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2012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2012年北大考研中哲试题

一、名词解释(6*5)

1、虚壹而静

2、崇本息末,(2007,2010)

3、人副天数,(1994,2001)

4、理一分殊,(2002,2005罗、朱的对比)

5、淮南格物,(2006,2010,2011)

二、简答(15*4)

1、老子的无为思想

2、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009韩非论法术的区别,2010原题)

3、郭象的独化论(2001名词解释,2010原题)

4、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2002简答王夫之对知行合一的批判,2003论述,2005阳明、船山知行观对比)

三、论述(30*2)

1、张载的气本论思想(2010简述张载的太虚即气)

2、朱熹的理气论

2012年北大考研西哲试题

一、简答(5*10)

1、爱利亚派

2、精神助产术(2000)

3、托马斯。阿奎那(2010)

4、洞穴假象(2003种族假象,2001四假象,1998四假象)

5、实体(笛卡尔)

6、复杂观念(2007)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 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 (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方面)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另一方面)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入奴隶社会阶段 (一)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 (二)奴隶制的社会特点 1、经济上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 2、政治上(周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 (三)奴隶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

◎夏朝----“有夏服(受)天命” 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至高无上的神,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 ◎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用统治者的德行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 (一)奴隶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立 (二)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手工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奴隶主统治者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小生产者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 —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 ---人文主义思潮老子—提出“道”与“无为”学说 墨子—提出“兼爱”“非命” 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 (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 1、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子和奴隶农民的不同主张 2、百家争鸣—田氏官学 (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子,后期墨家,荀况韩非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宋元明清哲学(罗钦顺)【圣才出品】

第9章罗钦顺 一、“理只是气之理”的气本论思想 1.“理只是气之理” 罗钦顺把物质性的气当作是世界最初的本源。他认为气是自身永远处于运动之中的,理是气运动的一种必然的规律,气千变万化然而“卒不可乱”,就在于气的运动是有着自己的一定的客观规律(理)的。理是在气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必然性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不能离开气而独立存在。 2.“理一分殊” 罗钦顺用气一元论重新解释了“理一分殊”这一命题,使得改造过的“理一分殊”学说成为了他思想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世界上不论是物还是人,都是禀受物质性的气而生的,即人与事物的理都是一气变化的,是同一的,所以叫“理一”;然而“成形之后,其分则殊”,即成形之后每一个具体事物运动的规律或特性,其表现又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叫作“分殊”。 3.“理一”与“分殊”的关系 罗钦顺认为“理一”即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分殊”之中,他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理气关系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

二、关于心、性的理论 1.心、性的区别 罗钦顺认为,“心”是指人的知觉、认识作用,“性”是指人的生理。人的知觉作用(心)是可以千变万化的,随着感应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又可把人心称作“情”;性则是人、物成形之后的定理,是不能随着感应而变化的,所以他认为性即是理。 2.心、性的关系 心与性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心性两者虽说不同,但并不是两物,而是一物的两个方面,即都是人的一个心的两个方面。他认为,一个人的心有体、用两方面:体即性,是心的根本,所以又可把它称作“道心”;用即心的知觉灵明的作用,即“人心”,由于它随物而感应,所以又可把它叫作“情”。 3.“人性皆善” 在人性论上,罗钦顺则从气本出发,认为性都是来源于同一气之理的,也就没有什么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气质之性即天命之性,两者是没有不同的。所以罗钦顺认为“人性皆善”,是无所谓恶的,而人的生理欲望则是人的天性,也是没有什么恶的。之所以有恶的存在,在罗钦顺看来,这是由于人们对自己的生理欲望不能加以节制的原故。 4.评价 罗钦顺的人性论与他的认识论思想是密切不可分的。在认识论上,他一方面坚持了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有外界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事物都是有着自己的客观运动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先秦哲学(墨子)【圣才出品】

