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第0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双相障碍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双相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病因和发病机制其他二神经生化因素精神病学第8版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四脑电生理变化五神经影像改变临床表现精神运动性改变1焦虑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生物学症状1睡眠障碍2食欲下降3精力缺失4其他躯体丌适一抑郁发作精神病学第8版临床表现二躁狂发作其他症状三混合发作四其他症状临床分型一双相障碍双相i型bpi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
精神病学(第8版)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原则: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长期治疗、心境稳定剂为基础、联合用药、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1. 双相躁狂发作 (1)药物治疗: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性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 2. 双相抑郁发作 (1)心境稳定剂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3)双相抑郁: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 双相情感障碍排第18位,而在我国,双相障碍排在第12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病学(第8版)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家系研究 双相障碍患者的生物学亲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精神病学(第8版)
(二)诊断标准
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环性心境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反复出现轻度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心境不稳定至少2年,其间有轻度躁狂或轻度抑郁的周期,可伴有或不伴有心境正常间歇期,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精神病学(第8版)
(三)鉴别诊断
1. 继发性心境障碍 2. 精神分裂症 3. 其他
双相Ⅱ型障碍:是由一种或多种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种抑郁发作所定义的发作性情绪障 碍。轻躁狂发作是持久的情绪状态(至少4天),症状一般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仅体现于 个体行为的改变,并不严重到导致功能明显受损。抑郁发作的特征是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的 情绪,兴趣减少,伴有其他症状。没有狂躁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既往史。

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与诊断ppt课件

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与诊断ppt课件
应。
03
嗜睡:表现为白天睡眠 过多,影响正常生活和
工作。
05
•·
02
昏睡:表现为持续的深
04
度睡眠状态,唤醒困难。
03
精神障碍的诊断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04
观察与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言语、 情绪等表现,评估其精神状态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用药史、 既往疾病史等信息,以辅助诊
断。
体检与辅助检查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障碍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 理动力学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应对能 力。
心理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并 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
心理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经验水平,患者应在治 疗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信任,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01
02
意志与行为障碍表现为
意志减退、缺乏动力和
•·
兴趣,以及行为异常等。
03
意志减退:表现为缺乏 目标、决心和行动力, 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降 低。
04
行为异常:表现为冲动 控制障碍、刻板行为、 自我伤害等。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 晰度降低、意识内容改 变等,如昏迷、昏睡、
嗜睡等。
01
昏迷:表现为完全丧失 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
地融入社会。
05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认识与减少歧视
增强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 歧视和偏见。
促进社会接纳与支持
倡导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 环境。

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课件

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课件
• 按当前急需处理、治疗的疾病情况分主次 情感障碍&人格障碍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 2、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aorders DSM)
症状标准:注意缺陷≥4/9项
1、学习时分心,听见任何声音都要去探望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 3、作业边做边玩,又脏又乱,少做、做错 4、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5、……
ADHD 症状标准:多动≥4/8项
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动个不停 2、上课时玩东西,讲话,抢着回答问题 3、玩耍时喧闹,不能安静 4、不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5、……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
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王熙凤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 碍、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精神障碍等级诊断原则
➢器质性 → “功能性” ➢精神病性(重性)→ 非精神病性(轻性)
等级诊断
• 按症状严重性或特异性划分等级 优先考虑高等级精神障碍的诊断 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神经症 人格障碍
等级诊断
神经症的等级诊断 癔症 强迫症 疑病症 恐怖症 焦虑症 神经衰弱

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DSM-IV 5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II: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 全面功能评估
DSM IV: Five Axes
DSM-5 多维度诊断
1
DSM-Ⅳ
精神分裂症亚型: - 混乱型 - 偏执型
型 - 残余型
- 紧张型 - 未分化
CCMD-3 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标准
翟金国 教授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zhaijinguo@
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分类的目的: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 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
分类的意义: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 与预防,预测疾病的转归。
分类的基轴:症状表现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 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DSM-5 1
精神分裂症亚型D:SM-5 1
• 删除亚型
DSM-5 新增多维度病理评估1
- 现实扭曲(幻觉、妄想) - 阴性
症状
- 认知损害
- 抑郁
- 躁狂
- 精神
等级诊断




诊断思维
病史采集 精神检查 辅助检查 神经认知检查 分析资料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修正完善诊断

