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快与慢3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材分析:

《快与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介绍了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教材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解题。在速度的测量中,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与区别。

二、学生现状: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正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学习过程中,仍倾向于从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入手,再逐步建立起对现象或事物质的认识。因此,在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时,应按照这种心理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速度就已有接触,并且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对速度公式应用的重点在于数学演算,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等还不太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上来。

三、设计思路:

采用边探究、边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各种方法,并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归纳分析、建构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适时进行速度简单计算练习。

四、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五、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

六、教法设计:

探究型新授课:比较玩具汽车的快与慢。

学生分四人一组,在实验室进行,边探究、边研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教材内容以便学生建立速度的前概念,增强课中探究实验操作规程的指向性。

七、教具、学具:

玩具汽车(每组一辆),秒表(每组2块),钢卷尺(每组一把),桌面。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跑60米的时候是怎样比较跑步快慢的?

生:同时跑,谁先到终点,谁就跑得快。

师:张华骑车,李明步行,同时运动2分钟,哪个走得远?

生:张华骑车走得远。

师:他们俩谁运动得快?

生:是张华。

师:刚才说都跑60米,现在一人跑100米,另一人跑60米,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生:就比他们的速度。

师:对,比速度。因为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板书:公式v=s/t)

师:请同学说说速度的定义。

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师: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米每秒(米/秒),还有千米每小时(千米/时)。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测小汽车的速度来重现前面讨论的比较快慢的方法,亲身感受一下物体运动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测算出相应的速度值。同学门能不能做到?

生:能。

(二)、开展实验

师:请同学门说说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生:一是提出问题。

师:这次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小汽车的速度。

生:二是制定计划。

师:根据v=s/t,我们需要测哪几个物理量?

生:测距离(s),测时间(t)。

师:需要哪些器材?

生:小汽车—运动的物体;电子表—用来测时间;刻度尺—用于测量距离。

师:还有没有呢?

(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师:要有场地嘛!这次实验小汽车运动的场地就是实验室的实验台。

生:喔!

师:我们实验室为每组准备了玩具小汽车一辆,秒表一块,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电子表,钢卷尺。

师:都带来了吗?

生:都带来了。(教师巡查)

师:你这表能用来测秒吗?

生:能。

师:测给我看看。

(学生演示给教师看)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不仅带来了表,还会熟练使用。实验室里已有一块秒表,你们带的表还能派上用场吗?

生:能,我们可以用几块表同时测时间。

师:这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算出时间的平均值来减少测量误差。

师:很好。下一环节?

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步骤共做3组,第一组限定路程为100厘米,第二组限定时间为2秒,第三组由同学们自行规定时间和路程,每组快慢各做一次,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好,开始分组,每组组长对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建议记时一人,启动小汽车一人,测量距离一人。第二记时兼记录一人。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实验室的秒表,你们会用吗?(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生:会用了。

师:好,开始实验。

生:“预备!”“开始”(启动小汽车到终点)。“停!”(记时测量路程)。

(教师巡视)

生:我们来不及测时间。

师:小汽车不能太快,只要有快慢区别就行。

师:你们的小汽车的运行路线应尽量保持直线,要对准终点。

生:老师,距离不好测量。

师:我做一次给你们看。小车到起点线时就放手。一到2秒,立即按住小车,标出终点。你们要注意相互配合。

师:让我看看你的表格。

(学生送上表格)

师:怎么不写单位?你测量的估计值怎么没有?

(学生进行相应的订正)

(三)、得出结论

师:刚才进行了实验,请每组将记录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与处理,并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

(学生进行计算、填表等活动)

师:请各组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各组纷纷发言、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然后推出代表进行大组交流)

生: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得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师:比较快与慢的方法呢?

生:在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师:很好。记住这是第一种方法,路程相同时,看时间。

生:在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师:对。记住这是第二种方法,时间相同时,看路程。

师:当路程、时间都不同时,怎么办?

生:测算出他们的速度再进行比较。

师:很好。这是第三种方法,当路程与时间都不同时,用v=s/t求出速度再比较。现在会不会利用上述三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是快慢了?

