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灭活苗佐剂筛选研究

鹅细小病毒灭活苗佐剂筛选研究
鹅细小病毒灭活苗佐剂筛选研究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指导原则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申请者/制造商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某些医疗器械可能含有动物来源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构成该器械的主要部件(例如牛/猪源心脏瓣膜、羊肠缝合线、止血材料等)、涂层或者浸渗剂(例如肝素、明胶、胶原等),也可成为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辅助材料(例如牛脂等)。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可能会比非动物来源的材料(例如金属、塑料以及织物等)使医疗器械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应用到人体则又会增加病毒传播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安全性的评价,需要考虑比常规医疗器械更多方面的内容。如果申请者/制造商在准备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时有这方面的考虑,将有助于更加充分、科学地评价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受益比,进而提高产品注册申报的效率。 本指导原则是在注册申报资料中有关的技术性文件(技术报告、风险分析报告、注册产品标准及产品说明书)满足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提出的需特别关注和增加论述的内容要求。对于其他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申请者/制造商应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并参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关于含有牛、羊源性材料医疗器械注册有关事宜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7号)、《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等其他相关法规文件的要求。申请人/制造商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制造商还应当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应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生命动物组织制成的或取材于动物组织的医疗器械产品(体外诊断用医疗器械除外)的注册申报。本指导原则同样适用于采用动物组织衍生物或由动物体自然获取物质(例如:牛奶、羊毛等)制成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 三、基本要求 (一)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1.境内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在满足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下述内容: (1)技术报告 对于动物源性医疗器械,这一部分的资料需要增加涉及控制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以及免疫原性风险方面有关的技术内容。 鉴于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病毒和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人体的概率不尽相同,而不同动物种类易感染病毒和传染性病原体的种类和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动物种类的确定对于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风险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动物的地理来源、年龄、取材部位的不同也直接影响着动物源性材料所具有风险的高低。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目前已知经血液制品传染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HIV-2、HTLV和细小病毒B19。尚未发现经血液制品传染CJD。但有少数研究报告发现有实验性传染现象,因此要密切关注CJD,特别是vCJD的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血液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本技术指导原则是对血液制品(指以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制品)生产过程以及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包括指示病毒和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案的设计、结果判定以及附录所列技术验证申报的程序。 一、去除/灭活病毒方法的选择 由于不同类血液制品潜在的污染病毒的可能性不同,为此选择病毒去除/灭活方法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一)凝血因子类制品 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能去除/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的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去除/灭活病毒。 (二)免疫球蛋白类制品 对于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包括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灭活脂包膜病毒方法。但从进一步提高这类制品安全性考虑,提倡生产过程中加入特定的针对非脂包膜病毒的去除/灭活方法。 (三)白蛋白 采用低温乙醇生产工艺和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二、常用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评价 (一)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1.人血白蛋白制品 几十年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白蛋白的巴氏消毒法对HIV和肝炎病毒是安全的。其病毒灭活条件已很完善,可不要求进行病毒灭活验证。但是必须对巴氏消毒法所用设施进行验证,使巴氏消毒各参数符合要求(包括制品内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其它血液制品(液体制剂) 由于制品的组成、稳定剂(如:氨基酸、糖、枸橼酸盐等)及其浓度的不同,均会对灭活病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采用巴氏消毒灭活病毒方法时必须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 (二)干热法(冻干制品) 80℃加热72小时,可以灭活HBV、HCV、HIV和A V等病毒。但应考虑制品的水分含量、制品组成(如:蛋白质、糖、盐和氨基酸)对病毒灭活效果的影响。应确定允许的制品瓶间各参数的差异。病毒灭活用的干热箱至少每半年验证一次。验证时干燥箱内应设多个测温点(包括制品内、箱内最高和最低温度点)。 (三)有机溶剂/去污剂(S/D)处理法 有机溶剂,如:磷酸三丁脂(TNBP)和非离子化的去污剂,如:ritonX-100或吐温-80结合可以灭活脂包膜病毒,但对非脂包膜病毒无效。常用的灭活条件是0.3% TNBP和1%吐温-80,在24℃处理至少6小时;0.3%TNBP和1%riton X-100,在24℃处理至少4小时。S/D处理前应先用1μm滤器除去蛋白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颗粒(颗粒可能藏匿病毒从而影响病毒灭活效果)。加入S/D后应确保是均一的混合物。在灭活病毒全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在加入S/D后过滤,则须检测过滤后S/D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应进行适当调整。吐温-80应采用植物源性,并应采用称量法量取。 (四)膜过滤法 膜过滤技术只有在滤膜的孔径比病毒有效直径小时才能有效除去病毒。该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应

