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和城市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5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5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5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13•【字号】厦思政办函〔2022〕70号•【施行日期】2022.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75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庄莹莹代表:《关于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建议》(第0175号)收悉。

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一、办理工作背景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重大社会治理基础工程。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持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2015年至累计完成613个小区改造工作,涉及居民65969户,房屋3337栋,建筑面积515.76万平方米,投资额13.33亿元。

二、措施与成效(一)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创新当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存在改造周期长、改造内容单一、改造后缺乏长效管理等各类问题,急需在体制上改革创新。

对此,思明区研究编制《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规程》,将前期改造设计、中期协调推进与后期长效管理相结合,打通前中后期全链条,通过科学摸排改造需求、精确各环节工作时限、完善各单位协调机制,推动评估、设计、审批、施工、管理“五统筹”,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化流程,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加快完整社区建设市建设局在全市遴选6个项目试点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着力补齐养老、托幼、助餐等民生短板,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实现建管一体,巩固改造成效。

思明区积极贯彻城市更新“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理念,谋划深田完整社区建设,力争打造成为老城更新样板工程,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让社区服务更完善、群众生活更便利、基层治理更高效,深田片区改造提升项目获得2021年全省老城更新样板工程第三名。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相辅相成。

闽南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闽南古村落。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厦门闽南建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闽南建筑特点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红砖青瓦”为主要特征,建筑物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花岗岩石料、黄泥瓦为主。

闽南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均衡、对称,注重层次感和轻重变化;在建筑装饰上善用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和泥塑,充分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闽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二、厦门特色建筑1. 鼓浪屿风格建筑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建筑主要由中外交融的各种建筑风格组成。

西式建筑有平房、别墅等,保存完好,中西融合的古建筑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

古典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的建筑与中国式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风采。

2. 沙坡尾风情街位于厦门岛西南端的沙坡尾,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西洋古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近代欧式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在这里,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西洋建筑的独特风采,感受到厦门曾经的繁华。

3. 厦门大学白城厦门大学,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鼓浪屿,是一所以世界闻名的高校。

其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散发出浓厚的学府氛围。

白色的建筑,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厦门传统建筑的杰作,它是闽南传统村落建筑的代表。

土楼为圆形或方形建筑,主要用土和石头建造,厚重坚固,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2. 传统闽南民居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二路三分院为多见,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

鼓浪屿近代洋楼设计理念

鼓浪屿近代洋楼设计理念

鼓浪屿近代洋楼设计理念鼓浪屿近代洋楼是中国近代洋房建筑的一大特色,具备独特的设计理念。

这些洋楼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融合中西文化。

鼓浪屿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是一个西方列强的租界区域,因此在设计洋楼时汇集了中西文化的精髓。

这些洋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重视庭院布局、注重阳光照射等,又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等。

其次,注重地理环境的利用。

鼓浪屿洋楼依山傍海,布局和场地的利用都非常合理。

洋楼大多将建筑水平布置在起伏的地势上,通过巧妙设计利用斜坡和楼梯连接不同建筑物,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此外,洋楼还借鉴了当地的特点,比如利用丘陵、海景等自然元素,以及红砖、花岗岩等当地特产材料来打造建筑风格。

再次,追求舒适和实用。

鼓浪屿洋楼注重内部空间的布局设计,追求舒适和实用。

洋楼内部多有宽敞的房间和通透的大窗户,以及阁楼和大阳台等设计,使得洋楼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此外,洋楼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建筑特点,比如借道庭院带来的光线和空气,又融合了西方建筑技巧及现代科技设备,使得洋楼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舒适度。

最后,注重建筑的精细雕刻和装饰。

鼓浪屿洋楼在建筑形式和细节上追求精细雕刻和装饰。

比如洋楼的立面常常采用了仿古柱、浮雕、雕塑等装饰元素,使得建筑物更具艺术感和历史感。

同时,洋楼上方的屋檐、窗花、壁画等细节也非常考究,展示了建筑师对细节精雕细琢的独特追求。

总之,鼓浪屿近代洋楼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西文化,注重地理环境的利用,追求舒适和实用,以及精细雕刻和装饰。

这些理念共同营造了鼓浪屿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艺术追求的独特理念。

城市岛屿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岛屿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岛屿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城市文化、历史与价值的体现。

城市与自然的共存与和谐,城市环境的优化都凸显着城市岛屿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

I. 城市岛屿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岛屿作为城市中复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往往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水体、海岛、河流、湖泊等岛屿景观在城市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它们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城市文化、历史与价值的重要体现。

岛屿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环境和改善人居生活条件,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文化价值和经济动力。