生:会比较快慢了。

(四)、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在物理学上我们把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师:刚才进行了实验中,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生:小车速度发生变化,是变速直线运动。

生:小车速度没有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如果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的速度是不是小车实际的运动速度?

生:不是,是小车的平均速度。

师: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一下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各组讨论,进行大组交流,)

生:我们可以将小车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几段,分别测出每一段路程及小车在每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然后求出速度,进行比较,看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各组再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大组之间交流)

师:好,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计算,老师巡视)

师:刚才进行了实验中,你所用的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生:通过比较,小车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师:很好,大家的实验做的都不错。如果小车在第一个10厘米用时2秒,第二个10厘米用时2秒,第三个10厘米用时还是2秒,那是不是表明小车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生:是。

生:不是。

(产生分歧,学生讨论交流,可以请每组陈述自己的理由)

生:小车在第一个10厘米内的速度有可能变化,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虽然小车在每一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但并不表示小车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小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今天的实验很成功,大家都有所收获,请同学们填好实验报告。如果还有什么建议、想法、问题都请写在实验报告中。

九、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快与慢》这节课我主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交互中发展的教学原则。

1、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对形象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我从实验入手,将概念的讲授改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记录观察的结果,并分析、归纳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学生间相互协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自己探索、自己归纳的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教师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

2、整堂课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占大多数。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下,通过小组讨论从而

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在合作、讨论中完成实验,归纳分析、建构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在实验中同学将自己组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在交互中发展的教学原则。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较好。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在做实验时,时间不够紧凑,对利用公式解题的步骤没有涉及等。如能将这些改正,相信效果会更好。

十、突出特点:

从实验入手,将概念的讲授改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构自己有关速度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 (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 的速度小。 横坐标表示时间(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 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一:速度与运动图像 ◆典例一:(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 时,两车相距8m。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 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 内的路程是24m ,一物体在4s 内的路程是16m ,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这样两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 (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 时,它们相距8m 。 【答案】运动、4。 【考点】运动相对性、运动图像分析。 ◆典例二:(2017•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物体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在S-t 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路程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直线;在v-t 图像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从以上给出的四种图像看,正确的是C 。 【答案】C 。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图像。 ★考点二:平均速度 ◆典例一:(2017•咸宁)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

初中物理_快与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快慢。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客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养成实事求是、最终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有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对运动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生活经验,但其思维只处于简单的表象概括水平,缺乏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速度公式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已有接触,并已经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对速度公式应用的重点在于数学演算,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物理计算格式等还比价陌生。对直线运动有观察和体验,但对速度的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效果分析

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三节快与慢

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世界可以说是学习物理的入门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直接关系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等,如何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速度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是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速度概念的引入,要从学生已有的快慢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出速度的概念,找出如何解决比较快慢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刚入八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参差不齐,初步接触物理,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正处于高涨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可贵的教育契机,使每个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积极高涨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公式; (3)知道速度单位的组成及由来,会对不同的单位进行换算; (4)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自然现象的事列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切感; (2)通过对速度相关知识的引导以及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锻炼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刘翔夺冠的事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教学难点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迁移融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设计思想 1.情境创设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要求,主要采用了“问题情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1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1 (新 版)沪科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持征。 (5)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获得冠军及游泳运动员杨文意荣获金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速度的概念 2、教学难点是: (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着,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是以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思路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已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思路如下: 1、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 2、创设物理情景,确定研究方法,自主探究。 3、比较分析,建立概念。 4、动手实验,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5、巩固反馈,知识扩展。 6、小结,布置作业。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启发 学生;比较分析、自主探究 教具:课件、幻灯片、玩具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1、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 前后4个同学一组,每组桌上有两辆不同的电动玩具小车、刻度尺。让两辆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让学生自主探究。 生:小车在相同进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也可以说在相同路程内,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例如: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沪科版)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 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快。 二、速度的基本知识 物理学中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的则物体运动的快。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 =S t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 4.变形式:s =vt 或 t =s v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读作“米每秒”);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 或km •h -1(读 作“千米每时”) 6.单位换算: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瞬时速度:指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