常见的动物病毒

常见的动物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1、群体:口蹄疫病毒是牛、猪等动物口蹄疫的病原体,人类偶能感染 2、防制:由于病毒高度的传染性,防制措施必须非常严密。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牲畜,一旦发病,立刻样封锁现场,焚毁病畜,周边地区畜群紧急免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防护带 二、狂犬病病毒 1、群体:引起人和各种混血动物的狂犬病,感染的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几乎都难免死亡 2、防制:目前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大致为几个方面 1)、扑杀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定期免疫接种、检疫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三、痘病毒 1、群体:各种动物的痘病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2、防制:主要采用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良好 四、猪瘟病毒 1、猪瘟病毒只侵害猪,使之发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2、防制: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得到广泛应用

五、犬瘟热病毒 1、群体:是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体,本病是犬、水貂及其他皮毛动物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 2、防制:检疫、卫生及免疫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 六、兔出血症病毒 1、简介:是兔出血行败血症的病原体,一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2、防制: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用组织灭活疫苗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七、新城疫病毒 1、简介:能是鸡和火鸡发生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2、防制: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防制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卫生、消毒、检疫和免疫等 八、禽流感病毒 1、简介:能使家禽发生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 2、防制:预防措施包括国际、国内及局部养殖场3个不同水平 国内是防制病毒传入及蔓延;养殖场还应侧重防止病毒有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措施阻挡野禽。

病毒灭活验证模版

***注射液 病毒灭活工艺验证研究 1 “***注射液”生物原材料-**(动物)的病毒污染验证文献综述 2 用于生产“***注射液”的生物原材料-**(动物)的病毒感染的检测 3 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对指示病毒的灭活实验

1 “***注射液”生物原材料-**(动物)的病毒污染验证文献综述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动物)的病毒包括***、***、***、……*种,其中***、***……病毒可感染人类。以下按***(动物)源性病毒的来源、种类及分布;人体的危害(是否人畜共患);理化特性;检测方法的次序对各病分述如下: 1、***症 …… 2、…… 附表1 ***(动物)源性病毒的特征 病毒名称病毒的分类核酸类型囊膜病毒颗粒大小(nm)***病毒***科***属RNA or DNA 有or 无***~*** …… 附表2 ***(动物)源性病毒的理化性质 病毒名称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化学物质敏感性 ***病毒可耐***℃可耐pH*** 能抵抗***,对***敏感 …… 附表3 ***(动物)源性病毒的检测方法 病毒名称血清抗体 检测方法 病毒抗原检测 组织样品方法 ***病毒**** 皮肤、肝、口腔分泌物、 粪便等 *** …… 参考文献 1、***** 2、

