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

合集下载

高中作文_千古文章意为高

高中作文_千古文章意为高

一、小中见大(要追求崇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枣核》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
2、虚实相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逆向求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应该 承认,这是一句很鼓舞人的话,但是不客气地 说,这是一句伟大的废话、空话。前一个分句 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 生的结果。所以,这句话便成了:条件,给我 一个支点;结果,我撬动地球。就是说,不是 把成功建立在自己的主观努力上,而是建立在 外部的客观条件上,只有当外部的条件具备了 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如果没有人给一个支点, 他便无能为力,什么也干不成,请问:这世界要 你何用?
方法总结
1、要会从小与大两个方面联想想象
——小中见大(浅、深;现象、本质) 2、要会从实与虚两个方面联想想象 ——虚实相生 3、从正面和反面、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联想想 象 ——逆向求新 4、要会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联想想象 ——横联纵想 5、朝全面想,一分为二看问题。学会说“当然” ——全面思考
起来,并对“BOOK”进行了分解: B—bridge一桥,阐述了书是人与人之间,人 与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 “O”—office——资料库,阐述了书是人们获取 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巨大的资料库; “O”—often——经常,阐述了书只有多读、常 读,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信息; K—key——钥匙,阐述了书是人类打开智慧之 门的钥匙。 此文就通过联想,以独特的视角对书作了精彩 的诠释,并且顺理成章,可谓立意新颖。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剖析教材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剖析教材

• 小区来了一条凶恶的流浪狗,保安把它关起来,它在笼子 里先是与笼子做斗争,向过路人恶狠狠地咆哮,绝食抗议 。后来饿得奄奄一息,保安最终把它丢出笼子,但它却无 力再离开,最终保安只得把它再丢回笼子里,给它食物, 它也无力进食,这个在我看来不屈的“英雄”竟然就这样 死了。
• 它带给我震撼与悲伤,震撼是它向强大的人类发起一次次 抗争,而悲伤是它终究死在了自己的抗争之中。历史上, 抗争着的斗士或许远比这狗高贵,那向浑浊世事不停抗争 的屈原、向固执颟顸的朝廷不停抗争的王安石、向麻木的 民族劣根性抗争的鲁迅,而我们看着笼子里的狗可怜,或 许那颗抗争着的灵魂还认为我们却是身在更大的笼子里。 而我为他们悲伤,不知他们是不是更为我们感到悲哀呢?
• 公交车上终生像,假装打瞌睡的人,不愿意给老年 人让座,看到他们略显苍老的脸,想象他们过着怎 样充满利益之争的生活,为何会让他们向现实屈尊 ,而丢掉了一丝修养的高贵。而多年后,我会不会 也因为生计奔波成为我今天心中鄙夷的那类人?
• 历史上,或许有多少人也如他们这样,因为生活让 他们疲累得打起了精神瞌睡,他们困顿到无暇顾及 尊严,那献计谋害了汉献帝王后的华歆,当年不也 曾同名士管宁一起知书识礼,而为了快些上位却最 终瞎着眼干出了如此伤天害理之事?而当今贪污腐 乎不挣回甜头,就 不能起身让位……
• 公交车上累得打瞌睡的人,不愿意给老年人让座;小孩子 不停哭闹;司机刹车过猛,我每次似乎都要被甩出去。雨 水把车窗变成了毛玻璃,看不见外面的景致,没带伞的我 ,祈祷这车要是能停在我的家门口,让我不用冒雨疯跑那 才好呢。这才发现这辆公交车竟成了一处密闭的空间,我 竟对这让我倍感难受的公交车产生了莫名的“依恋”……
小试牛刀
• 初三时的离别格外悲伤,想想为什么会悲 伤?
• 初三时的离别心中淡漠,想想为什么会淡 漠?

好立意——千古文章意最高精编版

好立意——千古文章意最高精编版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 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 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 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如 2009 年高考湖南卷 作文题“踮起脚尖”既是角度 小的文题,又是一个很实在具 体的题目。“踮起脚尖”是一 个具体的动作,这个动作有很 强的指向性。也许踮脚的人是 想看得更高、更远,或者是想 够到更高处的东西;也许是在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其具 体的意义。但写作时应该从这些具体的意义中引申出更 抽象的内涵来。如“踮起脚尖”表现出一种对现状不满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 “大”。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1)首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 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 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 中。
如2010江苏卷“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 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写作时应张开想 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小事物引领深入地思考。
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 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 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 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 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
(五)借象传意法 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 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 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在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 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 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
的抗争,一种永不言败的拼搏,一种对成功与卓越的追 求……总之,“踮起脚尖”包含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愿望, 一种努力前行的勇气,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这便是把具 体的动作与抽象的生活哲理结合起来进而化实为虚的立意 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自然容易把文章导向深刻。如2010 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与你为邻”就允许这个“邻居”可 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由于题目又给出了“无形”的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立意技法浅谈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立意技法浅谈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立意技法浅谈
刘毅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07(000)042
【摘要】@@ 庄子云: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所说的"意",即文章的立意.那么立意是什么呢?立意就是确立文章表达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清代王夫子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均受到它的约束;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就在于立意.所以更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刘毅
【作者单位】通州市二爻中学,江苏,通州,22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千古文章意为高——谈2016年中考作文技巧之立意
2.千古文章立意高“小大之辩”需支招
3.千古文章意为高——对高三作文审题立意的深入思索
4.千古文章意为高
——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5.千古文章意为高——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古文章意最高