第5章墨子 一、社会政治思想 1.“兼爱” 墨子认为,政治上的“交相恶”的混乱局面是一切祸害中最大的祸害,而解决这个最大祸害的混乱局面的根本办法,就是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其“兼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其“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 2.“非攻” 墨子认为,在政治混乱中为害人民最大的事情是侵略战争,因此,他特别提倡“非攻”,即不攻打“无罪之国”。侵略战争为害最大,从事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对被侵略的国家“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在战争中并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墨子主张“非攻”,在理论上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为此他还严格区分了“攻”与“诛”的性质。 3.“尚贤” 墨子提出“尚贤”作为实行兼爱思想的组织保证。对于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或原来的地位是贫贱的工农,也应该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没有才能的人,即使是统治者的亲属或贵族,也不应任用。墨子的“尚贤”思想,实质是反对世袭的等级制度。

4.“尚同” 墨子在尚贤的基础上又提出“尚同”,认为最高的统治者应由贤者来担任,全国要根据最高统治者所制订的共同标准,反映情况,统一是非,整饬纲纪,惩罚淫暴。但是,实行“尚同”的结果,实际上只是对最高统治者有利,以最高统治者是非为是非,加强了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使被统治者“皆恐惧振动惕傈,不敢为淫暴”。 5.“节葬” 墨子从功利主义出发,主张“节葬”。他认为,当时流行的厚葬久丧,使已生产出来的财富被埋葬,使能够从事生产财富的人长期不能参加生产活动,甚至限制“男女之交”,使人口也不能繁殖,这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不利的。 6.“非乐” 墨子认为音乐的盛行妨碍男耕女织,“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应该禁止。他还从提倡音乐所造成的政治后果论证,即“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他更反对与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周礼。 7.墨子与孔子政治思想的差异 (1)孔子提倡仁,仁的思想即以唯心主义先验论为基础的忠恕之道,只重动机,不重效果;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而爱无差等,注重从经验中的实际效果判断行为的善恶,实际上反对孔子爱有差等的仁。 (2)孔子提倡举贤才,“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主张尚贤,要求“官无常贵,而

高校录取分数线

高校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微博] 今年北大在皖招生共计73人,此外还有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资格生43人。北大今年的预估线和往年差别不大,文科预计全省排名前25名考生有希望;理科全省排名前70名有希望被录取。 清华[微博]大学[微博] 今年清华大学计划在安徽省统招(含定 向)53人,贫困专项计划15人。想要报考该校,理科生需在全省70名内。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 文科需排在100名内,理科排名前600名被录取希望较大。 中央财经大学[微博] 可参照去年录取情况,去年理工类最少超一本线107分,今年不会低于这个分数。 中国政法大学[微博]

文科超一本线60分,理科超一本线90分可考虑报考该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 理工类考生报考需超一本线90分以上,文科超一本线至少55分被录取希望较大。该校的国际商学院[微博]近两年比较热门。 北京交通大学[微博] 计划在安徽招生115人,其中100人为统招,15人为贫困专项生。该校今年在安徽无文史类招生计划。考生可参考去年录取情况报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科排名900名以内希望较大,900~1000 名的考生也可以冲一下。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 理科成绩在4000名以内可以考虑报考,2500名以内被热门专业录取可能性较大;文科超一本线50分被录取希望较大。 北京理工大学[微博]

该校今年在皖招生以理工科为主,理科排名2500名内,文科2800名内希望较大。其中理科1000名内报考,可基本保证第一志愿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今年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文科需要超一本线50分,理科超一本80~90分报考该校希望较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 今年录取分数线可参照去年,去年录取线文科超一本线70分,理科超112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该校在皖只招理科生,和往年一样,今年超过一本线40~50分才有把握报考。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 理科考生今年排进全省9000名可以尝试报考该校,文科今年首次在皖招生,只招7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大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专业)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老子: 老子集解(奚侗)老子校诂(马叙伦) 老子古本考(劳健)老子正诂(高亨) 老子校释(朱谦之) 论语 论语集注(朱熹)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集释(程树德)论语译注(杨伯峻) 管子 管子集校(郭沫若)管子学(张佩纶) 商君书 商君书注译(高亨) 孟子 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 墨子 墨子间诂(孙诒让)墨子校注(吴毓江) 墨辩发微(谭戒甫)墨经校注(高亨) 庄子 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 庄子义证(马叙伦)庄子补正(刘文典) 南华经解(宣颖) 周易 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程氏传(程颐) 周易集解(李鼎祚)周易本义(朱熹)周易述(惠栋)