2 用于生产“***注射液”的生物原材料-**(动物)的病毒感染的检测 1、原理及目的 所有用于制药生产的生物性原材料等都有受到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为验证“***注射液”的生物原材料-**(动物)种***、***病毒的感染情况,特进行下述实验。验证以保证生物原材料的安全性。 2、检测方法的选择 综前所述,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病毒性感染共有*种,其中***、***可感染人。我们对其中较为重要***、***病毒作为评价***动物病毒感染的指标,进行现场的采样检测,涉及的项目主要是:***抗体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 3、生物样品的种类及采样方法 3.1 血清抗体检测样品 在动物饲养场随即抽取生长健康、无疾患,体重在***—***的动物**只,从***采血***ml(无菌操作,置于*ml试管封口4℃保存备用)。 3.2 组织样品的病毒抗原检测:样品采集地点同上,动物采血处死后无菌取***样本分别置灭菌后的样品瓶中密封,4℃保存备用。 4、实验室样品处理及检测方法 4.1 样品处理 4.1.1 血清的分离按……方法,***转/分离心**分钟,分离血清,备用。 4.1.2 组织样品的处理……。 4.2 样品检测 4.2.1 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试验。详见附件1 4.2.2 组织样品检测采用***试验。详见附件2 5、实验结果 见表**动物血清及组织样品中***病毒抗体及抗原检测结果 样品血清**组织**组织**组织 检测内容抗体抗原抗原抗原 结果———— 6、结论 在所采集的**动物样品中未能检出***、***病毒的血凝活性,结合***动物的饲养和生长情况,本品所选用的***动物符合生物原材料无病毒污染的要求。 附件:***试验操作术式 1、材料*** 2、操作方法*** 3、结果判定*** 4、病毒单位的计算***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1-7658(2004)10-0293-04 =论著>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王炜红 陈微娜 葛 洪 侯延文 林 玲 宋长江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36) 提要 为研究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依照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有效氯800mg/L 的次氯酸钠、10mg/L 的优氯净和50mg/L 二氧化氯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0.01mol/L PBS 配制的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含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含有效氯400mg/L 的次氯酸钠设计的6组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用该方法检测证明,以含有效氯400mg/L 次氯酸钠消毒剂,作用30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平均灭活对数值\4.0。试验发现,0.03mol/L 的PBS 、卵磷脂以及吐温80对Vero 细胞生存率均有影响。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有效氯;灭活试验中图分类号:R187.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EST METHOD FOR INAC 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 HLOR INE -C ONTAIN -ING DISINFECTANTS WANG Wei -hong,C HE N Wei -na,GE Hong ,HOU Yan -wen,LIN Ling ,SO NG Chang -jiang (Heilongjian 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 trol,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test method for inac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s,laboratory obser -v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est procedures specified in 5Disinfection T echnical Guidelines 6,2002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iu m hypochlochlorite containing available chlorine 800mg/L,10mg/L You-L -Ji ng ,50mg/L chlorine diox ide and 5g/L sodi um thiosulfate neutralizer reconsti tuted with 0.01mol/L PBS had no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The results of neu tralizer identification test,in which 6groups were designed using 5g/L sodium thiosulfate as the neutralizer for 400mg/L sodiu m hypochlori te disinfectant,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838917062.html,ing this method,it was proved that sodium hypochlori te containi ng available chlorine 400mg/L with a 30min con tact time could inactivate polivirus wi th an average inacti va -tion logarithm \4.0.It was found by test that 0.03mg/L PBS,lecithin and tween 80had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Key words p oliovirus ;neutralizer ;available chlorine;inactivation test 1作者简介2 王炜红(1958-),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大学,副主任 医师,从事病毒防治、消毒学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作为病毒灭活试验代表,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脊髓灰质炎病毒属无包膜小RNA 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抗力比较强,培养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在很多细胞内均可生长,用其作为评价消毒理化因子灭活指标国内外都有应用11,22。但在体外灭活试验中,很多试剂对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消毒试验中的消毒剂、中和剂及稀释液等,给试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科学评价消毒剂对该病毒的灭活效果,依据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以含氯消毒剂为对象,在实验室研究了脊髓灰质 炎病毒的灭活试验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 1.1病毒滴定方法 用Vero 细胞培养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悬液,再用细胞维持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96孔培养板)4孔,置于37e 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逐日观察结果,连续观察5d,记录细胞病变情况,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 50)。1.2中和剂鉴定试验132 1.2.1预备试验 分别测定消毒剂、中和剂、中和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1取次氯酸钠、优氯净和二氧化氯系列稀释液,分别接种于已经形成单层细胞 # 293#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年第21卷第4期

