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翻译行业对旅游词汇的翻译也越来越重视。

中西文化的差异,给旅游词汇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按照词语本身的意思进行直接翻译,比较适用于一些通俗易懂的词汇。

例如,景区可以翻译为scenic zone,拍照可以翻译为take photos,购物可以翻译为shopping等。

这种翻译方式比较简单,直观易懂,不容易产生歧义。

二、联想法联想法是指利用汉字、词组等形式进行关联,寻找与之对应的英文词语。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对于不确定的词义进行翻译。

例如,著名景点“月坛”,可以根据月亮、坛子的词形,联想出“the Moon Altar”这个英文词组,因为月坛是用来祭祀月亮的地方。

再比如,“石人城”可以翻译为“Stone man city”,因为这个城市遍地都是石头人像。

三、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翻译,根据翻译对象的特点进行转化。

例如,“绿卡”在美国通常指永久居民卡,可以翻译为“Green Card”。

再比如,“九九重阳节”是中秋节之后的民间传统节日,可以翻译为“Chongyang Festival”或“Double Ninth Festival”等。

四、逆向法逆向法是指根据翻译对象语言的习惯,寻找与之相反的短语,进行翻译。

例如,“拥挤”的英文短语可以用“crowded with people”来翻译,“零距离”的翻译可以用“close contact”等,这种方法需要熟悉英文表达的习惯,比较适合专业的翻译。

总之,翻译旅游词汇需要考虑词汇的多重意义,还要考虑到文化、社会及运动时所指等因素。

不同的翻译策略针对的翻译对象也不同。

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旅游词汇是指与旅游相关的词语,涵盖了景点、酒店、交通等方面的词汇。

对于中西
文化之间的翻译来说,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语义转换和词
汇变异等角度,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了旅游词汇的翻译。

中文注重于描述和情感
表达,而西方语言注重于逻辑和实事求是。

在翻译中,应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进行调整。

中文中常常用形容词和诗意的语言描绘景点,而在英语中更偏向于客观描述,因此在翻译
中要注重区别,并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准确翻译。

词汇变异也是中西翻译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事物常常有不
同的词汇表达。

“家常菜”在中文中是指平日里经常做的简单家常菜肴;而在西方文化中,对应的词汇是“home-cooked meal”。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相应的词汇
进行翻译,使得翻译结果更准确。

中西翻译中的旅游词汇需要注意文化差异、语义转换和词汇变异等问题。

翻译时,应
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进行调整,注重描述和描绘的方式,并进行语义的转换,同时选择相
应的词汇进行翻译。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递旅游信息,使得翻译更加准确、流畅。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在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和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翻译中的旅游词汇进行浅析,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与意译的结合直译是指将源语言词汇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比如将中文的“故宫”翻译成英文的“The Forbidden City”。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词汇进行调整和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

比如将中文的“长城”翻译成英文的“The Great Wall”。

在意译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二、使用类比和比喻类比和比喻是一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可以使翻译更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兴趣。

比如将中文的“世界之窗”翻译成英文的“Window of the World”,窗口象征着展示世界的窗户,类比得非常生动。

三、适当加注文化解释在翻译旅游词汇时,有些词汇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不容易直接翻译。

这时可以适当加注文化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比如将中文的“茶艺表演”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加注文化解释为“Chinese tea ceremony”。

四、借用和创新在翻译旅游词汇时,可以借用目标语言中已有的词汇或短语,以增加可读性和接受度。

比如将中文的“十三陵”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借用已有的词汇“Ming Tombs”,使翻译更易于理解。

在一些情况下,新的旅游景点或活动可能没有对应的词汇或短语,这时可以适当创新,创造新的词汇或短语,以适应翻译需要。

比如将中文的“极光之旅”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创造新的词汇“Northern Lights Tour”。

五、根据受众和目的灵活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旅游词汇的策略需要根据受众和目的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