周易姚氏学(姚配中)周易费氏学(马其昶) 周易古经新注(高亨)周易古经通说(高亨)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论(陈澧)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 公孙龙子集解(陈柱)公孙龙子译注(庞朴) 孙子兵法 孙子十家注孙子兵法新注 荀子 荀子集解(王先谦)荀子简释(梁启雄)荀子选注韩非子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韩非子浅解(梁启雄) 贾谊 贾谊集 董仲舒 春秋繁露注(凌曙)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王充 论衡集解(刘盼遂) 论衡校释(黄晖)论衡选注 南北朝 世说新语 弘明集 韩愈 昌黎集

柳宗元 河东集 周敦颐 太极图说通书 张载 正蒙横渠易説 程颢程颐 程氏遗书 朱熹 朱子语类朱文公集朱子全书 陆九渊 象山集 叶适 习学记言 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 王廷相 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 方以智 物理小识 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王夫之 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

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 思问录黄书老子衍庄子解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魏源 魏源集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章炳麟 訄书章氏丛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免费下载】北大哲学考研历年真题

北大哲学系历年考研真题 20005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5分x4) 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简答(8分x5) 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问答(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比较。 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 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 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 也 一、关于名解 1、老子和庄子每年考1或2个很偏的,在方克立的辞典中老子有70多个名解,庄子 也有60多个,考到了不会不要管,猜一个作者。估计没几个人会,那本书没得卖了。庄子的注意一个“见独”:是体会到独一无二的道的一种人身修养境界。是人在修养19天之后达到朝彻境界后的第二阶段。见独之后才能达到超脱生死、不为外物所累的阶段的境界。 2、每年都会考几个史料学的名解,曾考过《礼记》、《肇论》等。注意西铭(即订顽) 3、只会考名解的哲学部分孔子、孟子、名家、先秦逻辑学、孙武、道教、贾谊、慧远、天台宗、范缜、柳宗元、刘禹锡、李觏、谭嗣同、严复、章炳麟 4、2004年的新动向。考陈来《宋明理学》中的重要论述概念和命题(包括大题)。列

举可能考的孔颜乐处、一故神两故化、太虚即气、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民胞物与、定性说、涵养须用敬、元会应世、心统性情、四句教、知行合一、一物两体、道则自然生万物(程颐)、物极必反(注意程颐的发挥)、百姓日用即道。 5、明清之际部分:反因、四几、能必副其所、习与性成、颜李学派、六府三事、知无体以物为体、气化即道、血气心知。 二、大题 可考范围: 1、老庄比较道论或论无;荀子、韩非子; 2、玄学与早期佛学(3个考察方面:本体论即是有无之辩、方法论即是言意之辩、理论归宿即是名教与自然之争。特别注意不要漏了嵇康和阮籍这一派) 3、佛学中的僧肇就剩般若无知论没有考过,重视!华严宗、维识宗或禅宗; 4、宋明理学部分朱熹陆王掌握知行观和格物说即可。张载、二程、王夫之、颜元、方以智要全面把握。其中如果按专题分则格物说注意王阳明、朱熹、王夫之、颜元、戴震和王艮; 知行观掌握朱熹、王阳明、王夫之;人性论此部分掌握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颜元、本体论部分注意张载和二程。 三、近两年试题分析 1、综合部分的题大题一般和中哲150试卷难度相当,基本是从中哲当年试题中抽选,但是名解较中哲的相对容易,亦有重合部分。 2、03年的题很怪,大题基本都是考过的真题,名解也有一半左右是考过的真题。但 是04年的就难了,而且已考题重复考的情况骤减。主要是大题偏向于考五行和周易的一些专题方面,可能与北大那个研究周易的姓朱的老教授有关。但是应该对你们影响不大。估计05年不会这么偏。 四、对比以往试题、实际情况的发展以及我掌握的信息我押的题 名解: 反者道之动十翼仁内义外无故从有故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三惑泰定识体《七略》见分相分真唯识量《坛经》《六逆论》新故相除元亨利贞为性者五法行法弛(一、4、5所列名解)敬除其舍公羊三世说仁以通为第一义心力内籀外籀 大题

