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第三节_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够比较物体的快慢。

2速度的引入。

3了解运动的分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能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

5能过看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

学习重难点

速度的理解、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S---t图像和V---t图像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探究运动快慢的比较

1.生活中快慢比较

观察课本P23图2—23看谁跑得快并思考:

⑴在运动会上跑100m的时候是怎样比运动员快慢的?

观众的判断:(谁在前面谁更快。)

裁判的判断:(到达终点时,先到达的更快。)

(2)如果一运动员跑100m,另一运动员跑60m,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二、速度

⑴意义:表示的物理量。

⑵定义:物体在1s内通过的。

⑶公式:。

⑷两个变形公式:①s= ;②t= 。

⑸单位:

①常用单位:、符号或m·s-1,读作:。

②其他单位:、符号或km·h-1,读作:。

③换算关系:1m/s= km/h 1 km/h=________________ m/s

演示换算过程:

请你练习:

1.刘翔百米跨栏的速度约为“9m/s”合多少km/h?9m/s这个数据有什么物理意义?(师先点

拨:“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读作____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s/t,由此判定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速度是52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行人B.卡车C.飞机D.人造地球卫星

5.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min通过1200m路程汽车速度是( )

A.1200m/s B.72m/s

C.60m/s D.20m/s

6.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师点拨:强调解题的步骤)

三、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理解:小明在乘车的过程中发现,车第一分钟走了600m,第二分钟也走了600m,第三分钟还是600m,请问他乘坐的车是走匀速直线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举例:看图2-27,探究天鹅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速度公式的运用: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 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燃后以4m/s的速度跑向600m远的安全地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说明点火者能否安全跑到安全地区?

五、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1、怎么建立图像?(建立数标轴)

2、可从图像中得到的相应的物理信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初次接触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 2、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物理计算格式及单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米尺、秒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57cm =________m =______dm =_______mm 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差异,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点拨 知识点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_____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常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经常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速度的单位中,“米/秒”和“千米/时”如何换算呢? 【点拨】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 = 秒 米秒米/6.3/1000 36003600 1 1000 1 11/1 当堂训练:1、15m/s= km/h ; 72km/h= m/s 2、课本p29作业第1、2题 【例题】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 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 =340m/s ,s =1km =1000m 求:t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含解析)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含解 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依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别正确的选项是〔〕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B.相反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反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假定路程相反,同时动身丙最先抵达终点 3.«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动身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一直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一直比兔子跑得慢 C.竞赛采用相反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竞赛采用相反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 5.关于速度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 m/s比1 km/h的速度大 B.1 m/s比1 km/h的速度小 C.1 m/s与1 km/h的速度一样大 D.单位不同,不能比拟

6.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那么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下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转的天然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关 9.以下估测中,与实践偏向较大的是() A.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 B.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m/ C.500W家用电熨斗任务电流约为2.3A D.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7℃ 二、多项选择题 10.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终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越乌龟后,便自豪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曾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进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兔子一直比乌龟跑得快 B.只要选空中为参照物后,才干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一定是运动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11.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中,v的大小与S、t的大小有关,与该公式特征相似的还有 A.p= B.ρ= C.R= D.I= 12.在水平空中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其中0﹣1s内和3s﹣4s内的图象为直线,1s﹣3s内的图象为曲线,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初中物理_快与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客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养成实事求是、最终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有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对运动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生活经验,但其思维只处于简单的表象概括水平,缺乏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速度公式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已有接触,并已经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对速度公式应用的重点在于数学演算,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物理计算格式等还比价陌生。对直线运动有观察和体验,但对速度的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效果分析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第3节 快与慢》

三、快与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 (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 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 m/s=3.6km/h 1km/h=(1/3.6)m/s 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 m/s 15m/s= km/h 720km/h= m/s 0.6m/s= 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4例题,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小结,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三、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km/h 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 第三节_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够比较物体的快慢。 2速度的引入。 3了解运动的分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能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 5能过看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 学习重难点 速度的理解、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S---t图像和V---t图像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探究运动快慢的比较 1.生活中快慢比较 观察课本P23图2—23看谁跑得快并思考: ⑴在运动会上跑100m的时候是怎样比运动员快慢的? 观众的判断:(谁在前面谁更快。) 裁判的判断:(到达终点时,先到达的更快。) (2)如果一运动员跑100m,另一运动员跑60m,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二、速度 ⑴意义:表示的物理量。 ⑵定义:物体在1s内通过的。 ⑶公式:。 ⑷两个变形公式:①s= ;②t= 。 ⑸单位: ①常用单位:、符号或m·s-1,读作:。 ②其他单位:、符号或km·h-1,读作:。 ③换算关系:1m/s= km/h 1 km/h=________________ m/s 演示换算过程: 请你练习: 1.刘翔百米跨栏的速度约为“9m/s”合多少km/h?9m/s这个数据有什么物理意义?(师先点 拨:“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读作____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s/t,由此判定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3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材分析: 《快与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介绍了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教材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解题。在速度的测量中,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区别。 二、学生现状: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正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学习过程中,仍倾向于从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入手,再逐步建立起对现象或事物质的认识。因此,在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时,应按照这种心理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速度就已有接触,并且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对速度公式应用的重点在于数学演算,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等还不太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上来。 三、设计思路: 采用边探究、边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各种方法,并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归纳分析、建构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适时进行速度简单计算练习。 四、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五、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学案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明白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新课导学] 1、比较物体运动垢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如何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刻)。 (3)公式:速度=路程/时刻v=s/t 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刻的单位组成的。经常使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刻的单位是秒,因此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经常使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1米/秒=3.6千米/时;千米/时=1/3.6米/秒 3、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维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转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4、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刻v=s/t 例题:讲义第25页例题。(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标准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进程,要求写出依照公式(或由此取得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查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随堂练评] 1、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米/秒=__________千米/时;72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3、一辆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前进540米抵达乙地,用了3分钟;从乙地再前进180米抵达丙地,用了1.5分钟。那么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 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较较:()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一物体沿直线做机械运动,已知该物体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由此可知() A、物体必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必然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D、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六、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所需的时刻约为() A、60min B、600 min C、20 min D、200 min 7、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刻是多少?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 说课稿培训讲学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 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流程 1. 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奥运会游泳比赛录像,让学生观察哪位运动员游得最快? 2. 创设情景,建立概念 学生比较运动员游泳时的快慢,发现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可见、重现、可控的特点,使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定格在学生面前,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快与慢》教学设计附反思

