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情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 ] 杨 永 华 .糖 尿病 并发 脑 梗 死 3 2 4例 临 床 分 析 E] J.实 用 心 脑 肺 血
管 病 杂 志 , 0 8 l ( ) 1 4 2 0 ,6 3 :9 .
r ] Ar oxA, v sA,G rf— r lsL t 1 e e r l na cin 3 bi Ria a caE o e ,e a.C rb a i frt o
[ ] 张 曦 之 , 非 浩 . 尿病 与脑 梗 死 预 后 关 系 的 研 究 [] 1 莫 糖 J.广 西 医
学 , 0 0, 3 4 9 7 2 0 2 ( ): 9 .
脑 梗 死 和糖 尿 病 均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 发 病 , 梗 死 是 糖 多 脑 尿 病 严 重 并 发 症 之 一 , 导 致 糖 尿 病 患 者 死 亡 , 体 及 脑 功 是 肢 能 障 碍 的主 要 病 因 。研 究 发 现 糖 尿 病 导 致 脑 血 管 缺 血 性 病 变 的主 要 发 病 机 制 与 高 血 糖 以 及 糖 尿 病 代 谢 紊 乱 所 致 的 微 血 管 病 变 以及 血 液 流 变 学 和 抗 凝 纤 溶 系 统 发 生 异 常 有 关 ] 。 高 血 糖 可 引 起 脑 内血 管严 重 的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以 小 动 脉 和 尤
( 稿 2 1 - 22 ) 收 0 11 0
发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 且 由 于上 述 因 素 使 脑 梗 死 在 急 性 期 抑 并
制 了侧 支 循 环形 成 , 碍 了 缺 血 脑 细 胞 的 功 能 恢 复 , 致 预 阻 导
2型 糖 尿 病 并 发 脑 梗 死 临床 分 析
.
・6 ・ 9
后 较 差 。从 本 组 数 据 显 示 的结 果 中 可 看 出 , 尿 病 并 发 脑 梗 糖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情分析与护理观察

【 ]马 3
Hale Waihona Puke 蓝 . 尿病 足 的护 理 5 例 【 ]中 国实 用护 理 杂 志, 糖 6 J.
[ 收稿 日期 :00O .l 编校: 建梅1 2 1.1 2 朱
2 0 , (2 : . 0 4 0 1) 7 2 1
选择我院20 年1 2 0年 1月收治的3例2 04 月~ 0 9 2 O 型糖尿病合并
脑梗死 患者 ,其 中男 1例 ,女 l例 ,年 龄 5 —8岁 ,平均 7岁 。 7 3 7 7 5 所有病 例均 符合 19年 全 国第 四届脑 血管 变学术 会议 制定 的脑梗 95 死 诊 断标准 ,并 经 头颅 C 或MR 检验 证实 。2 T I 型糖 尿病 的诊 断依 据 病史 和 入 院后 检测 血糖 数 值 ,采用 19 年W H 糖 尿病 诊 断标 99 O 准 。糖 尿病 病程 为0 2年 。腔 隙性 梗死 为梗 死灶 直径 ≤ 1 m, —5 .c 5 共 5 。 多发 性梗 死 为 C 或 MRI 例 T 同时 发现 2 或2 以上 的梗 死 个 个 灶 ;经过 采取 一系 列的精 心护 理 ,取得 了较好 的愈 合效 果 ,无 并
巨大社会负担还在逐年递增。脑梗死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 的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进而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给
家 庭 和社 会带 来极 大 负担 【 3 】 活质 量括 患者 生理 、心 理功 能 、 。生 社 会关 系融 洽 、家庭 幸福 、情绪 饱满 及身 心健 康等方 面 。脑卒 中
般要 求 每2~ 个 月复 查收 缩压 、舒张 压 、B N、S r 3 U C 、UA R E
H Ae b l ,以了解病情 控制 情况 ,并 即使调 整用药 剂量 。 】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 的检查结果显著劣 于观察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尸 ( l 0 . 0 1 ) 。见表 1 。
例( %)
1 . 1 临床 资料
选 择我 院 2 0 1 0 年1 2 月—2 0 1 1 年 1 1 月
表 1 2组患者神经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便, 效果理想 ,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1 】 樊 明文. 牙 体牙髓病 学[ M ] . 第 3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0 :
2 1 7— 2 1 8 .