第8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第0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8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第0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学及病程标准 2.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 (1)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一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 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 (2)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切题,或语词新作; (3)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和木僵; (4)“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切(必须明确这 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的诊断
同一病因可有不同综合征,如酒 精急性中毒与酒精戒断表现完全 不同。
同一症状或综合征可有不同病因,如 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痴呆综 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利于病因治疗
有利于对症治疗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建立诊断。此种分类有
利于病因治疗。 2. 症状学分类原则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临床诊断会作 相应改变。此种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本章小结
1.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 以便归成系统。 2. 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探索病因,收集科研 资料。 3.ICD-11和DSM-5主要按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4.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包括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和美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5.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包括内 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中文)课件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中文)课件
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02 常见精神障碍症 状
焦虑症状
焦虑症状概述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 紧张、不安、忧虑等。在精神障碍中, 焦虑症状可能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 恐障碍等。
广泛性焦虑
பைடு நூலகம்
惊恐障碍
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濒死感,伴随 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
社会支持与康复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社会环境、家庭和朋友的关 爱和支持程度等因素。
04 精神障碍的预防 与控制
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
通过了解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早 期识别出可能存在精神障碍的人,有 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对于疑似存在精神障碍的人,应采取 适当的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药物 治疗等,以防止病情恶化。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 (中文)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精神障碍症状学概述 •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 • 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 精神障碍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精神障碍症状学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精神障碍症状学是研究精神障碍 的症状表现、发生机制和分类的 科学。
分类
精神障碍症状学根据症状的严重 程度、持续时间、病因等因素, 将精神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等。
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概述
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无法 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患者明 知这些思维和行为是不必要的,
但无法摆脱。
强迫思维
反复出现、无法摆脱的念头、想象 或冲动。例如,害怕被污染或伤害 而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
强迫行为
为了减轻焦虑而反复进行的仪式性 行为。例如,为避免“不吉利”而 反复洗手。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ppt课件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ppt课件

编辑版ppt
22
一、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1小时内)发 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 语缺乏条理、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 惧,精神运动兴奋和抑制。
编辑版ppt
23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性障碍
重性精神障碍 (无自知力,求医行为)
轻性精神障碍 (有自知力,求医行为)
编辑版ppt
18
焦虑障碍
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 精神症状+躯体症状
特点: 起病早(80%-90%,35岁前;10-25岁),最常见之一
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起病均有影响 预后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与治疗规范
编辑版ppt
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
异常心理
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核心为思维障碍) 心境障碍(核心为情感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神经症-----------------------------------------人格障碍 癔病 心理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
v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 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编辑版ppt
31
人格障碍&人格改变
人格障碍:是发育过程中的状况,在儿童期或青春 期出现,延续到成年。并非继发于脑部疾病或精神 障碍。
人格改变:获得性的,通常出现在成年期,在严重 的或持久的应激、极度的环境剥夺、严重的精神科 障碍或脑部疾病或脑损伤之后发生。
睡眠障碍 性障碍
重性精神障碍 (无自知力,求医行为)

精神病学绪论症状学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讲课文档

精神病学绪论症状学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讲课文档
第八页,共46页。
四、精神障碍的病因
Causes of Mental Disorders
1. 生物学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1) 遗传因素 (heredity):a. 家系调查
b. 双生子同病率
c. 寄养子的研究
d. 细胞遗传学研究
(2) 神经发育异常:
a. 遗传
(nerve heteroplasia) b. 环境
精神医学/精神病学
1. 精神病学: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 (障碍) 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 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传统的精神病学
2. 精神医学: 广义的精神卫生
第五页,共46页。
3. 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 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 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 ① 机能性幻觉 (functional hallucination)
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 ② 反射性幻觉 (reflex hallucination)
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 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某人声音→其形象的幻视) ③ 心因性幻觉 (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 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
6. 其他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
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等。
第七页,共46页。
三、脑与精神活动 (Brain & Mental activities)
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均由大脑调控 1. 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 Anatomy)
2. 脑神经生化与精神活动 (Biochemistry) 3. 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 Plastic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2. 多轴系统
轴Ⅰ: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它情况
既往DSM-Ⅳ采用多轴诊断
轴Ⅱ:人格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Ⅲ:一般医学情况(指精神科以外的各科疾病)
轴Ⅳ:心理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轴Ⅴ:全面功能评估
DSM-5不再需要DSM-Ⅳ的多轴系统,改为非轴性的诊断记录(原轴Ⅰ,Ⅱ和Ⅲ),
(18)人格障碍
(3)双相及相关障碍
(11)排泄障碍
(19)性欲倒错障碍
(4)抑郁障碍
(12)睡眠-觉醒障碍
(20)其他精神障碍
(5)焦虑障碍
(13)性功能失调
(21)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不良反应
(6)强迫及相关障碍
(14)性别烦躁
(22)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状况
(7)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15)破坏性、冲动控制即品行障碍
以ICD-11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 7A50 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学及病程标准
在持续至少一个月的精神病性发作期的大多数时间内(或大多数日子里的某些时间) 存在下述第(1)项中的综合征、症状和病症至少一条,和(或)下述第(2)项中的症状 和病症至少两条。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1. DSM-5诊断的维度方法 DSM-IV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时主要是按照症状学进行分类的,与其不同,DSM-5是按照
疾病的谱系障碍进行分类,对相关障碍进行了新的分组。
对DSM-5章节结构进行改变主要基于11个指标(共享的神经机制,家族特质,遗传风险因 素,特定的环境风险因素,生物标记物,气质的前瞻性,情绪或认知过程的异常,症状的相似 性,疾病的病程,高的共病和共享的治疗反应)。
第一节
精神障碍分类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 并归成系统。
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参照依据。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
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制订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探索病因,收集科研 资料。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诊断是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或)病理改变建立诊断。此种分类有
利于病因治疗。 2. 症状学分类原则
症状学分类是根据共同症状或综合征建立诊断,症状或综合征发生改变时,临床诊断会作 相应改变。此种分类有利于对症治疗。
只有当疾病满足全部诊断标准时,严重程度和病程的标注才能用来描述个体目前的临床表 现。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亚型和标注:亚型是互相排斥的,各种亚型联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某个诊断的现象学,这时
标书在诊断标准中的“标注是否是”下面。 标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各标注联合起来也不能完全描述某个诊断的现象学,所以可以给予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 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从目前情况看, 影响最大的精神疾病两大分类系统,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 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与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主要按 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精神病学(第8版)
经过研究认为是引起个体入院的主要 状况
门诊患者 主要诊断
个体此次就诊接受门诊医疗服务的主要 状况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4. DSM-5包含的疾病
(1)神经发育障碍
(9)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7)神经认知障碍
(2)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0)喂食及进食障碍
谢谢观看
7B60-7B61 排泄障碍
7B70-7D61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7D70-7D73 冲动控制障碍
7D80-7D81 破坏性行为及品行障碍
7D90-7D92 人格障碍
7E00-06 性欲倒错障碍

