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可以看作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去生姜,加上通草、细辛、当归三味药。

桂枝汤本身可以疏通经脉。

当归,《本草纲目》记载道:“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之痛,和血补血。

”当归常与芍药相配,用于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等。

细辛最能发散风寒而止痛能治骨节疼,能开痹气,通草可通络。

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所以必须加桂枝、细辛、通草通阳以散寒,与当归、芍药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

大枣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赵本作十二枚,补津液,补脾胃,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

一、抓住三个主证:血虚、冷、痛“手足厥寒”就是手脚偏凉,本方证的手足冷,以指尖为甚,虽夏天亦阴冷异常,四肢逆冷,故方名“四逆”。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温热暑疫全书》)“脉细欲绝”提示阴血不足。

临床上运用当归四逆汤应抓住三个主证:一是血虚,血虚是病机,此处以病机代症状,指唇爪不华、面色苍白、目涩头晕等;二是冷;三是痛,腹痛、头痛、腰痛、腿痛、脚痛等,大多遇冷更剧。

临床上,只要抓住血虚、冷、痛三点即可用,是肝经循行的部位也可以用。

故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通、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齿痛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的定义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其组方为人参、干姜、大枣和甘草,通过药物的配伍和煎煮方式,可以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二、四逆汤的组成成分四逆汤由以下四味药物组成:1.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干姜: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够缓解寒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3.大枣: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甘草:具有解毒、补气、润燥的作用,能够调节气血平衡,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三、四逆汤的功能主治四逆汤主要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症,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暖胃散寒:四逆汤能够温暖胃肠,缓解胃寒引起的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

尤其适用于寒饮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2.温阳散寒:四逆汤能够舒展经络,散寒祛湿,改善寒性疼痛。

对于寒痹、寒凝、寒气侵袭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活血化瘀:四逆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瘀血。

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四逆汤中的人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对于疲劳、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3次。

2.儿童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

3.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调整用量。

4.可以配合热水服用,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五、四逆汤的禁忌症四逆汤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适用于以下人群: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脾胃虚寒、痰湿内阻的患者。

3.湿温证、湿热传闭证患者。

4.阳亢热盛、实热状况下的患者。

六、四逆汤的副作用四逆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副作用:1.可能出现腹胀、口干口苦等胃肠不适症状。

2.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紊乱。

3.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当归四逆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木通(现多用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

《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主治阳虚阴盛,血虚寒厥引起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和不松则痛之证。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经证之方,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而阳生,若受寒邪,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

此方以当归补血活血为君,和养厥阴肝脉,佐细辛,其味辛能达三阴,外湿经而内通五脏,通草其性极通,内通窍外通荣。

细辛配通草通达内外,和络利经,白芍配甘草以甘酸柔肝缓急而止痛。

桂枝辛甘以通阳气,通阳而散寒,大枣补虚。

上七药以辛甘并举,酸甘并用,通补兼施,急缓兼顾,是医圣仲景创立且包含温经通络祛痛,补益养荣祛痛和缓急和络祛痛三法的一张治痛良方。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该方三法治疗痛证,效果卓著。

报告如下。

1 腰椎间盘脱出症王某,女,38岁,农民,一九九零年五月七日就症。

自述腰臀部挚痛八年余。

曾两次住院治疗,症断为腰椎间盘脱出症,均未获效。

形体消瘦,扶拐助行,脉细而弱,舌淡,质青紫,苔薄白,切少腹隐痛,饮食欠佳,二便调。

腰痛屈伸不利,闭经三年余。

细审病因,时值寒冬,月事来潮,夜寐之中,忽遇急事,裸体,赤足出屋,雪中行走一分钟余,次日觉小腹稍冰凉,此后渐至月经量少,腰臀部挚痛,逐渐经闭不行。

腰臀部挚痛,活动更甚,已丧失劳动力一年余。

辩证:寒邪久羁任督殃及胞宫,则腰臀部挚痛。

寒为阴邪,故小腹冰冷。

以寒邪凝滞任督,殃及血室论治。

立法: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正和温经通络祛痛法,处方:当归四逆汤力口炮附片。

方药:酒当归10g、桂枝10g、酒白芍10g、细辛6g、炮附片30g、(先煮1小时)、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3枚。

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共三剂。

二诊服上方诸症大减,脉有起色,唯小腹冰冷如故,月事来潮,经量不多,脉柔缓和匀,舌质红润,苔薄白,饮食增进,精神转佳,弃杖而行,上方去黑附片吴萸,守原方四剂以善其后。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四则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四则