有文献建议 , 垫了氢氧化钙后再垫一层玻璃离 子或聚羧酸 锌【 l J , 笔 者认 为应根据洞 的深度来衡 量 , 如洞较深 , 髓 室顶牙本
( 4 . 3 5 ±1 . 3 6 ) 年; 观察 组 4 4例 , 男3 3例 , 女1 1例 , 年龄 4 1 岁~ 8 2 岁, 平均年龄 ( 6 1 . 7 8 ±1 0 . 9 8 ) 岁, 病史 2年 一 l 1 年, 平均( 6 . 5 3 ±
1 . 9 5 ) 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的临床诊断标准。
见草油丸、 维生素 E 、 阿司匹林等。 2组患者疗程 均为 3 个 月, 治 疗结束后 对患者进行 血脂、 血糖、 神 经 系统功 能等 方面检查 。 结 果 对照组神 经功能的检 查结果显著 劣于观 察组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O 1 )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注射胰 岛素及
作者简介 : 王冠超 , 男, 本科 , 主治 医师。
用较小 的药物进行治疗 , 其具有一定 的软化 血管、 抗凝 、 降脂功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 年8 月第 1 7 卷第 2 2 期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原因。
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组141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检查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的sbp、dbp、fbg、tc、tg、ua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引发脑梗死的因素主要有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等,如果糖尿病病人已得到确认,则务必要使血糖以及血压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断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改进。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危险原因【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5-02糖尿病(dm)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如果糖尿病与脑梗死结合的话,其危险程度相比于没有患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前者是后者的2~3倍。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此相对应,糖尿病病人数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伴随脑梗死目前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患有该种疾病后,不仅病情严重、而且预后非常差,正是因为如此,该疾病的死亡率长期以来始终居高不下,这不管是对社会来说,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1]。
现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9±11.7岁。
将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组141例设为对照组,男69例,女72例,平均年龄63.5±11.8岁。
1.2临床诊断。
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时依据的都是以中华医学会在1995年10月召开的脑血管病会议上(全国性学术会议)出台的诊断标准,且都通过了ct以及mri扫描并得到了证实。
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危险因素分析

组 )5例 , 2 3 男 O例 , 1 女 5例 , 龄 ( 0 9 岁 , 尿 病 病 程 0年 ~ 年 6 ±1 ) 糖 2年 。 组 年 龄 、 别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O 两诊 断 分型 符 合 l 9 9年 w H0 制定 的 2型 糖 尿 病诊 断 标 准 。 9 腔 隙 性脑 梗 死 的诊 断 标 准 按 1 9 9 5年 全 国第 四 届 脑 血 管 会 议 修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发 病 多 由于 高 血压 动 脉 硬 化 引 起 , 急 性 或 亚 ① 呈 急性 起 病 ; 多无 意 识 障 碍 ; 床 表 现 都 不 严 重 ; 经 头 颅 C 或 临 均 T
和组 织 损 伤 , 而促 进 了血 栓 形 成 。③ CRP水平 的升 高 可 以 通 从
疗 的病 人 共 7 5例 , 中腔 隙 性 脑梗 死 组 ( 其 A组 )0例 , 巾男 1 4 其 8
例, 2 女 2例 , 龄 ( 0 1 ) ; 尿 病 并 发 腔 隙 性 脑 梗 死 组 ( 年 6± 8岁 糖 B
意外 。近 年 研究 表 明 , 期 反 复 的慢 性 炎 症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形 长
成 和 进 展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炎 症 反 应 在 缺血 性 脑 损 伤 中 起 着 重 要作 用 。c 反 应 蛋 白 ( R ) 一 种 炎 症 标 记 物 。超 敏 C P 是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04 0 4 5 0山 西 永 济 市 人 民 医 院神 经 内 科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0 36 /. s . 0 7 s 1x 2 1
1 8.1 11
本组 资料 显示 ,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有
1. % 有 一 过 性 血 糖 增 高 。患 脑 血 管 病 87
经 统计 学 分 析 , 糖 尿 病 组 的 痊 愈 率 非
( 0 0 )显 效 率 ( 0 0 ) 明显 高 于 P< .5 , P< .1 ,
糖 尿 病 组 17例 , 6 0 男 5例 , 4 女 2例 , 年龄 4 9~8 2岁 , 均 5 . 平 7 7岁 。非 糖 尿 病
糖 尿 病 组 , 尿 病 组 的重 残 率 明显 高 于 非 糖 糖 尿 病 组 ( < .5 , 表 3 P 00 )见 。
血糖 升 高 , b 1 H A c在 正 常 范 围。H A1 b C
的形 成 是 一 种 无 需 酶 催 化 、 慢 连 续 的 不 缓
可 逆 过 程 ,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10 日内 , 在 2 这
个 反 应始 终 进 行 , 生 成 速 度 与 血 糖 浓 度 其
成 正 比 , 而 H A C的 含 量 可 以 反 映 测 因 b1
特 征 性 改 变 , 现 为 基 底 膜 增 厚 、 类 沉 表 糖 积 、 肪 样 和 透 明 变 性 、 腔 狭 窄 、 血 管 脂 管 微
血压病史 、 心病 史等方面经统计学分 析 冠
无 差 别 , 高 脂 血 症 、 尿 病 肾病 、 尿 病 但 糖 糖 视 网膜 病 变 等 方 面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差 别 有 意 义 ( < .5 , 表 1 P 00 )见 。临 床 表 现 : 部 全 病 例 均 有 头 疼 、 晕 、 心 呕 吐 、 体 麻 木 头 恶 肢 等 症 状 , 尿 病 组 偏 瘫 : 力 0~ I级 4 糖 肌 I 7 例 , ~V级 3 Ⅲ 9例 , 识 障 碍 9例 , 语 意 失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特点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把2011年5月~20l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156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总结两组患者头颅ct(或者mri)扫描图像的特点;根据对照组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饮食疗法,针对血糖水平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12周后进行治疗效果判定。