新型鹅细小病毒VP3抗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录 第1章文献综述 (1) 1.1 鹅细小病毒流行现状 (1) 1.2 鹅细小病毒的特性 (2) 1.2.1 GPV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2) 1.2.2 宿主范围和培养特性 (2)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特性 (3) 1.2.4 GPV的基因结构 (4) 1.2.5 GPV编码蛋白及功能 (6) 1.3 鹅细小病毒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8) 1.3.1 病原学诊断 (8) 1.3.2 分子生物学诊断 (9) 1.3.3 血清学诊断 (10) 1.4 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13)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第2章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 (15) 2.1 材料与试剂 (15) 2.1.1 菌种和载体 (15) 2.1.2 酶和试剂 (15) 2.1.3 各种溶液及培养基 (15) 2.1.4 主要仪器 (17) 2.2 方法 (18) 2.2.1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18) 2.2.2 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 (18) 2.3 结果 (21) 2.3.1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21) 2.3.2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3的构建 (21)

2.3.3 目的蛋白的表达 (22) 2.4 讨论 (23) 第3章鹅细小病毒VP3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24) 3.1 材料 (24) 3.1.1 酶和试剂 (24) 3.1.2 各种溶液 (24) 3.1.3 主要仪器 (24) 3.2 方法 (24) 3.2.1 VP3蛋白包涵体的提取 (24) 3.2.2 包涵体粗纯化 (25) 3.2.3 VP3蛋白Ni柱亲和层析 (25) 3.2.4 重组VP3蛋白Western-blot分析 (25) 3.3 结果 (26) 3.3.1 包涵体粗纯化 (26) 3.3.2 VP3蛋白Ni柱亲和层析 (26) 3.3.3 重组VP3蛋白Western-blot分析 (27) 3.4讨论 (27) 3.4 讨论 (27) 第4章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28) 4.1 材料 (28) 4.1.1 病毒和血清 (28) 4.1.2 试剂及溶液 (28) 4.1.3 主要设备 (28) 4.2 方法 (28) 4.2.1 间接ELISA方法步骤 (28) 4.2.2 间接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29) 4.2.3 间接ELISA方法的评价 (30) 4.2.4 血清样品的检测 (31)

艾滋病病毒灭活试验

艾滋病病毒灭活试验 (1)目的 测定消毒剂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灭活所需的剂量,以验证对该病毒污染物消毒实用剂量。 (2)实验原理 用细胞感染法测定消毒剂作用前后(或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中HIV 的量。以细胞病变作为判断指标,确定各组病毒的感染滴度,计算消毒剂对 HIV 的灭活对数值。 (3)安全防护 试验中要求采取严密防护措施。我国规定所有接触 HIV 的试验均需在生物安全三级(biological safety level 3,BSL 3)实验室内进行,并制定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 HIV 灭活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 (4)试验分组 1)试验组。根据所测消毒剂对其他微生物的杀灭或灭活剂量估计,设立适宜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组(不少于1个浓度,3个作用时间),对作用时间的设计应不短于30s。所设组应能测出使 HIV 全部灭活所需的最低有效剂量(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 2)阳性对照组。用去离子水代替消毒剂,按试验组规定步骤加入 HIV 悬液进行试验和培养,观察 HIV 生长是否良好。 3)阴性对照组。用不含 HIV 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观察所用培养基有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4)消毒剂对细胞毒性组。取 100μl 待测消毒剂,加入含有100μl 用完全培养基制备的MT4 细胞悬液(含细胞400 000 个/ml)的 96 孔培养板内。置二氧化碳温箱(37℃)中培养 7 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确定消毒剂对细胞无毒性的最高稀释度。 (5)HIV 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操作程序 1)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 MT4 细胞,在37℃ 温水中迅速融化,并用细胞维持液洗涤两次后,转种于加有 10ml 完全培养基培养瓶中。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细胞对数生长期时收获细胞用于消毒试验。2)从液氮中取出冻存HIV-1毒种,接种于含10ml细胞悬液(含细胞700 000个/ml~800 000个/ml)培养瓶中。逐日观察病变,待3/4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病毒。收获时,将培养液取出,尽快离心,并将含病毒的上清液按每管 0.5ml 分装于无菌离心管(1.5ml)中,冷冻保存于-80℃备用。如不能立即离心,可暂将培养瓶冷冻保存于 -20℃,并争取尽快离心分装。 3)取待测消毒剂,用无菌去离子水作 1:2、1:4、1:8 ...系列稀释。视消毒剂的类型和实验目的,确定最高稀释度。为防止污染培养液,必要时在试验前需将消毒剂过滤除菌。 4)取 50μl 待检消毒剂,与 50μl 病毒原液混合。在规定温度作用一定时间(根据试验要求确定作用时间和温度),立即加入0.9ml 用完全培养基制备的 MT4 细胞悬液(400 000 个/ml),在37℃,放置 40min,以确保残留病毒全部吸附在细胞上。阳性(病毒)对照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小鹅瘟(鹅细小病毒感染) 【病因】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脑、肝、脾、肠内容物及其他组织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和饮水、带病毒的种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症状】7日龄左右的雏鹅感染后,往往是最急性型,有时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病初精神不振,缩颈,打瞌睡,拒食,但多饮水,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气喘流涎,两腿麻痹或抽搐,两脚缩起,半小时即死。 【诊断】主要是1日龄鹅易感,成年鹅不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下痢和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剖检见肠管膨大,里面含有带状或圆柱状的白色栓子,基本可确诊。 【预防】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坊传播的,因此孵坊中的一切用具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林熏烟消毒。刚出壳的雏鹅要注意不与新收进的种蛋和大鹅接触,以防感染。预防可接种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 每只小鹅喂服2粒白胡椒,只用1次,可预防小鹅瘟。