4 偏头痛
某女,32岁。1995年3月15日就诊。自诉右侧偏头痛6年余,每年发作3~4次,常于感寒受凉或劳累过度时发作,以太阳穴周围疼痛为甚,常伴有眩晕呕吐。疼痛缓解期常有神疲嗜睡,食少纳呆,失眠多梦等症。素来身体瘦弱,四肢清凉,脉细软无力,舌质淡,苔少。证属气血亏虚,元阳不足,寒客经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蔓荆子、钩藤、党参、大枣、黄芪、生姜各10g,细辛、桂枝、吴萸各5g。3剂。二诊头痛减轻。更进3剂,头痛告愈,唯精神、食欲尚差,少寐多梦。前方去吴萸、生姜,加光山、枣仁、茯苓等连服10余剂而愈。
2 肩关节周围炎
某女,52岁。1994年3月10日就诊。诉右肩部疼痛2年余,同侧上肢活动受限,遇寒加重。痛甚时有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感,常需家人协助穿衣梳头。西医诊断为右肩关节周围炎。曾服用多种西药,疗效不佳。近来因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下降等药物副作用,而转求中医治疗。查患者右肩部无红肿,上肢外展及抬举活动受限,脉细缓无力,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胃脘部轻度压痛。综观脉证,证属气血亏虚,寒客经脉的“寒痹”。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处方:当归、白芍各15g,桂枝8g,细辛6g,秦艽、葛根各12g,桑寄生、党参、焦术、木通、大枣、甘草、生姜各10g。3剂。5日后复诊,疼痛减轻,生活已能自理。守上方加熟地、阿胶,继进12剂愈。
3 手足冻伤
某女,18岁。1991年12月19日就诊。自诉8年来每逢寒冷季节或手或足必发冻疮,不能从事手工劳动。诊见其双手泛发红肿痒痛,脉细迟无力,舌淡苔白,形体瘦弱。且素有畏寒肢冷,不胜劳累之感。辨证系真阳不足,气血亏虚,四未失于温养,寒客肌肤为病。取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意,酌加温阳益肾之品标本兼治。处方:桂枝、细辛各6g,当归、白芍、熟地、木通、大枣、炙甘草各10g,干姜8g。2剂好转,4剂而愈,至今未复发。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四逆汤和生脉散是中医常用的方剂,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功效和适应症。

四逆汤合生脉散是将两方剂合用,以增强疗效。

这篇文章将介绍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以及临床应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主要作用功效包括:1. 达阳辟寒:四逆汤合生脉散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身体的阳气,从而改善寒证相关的病症。

2. 调理气血:四逆汤合生脉散对气血不足引起的一些病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

3. 清热解毒:四逆汤合生脉散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一些热毒引起的病症,如热毒壅肿、疮疡肿毒等。

主治病症四逆汤合生脉散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 寒证:四逆汤合生脉散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腹痛、腹泻、寒疝等病症。

2. 血滞证:四逆汤合生脉散有理气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的疼痛、瘀斑、经行不调等病症。

3. 热毒壅滞证:四逆汤合生脉散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壅滞引发的肿痛、疮疡、痈疽等病症。

临床应用四逆汤合生脉散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情作出恰当的调整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四逆汤合生脉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合理调整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疗效不佳。

2. 严守用药禁忌:四逆汤合生脉散对某些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避免使用。

同时,使用前需了解患者是否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

3. 用药期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作出相应的应用期限。

应使用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疗程,避免长期使用造成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总结四逆汤合生脉散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剂,通过温阳散寒、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寒症、血滞、热毒等相关病症。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精编版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精编版

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

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四逆汤配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病机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

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

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溯源集》卷4)。

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概述四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生姜、大黄、干姜和甘草为主要组成。

它是《伤寒论》中的一剂汤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四逆汤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是常用的解表药。

二、四逆汤的功能四逆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散寒温阳四逆汤具有温通阳气的功效,可用于寒邪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

它可以温暖肢体,驱散体表寒气,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

适用于寒性感冒、寒性咳嗽、四肢冰冷等寒邪侵袭的症状。

2.通经络四逆汤可以舒筋活络,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它具有排除寒湿、舒缓疼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疼痛、气血不通的病症。

3.活血化瘀四逆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引起的肿痛等病症。

它的作用类似于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三、四逆汤的适应症四逆汤适用于以下病症:1.感冒: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

2.寒性咳嗽:可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咳嗽症状,如咳嗽有痰、痰白清稀等。

3.寒湿痹痛: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病症。

4.血瘀症状:适用于病症中有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肿痛等症状,如痛经、跌打损伤、瘀血性病症等。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内服:一次剂量为10-15g,可加水煎服或冲服。

