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第1讲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年度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1 2
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分析经济法与经济政策在调整经济关系中的相互 作用。
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区别
比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在调整对象、调整 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3
典型案例解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经济法原则、制度在实践中 的运用。
2024/2/2
11
国内外比较与启示
2024/2/2
国内外经济法发展历程比较
跨境经济合作的定义与类型
包括跨境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
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经济合作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
影响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
2024/2/2
29
涉及经济法问题梳理与解读
01
跨境贸易法律问题
包括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贸 易争端解决等。
金融法律问题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 响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等目标。
产业政策
通过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政策
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024/2/2
24
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技巧
财政政策工具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 国债等,应根据经济形 势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
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 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经济法概述与产生背景 • 经济法基本原则与制度体系 • 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梳理与解读 •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要点剖析 •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 跨境经济合作中经济法问题探讨

第一讲++课程总论

第一讲++课程总论

一、课程对象
(一)课堂管理
课堂
物理含义: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社会含义:课堂是师生遵循一定的秩序,协调 处理教学和学习的各要素,所创设出的交互情 境。
课堂的构成要素:人、空间、时间
人们对“课堂管理”的认识 “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处理或指导班级活动特别涉及的问题,如纪律、决策 方式、资料处理、教室的物理特色、一般班务处理、学 生社会关系。” “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 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学生问题 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 极学习。”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 教学目标的过程。”(田慧生) “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动和活动。”(陈琦) 课堂管理 在课堂内,教师通过调配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种人际关 系,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
•第12讲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2学时)
•第13讲 班主任角色与工作方略(2学时)
五、学习要求
(一)可能的要求 ——像教育家那样 学习和思考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述而》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 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 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让学生闻一知一的教师是教书 匠;让学生闻一知十的教师是 教育家。
•第2讲 课堂管理理论(2学时) •第3讲 课堂中的师生(2学时) •第4讲 课堂目标与情境(2学时) •第5讲 课堂常规(2学时) •第6讲 课堂组织(2学时) •第7讲 课堂问题行为(4学时) •第8讲 课堂观察(2学时) •第9讲 课堂社会学(4学时)
第三部分 班级建设(10学时)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病 原 体 的 致 病 力
毒力
virulence
-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
能力、溶组织能力)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
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 合物,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数量
quantity
-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
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传染病中,能 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机 械 屏 障 作 用
外屏障:皮 肤粘膜及 其分泌物; 内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体 液 因 子
吞 噬 作 用
细 胞 免 疫
体 液 免 疫
存在于体液中的 补体,溶菌酶, 备 解素(properdin), 血管活性肽和各 种细胞因子(如 TNF)等都可起
清除病原体作用
吞噬细胞存在 于各种组织,其 中中性粒细胞 最为重要,这些 细胞内含大量 溶酶体,可杀灭 被吞噬的病原 体.
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 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第 —节 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四、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与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ity)
组织损伤的机 制(三种)
直接侵犯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重要的病理 生理变化 (急性期)
体温升高
代谢改变
内分泌改变
一、同的入侵门户,只有入侵门户 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及引起病变. 如伤寒杆菌必须经口感染,白喉杆菌一般经鼻 咽感染,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如果吃进大 量破伤风杆菌是不会感染破伤风的

第1讲_总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存货

第1讲_总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差错更正,存货

第一章总论【会计计量属性·单选题】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则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

A.公允价值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历史成本【答案】D【解析】在历史成本下,企业资产按照购买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计量。

【资产的概念·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是()。

A.盘亏的固定资产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一项固定资产C.生产成本D.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答案】C【解析】选项A,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B,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C,生产成本余额系在产品,属于存货;选项D,不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单选题】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C.回购本公司股票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答案】C【解析】选项C,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的备抵科目,借方表示库存股增加,使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减少;其他选项所描述的均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化,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单选题】关于权益性交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与主体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B.主体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交易是权益性交易C.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D.权益性交易影响当期利润【答案】D【解析】与权益性交易有关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权益,不影响当期损益,不影响原商誉,选项D错误。