二、快与慢 讲课地址:多媒体教室 讲课时间: 1 课时 【仪器械料】多媒体播放设施、快与慢演示资料 【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 (1)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认识速度的观点,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经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剖析比较,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5)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剖析、对照、议论; (2)初步领会双元有关物理量成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联合刘翔获取奥运会冠军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课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要点与难点。 【教课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察看画面 第一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飞翔950Km, 磁悬浮列车最快每小时行驶430Km; 第二组:蜗牛 1h 只爬出 5m,树獭爬 5m 竟要用 25 s ; 展现 3 组 6 幅画面,这是自然界和社会中 第三组:鹰打鱼时秒就能飞出5m,箭鱼能在 0.1 秒内游出。 一些物体运动的描绘,提到运动我们都会想到 学生议论,一些可能说用行程来胸怀,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提出问题:在这些 一、怎样比一些可能说用时间来胸怀。 画面中,你是怎么比较鹰和箭鱼,蜗牛和树獭 较物体运动回答:比较鹰和箭鱼时我们是看它们在运动快慢的。鹰打鱼和磁悬浮列车飞奔哪个运 的快慢0.1s 里运动的距离,鹰在 0.1s 内飞出了5m,动得更快? 比箭鱼的 2.8m 快; 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m用了多 少时间,蜗牛用了 1h,而树獭用了25s ,所 以树獭快; 学生在比较鹰打鱼和磁悬浮列车时碰到 了困难。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在同样的时间内, 物体经过的行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

初中物理_快与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3《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物理的规范解题。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快与慢展示板,轨道,小球,秒表。

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与慢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二、速度 1、定义 2、公式:: 3、单位:1m/s=3.6km/h 4、例、已知:s=30m t=6s 求:v 解:v= s t = 30m 6s =5m/s 答:骑车速度是5m/s。 三、匀速直线运动任意一段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第三节快与慢(学案) 组: 姓名: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相同的比较。 2、相同的比较。 二、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1、定义: 2、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1m/s= km/h 4、李明骑自行车上学,路上经过相距30m的两个路灯杆用了6s的时间,他骑自行车的速 度是多少? 他以这个速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min,他家距学校多远? 5、小实验:测小球的速度 1、实验原理:ν= 2、实验记录表格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速度公式,并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重点在于数学演算,对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等还不理解。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速度概念建立、物理意义的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及做题的规范性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效果分析 将两种不同的比较运动快慢的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融入到生动、有趣、形象的展示中,方便学生理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速度公式应用,同时让学生形成物理计算题的规范格式。初步尝试测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动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模拟比赛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案,为学生设置了物理问题情境,寓教于乐,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速度公式应用,同时让学生形成物理计算题的规范格式。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单位换算是初中同学常遇到的问题,时间关系练习不够,很多同学没能掌握换算的方法,在课下应趁热打铁及时练习加强巩固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涉及物理公式的计算和单位的换算,重在让学生了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答案

1.3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速度是40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 甲较快B 乙较快6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7、火车速度为72km/h,8A C .0s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 915km,则运动 A .甲车 D.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A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 .3∶2 B .3∶1 C .3∶4 D .4∶3 1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 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14、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 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4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 第10 小 第8小题图

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A100mB300mC200mD150m 二、填空题 15、单位换算:(1)43.2km/h=______m/s。(2)30m/s==________km/h。 16、甲车的速度V 1=36km/h,乙车的速度V 2 =15m/s,则V 1 _____V 2 ,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 81km需要_______小时. 17、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______m. 18、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 地用多少小时?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 米长的山洞,用多少秒时间才能完全通过?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学海风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导练):2.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基础导练 1.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 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提升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s v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25 s B.0.625 s C.0.8 s D.2.5 s 3.(多选)“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 min内匀速行驶完,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由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A.甲较快 B.乙较快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3、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cm/s B.1.2m/s C.12cm/s D.12m/s 4、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 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 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7、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9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8、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0、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 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 11、甲、乙两小车运动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 ,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 ,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2、甲、乙两车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1.3-1(a )、(b )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 A .v 甲>v 乙,s=16米 B .v 甲>v 乙,s=8米 C .v 甲<v 乙,s=16米 D .v 甲<v 乙,s=8米 13、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s 比1km/h 的速度大 B.1m/s 比1km/h 的速度小 C.1m/s 与1km/h 的速度一样大 D.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16、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 的A 、B 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一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 ,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示,它是由______________ 位禾廿___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读作 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 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 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 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 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 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二m/s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