如果是翻译给外国游客或学者阅读,可以更加注重准确传达信息,避免使用过多的文化解释。

如果是翻译给中文读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背景和内涵,增加趣味性和亲近感。

变译理论视角下旅游材料的英译

变译理论视角下旅游材料的英译
其 他两 种功 能 的。译者 首先 应确 定文本 的主导 功能 然 后有 针对性 地采 用相 应 的翻译 策略 。
( ) 游 材 料 文 本 分 类 旅 游 材 料 文 本 分
Da n 1 9 ) 据 旅 行 阶 段 的 不 同 把 旅 行 文 本 n (9 6根 分 为 旅 行 前 ( r - t i ) 旅 行 中 ( n -rp 和 旅 行 后 p e rp 、 o , ti) - ( 0 t ti ) 本 。 由 于 不 同 功 能 的 文 本 采 取 的 翻 p s — rp 文 译 方法 不 同 , 此 首 先 对 原 文 文本 进 行 文本 功能 分 因 析是 翻译 的基 础 也 是 翻 译 过 程 必 不 可 少 的步 骤 之

要 : 游材 料的翻译属 于实用 翻译 , 目的性较 强的跨 文化交 际活动。 由于旅 游业 的复杂性 , 旅 是 各种旅 游文
本 的功能和 目的也不尽相 同, 这就要求译者在 翻译各 类旅 游文本 时要在分析 文本功 能 的基 础上选择 最佳 的翻译策 略。变译理论 , 使译者 不再拘 泥于全译 , 以采用各种变通 手段, 可 灵活地进行 翻译 。 关键 l 文本 功能; 司: 变译理论 ; 翻译 策略 文章 编号 :7 —7 O 1 —4 2 (0 1O —1 5 3 9 8 —8 7 2 O —3 2 1 ) 6 5 一O
第 2 卷 第 6期 9
V0. 9 No 6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a o iI ce c ’ n S ca in e S
21 年 1 01 2月
De ., 2 c 011
变译 理论 视 角 下旅 游 材 料 的英 译
魏 淑 静
( 曲阜 师 范大 学 山 东 日照 262 ) 786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涉及旅游的文件、指南、宣传材料、网站等的翻译工作。

而在这些翻译工作中,如何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成为了翻译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作一些浅析。

一、文化差异的考虑在进行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西方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因此在旅游词汇的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两种文化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吉祥物”一词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品或代表某种特定形象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而在中国,“吉祥物”则更多指的是带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特点的运用在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双语言的语言特点来进行翻译,使得译文更加接近原文的意思。

对于中西方在旅游中常用的一些词汇,比如“名胜古迹”、“风景如画”等,需要在翻译时兼顾到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选择最为贴切的表达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picturesque”一词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景,而在中国文化中,“风景如画”则更加能够表达出东方风景的美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运用好双语言的语言特点,使得译文更加地符合原文的意思。

三、地域特色的展现在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地域特色的问题。

在旅游翻译中,有时需要展现出被翻译地区的地域特色,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读者。

“德国啤酒节”在德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德国啤酒节的地域特色,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好双语言的语言特点与地域特色,使得译文更加地传达出被翻译地区的特色与精神。

四、功能目的的考虑在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翻译的功能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有不同的翻译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西方的旅游词汇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进行中西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结果贴近原文并符合
目标文化的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音译、意译和文化适应等几个方面浅析中西翻
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第一,音译策略。

由于中文和西文之间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很多旅游词汇无法直接
进行意译,只能通过音译的方式保留原文的音响特点。

英文单词“hotel”在中文中被音
译为“酒店”,“restaurant”音译为“餐厅”。

在音译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与原词音近、形近的中文词汇,以确保目标文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

第二,意译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音译并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需要采取意译
的方式进行翻译。

英文单词“sightseeing”在中文中被意译为“观光”,“tour guide”意译为“导游”。

意译的关键在于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寻找与之相近或相似
的中文词汇进行翻译,以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意义。