【收入的确认条件·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应计入损益的利得有()。

A.总额法下,企业非日常活动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递延收益的摊销B.重组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D.接受控股股东捐赠现金【答案】AB【解析】选项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选项D,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属于企业利得。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分类学:第1讲-总论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分类学:第1讲-总论

Neocallichirus mucronatus
8
Neocallichirus maryae Neocallichirus denticulatus
Neocallichirus calmani
Sergio mericeae
Thalassinidae Axianassidae Laomediidae
Calaxius sp.
Nephrops norvegicus
99/99/100/100 Homarus americanus
16
Nephropsis aculeata
17
Enoplometopus occidentalis
Cherax glaber
Orconectes virilis
18
Astacus astacus
第一讲:分类学的概念、生物分类、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要参考书: 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 4 版) 2010.
高等教育出版社 Brusca, R.C., Brusca, G.J., 2003. Invertebrates, 2nd e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Sunderland.
早期天演论的提出和对生物 物种间系统发育认识的深入 产生了进化论
LOG O
All animals, plants, and microbes share a common ancestor
生物分类学:
研究、区分和确定生物物种,予以命 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 的知识和资料,并探寻生物种类间的起源 、演化发展过程,根据物种之间异同确定 所属分类阶元的层次,制定物类分类系统 的科学。
分类学一般分为3个等级: α级 - 种类区分、鉴定、命名; β级 - 种类的起源、演化、系统

传播学第1讲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第1讲传播学总论

第一讲传播学总论☐传播(communication)即“信息从信源到接收体的传递”(Lasswell,1948) Lasswell, H. 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37, 215-228.☐传播是“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的到传达”(Pierice,1933)。

☐传播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Cooley,1929)。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Gerbner,1967)。

☐传播就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旨在改变后者的行为”(G.米勒,1966)☐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等,2016)。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2013)。

☐传播是“建立和阐释可激发回应的信息的关系过程”(埃姆.格里芬著, 展江译,2016, P9)。

☐“The three points of conceptual cleavag e are (1) the level of observation; (2)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tent on the part of the sender; and (3) the normative judgment (goodness-badness/successful-unsuccessful)” (Dance,1970).☐“衡量某种定义的利弊,应当看它是否有益于研究者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同种类的学术研究需要截然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有关传播的定义。

而对于这些定义的使用也应采取灵活的态度”(李特约翰&福斯,2009,p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传播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未来的信息。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例4·判断题】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答案]×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注: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例如,审计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
(4)确认条件
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还必须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并且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切记,非现实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以后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6·单选题】由于()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商法概论总论【1】商与商法

