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法》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列举法”,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应用和价值。

2?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阅读数学材料,知道“列举法”

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但如果能联系生活经'验,用列举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

常用策略之一。

活动二:初步体验列举策略

1?看懂题图的意思,自己试着用牙签摆一摆,想一想:有多少不同的围法呢?

王大叔用18根1米长

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

2.在小组里交流。

就是8米;如果宽是2米

3?先求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和,再列表填一填,可以比摆小棒更轻松地得到答案。在下面的表格中独立地把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再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说说解决这个问题都用到了哪些策略。

长方形的长/米\ 87

长方形的宽/米

1、

4?独立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再对照表格比一比它们的长、宽和面积, 看有什么发现?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一讲。

活动三:再用列举策略

1 ?对照题图理解题意,想一想:

“我可以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小

组里说一说,并注意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起用这个策略的”

订阅下面的杂志,最少订阅 1本,最多订阅 3本。有多少 惊:隹备厢廿虫食略 来醛决这个冋砸?

2?自己先独立按订阅 1本、订阅2本、订阅3本三种情况进行列举,然后在小组 里与同学交流列举情况。

3?阅读课本 P64页,把自己的方法与课本中的方法比一比,然后全班交流“要 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检测反馈】

1 ?完成课本第 64页的练一练。

2 ?完成课本第66页的第1题。

最少订阅1本,最多 O

订阅3本”什么意思?

《按不同的顺序列举》活动单

【学习目标】

1 ?经历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列举的过程,体验策略应用的灵活性。

2 ?进一步体会“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增强有序思维的意识。 【活动方案】

活动一:按不同顺序进行列举

1 ?看懂下面的题意,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用“列举”的策略吗?为什么?按什 么顺序列举呢?

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 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 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2 ?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进行列举。

个3人阿,还剩2 0人,需10心2人间; 性2个3人间*还剃17人,住9个2人问有空床僮

3 ?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进行列举。怎样列举?独立把下表填写完整。

2人间侗

1

2

3

3人间侗

4.对照以上两个表格想一想: 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冋和不冋的地方?哪种列举比较 简便?先在小组里讨论,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讲一讲。

活动二: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列举

1 ?下面的“练一练”,先独立按顺序进行列举,再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 方方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 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从

3人间侗

1

2

3

2人间侗 10

认只住1牛3人问短起..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一格里画横线?

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然后独立填一填。

只拿1

2 ?试着从只拿1张2元币想起,按顺序进行列举。看看与上面“从只拿1张5

元币想起”有什么不同?在班上说说自己的想法。

【检测反馈】

1.一种圆珠笔有3枝装和5枝装两种不同规律的包装。张老师要购买38枝圆珠笔,可以分别购买3枝装和5枝装的各几盒?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2. 36可以写成哪两个素数的和?在括号里填一填。

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用策略灵活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进一步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有序思维的意识和列举的能力,丰 富列举的技巧。 【活动方案】

活动一:阅读数学材料,增强策略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比较隐蔽,所求的问题有时又有几种可 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列举法来进行思考。

列举法一般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把应用题的条件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及答案 的各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使人了如指掌。这样,就能很快地把题目解答出来。

活动二:做一做,比一比,看有什么收获

1 ?独立完成下面两题

(1)有三种食品,薯条、鸡翅、甜筒,只能吃其中一 「如果不能一下子填写,―可

2 ?把这两题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说一说。

【检测反馈】

1 ?有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 40、10: 20和11: 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种,有(

)种选法;吃其中两种有(

)种选法; 三种全部吃掉有(

)选法,共有

)种选法。

(2 )从3、5、6三张卡片中,选一张、两张或

者三张,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自然数?

9: 00、9:

百度文库

13: 00 14: 40 15: 40 16: 00

2?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一面,从中选用1面或2面升上旗杆,分别用

来表示一种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3.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其中一个或几个,能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4.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拼一

拼,算出结果填在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

吃承上获.你有卄直发理?

5.小宁从家到少年宫,如果只向东、向

北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可走?