北京大学84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849中国哲学史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Monad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855600328.html,

【资料说明】 北大哲学系《849中国哲学史》近年来一般有三种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注重全面,考察考生知识面的广度,个别考题在教材上没有直接涉及,本资料从典型工具书中尽可能收集罗列、查漏补缺;简答题要求对学科的熟悉程度,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适当展开;论述题注重深度,强调考生对于本学科的融会贯通与领悟、表达能力。 北大哲学系专业课近几年不再指定参考书,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学科重点。对于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以及重要命题,甚至会连续重复命题,所以熟练掌握历年真题是备考的基本要求,去年的题或许就会出现在明年的试卷上。在要点方面,第一,宋明理学几大思想家:张载、朱熹、王阳明最为重点,可以从历年真题中直接看出。第二,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重要概念也是频繁出题。第三:魏晋玄学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争论,也常常可能出高分值题。第四,佛教方面一般每年都会有一道简答题或者论述题。 由于时间、水平所限,资料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尚需考生谅解,并恳切希望不吝赐教。

目录 2013年《中国哲学史》试题 (4) 2012年《中国哲学史》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中国哲学史》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0年《中国哲学史》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09年《中国哲学史》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3年《中国哲学史》试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2年《中国哲学史》试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1年《中国哲学史》试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010年《中国哲学史》试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009年《中国哲学史》试题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前识 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 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即哲学。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无名 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古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

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4.三表法 答:“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标准。《墨子·非命上》记载:“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以政治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民众利益为验证?墨子重视感觉经验,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的重要标准。墨子的三表法首次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表现出墨子重视感觉经验和实际功利的思想倾向?但墨子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 5.离坚白 答:“离坚白”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与“合同异”相对?语出《公孙龙子·坚白论》:“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他们认为人们感官接触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他们用“离坚白”来论证这一观点?认为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由此断定,“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这一观点具体分析了感觉接触事物的特殊性,但却夸大了其特殊性,割裂了人的认识功能的统一性?

北大哲学考研讲解

1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6 年暑假值班表 单位名称(盖章):北京大学哲学系负责人(签字): 值班日期值班地点值班人联系电话值班领导联系电话 7 月13、14、15 日人文学苑2-212 刘坦62753057 杨立华62757461 7 月18、19、20 日人文学苑2-119 谢红梅62751672 吴飞62758702 7 月21、22、25 日人文学苑2-115 张岩62753727 李猛62755423 7 月26、27、28 日人文学苑2-115 李少华62751670 仰海峰62758476 7 月29 日、8 月1-5、8 日人文学苑2-112 贾红波62755345 仰海峰62758476 8 月9、10、11 日人文学苑2-119 杨宇62755347 王博62755331 8 月12、15、16 日人文学苑2-114 杨弘博62757589 杨弘博62757589 8 月17、18、19 日人文学苑2-116 李林62755468 刘哲62758286 8 月22、23、24 日人文学苑2-118 孙德利62755356 仰海峰62758476 2 备注: 1、值班作息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00—4:00。 2、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值班期间在岗、在位,不得擅自离岗。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异 常情况要迅速、 妥善予以处理,并按照“先口头,再书面”的程序及时、如实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和漏报。对学校临时布置的工作 和下发的通知 要及时上报给系主管领导。 3、值班人员需及时办理好前来办事的教师、学生的事情,若自己不能办理需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办理,不得敷衍推

