,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D类学生要求能掌握课本基础和重点知识,减少数学学习恐惧,肯记肯做,着重于培养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分层。A、B、C、D类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相同。在此基础上,A类着重于提高,主要时间用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拓宽知识面;B 类着重于理解,以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C类着重于模仿,以教授基础知识为主;D类着重于兴趣,可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补缺、补差。

4.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各类学生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A 类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类以“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D类采取勤跟踪、常教育,多补差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兴趣感,最大程度掌握基础知识。

5.作业分层。即作业不搞一刀切,对于A层的学生争取每日都有相应教学内容的提高题;对B层学生布置作业时,则加大训练量;对C层学生减少作业量,并相应降低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D层学生尽量训练基础题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兴趣、夯实基础。

6.活动分层。即在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进行课外辅导活动时,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科学编组,尽量把学习程度相近或存在问题互补的学生编为一组,以便让他们有足够的共同语言和充分的交流。

(二)取得成效

从三年多的实践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分层次教学使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学习气氛明显增强,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继续实行“大一统”教学的班级。

1.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分层情况合理设计各层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训练,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量与质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难题,为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难度、进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降层与平层的学生也便于及时与学生家长“会诊”寻找原因,做到“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并最终把学生培养到理想程度。学生也根据教学内容接受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对自己学习程度和在班里所处层次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知,对自己的努力方向也有明确的把握。如在每次测试或考试前,我都会找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这样问:“你这次怎么样,能不能上一个层

次?”他们大都会说:“我还得努力,就差一小步。”笔者又问“你不会灰心吧?”他们会说:“我觉得我能行,我有信心晋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分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明确目标导向作用,

2.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次教学引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全面提高的教学理念,基础层的学生非但没有受到“冷遇”,反而得到重视与特别关照。如有两位同学,原来数学基础不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睡觉,作业不做,课本的知识什么都不懂,但通过分层教学,根据其所属层次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辅导、布置作业,他们都能主动的问问题,而且主动提出要求,要老师出练习给他们做,对提高数学成绩,学好数学也有了一定信心。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分层教学增加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占40.4%;看到数学题不再发怵,开始变的喜欢数学的占72.3%。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也说:“通过分层次教学,孩子能坐住板凳注意听讲了,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3.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问卷调查中,反映分层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占74.5%;反映通过分层教学增加了对问题的理解深度的占78.7%;反映分层教学能使本人存在的问题得到满意解决的占83%。在2005年的“中考”中,我所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平均高于同年级其它班达7分之多。

4.是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学生流失有多种原因: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流失;有的学生升学无望而流失;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职

业而流失;有的学生因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而流失等,但作为老师最具有失落感的恐怕要是学生由于个别科目成绩“瘸腿”而放弃学业或丧失升学机会了。据粗略统计,自己所教两个班在初二第一学期就有5名学生因数学学习成绩问题要求转学或退学。但实行分层次教学后,他们都留了下来,有的甚至还委托老师做自己家长的工作,并且其中两名同学在“中考”中数学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搞好分层次教学应注意把握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分层次教学无疑是可行的。但就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一样,我们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总结过去的成败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本人觉得搞好分层次教学应注意把握和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教师的奉献意识和责任心问题。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配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进行,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奉献意识和责任心上。必须加强教师事业心的教育和引导,还必须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积极探索减轻教师负担的途径。

二是加强师生、教师间交流的问题。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每层学生的信息和动向,让学生理解他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适应他的教法,掌握好的学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间、师生间的交流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一方面必须把握学生分层的

准确性,营造科学的小环境。教师必须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等时间,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科学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以方便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倾听不同层次学生意见,并将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手段告诉学生,使教法和学法逐渐协调。另一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同一年级所有数学科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进度的一致性,营造和谐的大环境。以创造条件增加老师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组织互相之间的听课、评课,做到优良教法的自觉良性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教师任课的相对固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不同教师、不同教法的疲于应付。

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范和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具有多阶段、多环节,不能一步到位的特点,它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它决定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的成败。只有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堂结构,兼顾各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就数学课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做到“五个精心”、把握“五个环节”。“五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精心研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检测题目;“五个环节”即启导、竞练、评讲、互学、总结等。启导(明确目标)是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再进行集体授课,养成学生认真听