一般每天2-3次,视病情而定。

2.外用:四逆汤也可用于外用,如经络拔罐、草药浴等。

外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咨询医生指导。

五、四逆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于感冒等寒邪引起的病症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2.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度疲劳、进食生冷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影响疗效。

3.对于孕妇、婴幼儿、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4.传统中药具有个体差异性,用药效果因人而异,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四逆汤的功能主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大剂量四逆汤临床治验3则

大剂量四逆汤临床治验3则
【 1 ] 刘敏如 , 谭 万信. 中 医妇 产 科 学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o 01 : 2 91
知: 已经 能睁 眼看人 , 神 志稍清 , 手脚 稍 回暖 , 但 是 四肢 厥 冷 , 大汗淋漓 , 喉 间 有 痰 鸣 音 。辨 证 : 阳 不敛 阴, 痰 蒙 神 窍 。治 法 : 回 阳 固脱 , 化痰开窍。 处 方: 炮 附片 1 0 0 g , 干姜 8 0 g , 炙甘草 6 0 g , 红参 2 0 g ,
卧, 呕 吐不 渴 , 腹 痛下 利 , 神 衰 欲寐 , 舌苔 白滑 , 脉 微 煅 龙 牡 、 五味子 、 麦 冬 等 固脱 养 阴 之 品 , 佐 以 化 痰 或 太 阳病 误 汗 亡 阳 。 四逆 汤 乃 临 床用 于急 救 , 回 阳 开 窍 醒 神 药 物 , 诸 药合用 , 方能 挽救生死 于顷刻 。 救 逆 的 首选 方 剂 。笔 者认 为 , 在 临床 使 用 时 常规 剂 患者 在 一 昼夜 间起 死 回 生 ,均 是 大 剂 四逆 汤 回 阳 量太轻 , 因而 丧 失 了该 方 应 有 的 临床 疗 效 , 可 在 辨 救 逆 的功 效 。 如此 重 症 .如 果 用 常 规 剂 量 的 四逆
1 6 7 2 — 3 9 7 X( 2 01 3) 叭一 0 0 4 9 — 0 2
四逆汤源于张仲景《 伤寒论》 辨 少 阴 病 脉 证 治 淋 漓 , 乃 阳气 虽 然 回生 , 但 一 丝 残 阳不 能 固摄 阴液 第3 2 3条 : “ 少 阴病 , 脉沉 者 , 急温 之 , 宜 四逆汤 。” 功 所 致 , 如果不救 阳固阴, 病 人 性命 将 不 久 矣 。故 后 在 回阳救逆 . 主 治 少 阴病 . 症见 四肢厥冷 . 恶 寒 蜷 方 继 续 加 大 四逆 汤 的用 量 以 回 阳救 逆 。 加 山萸 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半年后正常上学,服中药改为每曰半剂, 中午饭后上学时服。(茯苓四逆汤合金匱肾 气丸方)。
• 四逆汤是三阴证主方。它由炙甘草干姜汤 合干姜附子汤而成方。《伤寒论》用于治 疗外感热病由于大汗,吐,泻利造成的阳 气骤失,阴寒凝滞的急症。
• 清.郑钦安发明《伤寒论》,指出但见到阳 虚证即可使用此方,不必待出现四肢厥逆 才使用。
• 一周后精神好转,情绪有改变,上方加熟 地三十克,山芋肉十五克,上午服。
• 下午服桂枝,炙甘草,砂仁,附子,牡蛎 ,蛤粉(补坎益离丹)加仙灵脾,补骨脂。
• 一个月后,睡眠好转,白天有精神,仍不 能适应学校生活,上课用脑子时即感乏力 ,精力不足。
• 嘱患者开始减西药抗抑郁药,每周减其中 一种之四分之一到一半,半年当中减完。
• 在许多慢性疾病中,都有四逆汤应用的指 征,即阳气不足,阴寒凝聚这一基本病机 。因此以四逆汤为骨干方化裁都取效。
• 《伤寒论》有关四逆汤的条文: • 第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
,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 此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若给了麻附辛不 差,当救其里。
• 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 者,四逆汤主之。
• 下利清谷为寒极于里, • 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
逆汤。
2,直肠癌案
韩X徳 男 七十九岁,高血压二十年以上 ,多次脑梗,行动不便,肛周湿疹十余年 伴有混合痔,查出直肠癌一个月。以年纪 大,体质差,放弃手术和放化疗,转中医 治疗,只求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大便通畅)