>b 'r 車

6.小明、小华、小力、小强和小海五位同学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盘。

现在,小明已赛了4盘,小华赛了3盘,小力

6 \丿

百度文库

赛了2盘,小强赛了1盘。小海已经赛了几盘?分别是和谁赛的?(先在右图中连线表示已赛的盘数,再回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的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我们能用已有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办法 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 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 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 )倍。 2、 2个纸箱与1个木箱装的物品一样多,那么 6个纸箱与( )个木箱装的物品一 样多,9个木箱装的物品要( )个纸箱来装,8个纸箱和3个木箱装的物品都用纸箱 症蚩( 、个 装需( 丿 丨。 3、 如果4袋味精的重量=2袋盐的重量,1袋盐的重量=袋面粉的重量,那么一袋面粉的 重量等于( )袋味精的重量。 4、 2本笔记本的价钱与 8本数学本的价钱相等,5本笔记本的价钱等于 ( )本数学 本的价钱。 5、商店里一种文具组合包括二副尺子和一把圆规,售价 5.3元。其中圆规的价格比尺子贵 1 只小兔的重量。丄 2 7、如果1只梨比1只苹果重30克,那么5只梨比5只苹果重()千克;如果把一堆水 果中的4只苹果替换成4只梨,总重量会( )(填写:增加还是减少) ( ) 克。 二、解决问题 1、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 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王老师买了 3个篮球和8副乒乓球拍,一共花了 400元钱,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一个 篮球的?篮球和乒乓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1元,圆规售价( )元,尺子售价( 6、如果一只小兔的重量相当于一只小狗的,那么 重量;8只小兔和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 )元。 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 )只小兔的 )只小狗的重量或者相当于( )

3、有5辆大客车和10辆小客车,正好坐满550人,其中每辆客车的载客人数比每辆小客车的多20。每辆大客车、每辆小客车各载客多少人?

4、在5个同样的大杯和7个同样的小杯里装满水,正好是3150毫升,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50毫升。每个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这毫升? 5、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35元。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贵1 元,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6、希望小学买了1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3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皮球和篮 、1 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兀? 3 3支圆珠笔一7、王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 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2袋面粉的重8、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 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 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10、杨树、柳树和梨树一共有405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梨树比柳树少 49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策略解决问题苏教版

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例1,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转化和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感受运用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出示:甲是乙的5/6,丙是乙的1/6,丙是甲的()。 师:这里用了3个分数来表示甲、乙、丙三者之间的关系。你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地表示出来吗?(画图,连比) 师:同学们在表示三者关系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常用的策略?(画图和转化)谈话: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了不用的策略来理解并表示甲、乙、丙的关系。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 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 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 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 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课前 反思 第页(总页)

补充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第页(总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七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1)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2)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3)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4)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学生交流、汇报 。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 “男生人数 是女生的 2/3”理解 2/3这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画线段图 推理 说解题思路 独立尝试 学生回答 在交流中获得

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人嵇长荣课时 2 课题假设的策略 教材第28~29页的例2 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 练习五第4~5题。 复备人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 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学程预设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 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X|k | B| 1 . c |O |m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学生预习 学生动手画一画填表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白米中心小学丛尤生 [教学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 (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吗? (3)曹冲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1、[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引导交流: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随机贴出杯子图 3、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 4、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前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提炼到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5、问:这些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 6、(生广泛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和评价) 7、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器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只告诉我们这些杯子里果汁的总量720毫升,那怎样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呢?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姓名:

