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最终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教案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演示:通过操作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尝试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练习使用操作系统。

5.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强调操作规范。

6. 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1. 发展历程2. 基本组成硬件软件3. 操作系统4. 启动与关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有哪些?(2)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有哪些?(3)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是什么?2. 答案:(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

(2)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计算机的启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自检完成,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计算机的关闭方法:“开始”菜单,选择“关闭”选项,等待计算机安全关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技巧。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标题: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办公和网络操作。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 熟悉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4. 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办公和网络操作。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示意图或实物;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演示软件;3.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的演示软件;4. 学生练习用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认为计算机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二、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直观的了解。

三、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0分钟)1. 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界面等;3. 演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2. 演示常见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3. 介绍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如浏览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4. 演示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操作练习;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如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的定义,即能够执行预定义的算术或逻辑运算,并处理数据的设备。

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

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教育等。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操作系统的定义,即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

讲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资源管理、用户界面、程序管理等。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介绍Windows、macOS、Linux等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场景。

讲解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与优缺点。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如何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介绍如何使用文件管理器、桌面环境、应用程序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即通过通信链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系统。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网络接口卡、路由器、交换机等。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分层模型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即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规则与标准。

介绍常见的网络分层模型,如OSI模型与TCP/IP模型。

3.3 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安全讲解如何连接网络,如通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等方式。

介绍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病毒防护软件等。

第四章:计算机软件4.1 软件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软件的定义,即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与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

讲解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4.2 常用软件简介介绍常用软件的功能与使用场景,如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

讲解如何安装、使用与卸载软件。

4.3 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讲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定义及意义1.1.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的指令,自动执行指定计算任务的电子计算设备。

1.1.2 计算机的意义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

1.2 计算机的分类1.2.1 按处理器的不同分类•单处理器计算机•多处理器计算机1.2.2 按用途的不同分类•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1.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3.1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1.3.2 计算机的计算过程计算机的计算过程分为取指令、执行指令、存储结果三个部分。

第二章:计算机的数据表示2.1 二进制数及其运算2.1.1 二进制数的定义二进制数是只包含0和1两个数字的数。

2.1.2 二进制数的运算•二进制数的加法•二进制数的减法•二进制数的乘法•二进制数的除法2.2 十六进制数及其转换2.2.1 十六进制数的定义十六进制数是由09,A F这16个数字组成的数。

2.2.2 相关计算公式•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先将二进制数每四位一组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将每个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四位二进制数。

2.3 字符编码2.3.1 字符编码的定义字符编码是将字符转换为计算机内部能够识别的数字编码。

2.3.2 常见的字符编码类型•ASCII码•Unicode编码第三章:计算机的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3.1.1 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3.1.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3.2 主存储器的组成和特点3.2.1 主存储器的定义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最基本、最主要的存储设备。

3.2.2 主存储器的组成•存储单元•存储地址•存储方式3.3 辅助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3.3.1 辅助存储器的分类•硬盘•光盘•U盘•固态硬盘3.3.2 辅助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大•访问速度慢•价格便宜第四章: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4.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4.1.1 键盘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各种数据、指令和命令。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师: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3.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能力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5.计算机网络6.人工智能四、巩固新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2.速度3.存储系统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位(Bit)字节(Byte)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4.可靠性5.可维护性6.性能价格比(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2)存储器1)内存储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计存储器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4)输出设备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打印机(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五)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和常见的外部设备四、巩固新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五、布置作业: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系统三、讲授新课(一)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进位计数制(计数制)将数字符号按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的起源计算工具的发展:远在古代,人们为了记数和计算发明了算筹、算盘,并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计算工具。

一、计算机产生的基础(1)技术基础1621年,英国人威廉·奥特瑞发明了计算尺。

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于 1642 年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机械计算器用纯粹机械代替了人的思考和记录,标志着人类已开始向自动计算工具领域迈进。

1822年英国人查尔斯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设计的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机械计算机在程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输入输出和存贮等方面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制造电子计算机的关键性技术是采用电子元件代替机电式计算机中的继电元件和机械设备。