千古文章意最高

• ①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 ②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 ③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 【作文题】 • 一个在乡下中学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 学比,自己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 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 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 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 • 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 “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 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 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 请以“对自己负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要求:文意自定,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 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 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 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 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 “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 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立意要深刻
•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什么叫“深 刻”?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 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 思来。 • 要学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实质, 写文章的人要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分析, 从中提炼出闪光的东西。
• 总之,“千古文章意最高”,明确了文章 的意,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和 感情的倾向上就有方向,立好了文章的意, 我们才能铸造出华彩篇章。
•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皆扫去不 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 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元· 戴师初
立意技巧

写作指导:千古文章意为高

写作指导:千古文章意为高
我降临的年月正值改革开放迈出第十个年头,政 通人和、百废俱兴。我经历了一个从电视机、家庭影院 再到因特网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盛事中国。我对那本破 败不堪的手抄《三国》爱不释手的同时,品《三国》使 我的精神生活大放异彩。
生活本质
● 读三国: 读出了(发现了)近代中国的山河破碎、 战火频仍的年景,读出了一个乱世中国。
我多想,有那么一天,为您扬眉吐气,让您爽朗 地开怀大笑,让您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我多想抚平你们脸上的皱纹,为你们做所有你们 为我们做过的事。但我知道,不能。这是永远还不清也 无法还清的账,你们的爱无价。
习惯了被托在掌心的感觉,我却很少体会托起时 付出的辛劳。人是要懂得感恩的,许多时候我们心知肚 明,也曾信誓旦旦,却很少有人坚持下去。
于表层,文章也显得不很深刻。
点评人:王圆圆 得分:36分 。
2、思维深度,突出一个“理” 字。
● 核心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高考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 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 要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当一个 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他的知识都 忘光了,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 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
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 作用”。这一些句子都是在呼唤有深度的作品。
怎么办?
仰望星空 温家宝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经 典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

初二年级作文教案——千古文章意为高(六)主备:翟美琴一、关于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这里的“意”是指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的主题深刻或浮浅,新颖或浅俗,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意思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写文章,“立意”(即确立主题)确实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立意,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二、怎样的立意才算好的立意呢?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1、准确,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能够切合文题,或是与文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白搭。

此外,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反响。

要想准确立意,得先认真分析题目,审请题目意思,抓住题眼立意。

2、深刻。

深刻,是指文章要有思想深度,挖掘生活的底蕴,选择自己体验过的思考、感悟,写出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所谓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能给人带来享受,让人心灵愉悦,心境开阔高远;让人灵魂受到淘洗,净化,一心向善;让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关爱民生;让人勇敢地面对挫折,永不言弃,自信、乐观、善思、明理、笃行。

总之一句话,深刻就是能让读才思想或情感或人性带来震憾。

3、新颖。

新颖,是指文章主题有新鲜感,是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而不是做别人思想的传声筒。

要想让立意有新鲜感,就要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或者反思旧语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比如07第9期课外阅读《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翻出新意;多方面地调动其灵感思维,可以开阔思路,由此及彼,有利于找到理想的有新意的主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教学目标:1、领会作文立意的重要性;2、学习立意常见的几种技巧;3、能用立意的一般要求辨析文章优劣与高下。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马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二、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

”三、前车之鉴题目: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1)成功也是一种幸福(偏题)(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肤浅)(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模糊)(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消极)立意深刻新颖类拟题举例:奉献也是一种幸福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平淡也是一种幸福聆听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幸福吃苦也是一种幸福吃亏也是一种幸福挨骂也是一种幸福四、起步准备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大家看看好不好?题目:《送别》学生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学生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学生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学生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文章意为高
[摘要]文以意为贵,它制约和限定了文章在选材、布局及语言
上的选择,同时立意又是文章价值的核心体现,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立意的尺度与高下。

由此可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文章立意的把握。

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如何帮助中学生立好文章的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

[关键词]立意正确真实新颖简约深刻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it limits the choice of paper choice and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language choice, meanwhile, meaning also is the core reflection, whether the paper quality is high will completely decide to meaning size and height. from that we can know the meaning import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elp and guide students grab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a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on how to help students grab the meaning and improve the article quality.
key words: meaning; right; real; new; simply; depth
文以意为主,所谓立意,就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即文章的
中心思想与写作意图。

它犹如文章的大脑,制约和决定了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选择,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把意比喻成一篇
文章的统帅,足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它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

可是由于学生阅历浅,认识水平有限,在平时的作文中立意不明确,不深刻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意方
面的帮助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作文的水平与质量。