翻译中应当考虑到目标文化的准确性和接受性。

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原文
的准确传达,还要注重目标文的语言流畅性和成立性。

不同的翻译策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
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抉择。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变译理论视角下旅游资料的翻译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变译理论视角下旅游资料的翻译
Grade
201x
Supervisor
xx
Writing Time
From Feb, 2014 to May, 2014
1. 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Study
With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foreign exchange in recent years, China tourism industry is booming. Every year, there are numbers of foreign tourist come to China. Purpose of translating tourism material into English is to provide travel information to foreigners and let them know the natural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vel destination. But in order to exert its function, the key is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thinking mode of translator, how to exactly convey the idea of tourism material has become a challenge for translator. Therefore, translating tourism material into English has been a research for translato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search and study in translation.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和交流的背景下,旅游翻译成为了一门热门的翻译形式。

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对比两种语言的特点出发,分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中英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中英两种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翻译旅游词汇时,可以采用以下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直接将词语或句子从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

将"旅游"翻译成"travel",将"酒店"翻译成"hotel"。

直译法在一些简单的词语或专有名词翻译中较为常见,能够准确地传达词义。

二、文化注释法:如果源语言中的词汇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或概念,可以通过添加文化注释来解释其含义。

将"紫禁城"翻译成"The Forbidden City(紫禁城)",将"长城"翻译成"The Great Wall(长城)"。

通过添加括号中的文化注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词汇。

三、借译法:借译法是指将源语言中的词汇直接借用到目标语言中。

将"功夫"翻译成"kung fu",将"禅宗"翻译成"Zen"。

借译法可以使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文化概念。

二、结构调整法:结构调整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重新调整源语言中的词语或句子。

将"旅行社"翻译成"travel agency",将"旅游目的地"翻译成"tourist destination"。

通过调整结构,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需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
作者:张彦鸽
来源:《中州学刊》2007年第05期
摘要:汉英旅游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化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汉英两种语言在旅游文体中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汉英旅游翻译的难度。

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翻译理念。

变译理论中编译的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变译理论;旅游翻译;文化差异;编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5-0247-02
英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的范畴,而实用文体翻译时最应该注意该类文体的实用性特点。

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旅游者,但在实际的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我们翻译成的英文材料外国友人看不懂或看后不知所云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译者没有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造成的。

一、汉英旅游文本的差异
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文体类别丰富多彩。

本文所说的旅游翻译主要是指旅游指南的汉英翻译。

(一)汉英旅游文本的词汇差异
其一,汉语旅游指南大量使用四字结构而英文多用词浅易。

四字结构包括固定的四字成语和一些通过并列、重叠或排比等方式组合而成的词组。

四字结构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恰当地运用可以起到加强语义、增强语势的作用,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旅游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宣传旅游景点的效果。

英文旅游景点介绍多以行文简洁、读者易于接受见长。

描写常用词基本上是生活中的浅显易懂的词汇。

从读者角度考虑旅游文本的撰写,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提供的服务和旅游项目交代清楚。

其二,汉英之间文化对应词少。

中英文化属于全世界文化差异最大的两种文化。

汉语旅游指南文本中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特别多,但这些词在译入语英语中多元对应词,即出现所谓的词汇空白现象。

对于这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词汇,不仅英语读者难于理解,即使中国人有时也会出现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这些充满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在英文中不可能有对应的文化词汇,这是汉英旅游资料翻译时的特点和难点。

(二)汉英旅游文本的修辞差异
其一,中文旅游指南往往引经据典而英文则直扣主题。

在汉语旅游指南的文章中,作者往往喜欢引用大量的古诗词和名人典故,因为典雅清新的古诗词和名人典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这种引经据典的方法不符合英语的修辞习惯。

大量的英语旅游文本则显示出一个共同特点:句句说理连贯,切中中心目的,中间很少穿插看似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其二,中文旅游指南经常采用华丽的修辞而英文则多客观描述。

中文旅游指南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精彩的比喻能使文章增添感人的魅力。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除了得益于其风光秀丽的地理条件,更得益于李白在《望庐山瀑布》里巧妙的比喻。