4.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运动的速度 注意: ①平均速度是衡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求平均速度的公式:V= s 总 t 总 四、运动的图像 1.s-t 图像 (1) .s-t 图像知识点总结: ①.在s-t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代表匀速直线运动 ②.倾斜的直线越靠近S 轴,其速度越大 ③.与时间t 轴平行的直线代表物体静止 ④.交点代表相遇

(2).根据知识点对图像的解析: ①.图像中a、b都是匀速直线运动,c是静止状态; ②.由图像可知,v a>v b(当a、b运动的时间都为t1,路程S a>S b;当a、b运动的路程都为10m时,t1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上海科技版

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二、考点点拨 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 1、比较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 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 (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 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点拨: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路程: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3 快与慢 学案(含答案)

快与慢 班级:姓名:组号: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一)情景体验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线,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二)教材助读 1.旧知回顾: (1)公式:v= ,s= ,t= 。 (2)单位换算:108km/h= m/s 2.阅读课本25—2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匀速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在课本中画出) (2)把图2-25和图2-26中的v 1 v 2 v 3 求出,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平均速度? (4)阅读27页的信息窗,找出:人步行的速度 _____ ,自行车的速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度 ____,光的速度 (三)预习自测 滑雪运动员沿240m 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①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③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s 经过的路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10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15s )内经过的路程 ,做 运动。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小汽车通过6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与每个200m 内的速度都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行新课】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速度 (1)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师多媒体播放: 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 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 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 板书:速度定义式: s v t .

【学海风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导练):2.第三节 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基础导练 1.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 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km; 如果以这个速度行驶,要通过135 km路程需要______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提升 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s v t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25 s B.0.625 s C.0.8 s D.2.5 s 3.(多选)“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 min内匀速行驶完,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快与慢

第三节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快与慢 第1课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 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一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学案教学流程 我会自学 1. 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 ,可用符号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示,它是由______________ 位禾廿___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读作 ___________ ,用符号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示。 我能参与 知识点一: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 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 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 快慢。 2. 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如图2.3-1所示。请你观察情境,比 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 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一张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 2.3-2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哪一辆运动得快一些?为什么? 知识点二:速度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 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二m/s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答案

1.3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速度是40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 甲较快B 乙较快6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7、火车速度为72km/h,8A C .0s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 915km,则运动 A .甲车 D.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A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 .3∶2 B .3∶1 C .3∶4 D .4∶3 1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 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14、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 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4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 第10 小 第8小题图

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A100mB300mC200mD150m 二、填空题 15、单位换算:(1)43.2km/h=______m/s。(2)30m/s==________km/h。 16、甲车的速度V 1=36km/h,乙车的速度V 2 =15m/s,则V 1 _____V 2 ,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 81km需要_______小时. 17、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______m. 18、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 地用多少小时?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 米长的山洞,用多少秒时间才能完全通过?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3快与慢(含答案)

2.3快与慢 一、单选题 1.以60km/h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A.匆匆行走的人B.内环高架上行驶的汽车 C.正在飞行的客机D.绕地球飞行的“神七”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 米,它在第4 秒内的速度是() A.2.5 米/秒B.20 米/秒C.5 米/秒D.8 米/秒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A.2:9B.9:2C.2:1D.1:2 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5.动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________ A.动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动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动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动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选择理由:________ 6.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7.某人上山速度为0.5m/s,到达山顶按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为1.5m/s,则他上山和下山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A.1m/s B.0.75m/s C.0.87m/s D.2m/s 8.如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10.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三、快与慢同步练习及答案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三、快与慢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节快与慢 1、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一、选择题 ) A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大 B 、1 m/s 比1 km/h 的速度小 C 、1 m/s 与1 km/h 的速度一样大 D 、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 、甲最快,丙最慢 B 、甲最慢,丙最快 C 、乙最快,甲最慢 D 、三人一样快 4、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 的A 、B 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 A 、 60min B 、200min C 、600min D 、2000min