进入20世纪,电子技术有了飞速的进展,1906年,美国人弗斯特发明了电子管。

电子三极管控制电流的开关速度,比电磁继电器快1万倍,而且可靠性高得多。

可以用电子管取代继电器制作计算机。

后来,把一对三极管用电路连接起来,制成电子触发器,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作了进一步的技术准备。

(2)理论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854年,英国逻辑学家、数学家乔治·布尔就设计了一套符号,表示逻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并规定了运算法则,把形式逻辑归结成一种代数运算,从而建立了逻辑代数。

应用逻辑代数可以从理论上具体解决具有两种电状态的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问题。

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林发表了论文《理想计算机》,给出了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通用计算机产生的可能性。

1938年,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香侬(美国)在发表的论文中,首次用布尔代数进行开关电路分析,并证明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可以通过继电器电路来实现。

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2月14日交付使用,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体重28吨,占地170m2,使用了18800只电子管和1500个继电器,功率150K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学研究与分析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3.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能力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5.计算机网络6.人工智能四、巩固新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2.速度3.存储系统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位(Bit)字节(Byte)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4.可靠性5.可维护性6.性能价格比(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2)存储器1)内存储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计存储器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4)输出设备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打印机(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五)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和常见的外部设备四、巩固新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五、布置作业: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系统三、讲授新课(一)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进位计数制(计数制)将数字符号按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2.十进制十进制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计数制,规则是“逢十进一”基数:每个数位所能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基数。

基数为10的计数制称为进进制。

位权:每个数位上1代表的确定数值称为位权。

十进制中数字1在个位上表示1(100),在十位上表示10(101),在百位上则表示100(102)一个十进制数表示:如:1234可展开为:1*103+2*102+3*101+4*100254.87可展开为:2*102+5*101+4*100+8*10-1+7*10-23.二进制基数为2的计数制就称为二进制基数:2位权:2n(二)数制间的转换1.二进制的优点技术实现简单简化运算规则适合逻辑运算易于进行转换2.各种进制的后缀B:二进制D:十进制H:十六进制O:八进制3.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进制数1101B=1*23+1*22+0*21+1*20=8+4+1=13D1011.01B=1*23+1*21+1*20+1*2-2=8+2+1+0.25=11.25D4.将十进制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例:将11D转换为二进制11/2=5 余1最低位5/2=2 余12/2=1 余01/2=0 余1最高位11D=1011B对整数部分用“除2取余”法,即将整数部分反复用2除,直到商为0,再将余数依次排列,先得出的在低位,后得出的在高位。

例:求0.625的二进制数0.625*2=1.25 取整1最高位0.25*2=0.5 取整00.5*2=1.0 取整1最低位小数为0,转换结束先取整数在高位排列,则0.625D=0.101B例:将58.5D转换为二进制数①先求整数部分:“除2取余”58/2=29 余0 最低位29/2=14 余114/2=7 余07/2=3 余13/2=1 余11/2=0 余1最高位②再求小数部分:“乘2取整”0.5*2=1.0 取整1③整数小数相拼58.5D=111010.1B四、巩固新课1.二进制的概念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五、布置作业: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二进制三、讲授新课(一)数据信息的编码表示1.基本术语(1)数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都称为数据(2)信息:有意义的数据的内容。

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价值的知识。

(3)位(bit):指一位二进制的数码(0或1),是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数据编码中的最小单位。

(4)字节(byte):8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节,字节是存储系统中最小的存取单位。

(5)字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取决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2.数值数据的表示同一计算机中,数据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统一的,不足部分用“0”填充。

数的正负号,通常在二进制数最前面规定一个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3.字符的表示要使计算机能处理、存储字符信息,首先必须用二进制“0”、“1”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N位二进制代码可以表示2n个不同的字符。

(1)ASCII编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可表示27=128个字符(2)汉字编码GB2313-1980 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二)计算机的维护和安全1.计算机的一般维护和安全使用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有害程序(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和欺骗性(2)识别计算机病毒(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4)病毒的消除软件方法、硬件方法(5)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四、巩固新课1.ASCII码 2.计算机病毒五、布置作业: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Windows XP 初步了解三、讲授新课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是由王永明发明的,1983年开始推广,汉字是一种意形结合的象形文字,形体复杂,笔画繁多,它最基本的成分是笔画,由基本笔画构成汉字的偏旁部首(字根),再由字根组成有形有意的汉字。