II. 城市岛屿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城市岛屿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即优先考虑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自然环境的永续发展。

2. 景观完整原则。

即在整合和利用岛屿景观资源的同时,保持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3. 功能多元原则。

即在满足城市岛屿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多元化岛屿功能和服务,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益。

4. 参与协商原则。

即尊重和倾听沿岸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协商,消除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谐共赢。

III. 城市岛屿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城市岛屿景观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1. 空间定位。

根据岛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岛屿所承载的生态、文化、经济等空间定位,确定岛屿的功能和用途。

2. 生态修复及保护。

对于已经开发利用的岛屿,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保障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岛屿空间与社区一体化设计。

将岛屿景观与周边社区相结合,将社区元素引入岛屿景观设计中,使岛屿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4. 景观规划与设计。

规划和设计岛屿的景观元素,包括交通、公共设施、设施设备、建筑物等景观元素。

5. 生态康养旅游规划与设计。

开发沿海旅游资源,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设计生态康养旅游区,推进旅游与城市经济融合。

鼓浪屿建筑风格

鼓浪屿建筑风格

鼓浪屿建筑风格鼓浪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一座小岛,被誉为“国际建筑博览会”。

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海外侨民的风貌和艺术氛围。

在这座小岛上,每一座建筑都有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故事,成为了体现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福建侨民。

当时,大量的福建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并在那里积累了财富。

这些侨民返回家乡时,带回了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这使得鼓浪屿的建筑成为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在鼓浪屿,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体现在每一座建筑的设计上。

例如,厦门大学博物馆、黄厝老街等地的建筑都展现了欧洲复古风格的影子,而且设计精美,构思巧妙。

这些建筑在时间的推移中成为了岛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鼓浪屿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之一是英东洋行,建于1869年,是一个欧洲式的大型建筑群。

英东洋行是当时中国最早的西方公司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凝聚了欧洲文化与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座建筑始终代表着鼓浪屿的特色和历史意义,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除了西方风格的建筑,鼓浪屿也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物。

比如,华侨银行是一座中式建筑,建于1927年。

它的外观典雅优美,彰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为鼓浪屿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还体现了当时华侨对家乡的思念与情感。

除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与鼓浪屿的建筑相关联。

例如,音乐厅是鼓浪屿上的一座建筑,据说它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古典建筑的影响。

在音乐厅面前有一座名为“鼓浪屿一隅”的雕塑,它以小孩钻石球一样的动作,看着鼓浪屿这个宝地。

这个雕塑代表着鼓浪屿上的孩子们思考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总体而言,鼓浪屿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在海外侨民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这座小岛上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其故事和魅力,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鼓浪屿码头设计理念是什么

鼓浪屿码头设计理念是什么

鼓浪屿码头设计理念是什么鼓浪屿码头设计理念是在保留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区域。

以下是其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1. 保留传统:鼓浪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建筑和码头结构,以展示岛上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同时,建筑外观的风格也应该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使整个码头区域与鼓浪屿的自然风景和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2. 融入现代元素:尽管保持传统是重要的,但码头设计也应该融入现代元素,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品味。

这可以表现在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等方面。

例如,可以在建筑中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使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对便利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3. 创造活力:鼓浪屿码头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动的空间。

通过设置多功能的广场和开放式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在码头区域内活动,包括休闲漫步、户外表演、文化展览等。

此外,还可以策划各种主题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和文化庙会等,吸引更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增加鼓浪屿的活力。

4. 引入创意产业:为了提升鼓浪屿码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创意产业。

这可以包括艺术、设计、手工艺制作等产业,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购物和体验机会。

通过与当地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人的合作,可以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鼓浪屿的知名度和形象。

总之,鼓浪屿码头的设计理念是在保留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打造一个兼具现代化和传统魅力的休闲娱乐区域。

通过创造活力和引入创意产业,可以进一步提升鼓浪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关注和参与。

我的家乡浪漫的厦门之鼓浪屿

我的家乡浪漫的厦门之鼓浪屿

我的家乡浪漫的厦门之鼓浪屿厦门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城市,它以其秀丽的海滩、独特的文化风情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而在这座城市中,鼓浪屿被誉为厦门最具浪漫氛围的地方。

作为我家乡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鼓浪屿以其迷人的景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区东南隅,是厦门最为独特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区。

步入鼓浪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石板路、五颜六色的建筑和迷人的植被。

这种建筑风格是闽南特有的,也是鼓浪屿最大的特色之一。

这些建筑既有欧洲风格的别墅和教堂,又有传统的闽南民居,它们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厦门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