4、在5个同样的大杯和7个同样的小杯里装满水,正好是3150毫升,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50毫升。每个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这毫升? 5、 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35元。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贵1元,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6、希望小学买了1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3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3 1 ,皮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王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8、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 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10、杨树、柳树和梨树一共有405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梨树比柳树少49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1.王老师买了16个网球和2个足球,正好用去720元。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2.某公司买了4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用去900元,已知每张办公桌比每把椅子贵50元,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3、小明花20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1.75元,明信片每张比贺年卡便宜5角。问: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 14、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1筐苹果的质量是1筐梨的3倍,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5、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比每筐梨多6千克,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6、一辆汽车上午行3小时,下午行2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行340千米。如果上午每小时比下午每小时多行5千米,下午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上午呢?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第27~29页) 1. 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 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笔算算,体会哪里运用了转化策略。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 ·计算分数除法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计算小数除法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计算83+83+83+83+83是把相同加数的和转化成乘法。 …… 师: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策略,为下面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准备】 1. 教学例1。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说准备怎样解答,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们的讨论情况吧! 学生可能会说: ·通过画图,可以看出男生人数有2份,女生人数有3份,已知女生有21人,所以男生人数是21×2 3=14(人)。 ·还可以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把“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 5”转化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这样就转化成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所以男生人数是21×23=14(人)。 ·还可以直接按分数问题来解决,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 5,所以女生占总人数的1-25=3 5,已知女生有21人,总人数是21÷3 =35(人),男生人数是35×2=14(人)。 师:解决上面的问题,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生1:选择画图的策略,画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 生2:把分数转化成比,更容易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3:选择按分数问题直接解答,关键就是找准单位“1”,以及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教学例2。 师:解决下面的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 学生尝试用自己选择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想法: ·我们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如下所示) 先画10只大船,每只大船坐5人,这样就坐50人;实际全班只有42人,就多出了8人。这是因为,每只小船只坐3人,比每只大船少2人,如果去掉多出的8人,就需要从8÷2=4只大船上去,这样这4只船每只上面坐3人,所以就是4只小船,6只大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一、练一练和练习十七第一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学《曹冲称象》,并分组,准备大量铅笔约20支。课前给学生合作要求纸。正面题目1和要求,反面自编题目。事先写好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打开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有谁带了钢笔吗?(学生举手)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怎么啦?(学生说说)是啊!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为什么?(老师:成交!)用铅笔换钢笔依 据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 ( 价格相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紧接板书:价格相当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板书:依据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二、温故知新: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鼓励性评价:真聪明)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 ( 重量相同)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板书:添上----替换两字三、协作创新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赤壁大战,东吴向前方军营增派105名援军。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楼船来运,一次就可以运完。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数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那每艘走舸装了多少士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50×50= 500×8 = 14×3= 25×8= 13×7=70×40= 35×11= 15×6= 46×9= 13×14=二、用竖式计算。(18分) 39×81= 64×28= 59×40= 45×54= 65×31= 50×72= 三、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16分) 1、大皮球48个,小皮球有,3箱。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列式 2、()棵 杨树: 松树: ?棵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 四、运用策略填表。(8分) 1、学校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一共足球组篮球组田径组 82 21 37

2、李老师去商店购买劳动工具,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物品单价(元) 数量总价(元) 笤帚21 80 纸篓9 162 拖把22 40 五、运用策略填空。(15分) 陈怡在期末考试时,语文考了95分,数学比语文多考了3分,她两门功课的总成绩是多少分?解题思路: 要求( ),需要知道( )和( ),关系式:( = + )。 ( )已经告诉我们,(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先求( ),用( + )。 网式分析图: 列式解答: 答: 六、解决问题。(33分) 1、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28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04只。(6分)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一本故事书148页,吕平看了3天,每天看来24页。(7分) (1)、他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还剩多少页没看? (3)、他第四天应从多少页开始看? 3、 4、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5分) 4、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5分) 5、动物园里北极熊的体重是880千克,比棕熊重400千克。这两只动物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5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学《曹冲称象》,并分组,准备大量铅笔约20支。 课前给学生合作要求纸。正面题目1和要求,反面自编题目。 事先写好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打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学生举手)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据 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 价格相当)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讲课讲稿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的例1、以及 “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 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 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通过感知使学生能更好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 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 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老师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9只小玻璃杯里,每只小玻璃杯能倒入多少 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3只大玻璃杯里,每只大玻璃杯能倒入多少毫 升?(同时出示这两幅图) 根据给出的信息和看到的图示,你能想到些什么?你能说说小玻璃杯和大玻 璃杯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预设学生回答:大玻璃杯的容量是小玻璃杯的3倍;或小玻璃杯的容量是大玻璃杯的13 。大玻璃杯与小玻璃杯的容量比是3:1,小玻璃杯与大玻璃杯的容量比是1:3。 [评析: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 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和拓展奠基。]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酝酿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中信息。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 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 图示:

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 二、学习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可能性 1、联系分数的意义,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3、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

数感。 三、考点分析: 1、有些应用题涉及两三种物品的数量计算,解答这种应用题,可根据它们的组合关系,用一种物品替换另外的物品,使数量关系单一化,这样的思考方法,通常叫做替换法(也叫代替法)。 2、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再根据数量上的矛盾作出适当的调整,得出正确答案。 3、一共有几种并列的情况可能发生,其中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 4、在有几种不同的数量组成的一种整体中,其中的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是这种情况的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四、典型例题 例1、(重点展示)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例2、(重点展示)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