课的习惯;竞练是把学生以“层”为单位,以竞赛为形式展开自学活动,在各自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布置的练习题在同层次之间比答题速度,比答题质量,消除部分学生陪堂闲坐的现象;评讲是在第二课时开始后,教师以班集体为单位评讲分层竞练的结果,解释竞练中出现的共同疑难;互学是把全班分十几个小组展开活动,以讨论各层学生在竞练中出现的不同疑难;总结是教师引导全班梳理全课时的重点内容,解决各小组难以解决的“加深题”和“拓展题”。此外,通过课堂教学仍未过关的学生,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进行课外辅导,使他们学会学懂。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的问题。激励机制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保证分层次教学成功的推进器。一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一份教案,一张试卷,一种训练方式,一个标准面对全体学生的做法,进行分层评价,及时激励,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只要按相应要求去做,努力完成各自的练习,都能在“各自的发展区”中拿A,教师要注意小结,及时表扬。二是对部分典型作业、试题,有时要采用自改互评的方法,这样差生就能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能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自己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变化情况,对学生分层实行动态管理,对经过一段时期,成绩进步较大,情况相对稳定的学生,及时调高一个层次,无进步而相对落后的调低一个层次,使学生时时处于“临界”状态,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四是要及时做好“降层”学生和C、D层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分层次教

学的意义和层次变动、划分的真正目的所在,消除被歧视的心理阴影,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呈民、李柏玲《“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2.刘堃《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最优发展》,《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 南海市石门中学数学科《分层次教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认识与体会》,《数学教育论坛》,2002年第12期。

4.广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初中学生数学分层次教学调查问卷》。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和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680659.html,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作者:平斌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实施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 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分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处于小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将很难再进行培养,可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的重要。新课程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这也给课堂教学组织提出了挑战。新课改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即要面对学生的各项差异,又要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它分为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显性分层即“走班制”,这种分层方法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内容上,实现分层设计,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有助于因材施教,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隐性分层就是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每个学生都得获得最优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显性分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把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使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全面性,真正使学生实现分层策略下的最好发展。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要求A 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在解决问题时的合情推理的特征是不按逻辑程序去思考,但实际上是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机地整合进来的一种跳跃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的涵义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做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①a>0, b >0 时, 原式= a+B ab + —=1 + 1 + 1=3 |ab ②a>0, b <0 时, 原式= a b ab —+ + =i — i —1=—i lab ③a<0, b >0 时, 原式= + =-1 + 1 — 1 = — 1 lab 分类讨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摘要:分类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常见的思想。在近几年的中考 考试题中,常常利用分类讨论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因此,从分类讨论的不同 类型和考点题型入手,阐述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类讨论 新课程 中考 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常见的思想。在每年的中考试 题中,常常利用分类讨论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而且分类讨论思想与新课程改 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是一致的。因此使学生养成分类讨 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的分类体 系非常必要。 数学中,把问题划分为若干情况,然后逐一求解的过程叫作分类讨论, 也称分情 况讨论。解答分类讨论问题的步骤是: 首先,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的对象的全体范围; 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再对所分情况进行求解,获取阶段性 结果; 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现在,把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的类型归纳如下: 一、由问题中分类定义的概念和性质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a b ab 例若a ,b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a| |b| |ab|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解析:根据题意,按a ,b 的符号,分4种情况讨论;每种情况下,利用绝对值 的性质去掉绝对值,求出代数式的值;然后综合几个结果,得出结论。 解:根据题意,按a , b 的符号,分4种情况讨论: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胡海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胡海燕 发表时间:2012-03-28T16:47:57.65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海燕 [导读]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胡海燕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 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我通过借鉴其他学校分层教学的经验,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探讨数学课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 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19.1 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等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等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采取分层备课的教学方式 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 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 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 层学生要求在B 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 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4运用分层授课适应学生整体水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八年级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圆-9(a+b)圆对于A尧B 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淤x圆-9y圆;于16x圆-9y圆;盂16(a-b)圆-9(a+b)圆,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 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尧C 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 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 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尧C 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 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淤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于说出命题的逆命题;盂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对A 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尧C 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 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 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要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学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2-007-01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 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 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 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初中数学 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相关解题技巧。并且初中生的判断 力和理解力也在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数学成绩也 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若教师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会导致有些学生不 能有效地吸收知识,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很多教师开始探 索适应目前状况的教学方法,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有很多,现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出发,引出分层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自身对分层 教学法的几点做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推动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 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 要根据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 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 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础知识的应用, 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例如,在解题训练,我提 出了A,B,C三层教学目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网络的 支持下,我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同时展示出来,每层次目标配备三道题左右,让学生先快速浏 览A层基础题,若每题都感觉思路清晰且有十分把握的话,则可立即进入B层,若B层题稍 作思考还是会迎刃而解的话,又可马上进入最高层C层题后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如果自己在 哪一层次浏览中感到不熟练或遇到困难,就选择这一层次题目来练习。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 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 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 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对于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学生内部的分层,也相应的在作业分层,及时检查备;备课分层,有的放矢;测试分层,增强信心;教育分层,尊重学生。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 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对教 师而言,课外作业是最好的、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尽 早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践中,我们将课外作业的完成质 量看作是对课堂效率最好的检验,故实行分层对待,低层次的学生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为主;高层次的学生除完成低层次学生的作业外,还要增加两道要求较高的附加题; 同时也会根据情况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做一做高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代美 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 定的学习目标。" 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内容 的处理、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内容应有不同 的量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 不同的质的要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单元测试成绩非常重视,考得好,就信心百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一、学生分层。教师必须认真 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分组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信息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 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 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习题、拓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C层学生紧扣课本,会做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习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四、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 层学