因此,鼓浪屿上的一些西方建筑也是当年外国侨民修建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厦门大学,在鼓浪屿上有一片厦门大学集中分布的建筑区,这些建筑属于厦门大学,称为“白城”。

拥有百年历史的厦门大学校园内,流传着许多著名的中国学者和校友的故事,校园的建筑风格也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除了建筑的独特之外,鼓浪屿还以其美丽的海滩和著名的日光岩而著称。

鼓浪屿的海滩干净、柔细,沙滩上铺满了贝壳,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光。

每到夏天,人们都会来到这里沐浴阳光,享受海浪拍打身体的愉悦。

而日光岩,则是鼓浪屿上的一块石头,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显得金光闪闪,非常壮观。

站在日光岩上,可以俯瞰整个鼓浪屿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厦门城市的繁华。

除了风景,鼓浪屿还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岛上有很多艺术家和文人,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琴岛画家村”,这里有许多画家在这里给游客现场创作水墨画和油画。

而岛上的音乐广场也成为了各种音乐演出和街头艺术的热门地点。

回想起我的家乡浪漫的厦门之鼓浪屿,我不禁为它的魅力和独特性感到自豪。

鼓浪屿以其迷人的景色、独特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让他们流连忘返。

这个美丽的地方是我家乡的骄傲,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家。

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为自己来自这个浪漫之地而感到骄傲和幸福。

浅议厦门鼓浪屿街道空间

浅议厦门鼓浪屿街道空间

浅议厦门鼓浪屿街道空间
黄彬彬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厦门鼓浪屿街道空间的人性化特点,其街道与建筑形成良好的图底关系,值得建筑设计师借鉴.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黄彬彬
【作者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兼评《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J], 陈建标
2.鼓浪屿街道空间体验分析与提升策略 [J], 李渊; 杨璐; 高小涵
3.厦门鼓浪屿浪漫琴声里的万国往事 [J], 潮生;娃娃脸大叔(图);马福辉(图);gui yong nian folker(图);蒋小翼(图)
4.肌理解析语境下的舶来街区保护策略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J], 刘伟;李海芮;邢程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重游意向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及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 [J], 春雨童;王传生;计卫星;邓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浪屿和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空间设计的三大理论是指在现代空间演进研究和历史典范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图底理论、连接理论以及场所理论。

其中“场所理论”由于加入了人性需求、社会文化、历史文脉以及自然环境等考虑因素,有别于另外两种侧重于空间自身的理论,使设计师逐渐认识到这些因素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一书中提到,场所理论的本质在于对物质空间人文特色的理解;空间与场所的不同在于“空间”是有边界的或者是不同事物之间具有联系内涵的有意义的“虚体”,而“场所”是在空间被赋予从文化或区域环境中提炼出来的文脉意义时才成为场所;同时,空间可以根据其特点分门别类,而每个场所因其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特性或包含某些特殊的事件、文化或活动而独一无二。

鼓浪屿的街道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所”。

以场所理论对鼓浪屿街道进行分析与解读,对场所理论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城市空间设计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鼓浪屿长久以来给人以风景别致的小岛印象。

其实,鼓浪屿最初发展是从城市开始的。

上世纪初大量华侨投资建设和沦为殖民地后的外来建设,奠定了鼓浪屿作为城市的基本属性。

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合璧,逐步形成了鼓浪屿独特的建筑风貌。

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则主要被定位为风景名胜区加以发展,岛上人
口规模与开发强度受到严格控制,岛内取消各类机动车与人力车,进岛一律步行,因而全岛恬淡静谧, 没有车马喧哗。

岛上现存的龙头路、内厝澳等社区是具有明显特征的历史街区,它们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

这些街区的存在使鼓浪屿表现出多样化的空间和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并表现出不同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异国情调和景观风貌。

鼓浪屿的街道空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记忆剧场”,体现了空间与人、环境的呼应。

其中,“记忆”源于文脉的传承与历史的痕迹,而形容这些空间为剧场是因为这些空间中无时无刻不容纳着人的活动与情感。

1. 场所中“人”的意义
1.1人的尺度
在鼓浪屿的街道空间中,称“街”的宽3 m~5 m,称“巷”的宽2 m ~3 m,街区内作为通道的小街小巷的宽度在0.8 m~3 m。

沿街的建筑以2 层~4 层为主,立面和谐统一。

建筑物的高度和街道宽度比为1:1.1~1:1.2 左右,符合古典的街道空间造型原则,比例适宜,尺度宜人,给人以亲切感。

在这样的街道空间中,街道以及围合街道的建筑高度均以人体尺度为基础,充满对人的尊重,使街道空间中的行为主体获得亲切、舒适的空间感受,远不同于繁华都市中宽阔街道所产生的拥挤、压抑的心理感受。