【治疗】 方l新鲜鱼腥草适量,捣汁灌服或自饮。病鹅每只每次1~2毫升,分早、午、晚3次灌服,也可让其随意自饮。 何日远[《中兽医学杂志》介绍,用此方给病鹅每次灌服2毫升,1日3次,连灌2天痊愈,取得100%的治疗效果。 方2马齿苋120克,黄连50克,黄芩80克,黄柏80克,连翘75克,双花85克,白芍70克,地榆90克,栀子70克(200只鹅用量)。 上述药物以水煎煮,药液灌服或拌饲料喂,1日2次,连用3~4天。治疗效果很好[卢文贵,《中兽医医药杂志》。 方3每10只小鹅,每天用鲜半边莲50~100克,以冷开水捣烂取其汁。肉豆蔻15~25克、大风藤(入地麝香、过山香)20~30克、砂仁3~5克,如下痢不止或遇寒冷阴雨天可 再加肉桂3克、鸡矢藤5~10克,加清水共煎。取上述两种药液和大米粉混成米浆(或浸米),饲喂病鹅(7日龄内的小鹅应极少喂或不喂青菜)。 或每10只小鹅每天用通城虎5~10克,肉豆蔻20~25克,遇寒冷阴雨天加桂枝5~10克,用法同上。病鹅经服药2~6天可见明显效果。治疗256只病鹅,观察20日以上,治 愈180只,疗效达70%。

动物微生物—主要病毒

第十二章主要病毒 一、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随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24h才被破坏, min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6.IMViC试验是指、、、。 7.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8.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9.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 10.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 11.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三大类。 12.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 13.根据生化特性,可以将葡萄球菌分为、、三种,其中以致病力最强。 14.大肠杆菌能发酵糖,沙门氏菌不能发酵糖,这是两菌鉴别的主要生化试验。 15.沙门氏菌的抗原结构可包括、、等三种主要成分。 16.猪瘟免疫所用的弱毒疫苗称为。 17.分离鸡新城疫病毒,经常采用鸡胚的方法接种。 1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病毒。 19.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最早是在发现。 2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侵害的器官是,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 2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灭活菌,根据来源不同包

括、、三种。 二、选择题 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M抗原; B.H抗原; C.O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 3.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 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 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 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 A.IMViC试验; B.甘露醇分解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 E.葡萄糖发酵试验 5.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有鞭毛能运动; 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 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 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B.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 D.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 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A.3个; B.5个; C.10; D.50; E.100 8.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9.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10.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血浆凝固酶 E.红疹毒素 11.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12.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产酸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以同种来源组织为原料经加工或组成的产品。 我国目前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组织供体的病毒筛选多采用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其中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还要求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核酸。但是,尽管对供体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仍然存在漏检和未知病毒污染的风险,以及生产过程中带入外源病毒的风险。因此,要求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并对病毒灭活工艺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 本指导原则是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采用的病毒灭活工艺及相关参数等,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