中国哲学历年考题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

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

2013清华、北大、复旦、人大录取分数线 注:1.此表为各高校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不含提前批、小语种、国防生、贫困专向等。 2.海南满分900,江苏满分480,上海满分600分,云南满分772,浙江满分810。 2013清华、北大、复旦、人大分省招生计划

注:保送生、小语种、自主选拔录取、及部分艺术类专业不占各省市的招生计划。 阜阳一中2013年高考一本达线人数1028人 2013-06-29 来源:未知 关键字:阜阳一中高考阜阳高考成绩 阜阳一中2013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1、全省理科前50名阜阳一中3人,刘涵昱654分居全省第14名,闫旭646分,全省第44名,胡硕倬645分,全省第47名; 2、阜阳一中一本达线人数1028人,达线率全市第一;

3、阜阳一中600分以上44人,全市领先; 4、阜阳一中文科600分以上8人(邵舜618分、谢梓琪616分、张陈陈615分、李丹丹614分、董雪610分、李晓珊604分、高莉604分、蔡舒珂600分),阜城第一;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试点班直录两人; 6、阜阳一中文、理科实验班一本达线率100℅; 7、阜阳一中李曦、王振、常磊申、潘雨晨、刘关洋等5人分别考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波士顿大学、犹他州立大学、亚利桑大学; 8、阜阳一中男子篮球队有11人被全国重点高校录取。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地处皖北地区甚至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以及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旅游中心阜阳,始建于1917年,已有90多年的建校历史。20世纪初期,学校分双校区建设,东校区已经于2011年独立。学校于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截至2013年,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名院士、3名将军、6名省部级领导等英才。 阜阳红旗中学2013高考成绩本科达线1437人 2013-06-29 来源:未知 关键字:阜阳红旗中学高考阜阳高考成绩 阜阳市红旗中学2013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高考本科达线1437人,达线率63.39%,其中一本达线328人。 应届理科600分以上4人(位居三区第一),应届希望班本科达线率100%,直升班本科达线率100%,理科创新实验班本科达线率92.2%,文科重点班本科达线率95.1%。 红旗中学九大特色 红旗人秉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沧桑的历史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底蕴,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灿烂的教育之花。睿智的红旗人崇德尚智,追求卓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红旗中学独

[北大中国哲学试卷--集合]

北京大学 199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名词解释: 六府三事、 天爵、 四法界、 德性之知、 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200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三理 2、三张伪法 3、三世说 4、圆成实性 5、质测即藏通几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 分) 1、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3、简要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看法 4、程颐对道与阴阳关系的论述 三、论述题(20 分) 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知行观的批评 200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伦理学专业 名词解释[不全] 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5 分x4 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简答 8 分x5 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问答 35 分x2 国内考生前3 题选2,外国考生4 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 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 3 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 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 20 分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 简答题 1,《道德经》 2,公孙龙 3,天命之谓性 4,斗莦之性 5,裴頠 6,天人交相胜 7,四法界 8,《传习录》 9,严复 10,《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北大

《中国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北大) 第一讲:绪论 1.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 2. 如何理解哲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3. 如何理解哲学的价值。 4.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第二讲老子 1. 如何理解老子之“道”的具体含义。 2. 如何理解老子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试以“自然无为”为例来加以分析。第三讲:《周易》 1. 如何理解《周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2. 如何理解《周易》“传”中的哲学思想。 第四讲:孔子 1.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2. 如何理解孔子的“正名”思想。 3. 如何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五讲:墨子及后期墨家思想 1 如何理解墨子的“兼相爱”与“交相利”思想。 2 试述后期墨家有关逻辑方面的一些思想主张。 第六讲:孟子 1. 如何理解孟子的“四端”思想。 2. 如何理解孟子的“尽心”与“尽性”说。 第七讲:庄子 1.如何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 2. 如何理解庄子的消遥游。 3. 如何理解老子与庄子关于“道”之思想的异同。 第八讲:惠施与公孙龙 1. 如何理解惠施的合同异思想 2. 如何理解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 3. 如何理解公孙龙的“指物论”。 4. 如何理解公孙龙的“坚白石”论。 第九讲:管子 1. 如何理解《管子》中关于“水”的论述。 2. 解释《管子》中的“精气说”。 3. 如何理解《管子》中的“任法而不任智”。