平素腹胀,大便不畅,舌质淡胖苔腻,脉关 部沉尺微滑。
辨为太阴少阴合病,寒湿凝聚。
• 处方一:炙甘草三十克,干姜六十克,附子 六十克,苍术六十克,厚朴十五克,陈皮 十五克,党参三十克,槐米(炒)三十克,苡 米(炒)三十克。每曰一剂,水煎,分三次口 服。
• 只要是以微循环障碍为基本病理变化的疾 病,都可以使用四逆汤化裁来治疗。
• 高血压是微循环障碍的疾病。 • 糖尿病有微循环障碍问题。 • 实体肿瘤的发病与微循障碍有关。 • 心脑血管病与微循环有关。 • 痹症的发病与微循环有关。 • 、、、、
• 临床应用举例:
• 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案:
• 魏X强 男 47岁 患高血压三年,同时伴有 血糖增高,空腹在14—16mol/L,尿酸 600mg,同时血脂增高。反复发作痛风, 睡眠差,头面部热,腿凉,腹部怕凉,动 辄腹泻。舌质淡胖苔白腻微黄,脉沉紧细 。
四逆汤临床应用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赵杰
• 方药组成:
•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 破八片)
• 方解:炙甘草益胃气而滋液,干姜温中逐 饮以治呕逆,附子驱阴寒,起沉衰,亢奋 代谢机能之要药。干姜作用局部,附子作 用于全身
《伤寒论》中,四逆汤应用于外感热病经大 汗,或吐,下后引起的阳气虚.阴寒内盛之 少阴症。
• 处方二:硫黄,火硝,乳香,没药,儿茶 等制成灌肠剂,肛门给药,每次五十毫升 ,保留灌肠,每日二次。
• 用药一周,腹胀即减,大便通畅。以上法 共用二百四十余剂。
• 患者每三个月在省西医三甲医院做一次复 查,直肠癌未有增大,位置转向直肠下, 向肛门外翻出,质地转软,未有盆腔内转 移,远处脏器未有累及,大便始终保持通 畅。
• 诊为太阴与少阴合病
• 处方:炙甘草三十克,干姜六十克,附子六 十克,苍朮、白术各三十克,党参三十克 ,厚朴十五克,黄连三十克,砂仁三十克 ,肉桂十克,黄柏十克,龟版十克,巴戟 天十克,仙灵脾三十克。每日一剂,分三 次服。
• 以此方服二个月,血压开始下降,睡眠改 善,精神好转,以上法调整用药半年后, 停降压药,血压正常。血糖日趋稳定,(餐 后运动半小时),痛风未发作(尿酸仍高)。
• 先后经过九个月的治疗,患者感到身体状 况有了很大的进步,肢体活动有力,活动 自如,体力精神均改善。
3,抑郁案
张X健 男 十八岁 高中学生 初中以前 学习成绩优异,考上重点高中,升高中后 ,开始出现乏力,精力不足,学习不能集 中注意力,睡眠差,头昏闷,白天困倦欲 睡,夜不能寐。手足凉,胃部不适,放射 到后背,大便稀,
• 寒凝于内,当先温里。
• 第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見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 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 急、手足厥逆、四逆汤主之。
• 第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 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绝者,四逆汤主之。
• 上二条讲霍乱重症,津液外脱,阳气虚极 ,阴寒内甚,乘生机未灭,急以四逆汤温 中救里。
• 四逆汤类方酌情 • 第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
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 大汗出,腹拘急而痛,又下利,阳伤寒
• 第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 汤主之。
• 阳气骤然而竭
•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 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 桂枝汤。
• 四逆汤治疗阳虚寒凝。 • 阳气就是机能,就是生命力,也是疾病得
以康复的能力。
• 阳虚寒凝的本质是微循环的障碍。 • 脉微欲绝, • 四肢厥逆。 • 内拘急, • 大汗出,吐,利,下利清谷。
•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四逆汤可以改善 微循环,升高血压,具有强心镇静作用。
• 实践表明:附子与干姜,炙甘草同煎能减 附子的毒。而强心作用更强。
患者多次采取自杀行为,在北京专业医院诊 为抑郁症。西药控制,仍不能正常读书。
脉沉细,患者喜䁔,六月犹着重衣。
• 诊为少阴证。
• 处方:炙甘草三十克,干姜三十克,附子 三十克,党参三十克,茯苓三十克,砂仁 三十克,胡芦巴十克,巴戟天十克,仙灵 脾三十克,川椒十克,饴糖二十克。每曰 一剂,分二次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