五笔字型是一种纯字型的编码方案,它由130个字根组字,重码少,便于盲打,输入速度快。

(一)五笔字型中汉字结构分析1.汉字的三个层次(1)笔画:在书写汉字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继写成的一个线条。

(2)字根:若干笔画组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为字根。

(3)单字2.汉字的五种笔画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有横、竖、撇、捺、折,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对这五种笔画分别进行编码,代号分别是1、2、3、4、5.3.汉字的三种字型(1)左右型:具有明显的左右结构或左中右结构(2)上下型:具有明显的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3)杂合型:一般包括单体型、内外型和包围型4.汉字的四种结构(1)单:是指基本字根本身就单独构成一个汉字(成字字根)如:“由、雨、竹、斤”等(2)散: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字根相互位置关系,分别属于左右、上下之一,即具有散结构。

如:“汉、胡、洒、笔”等(3)连:有两种情况一种指一个基本字根连一个单笔画:如“自、千、且”等一种指带点结构均认为相连:如“太、术、勺、主”等(4)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字根交叉在一起构成汉字如:“申”是由“日丨”,“里”是由“日土”,“夷”是由“一弓人”交叉构成的。

(二)五笔字型的字根在五笔字根中,将130个基本字根按起笔的类型分为5类。

每一类又分为5组,共计25组。

5类字根分别与键盘上的5个区相对应,每一类的5个组又分别与每一区中的5个键位相对应。

区号和位号的定义原则如下:1、区号按起笔的笔画(横、竖、撇、捺、折)划分。

如禾、白、月、人、金的首笔均为撇,撇的代号为3,故它们都在3区,也可以说:以撇为首笔的字根其区号为32、一般来说,字根的次笔代号尽量与其所在的位号一致,如:土、白、的第2笔为竖,竖的代号为2,故它们位号为2.但并非完全如此,如“工”在15而不在12.3、复笔画字根的数量尽量与位号一致,如:单笔一、丨、丿、丶、乙都在第一位,两个单笔画的字根都在第二位,三个单笔画的复合字根都在第三位,依次类推。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安根都可以用它据的区位号来表示,字根的区位号也叫字根的“代码”,如目在2区1位,其区位号为21,21就是“目”的代码。

字根分布见书图表2-11四、巩固新课:1.汉字的五种笔画2.汉字的三种字型3.五笔字根分布表五、布置作业:背诵、记忆字根表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汉字结构与字根三、讲授新课熟悉了字根键盘分布和汉字的字型结构后,只要掌握了五笔字型的编码原则,就可以输入汉字了。

为了帮助记忆和便于学习,五笔字型编码的主要规则被编成了如下歌诀:五笔字型均直观,依照笔顺把码编;键名汉字打四下,基本字根请照搬;一二三末取四码,顺序拆分大优先;不足四码要注意,交叉识别补后边。

(一)键面上有的字的输入方法1.键名字的输入方法:把所在的键连按四下如:“王”的编码:GGGG“又”的编码:CCCC2.成字字根的输入方法:键名代码+首笔代码+次笔代码+末笔代码如:“雨”的编码:FGHY“西”的编码:SGHG(二)键外字的输入方法1、汉字的拆分原则a)书写顺序b)取大优先c)兼顾直观d)能连不交e)能散不连2、输入汉字的原则:(1)四个或四个以上字根的字的输入方法第一字根+第二字根+第三字根+最末字根如:“输”:LWGJ“副”:GKLJ(2)不足四个字根的字的输入方法对于这些不足四个字根的字,就需要给它们加上一些字型或笔画的信息,拆分方法是:依次拆出其字根后,最后补充一个交叉识别码交叉识别码是由一个字的末笔代号和该字的字型代号结合而成的。

下表列出了末笔字型的交叉识别码交叉识别码如:沐:ISY 汀:ISH 洒:ISG四、巩固新课:1.键名字的输入方法2.成字字根的输入方法3.键外字的输入方法五、布置作业:拆分常用字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汉字的拆分方法三、讲授新课熟悉了五笔字型单字的拆分后,再来了解简码与词组的输入,就可以大大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