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本指导原则为2011年发布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修订版。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修改指导原则中相关语言描述;完善指示病毒类型及举例的相关描述;调整病毒灭活/去除有效性验证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 三、基本要求 (一)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病毒灭活有多种方法,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工艺。采用病毒灭活工艺应综合考虑以下问题,包括病毒灭活效果的验证;病毒灭活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病毒灭活工艺本身的公认性、可靠性、重现性、易放大性及经济性。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举例如下: 1.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是湿热灭活法之一,是国内外公认的病毒灭活方法。该灭活方法可灭活脂包膜和部分非脂包膜病毒。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充分清洗血液及骨髓成分后,可运用该方法进行病毒灭活。采用该方法时应考虑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干热灭活法 干热灭活法主要用于冻干制品的病毒灭活。该方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已为实验室验证和临床应用所肯定,可灭活HIV、乙型肝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导语: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 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一些重大的疾病面前不管你有多少钱,你身份有多么珍贵,你都显得那么渺小。有些病甚至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让受害者一生都活在它的阴影下。 脊髓灰质炎病毒,光说这几个字可能大多数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是小儿麻痹症的专业的叫法。也许有些人小的时候也曾经患过这种病,有的可能完全治好了,有的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从而留下这种病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人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分裂为VP2与VP4,为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中生物常见的生物分类

高中常见生物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①病毒 ②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特点:与病毒相比结构不完整,仅由核酸或者蛋白质构成生命体,如引起疯牛病的阮病毒就是蛋白质构成的机体) 按照宿主细胞将病毒分类: ①动物病毒: RNA类(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1N1、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天花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细菌病毒:噬菌体(DNA)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1>真核生物: ①动物:高等动物(人等);低等动物:疟原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②植物:高等植物(玉米等);低等植物:黑藻、团藻、小球藻、水绵等 ③真菌 a、酵母菌; b、霉菌(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c、食用菌:(香菌、蘑菇、平菇、金针菇等 <2>原核生物:(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 ①细菌:名字中含有杆、酸、球、螺、线、弧等的细菌) ②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鱼腥藻) ③支原体、衣原体、立细菌克次氏体、螺旋体。 4、微生物代谢类型: 微生物的分类范围:所有原核生物、真菌、原生生物(指由一个细胞构成一个生物体的动物和植物的总称)、病毒 同化类型: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 2 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 2H 2S+CO 2 →(CH 2 O)+H 2 O+2S (备注: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光合作用中不产生O2) ②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 2+4H 2 →CH 4 +2H 2 O ④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病毒灭活苗制作过程

病毒灭活苗制作过程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兽用生物制品的动物疫苗种类,类型上均有重要的进展,各种新疫苗不断研制成功。大体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混合疫苗、同源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将细菌或病毒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的一类生物制品。灭活疫苗分为组织灭活疫苗、培养物灭活疫苗。其特点是:易于保存运输,疫苗稳定,便于制备多价或多联苗。其缺点是:注射剂量大,多次注射,不产生局部免疫力。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以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此外,也有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毒株,同样有人工育成弱毒株的遗传特性,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如:鸡新城疫LaSota疫苗。 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利和害,发展重与轻,学者历来都有争论,现将两者的优缺点简介见灭活疫苗与弱毒活疫苗比较 灭活疫苗 优点: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不出现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多联的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条件影响小,有利于运输保存。 缺点接种次数多,剂量多而大,免疫途径必须注射,不产生局部免疫,需要高浓度抗原物质,生产成本高。 弱毒活疫苗 优点:一次免疫接种即可成功,可采取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如注射、滴鼻、饮水、喷雾、划痕等),可引起整个免疫应答,产生广普性免疫及局部和全身性抗体,免疫持久,有利于消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缺点: 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中持续传递后毒力有增强返祖危险,疫苗中存在的污染毒有可能扩散;存在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从而影响免疫效果;要求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储存。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的菌(毒)株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苗对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病有免疫保护效能,但单价苗仅能对多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病中的对应型有保护作用,而不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免疫保护。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力,且可适于不同地区使用。 混合疫苗:又称多联疫苗。指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具有减少接种次数,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针防多病的生物制剂。 制作过程 1.匀浆 取患病个体的肝、脾、肾(有时取症状明显部位)在研钵中研磨成匀浆,研磨需灭菌,尽量保证无菌操作。研磨中添加适量的已灭菌的生理盐水。 2.反复冻融 将匀浆放入-40℃冷冻,待冷冻完全后拿到室温融化,如此反复冻融3次以上。 3.离心 冻融后的匀浆在50ml离心管,8000r离心机中离心15min。取上清放于已灭菌的空瓶中并稀释后添加抗生素。