商法概论总论【1】商与商法

(2)就调整对象来说,民法和商法都要 调整一定的财产关系。 (3)法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愿、公 平原则都两法均适用。
2.区别: (1)民法所关注的是民事主体之间地位 的平等和利益的平衡,公平是其首要特征。 商法关注的是商事主体的价值增值追求,保 护营利是其首要特征。
(2)就性质而言,民法纯属私法,商法 还有公法属性;
法律意义上“商”的范围 第一种商,也为 “固有商”,是指直 接媒介财货交易的行为以及传统上被纳入基 本商事活动的行为。(流通领域,即买卖商)
第二种商,也称 “辅助商”,是指间接 媒介商品交易的营业活动。(包括货物运送、 仓储、包装以及各类商事中介行为,如代理、 居间、行纪等。)
第三种商,是指虽然不具有直接或间接 媒介商品交易的行为目的,但其行为性质与 固有商和辅助商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为其营 业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金融和生产 领域,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制造、 加工、出版、印刷等。 )
1、运用多维的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反转型、转换型、缺点研究 注重商事法律制度的变革、理解但书 2、概念分析法 6、价值分析法 3、历史分析法 7、逻辑演绎的方法 4、比较分析法 5、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
从商法知识的顺向逻辑结构上看,基本 贯穿理(商法的理论精髓)——法(商事立 法的形式与具体内容)——案(商事活动中 发生的实际案例与司法判例)的线索,打好 “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又将“三实”(实战、实用、实务) 结合起来,最终参悟出商法之道。
第四种商,是指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 商有一定联系的营业。(服务业,如广告宣 传、人身和财产保险、旅馆、饭店、戏院、 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 )
二、商法的概念 国内学者的三种表述:商法是调整商事 关系的法律;商法是调整商人和商行为的法 律;商法是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的任务是明确的、全面的
四、刑法的功能(机能)
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现实的 与可能发挥的作用。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具有三种机能:
(一)行为规制功能 即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对公 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的功能。
(二)社会保护功能 又称为刑法的秩序维持功能,简称 为保护功能。
(三)人权保障功能 又称为刑法的自由保障功能,简称 为保障功能。
2.单行刑法
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 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 刑事责任或者刑罚的某一事项的法 律。
1998.12.29唯一现行有效
《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 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
附带规定于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 罪刑规范。EG:
1984年《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对假冒专利的行为追 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刑法修正案是指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对刑法条文的修改和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1.刑法调整与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最广 泛------调整与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 围与其他部门法不同 2.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强制性不同
三、刑法的任务
刑法典第2条对此予以规定: (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三)保护国民的各项权利 (四)维护良好的秩序与安定的局面
(三)刑法的修正
新刑法生效后,立法机关先后颁布了8个刑法修正案。
1.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 2. 200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 3.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4.2002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5.2005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6.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7.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8.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罚的法律 3.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苏惠渔、张明楷)
这三种说法涉及刑事责任在刑法中 的地位,尤其是刑事责任与刑罚的 关系问题。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 后果,刑罚是刑事责任实现的最主 要方式,故第二种观点可取。
通说: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
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二)刑法的渊源 -----刑法的外在表现
五、刑法的目的
刑法的目的有三个层次: (一)整体目的(第1、2条) (二)分则各章规定的目的 (三)各个条文的目的(主要指分则性
条文) 不同层次的目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低层次目的受高层次制约,高层次目的 依赖低层次目的体现与实现。
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1984年《药品管理法》第51条规定了对生产、销售劣 药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1994年《劳动法》第96条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以暴力、 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行为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 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 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的规定,也是刑 法的渊源,但没有普遍效力。
一、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释义:
英文Criminal law(犯罪法)虽然也有penal
law(刑罚法),但很少使用;而大陆法系多用 刑罚法,法文Droit penal、德文 strafrecht,都是刑罚法的意思.
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
1979年7月1日通过,
1980年1月1日生效。
(二)1997年刑法
立法机关从1982年提出对旧刑法进行 修改。1997年1月份拿出第四稿。1997年3 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该稿本。 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新刑法共452条,6万多字。 其中总则101条,分则351条,附 则1条。
狭义的刑法和广义的刑法
狭义的刑法:国家以刑法名称 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刑 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广义的刑法:规定犯罪、刑事 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内涵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与 其部门法的共性)
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刑法的 阶级性质由国家的阶级性质所 决定。
(三)刑法的分类:
1.以表现形式为标准:形式意义上的刑法(刑法典、 单行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刑法(附属刑法)
2.以法律效力为标准:普通刑法(刑法典)和特别 刑法(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或特别事项的
刑法)
3.以法律渊源为标准:狭义的刑法和广义的刑法: 前者指刑法典,后者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 附属刑法
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1.刑法典
(1)概念: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 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 法律。
(2)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一、刑法典
新中国成立以后30多年的时间 里没有刑法典,只有极个别单行 刑法条例。即建国初颁布的《惩 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 币治罪条例》、《惩治贪污罪条 例》等。
(一)1979年旧刑法的制定 过程
建国初期中国开始了起草刑法典的 工作,到1963年10月9日写出第33稿。文 革结束后,1978年10月开始重新对第33 稿进行修改。三中全会后进一步修改, 先后写出五个稿本。1979年5月29日中央 政治局原则通过后,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进行审议,最终于
上编 刑法总论
1
刑法学
共128学时,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 64学时讲授《刑法学(总论)》部分;第二 学期64学时讲授《刑法学(分论)》部分。
第一讲 刑法概说
内容提要:本章作为刑法通论 部分,概括阐释我国刑法的基 础内容。
重点:刑法的概和性质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 质 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