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文学写作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以下是文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文学的特点包括:言之有物、情感质朴、艺术创造性、意义的开放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内容、体裁、创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按照体裁可分为史诗、小说、散文等;按照创作语言可分为汉语文学、外国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时代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四、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五、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解读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常用的解读方法包括人文主义解读、传统批评解读、结构主义解读和心理批评解读。
六、文学名著欣赏文学名著是每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选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等。
七、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是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文学作品中常包含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八、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文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有助于提高个人情商和审美能力,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到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分类以及与社会、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文学概论内容

文学概论内容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的学科。
它关注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探讨文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文学概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的定义和范畴。
文学是人类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具有审美和表现力。
文学的范畴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文学概论关注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技巧。
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语言艺术创作出来的,包含丰富的意象、情节和人物塑造。
创作技巧涉及到文学语言的运用、情节结构的组织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时代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文学概论还研究文学作品的流派和文学理论。
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具有共同特点的文学类型,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解释的理论体系,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
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
文学概论还关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文学作品通过出版、阅读和评论等渠道传播给读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受到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文学概论还探讨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给人带来心灵的满足和启迪。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理论,帮助人们理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哎呀呀,说到文学概论里的抒情性,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情感魔法的宝盒。
咱们先说说啥是抒情性呢?简单来讲,就是把心里那些弯弯绕绕的情感,像拧开的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哗哗地流淌到文字里。
你看那些诗人,就像是情感的魔法师。
比如说李白,他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面可满满当当都是他的孤独和那种天马行空的浪漫啊。
他一个人喝酒,孤独得很,但是他不直接说“我好孤独啊”,而是把月亮和自己的影子都拉来作伴,这就是抒情性的妙处。
用一种超级有画面感的方式,把自己的孤独情绪给传达出来了,就像给孤独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再说说咱们平常人写抒情性的东西。
有时候,可能就是在一个下雨的夜晚,雨滴打在窗户上,就像一颗颗小珠子在敲打着你的心。
你突然就有了一种很惆怅的情绪,觉得生活里那些烦心事就像窗外那密密麻麻的雨丝一样,扯不断理还乱。
然后你就拿起笔,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写:“这雨啊,就像我心中的愁绪,没完没了,我在这小小的房间里,感觉自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小蚂蚁。
”你看,这就是你在把自己当下的情绪,通过雨这个媒介,抒情性地表达出来了。
抒情性还分好多种呢。
有那种热情似火的抒情,就像热恋中的人写情书,“你的眼睛是星星,每次看我都让我掉进爱的宇宙,我的心像是被点燃的火焰,只为你熊熊燃烧。
”这就是把那种浓烈的爱意,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岩浆般的热情从文字里滚滚而出。
还有那种含蓄委婉的抒情,就像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思念丈夫,但是不说“我想你想得吃不下饭,人都瘦了”,而是用“人比黄花瘦”这么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自己因为思念而憔悴的那种情绪,像春风拂过湖面一样,轻轻地荡漾在文字里。
读者呢,就像在湖面上划船的人,慢慢地去感受那一圈圈的情感涟漪。
在文学作品里,抒情性就像是菜肴里的调味料。
要是没有它,那故事就像没放盐的菜,淡而无味。
就好比看一部电影,如果没有那种能触动人心弦的抒情片段,就像是看了一场机械的表演,演员在台上走来走去,但是你心里却激不起一点波澜。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你知道文学吗?在我看来,文学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东西。
而抒情性呢,那就是这个魔法盒子里最柔软、最能触动人心的小角落。
文学这玩意儿,可真是妙不可言。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但又不仅仅是镜子。
它能把我们看到的世界,那些平凡的、琐碎的、甚至是丑陋的东西,通过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者是一个个深刻的故事。
而抒情性呢,就像是给这些画卷和故事加上了一层温暖的滤镜,或者是一段悠扬的背景音乐。
我记得小时候读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能让我这个小屁孩,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月光,突然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思念。
这就是抒情性的魔力啊!诗人李白他没有直接说:“我一个人在外地,好孤单,好想家啊。
”而是通过描写那床前的明月光,就像霜一样,这种淡淡的、清冷的感觉,一下子就把那种思乡之情传递给了千百年后的我。
这就好比是一种心灵的电波,在文字的世界里穿越时空,精准地击中每一个读者的心。
再说说小说吧。
我看过一本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站在海边。
作者描写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咸咸的海风打在脸上,主人公的头发被吹得乱七八糟,但是他的眼神里却有一种坚定的光芒。
这时候,作者没有干巴巴地说:“他很坚强,他不会被困难打倒。
”而是通过对大海这个环境的抒情描写,把主人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在困境中的孤独和自我救赎都表现了出来。
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主人公身边一样,能感受到那海风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希望。
抒情性在文学里,就像是厨师做菜时放的那一点点特别的调料。
没有它,菜也能吃,故事也能看,但就是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一点能让你回味的东西。
有时候,它是爱情中的甜蜜呢喃,像“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尔的这句话,就像春天里最轻柔的风,吹得人心都化了。
有时候,它又是对生活苦难的一声叹息,就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学概论pdf