流感灭活效果验证方法的研究

流感灭活效果验证方法的研究 【摘要】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灭活病毒,会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 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规的灭活不影响病毒蛋白的一级结构,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没 有变化。流感灭活是通过科技研究的方法,把致病微生物的致病能力去除,而保留其抗原特性,就是灭活。致病微生物没有活性,也就是没有致病性,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才能给人接种。而其保留了抗原特性,在进入人体后,人的免疫系统才能识别反应,从而产生对改病原 微生物的保护性抗体,使人不再患病。 【关键词】H7N9禽流感流感灭活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 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 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 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1] 同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范围流行,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禽流感 可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死亡,故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为了有效的防控禽流感采 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对流感灭活效果进行研究。 1近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组禽流[CM19-22]感灭活苗(H5N1,Re-1株)在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禽 流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重组禽流感灭活苗和禽流感灭活苗对鸡免疫效果的对比研究观察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 接种10日龄、14日龄和21日龄的SPF鸡,接种后HI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 1.1将H5N1和H5N2疫苗分别接种21日龄SPF鸡,结果表明,H5N1和H5N2均能刺激SPF 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 1.2分别接种三黄鸡,接种后21 d,H5N1能刺激三黄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而H5N2不能刺激三黄鸡产生合格的HI抗体,与SPF鸡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 1.3经过二次接种,HI抗体平均为8.9 log2,与SPF鸡组接种后42 d的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与一免后21 d的各组HI抗体效价相比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应用禽流感灭活苗对三黄鸡免疫接种,必须进行二免方可达到理想免疫效果,而应 用重组禽流感灭活苗对三黄鸡进行免疫接种,一次免疫即可获得较高的HI抗体效价。 2超高压技术灭活的流感病毒FM1株保留了很好的免疫原性 在我国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为第一代疫苗,其中全病毒灭活疫苗虽然免疫效果好,但因为发 生副反应的几率高,且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和安全性等问题不适宜儿童和老年人接种。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是指超过100mPa的压力,作为一种有效的灭菌消毒的物理 手段已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工程的多个领域〔2~4〕,采用超高压技术灭活病毒可以提供一个 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病毒颗粒不仅丧失了原来的感染性且很好的保持了病毒的免疫原性, 制备过程简单,不添加化学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超高压处理的病毒组 肺指数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证实了超高压处理的流感病毒FM1株保留了与未经超高压处理病毒相似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了针对流感病毒有效的 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清除了入侵的流感病毒,有效的避免了病毒性肺炎的发生。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等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附件2: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 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为及早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病例,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和循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WS294-2008)、《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甘肃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甘肃省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s)、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和脊灰野病毒,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和循环。 (二)规范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以及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调查处置。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高危AFP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VDPVs、cVDPVs和脊灰野病毒的报告、调查和处置工作。 三、脊髓灰质炎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 3个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病学资料表明,Ⅰ型野病毒引起的传播约占80%~90%,其次为Ⅲ型野病毒,目前世界上已无Ⅱ型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脊灰病毒在遇热、甲醛、氯和紫外线时迅速失去活力。对乙醚不敏感,对热和干燥甚敏感。使用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由于病毒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无麻痹型患者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传播该病上起重要作用。本病的潜伏期为2~35天,一般为7~14天。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1~2周排毒率最高,可从70%以上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病毒,退热后传染性减小。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 2.传播途径 感染者一般通过大便排出病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