第十讲:荀子 1. 如何理解荀子的“天人之分”思想。 2. 如何理解荀子的“性伪之分”思想。 3. 如何理解荀子的“虚一而静”思想。 第十一讲:韩非子 1. 如何理解韩非子的“法”、“术”、“势”是一个统一体。 2. 如何理解韩非子的“五蠹”思想。 3. 如何理解韩非子的“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认识论思想。 第十二讲:董仲舒 1. 如何理解董仲舒对阴阳和五行的看法。 2. 董仲舒是如何论述天人感应论的。 3. 如何理解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第十三讲:王充 1. 如何理解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元气本体论思想。 2. 如何理解王充的鬼神观。 3. 如何理解王充的“事有验证,以效实然”的认识论思想。 第十四讲:王弼 1. 如何理解王弼的“以无为本”思想。 2. 如何理解王弼的言、意、象之辨。 3. 如何理解王弼的名教与自然之辨。 第十五讲:裴頠 1 裴頠是如何论述其崇有学说的。 2 裴頠是如何反对贵无派的。 第十六讲:郭象 1. 如何理解郭象的“万物自生独化”说。 2. 如何理解郭象关于“道”的思想。 3. 如何理解郭象对于“有待”和“无待”思想。 4. 如何理解郭象关于名教与自然的思想。 第十七讲:法藏与华严宗 1. 如何理解法藏的“法界缘起”说。 2. 如何理解法藏的“圆融无碍”说。 3. 如何理解法藏的“六相圆融”说。 4. 如何理解法藏的“十玄缘起”说。 5. 如何理解法藏的“一心缘起”说。 第十八讲:惠能与禅宗 1.如何理解惠能的“本性是佛”思想。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系考研复试分数线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180分。 世界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专业外语笔试、考生资格审查、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占20%,考生资格审查占10%,面试占20%; 中国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考生资格审查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其中考生资格审查占20%,面试占30%。 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英语听力成绩的总和。 具体计算方式为: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北大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北大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 北大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或世界史) 考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是分专业分科目考试的,也就是说考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课方面只考中国史,不再考是世界史;同样,考世界史的研究生不考中国史。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先秦哲学(韩非子)【圣才出品】

第14章韩非 一、法、术、势 1.“利” 韩非子从经济关系中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的关系。人的一切道德、感情、行为都决定于对自己有没有“利”,根本无所谓天赋的忠、孝、仁、义等道德观念。韩非从“利”的观点出发,根本反对用仁、义等说教来治国,而主张通过“严刑”“重罚”来治国。 2.“法、术、势” (1)“法、术、势”的内容 韩非比较了前期法家各派的学说,综合出一套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制的统治术: ①“法”,即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 ②“术”,即统治者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 ③“势”,即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 (2)“法、术、势”存在的问题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在运用“法”“术”“势”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和“术”是“不可一无”的。同时,韩非也吸收了慎到“重势”的思想,认为“势”也是统治术中不可或缺的。

3.批判孟子的“仁政”说 韩非为了论证他的法治思想,对孟子的颂古非今、宣传“仁政”的政治历史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现在,仁义与否都是由生活条件决定的,要根据社会具体情况而论,不能作抽象的道德比较。韩非通过概括古今的不同,坚定反对循古守旧,主张根据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4.评价 (1)韩非把历史变化归结为人口多少与财物多少的矛盾,这是一种极其表面的现象,并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2)但他这种厚今薄古,注重发展的历史观,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进步政治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对当时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一政权的斗争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二、认识论 韩非在认识论上主要继承了荀子的思想。他充分肯定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就是运用明的认识机能去看,凭借聪的认识机能去听,依靠智慧的认识机能去思考,等等。 1.唯物主义认识论 韩非认为人要得到认识,必须接触客观事物,遵循事物规律。他明确反对离开客观事物规律冥思苦想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前识”论。由此提出了与“前识”论相对立的“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韩非认为,自然有总的规律(“道”),每个具体