文论十讲提纲文学概论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语言和语境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以文字为媒介,以作品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文学的特性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文学作品由主题、情节、角色、语言、结构和背景等元素构成。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情节是角色行动的发展过程;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结构是作品的布局;背景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三、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句式、意象和表现手法等。
文学流派则是特定时期内一批作家的集体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立意、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和反讽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的学科,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
七、文学的功能与影响文学具有审美教育、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等功能。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融合。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和电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作讲义

文学创作本章集中阐述文学创作问题。
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创作作家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文学作品。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探讨文学创作活动本身的规定性和作家素质问题、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创作心理问题、创作过程的艺术构思以及创作的审美理想等问题。
简言之,通过这一章,我们试图阐明作家创作活动的主要环节与一般规律。
第一节文学创作与作家素质一、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文学创作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
但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与观察问题的角度、层面不同,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一般都从某个侧面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种规律与特点,但也往往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为了更好地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以便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在我们开始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之前,有必要对前人有关文学创作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略作评述。
(一)感物说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记·乐记》关于乐的论述。
《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毛),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这是对音乐产生过程的准确描述,同时也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准确描述。
其基本意思是说,凡音乐的产生都是因为人心受了感动,然后表现于声音的。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诗论家们就用几乎相同的言词来论及文学创作了。
陆机《文赋》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慨投篇而援笔,聊宜之乎斯文。
”这是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随着四季交替,万物都不断变化,贯于春感秋悲的文人墨客就会在自然景物的变化面前发生情感的变化,并从而发为诗文创作。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b0fd304a1b0717fd5dd50.png)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
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
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 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 其体验
理智与感情
理智与感情的关系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理智则是约
束、规范因素 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 负作用 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能将作家推向 不知所往 理智与感情之间是冲突还是相互促进,往往 被作家当下心理状态所决定
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
鲁迅创作《不周山》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语词提炼 含义
寻找最准确的语言、文字把艺术构思中已
初步成熟的形象、意念准确、鲜明而生动 地呈现出来
范围
形象和意念的物化、语调的选择、结构的
妥帖、风格的和谐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 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 张上
过程
“转化”
“操作”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复杂性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
“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 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 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 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扩大和缩小
拉伯雷《巨人传》的 卡冈都亚
安徒生的豆蔻姑娘
安徒生
粘合
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变形与陌生化
陌生化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 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二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 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 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 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 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唯一的源泉。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想像与联想
想像(imagination)
含义
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 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是意识提供的 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二、构思方式
何谓构思方式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
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 的具体方式 综合 突出和简化 变形和陌生化
综合
含义
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
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 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 的构思过程。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 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 糙的刺激或信息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形成
作家的记忆机制 外来刺激—神经兴奋模式—短期记忆—长期 记忆因子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 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 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 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 书本获取
二、艺术发现
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 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 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表现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实现途径 浓涂重抹 淡化背景
突出和简化
简化
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
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 方式 ,比如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
简化与突出
简化的目的是突出 突出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简化只留下最核心、
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 简化比突出的难度大 简化后的形象比浓墨重彩的“突出”更能抓住读 者
二者关系
联系:都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
得最佳艺术效应 区别: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常形,陌生化 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以消解“套板反 应”
曹雪芹写刘姥姥
曹雪芹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 老妪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堂屋 里的挂钟,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回忆与沉思
回忆
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
信息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 次推论法 理性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浸润
回忆与沉思
沉思
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
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 念的深沉思索 心理功能
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
罗丹:《沉思》
文本赏析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即兴与推敲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物化阶段,具体说来是作家将在构思 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 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 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 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含义
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
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 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 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 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 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 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 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黑格尔:《小逻辑》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 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鲁迅、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
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
普希金:“达吉雅娜跟我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她竟 然嫁了人!我简直怎么也没想到。” 列夫· 托尔斯泰:“他们(指人物)作那些理想生活 中应该作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 的。” 王汶石:“人物站起来跟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该 怎样描写他的那种时刻,正是作者创作中最欢乐、最 有灵感的时刻。”
节的转换,意境的合成等
即兴与推敲
即兴和推敲的结合
创造之初不急于动笔,作反复思考和深入沉潜 动笔不可勉强,等待机缘或需要的唤醒 灵感突至,及时捕捉,记下全部轮廓 过后仔细从头到尾地修改定型 修改中以形象的内在物理和自我的中心意念来
统摄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 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 与直觉比较。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 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 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 验的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 体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 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列夫· 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复活》插图
灵感与直觉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
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 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 性的洞察
理智与感情
理智
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 和无意识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构思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何谓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 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 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 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
心理现象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灵感与直觉
直觉(intuition)
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 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三、创作动机
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 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 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作用 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