5、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 ,则这列队伍长() A 、50m B 、100m C 、150m D 、250m 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2-4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 ,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 ,则它在4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1.67m/s B 、1.5m/s C 、2.17m/s D 、2m/s 二、填空题 8、单位换算: 3.6m/s=____________km/h 0.8cm/s=____________km/h 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 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 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10、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2-5中的两 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 ________min 。 11、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 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 要点点击 快乐自主研学 滑行250m 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 和25s ,则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 12、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运动快慢

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情景导入 图甲是2008年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情景,谁运

动得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图乙是决赛成绩表,谁运动得快?依据又是什么? 新课讲授 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时的情形作分析交流: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问题讨论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 s ,而第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点拨启发 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学生计算: 百米冠军:100 m 12 s =8.33 m/s 万米冠军:10 000 m 1 680 s =5.95 m/s 即百米冠军1 s 内通过的路程是8.33 m ,万米冠军1 s 内通过的路程是5.95 m 。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路程与时间之比,可用公式v =s t 表示。 学生自学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 或m·s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2.3 快与慢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2.3 快与慢 精选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是速度的基本单位的是() A。km/h B.m/s C。km/min D。cm/s 【答案】B 【解析】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组合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根据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得出速度的单位为m/s 2。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min通过1200m路程,汽车速度是( ) A.1200m/s B.72 m/s C.60 m/s D.20 m/s 【答案】D 【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 t =1200m 60s =20m/s,故答案为D; 3.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 t 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答案】D 【解析】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机以12m/s飞行B.汽车以54km/h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某运动员用了10s D.从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答案】B 【解析】将四个选项的速度单位统一,A项为12m/s,B项54km/h=15m/s,C项根据公式v=s/t=100m/10s=10m/s,D项由平均速度的公式v=s总/t总=30m/2。5s=12m/s,四个选项比较B项速度最大。故选B。 5。(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3《快与慢》同步试题3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温故知新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2.0。57cm =________m =______dm =_______mm (答案:5。7×10-3 5。7×10-2 ) 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差异,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_____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答案:物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v t s v = 米/秒 米每秒) 【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常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经常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速度的单位中,“米/秒”和“千米/时”如何换算呢? 【点拨】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 =秒米秒米/6.3/100036003600110001 11/1= 【拓展】将求速度的公式t s v =变形后,可用于求路程vt s =,也可用于求时间v s t = 速度该如何测量呢? 【点拨】测量速度的方法:(1)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路程的长度、时间,然后用计 算物体的速度;(2)利用超声波测速仪可以直接测量速度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特点 求速度 答案:如下表所示

2.3快与慢-(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

2.3快与慢-(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及单元培优练习(沪科版) 2.3快与慢-(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单选题 1.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2.最近《三体》电视剧正在热播,老师在追剧时看到一个情节,由于老师计算能力不强,所以来问问大家,已经知道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而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4光年。三体舰队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匀速航行,多少年会到达太阳系呢()A.4年B.40年C.400年D.0.4年 3.下表是“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中的分段成绩,其中跑得最快的阶段是() 分段路程/m 0-30 30-60 60-80 80-100 时间/s 3.70 2.61 1.72 1.78 A.0-30m B.30-60m C.60-80m D.80-100m 4.某隧道前的交通信息标志牌如图所示。小明按照交通规则乘车通

过此隧道,可知() A.隧道全长60km B.车速不得低于60km/h C.经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4.2min D.经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70s 5.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步行速度约1.1m/s B.公交汽车行驶速度约200m/s C.自行车骑行速度约1m/s D.飞机飞行速度约20m/s 6.如图所示为测试飞机滑跑阶段动力性能的监控屏幕截图,图中秒表(格式“时:分:秒“)表示飞机到达感光装置的时刻,监控显示在这段时间内飞机滑跑的平均速度为人正常步行速度的36倍,结合图片信息,估算飞机的长度约() A.5m B.20m C.50m D.80m 7.甲、乙两人在长为50米的泳池内,进行游泳训练。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0.9米/秒,两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共游了25分钟,不考虑两人在泳池内的转向时间,甲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 A.2次B.4次C.6次D.8次 8.如图所示,是A、B两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