英文旅游景点的介绍则侧重于客观的描述,在平淡的客观描述中给读者以充足的信息。

(三)汉英旅游文本的句型差异
中文旅游指南常用陈述句和省略句,内容表述清楚明白但有时行文平铺直叙略显呆板,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英文旅游指南常用问句,其间穿插陈述句、否定句和否定疑问句,行文灵活多变,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了更多的信息。

二、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别是汉英旅游指南材料在词汇、句型、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以及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的信息编排方式,决定了汉英旅游文化信息的等效传递是不可能的。

因此,旅游翻译的原则应突出实用型的特点,应是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并非等效传递。

有效传递要求译者考虑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效果,要“边译边作”,即不是对汉语材料进行全译,而是要对原作实施变译。

(一)变译与编译理论
变译是一种宏观方法,它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要,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在汉英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涉及到语言描述风俗传统时,外国读者大都没有足够的知识通过翻译(全译)完全了解中国文化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则应该给旅游者提供必要的补充知识,或改变知识结构传递形式,保证打开进人另一文化的大门。

变译的具体方法很多,有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改译等,这里重点介绍编译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何谓编译?“简言之,指编辑和翻译,是夹杂着编辑的翻译活动,是先编后译的过程,是据翻译对象的特殊要求对一篇或几篇原作加工整理后再进行翻译的过程。

编译的方法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微观方法主要有摘取、合并、概括、调序、转述;宏观方法有段内编译、段际编译、篇内编译、篇际编译、书内编译、书际编译。

编译的原则大致有七种:译前的编辑性、主题的明确性、材料的集中性、材料的典型性、详略的得体性、结构的调整性、篇幅的合理性。


(二)汉英旅游翻译的编译策略
旅游翻译的目的,在于向外国游客介绍各个景点的情况,传递有关信息,因而旅游翻译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是汉语原文四字格多,和英文中文化对应词汇少,汉语文本引用大量的古诗词和名人典故,文化内涵丰富,英语译文要力求将其充分地体现出来。

译文过于简单、生硬,以致读者困惑不解,不知所云,这固然不好;但如果译文由于盲目地忠于原文而显得冗长,也会使读者感到厌倦。

外国旅游者阅读旅游资料主要是为了获取旅游信息、扩展知识、增加趣味,而不是为了考古和研究历史与民俗。

所以译者对于原文中详细的专业性介绍和华而不实的辞藻可以采取编译的方式进行摘取、合并、概括、调序和转述。

1、调序编译法
例1:
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

它背倚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

这就是松潘镇的黄龙。

(原文)
The scenic spot Huanglong(Yellow Dragon)lies justbeneath-the PeakXuebao(snow Treasures), the top of theMioshan Mountains in Songpan County.the west of SichuanProvince.Its exuberant forests, filled with flowers,streams,and a variety of birds. present a wonderland for a tourists.(译文)
译文使用编译方法中的调序法,把原文最后一句的“黄龙”提到开头,点明景点名称,用主句突出其明确地理位置,结构合理,符合英文的习惯。

2、概括编译法
例2:
“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

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

”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唠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

(原文)
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It is not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 The 40-km-long scenic line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Gong ofMount Lao at the east end.(译文)
在此,译者将汉语中的古诗全部删除,但是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英文译文中的第一句运用概括法对原文古诗进行了简洁的概括,使译文更加符合旅游文体翻译的目的,符合英语旅游文体的特点,并且,译文同样对于译文读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会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前来旅游观光。

3、转述编译法
例3: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朵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艳媲美。

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

(原文)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the fragrmlce of their blossoms.(译文)
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在合并、概括、理顺后用自己的话把原文内容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即是编译法中的转述法,经译者编译转述后,译文显得简洁明白,整体概括,符合英语旅游景点材料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汉英旅游资料的编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汉英两种文化以及语言之间的差异,阅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思维习惯以及汉英旅游指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文体风格,还要小心谨慎地选择合适的编译手段以满足所编内容的要求。

汉英旅游指南的编译过程就是追求(下
转第251页)两种文化的和谐以及交流的过程,变译翻译方法很适合于旅游文体的汉英翻译,这是由汉英两种文体在旅游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