一、立意必须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

一般来说,立意正确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切题要正确,即你所立的意必须要与文章的题目和内容相符,不能所立之意与题目和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通常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只是相对的,在自由的深处还有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如命题作文的一些限制可能比较直观,但是对于材料式的作文,它在立意上的限制可能就比较隐晦了。

所以在立意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题目,在把握题目所给的信息和内涵后再立意,否则一旦意这个帅错了,就会满盘皆输。

二是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

一般来说,中学阶段作文的立意主要与社会倡导的公德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一致。

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丑、恶,或是表达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等,但决不能表现一些消极厌世的思想情怀。

例如有位学生写《我的爸爸》,他写道自己的爸爸是位常年在贫困地区教书的老师,把一生
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由于山区条件差,结果父亲是英年早逝。

他在歌颂父亲高尚行为与精神的同时却发出了人生短暂,辛苦一生是不值得的,甚至流露出一些厌世的思想。

很明显这样的立意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将意与文章的内容相联系,所以会出现在立意上的偏颇,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由此足见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只有把握住了这个“方向盘”,我们的文章才不会成为“乌合之众”。

二、立意要真实而新颖
文学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而作为文学的形式之一的作文也具有这种功能。

所以作文在立意时,必须要立足于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实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从古至今,大凡一些经典名篇之所以能够代代相颂,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们言的都是作者的心声,这些文章不仅是字字珠玑,更是句句含真情。

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恰恰却忽略了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他们在写作时大都是瞎编乱造,例如只要是写好人好事,总会有公交车上让座,帮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出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假”,是一种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

因为事是假的,所以文章抒写出来的当然是“假情假意”了,因此这种感情是打动不了读者的,相反还会让读者产生厌恶之感。

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平淡,也很琐屑,没有可写之处,更没有可立之意。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
的观点,生活中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乏一双发现闪光点的“火眼精睛”,只要你能拥有这样一双慧眼,你就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将文章写出新意来。

要想“新瓶装老酒”,使文章不落俗套,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独辟蹊径,敢于标新
生活是一面多面镜,生活在这面多面镜中的每一个人多扮演的角色也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视角不同,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不同的。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写作中,当我们面对平淡无奇的生活无处下笔时,一定要转换角度,从常人的视角之外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去立意,这样才能“言别人未言之意”,从而使你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不落窠臼。

比如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就是转换了角度,避开了一般人从正面表现父爱的俗套,而是从常人容易忽视的背面去展现父亲高大的形象和深沉的父爱,所以立意上的高人一筹,终使这篇文章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歌颂亲情的经典之作。

(二)要有发散性思维,运用想象
学习数学时经常会运用到发散性思维,其实学习语文也同样需要这种思维,尤其是写作立意更需如此,只不过在语文写作中,发散思维换了一种称呼叫做想象。

缺乏想象的作文是死的,是毫无生气的。

所以文章在立意时,不能停留在表层,就事论事,要能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人及物,由事及理,由个别到一般,把隐含的
意义具体化,再结合生活实际来写,这样的文章才能新颖起来,夺人眼球。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曾说过:“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实就是要求在写作立意时,思维要开阔,要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这样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写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理。

所以大凡高明的作者都会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显得卓尔不群,飘凌于众人之上。

三、立意要简约而不简单
简而明才称得上“约”,立意简约是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要明确、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无中心或是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的多中心均是立意的大忌。

有的学生在写文章时东拉西扯,拼凑字数,结果往往是节外生枝,影响了全文中心的表达。

比如有个同学在《过年》的习作中写道了过年期间自己所见的一些仍在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劳动者们,作者由所见写到了所感,对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做了高度的赞扬。

如果文章到此收尾的话,可以说立意是很明确的,但是小作者为了体现过年的欢乐祥和的气氛,又写到了家里办年货的忙碌,年夜饭的丰盛,既而又想到了国家的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结果是将文章的主题分散,削弱了中心,造成出现多个中心的现象。

由此可见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明确、集中,要能够突出中心,不能太朦胧,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是“言尽而意未知”。

文章立意简约不代表文章的中心就要流于表层,因为文章立意
贵在高远,,丰厚,深刻,所以在简约的前提下,文章的立意要尽量深刻。

作者要能对所立之意积极开掘生发,由表及里,以寻找文章更深的意蕴。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对文章的意只做横向上的拓宽,而没有在纵向上对其拓深,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本流水帐,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毫无意义。

要想立意深刻,一定要多思考,要结合生活实际,层层深入,透过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

比如在面对生活的一些小事,我们要能将其放大,发散思维,去寻找其中的亮点,实现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相反地,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宽泛的题目时,我们要设法将其转换为具体的事件,实现由一般到个别的具体化。

因此,在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我们要学会见微知著,滴水藏海的立意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发人深省,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综上所述,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只要我们在写作立意时能够做到正确、真实、新颖、简约、深刻这几点,就一定能够跨越这个中学生写作中的难关,当然这中间更需要的是不断地练习,只有通过在实际练习中反复的运用,我们才能真正的将写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才能教会学生真正的写出一篇意高旨远的优秀作文,相信这也是诸多中学生对于写作的一个奢望的梦想和愿望,希望这个愿望离他们不再遥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