北京大学2011年各省份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2011年各省份录取分数线 【统招录取提档线】 上海:理科562分;文科558分 北京:理科655分;文科634分 宁夏:理科646分;文科614分 广东:理科665分;文科659分 内蒙:理科647分;文科609分 天津:理科677分;文科640分 新疆(汉语言):理科663分;文科614分 甘肃:理科642分;文科592分 吉林:理科683分;文科636分 黑龙江:理科687分;文科635分 四川:理科653分;文科623分 河北:理科689分;文科637分 辽宁:理科672分;文科629分 云南:理科656分;文科618分 贵州:理科643分;文科620分 山东:理科682分;文科656分 【提前批录取最低分】 北京:理科提档线653分;文科提档线636分 理科各专业录取线:

法语672分 德语666分 西班牙语658分 日语663分 俄语657分 阿拉伯语653分 朝鲜语656分 印地语652分 希伯莱语654分 文科各专业录取线: 法语:648分 德语:669分 西班牙语:646分 日语:659分 俄语:641分 阿拉伯语:632分 朝鲜语:643分 印地语:641分 希伯莱语:636分 云南:提前批文科621分 吉林:国防生662分,;提前批文科634分

黑龙江:国防生663分;提前批文科653分四川:国防生645分;提前批文科625分 湖南:提前批理科680分;提前批文科658分福建:提前批文科650分 浙江:提前批文科654分 宁夏:提前批595分 江西:提前批文科609分提前批理科653分山东:提前批657分 河北:国防生672分提前批636分 陕西:提前批642分国防生675分 江苏:提前批387分 辽宁:国防生理科651分国防生文科621分山西:国防生653分提前批631分 广东:提前批656分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汉唐的哲学思想(王充)【圣才出品】

第5章王充 一、自然观和无神论 1.“元气”论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气”一元论,他提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原始的物质基础。气和云烟相似,是没有意志的物质,其属性是“自然”,“无为”。自然界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王充不仅明确说明了天地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而且针对着唯心主义目的论特别强调天地万物的构成是没有目的的,不是由有意志的天所决定的。 2.自然观 (1)反对“天人感应” 王充强调气的自然无为正是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针锋相对的。王充对“天地故生人”“天地故生万物”的唯心主义目的论作出了批驳,他认为天地都是气,气是无意志的,天既不能有意志地创造人,也不能有意志地创造万物。王充肯定人和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元气构成的,其他东西有成有灭,人也就有生有死,人和其他东西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人是万物之中有智慧的东西而已,坚决地反对“人副天数”的天人感应理论。 (2)反对“天人合一” 王充指出,天人感应论者鼓吹“天人合一”,实际上是抹杀了天和人的差别。天是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根本没有意志;人是动物中具有智慧的东西,有感情欲望,因而才能进行

有意志有目的的活动。“天人合一”的观点把天和人说成一样是有意志的,天人因此能相互感应,这不仅没有根据并且违背生活常识。 3.“无为”思想 王充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为天地化育万物的力量就在于万物都能在天地之中自然而然地生长。王充这种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以及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无神论 (1)反对“君权神授”“谴告”说 王充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武器,对建立在天人感应目的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等谶纬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发展了无神论思想。王充还批驳了天人感应所宣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法,并对自董仲舒以来一直宣传的“谴告”说也进行了批判。 (2)反对鬼神论、灵魂说 王充对一般的社会迷信如卜筮、祭祀、相信鬼神等也进行了批判。他否定了灵魂不灭、人死为鬼的说法,指出人的精神依靠身体,精神不能脱离身体单独存在,因此人死后不会变成鬼。王充还从认识论上指出鬼的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假象,鬼实际上是脑子胡思乱想的假象。 二、认识论 1.形神关系 王充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并用唯物主义解决了形神关系的问题。王充指出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是人的生理作用。人有精神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