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测试分层。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 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六、评价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 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二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计划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 计划 文章 来源第三阶段(2010年3月一2010年6月)工 作计划 丰都县保合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已基本将分层教 学理论和方案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备课和上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第三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1)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实施.(2)力争通过研究达到对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 分层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和做法。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周期定为:为2010年3月始,到2010年6月止。 四、本阶段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①调查法:课题组对 我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②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不断深化教师、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使老师和学生逐步与之相适应。

五、本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使用的研究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分班认作是分层教学,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在第一、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1、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我们将认真组织 参研人员学习分层教学理论和研究方 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理论和方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认真进行分层备课的探讨和研究 经过第一、二阶段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们已形成了分层备课(即分层备课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几方面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教案。本阶段我们将更认真按此进行备课。七年级由陈晓东、舒卫东、孙斌、张有金负责,八年级由彭红忠、周友明、李建国负责,九年级由刘伟、孙克林、杨思荣负责。 3、用第一、二阶段形成的分层教学过程模式(四环节教学)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全套)

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 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 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 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 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 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 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 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 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 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 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 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 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 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 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 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 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 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 之间有什么关 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 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 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 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方晓、宋国洪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2、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学科教学实验来检验。 1.以本校作为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同时选择其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作为参照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并定期进行检验。 2.实施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参照班各个层次同学的情况进行多方位了解和调查摸底。 3. 实施过程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检验方案的实施落实情况。其中采用调查法、对比法、专题讲座、专家检验等手段,由相关备课组组织进行调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四、实验的具体操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并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活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梁 浩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梁浩 发表时间:2013-03-15T09:01:01.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3月总第128期供稿作者:梁浩 [导读] 教学目标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梁浩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五中学054000 因材施教是一个古老而有年轻的课题,分层教学是其一种具体体现。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分层教学的实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关键。因此,本文拟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具体情况约按3∶5∶2的比例确定各层次的人数。A层学生要求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树立创新意识;B层学生要求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C层学生要求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方法,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学生分层可以通过成绩考核来进行,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自愿原则、公开原则、动态管理原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加分层的成绩考核,可向学生传达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考核。在考核后,要将根据考试成绩确定的分层结果公开。如果教师暗箱操作,将自己主观的分层结果强加给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不满,被分为C层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公开分层结果后,教师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原则,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分层结果。分层之后,有的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取得了学习的进步;也有的学生不思进取,骄傲自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此,要实行分层动态化管理,将进步的学生提升到较高的层次,将落后的学生下放到较低的层次。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适合其目前状况的教学。 二、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是分层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在授课分层中,要处理好基本要求和个别要求的关系,即既要讲授基本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这就要求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层的学生进行探索性教学,引导他们自己去探求新知识,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做到能从容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对B层学生进行提高性教学,使他们既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学会自我探索;对C层学生进行补偿性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他们能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能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提问分层,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层次划分,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给C层学生多提供回答的机会。提问分层遵循的一条原则是“提供给中差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感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提问分层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向C层的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通过观察看出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然后向B层的学生提问:我们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这里要强调“且”字呢?“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句话正确吗?最后向A层的学生提问: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旋转1800之后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完全重合,由此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使C层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B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A层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辅导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因此辅导分层应包括对学生功课的辅导和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通过双管齐下,缩小学生的层次差距,让低层次的学生向较高层次迈进。在功课辅导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能够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对A层学生的辅导注重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联系和异同,通过具有较高难度的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的辅导则侧重于他们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中等难度的基础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难度不太高的综合性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对C层学生则采取“多辅导、多练习、跟踪指导、查漏补缺”的方法,帮助他们基本掌握基础知识,适时指导他们适当尝试一些中等难度的基础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师生交流,教师多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对于A层学生,教师应多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B层学生由于存在着多或少的缺点与不足,以致于成绩总是徘徊于中等水平,教师应多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找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向A层靠拢;C层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最复杂的,他们总是感到自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他们,这就需要教师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能较好地处理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