结果:两组患者头颅ct(或者mri)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再发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影像检查方法ct扫描使用gehi-speed扫描仪可进行全身螺旋ct,参数:机架转速0.33秒/圈,准直0.625mm×64,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380ma,矩阵512×512,其中扫描基线则以头颅为om线,设定单层后及层间距为10mm,并连续进行12层扫描。
mri扫描则使用西门子novus0.35tmri机器,采用一般检查参数t1wi,以及t2wi横断面图像与t2wi矢状面图像进行检查。
嘱患者仰卧位头先进,扫描线平行于眦耳线,扫描范围自颅顶至枕骨大孔。
根据头颅ct(或者mri)扫描图像表现将脑梗死分为再发性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
对患者一般在入院后2h-2d内安排进行第一次头颅ct(或者mri)扫描,而在住院治疗12周后则分别选择头颅ct(或者mri)进行复查。
1.2.2治疗方法根据对照组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扩血管药物或者(和)解除血管痉挛药物增加脑部血液循环脑动脉供血、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降低血黏度、营养脑神经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例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胞二磷胆碱等,有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血脂高患者给予调脂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情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与非脑梗死组的生化指标的比较。
方法:选择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梗死组40例,非梗死组36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
结果:42例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无效死亡5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BMI、BG、收缩压、TC、TG、HbAlc、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复杂,早期积极防治是减少2型糖尿病(DM)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脑梗死(CI)发病率的关键。
标签:2型糖尿病;脑梗死;临床特点
2型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CI)比较常见,应高度重视、早期全方位治疗其合并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程度。
本研究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梗死组40例,非梗死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合相关文献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50~84岁,平均65.4岁。
发病前有明确糖尿病史47例,病程1~26年。
合并高脂血症35例,其中,高胆固醇型10例,高三酰甘油型18例,混合型7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7例。
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11例,头痛、头昏伴呕吐36例,肢体功能障碍37例,肢体无力39 例,中枢性面舌瘫23 例,言语功能障碍30例,感觉功能障碍25例。
糖尿病继发周围神经病变25例,糖尿病肾病13例,视网膜病变11例,组织缺血及营养不良性溃疡8例,心肌病5例。
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其中,梗死累及单侧脑组织44例,双侧32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测定BMI、BG、收缩压、TC、HbAlc、血尿酸,TC、UA测定采用氧化酶法。
BMI=体重(kg)/[身高(m)]2。
2 结果
42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9例生活完全自理,34例神经系统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治疗无效死亡5例,2例系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1例脑干梗死,2例多系统多脏器衰竭。
脑梗死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表达水平:BMI、BG、收缩压、TC、HbAlc、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后期主要并发症,大多数文献报道认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糖尿病患者由于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发生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2-4]。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重、致残率高,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
由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病情和预后与血糖水平相关,高血糖又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上应尽早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压、减轻体重、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减少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42例临床症状好转,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9例生活完全自理,34例神经系统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治疗无效死亡5例,2例系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1例脑干梗死,2例多系统多脏器衰竭。
脑梗死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表达水平:BMI、BG、收缩压、TC、TG、HbAlc、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因此,早期积极防治是减少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脑梗死发病率的关键。
另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应高度重视、早期全方位治疗其合并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及减轻致残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143.
[2]张素平,方燕南,苏镇培,等.脑梗死分型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附165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1):660.
[3]丛德红,宫美轩,陈诗鸿.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35.
[4]郜文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