7E10-7E11 做作性障碍
7E20-7E21 神经认知障碍
7E30
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本章小结
1.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 以便归成系统。 2. 精神障碍分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探索病因,收集科研 资料。 3.ICD-11和DSM-5主要按照症状学分类原则,兼顾可能病因学、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4.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包括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和美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5.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包括内 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学及病程标准 2.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 (1)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一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 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 (2)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切题,或语词新作; (3)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和木僵; (4)“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切(必须明确这 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
1个以上的标注。标注的作用是有助于对具备共同特征的精神障碍的同质性亚群进行准确划分 (如,重度抑郁障碍,伴混合特征),并能提供与个体的障碍管理相关的信息,如在睡眠-觉醒 障碍中“伴其他躯体共病”的标注。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住院患者 主要诊断
可根据不同资源配置的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线性组合。因此与ICD-10相比,ICD-11的结构 体系和应用范畴要大得多。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3. ICD-11主要分类
7A00-7A43 神经发育障碍 7A50-7A53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7A60-7A73 心境障碍 7B00-7B05 焦虑和恐惧相关障碍 7B10-7B15 强迫及相关障碍 7B20-7B25 应激相关障碍 7B30-7B36 分离障碍 7B40-7B42 躯体忧虑障碍 7B50-7B55 喂食及进食障碍
(8)分离障碍
(16)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第二节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 述
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 不同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
临床医师对同一患者的诊断一致性差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理解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排除标准 需除外的疾病如下: 1.分裂型障碍(7A52) 强度或持续时间未满足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或妄想症的诊断 要求。 2.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7A53) 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其他精神障碍病史的个体中,在没有前驱症状 的情况下出现精神病症状的急性发作,并且在两周内达到其最大严重性。发病通常与社会和职业 功能迅速恶化有关。症状可能包括妄想、幻觉、思维过程紊乱、混乱或迷惑、情感和情绪失调。 可能存在紧张性精神运动障碍。每天,甚至一天之内,症状通常会在性质和强度方面迅速变化。 这段时间不超过3个月,最常见的是从几天到1个月。
更高效的使用体验。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2. ICD-11的应用范畴 ICD-11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基础组件”(foundation component)和“线性组合”
(linearization)。基础组件是所有ICD分类单元的总和,包含了ICD的全部内容。由于ICD分类 单元具有不同的用途属性(分类属性),可以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从基础组件中衍生出不同的子 集,这称为线性组合。
伴有分别的对重要的心理社会和背景因素的注解(先前的轴Ⅳ)和残疾评估(先前的轴
V)。
精神病学(第8版)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3. 诊断要素
诊断标准和描述:作为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应根据临床判断来使用。在评估完诊断标准 之后,临床工作者应适当考虑障碍的亚型和(或)标注的应用。只有当疾病满足全部诊断标准 时,严重程度和病程的标注才能用来描述个体目前的临床表现。
1. ICD-11的修订、维护及使用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英文书名的缩写,简称国际分类。 由WHO颁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6版(ICD-6)》,首次包括精神障碍分类。 读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ICD纸质版、在线工具和本地软件使用ICD-11,提供了更便捷,
一、概 述
(三)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与症状学分类的比较
病因、病理生理学分类
症状学分类
依据 特点
亚型 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