1.2人的情感
鼓浪屿的街道及建筑普遍存在老化陈旧等问题,但是大部分当地人对鼓浪屿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较深厚的感情,愿意长期留驻。

漫步于这些街道,宜人的尺度,古旧的建筑,院墙后伸出的茂密枝叶,从居民家中飘出的悦耳音乐,无一不使漫步在这里的行人感受到亲切与舒适。

在这些街道场所中不仅人的意义不断被强调,人的感情也得到充分表达。

相比之下,当我们行进在繁忙嘈杂的都市街道中时,我们很少会放慢脚步注意街道空间以及在这里发生地一切。

取代亲切感与舒适感的常常是空阔、忙碌的空间景象或状态,行人在这样的空间中自然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

1.3人的活动
岛上的街道并不是现代城市中的纯几何形态,完全规整对称,而十分注重结合地形,时常会有非几何形态的意外扭转,或出现一个非几何并不规则的放大空间。

行人不会直线式的前进,而会偶尔停留,与熟人站在路边交谈,或放慢脚步观赏街道两边的景观。

这里的街道犹如一个巨大的容器,容纳着无数行为活动与故事。

街边悠然喝茶、下棋、聊天的老者,洗衣做饭的主妇,追逐嬉戏的顽童,偶遇谈笑的友人,都已成为鼓浪屿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街道除了交通功能,还提供混合功能和社会交往的空间,体现城市空间中公共与私人生活的交融。

岛上的街道与建筑也经过人们的长期使用而获得生活的印记。

1.4人的精神内涵
众所周知,鼓浪屿岛上的居民具有传统的音乐素养,普遍喜爱钢琴和小提琴,钢琴密度居全国榜首。

漫步于尺度亲切、生活气息浓郁的街道时,街道两旁不时传出的钢琴声从某种程度上界定了鼓浪
屿街道场所的唯一性与可识别性。

这种唯一性与可识别性某种程度上也使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具有共同的认知感受和情感共鸣。

这种独特的认同感,也是鼓浪屿街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岛上居民的精神生活实际上已经完全融入街道空间中,使岛上的街道真正具有场所的特质。

2. 地段的历史
岛上的街道与建筑大都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街道两旁的建筑,受欧美建筑风格的影响颇多。

传统的砖石拱券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但立面处理完整统一。

街道和建筑的变迁生动地记录了鼓浪屿的发展,也是这里居民生活的写照。

而我们身边多数新近开发、建设的街道都没能延续地段的历史及文脉,也不能呼应社会的文化、物质环境,因而也都只具有空间的属性。

3. 空间与环境的凝聚力与统一性
变化与统一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在历史怀旧的基调下非常协调。

不同时期建筑的融合,仿佛从当地和区域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形成了城市形态的一个分层和沉积的片段,似乎可以看出城市的成长历程。

岛上的街道体现出一种自生且演变的城市形态,而不是由外界强加的秩序。

凯文林奇在多部关于场所理论的著作中提到:“就如同每个地方看起来应当延续不远的过去一样,它也应当看起来是对不远的将来的延伸。

每个场所似乎处于发展中,充满预示和目标……尽管是隐
含着的,但空间和时间是我们安排自己经历的宏大架构,我们生活在时间的场所中。

”漫步于鼓浪屿的街道,街道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记忆剧场”。

人与建筑,与空间,不是静置或割裂的关系,而是动态、亲切且融为一体的;不仅有眼前的活动、事件正在发生在上演,而且独特的空间感受也在不断向人们诉说这些空间的生长,这些空间的历史以及这些空间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常跃中,周红.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探讨——兼谈厦门鼓浪屿龙头路改造.高等建筑教育.2006(3):13-15
【3】王唯山.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城市保护与更新.2002(7):54-58
【4】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以厦门鼓浪屿
龙头路为例.艺术设计月刊.2007(10):110-112
【5】兰贵盛.厦门旧城街巷空间特色极其保护对策.规划
师.2004(6):28-31
【6】周维钧.海上花园鹭岛明珠——鼓浪屿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师.2000(1):40-42
【7】王唯山.鼓浪屿历史街区再生的规划思考——结合鼓浪
屿龙头路街区调查.建筑与文化.2008(3):96-101
【8】梅青.鼓浪屿近代建筑的文脉.华中建筑.1988(3):64-67
【9】孙良辉,鄢泽兵.现代城市“生态街道”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4(5):5-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