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2)

合集下载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难点】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是如何打开的,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曲折过程。

理解我国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努力与作用。

【知识整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50、60年代)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外交政策:(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3外交成就:(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________年日内瓦会议使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并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3)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70年代的外交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_______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关键);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

三、新时期的外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表现:(1)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自主 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只有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才能冲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赢得国际的援助 和支持。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三大外交政策
2 .中苏友好
1949年,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 并于次日与我国建交。(建国一周年 时,新中国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 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 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 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A、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B、 中苏关系恶化。C、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二、70年代的外交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下,1972 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 正常化。
1979 年
恢复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 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地 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 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建交公 报》
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01 年 2001 年
2002 年
上海合作组织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

高中历史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中历史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 课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 义。
•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 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 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世界 积极开展多边 与发展中国家进行
多极 外交;“平等互 经济技术合作;加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化趋 利、形式多样、 入世贸组织;参与 势加 讲求实效、共 地区性国际组织的 强; 同发展”四项原 外交活动;与世界 美苏 则;独立自主 大国建立“伙伴关 两极 的和平外交政 系”;成立上海合作 格局 策;反对霸权 组织;参加、支持 逐步 主义,维护世 联合国根据《联合
• “一边倒”: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 条件,中国政府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 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签订,对保障两国安全、发展两 国友谊和合作、维护远东和世界和 平,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自我评测1:
•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 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 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
• 1949年~1971年是对抗时期;
• 1972~1989年是合作为主的时期;
• 1989年6月以后是“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不时占 据主要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 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 合公报。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②1949年底,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原因: ①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奉行敌视 中国的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威胁中国)。 ② 中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相同。
评价: ① 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②积极性:有利于新中国保障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 ③消极性: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
问3:“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周恩来是 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此方针的?该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同:一是都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 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的差异,为了 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
背景:①与会各国存在巨大的矛盾和分歧。②许多国家对中国 不甚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 ③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破坏会议。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问4:新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内因: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第三世界崛起,在联合国的作 用大为加强。
1971年8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出联合 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绝不允许在联 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
10月25日,第26届联大否决了“双重代表权案”。
问5: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实 现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 对外关系
第3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外交政策:
建国初的 外交政策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程分析: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也反映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延这一原理,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知识敢质疑,善发言,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对于本课知识也比较熟悉,但了解的不是很系统很全面很深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剑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设计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对本课的分析,这节课采用了“导学达标”和“主体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印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合作梳理知识解决浅层次的问题,构建基本的线索;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深层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再现历史,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历史,体会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展示:图片《越南APEC会议》《中国“俄罗斯年”》《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师:这些图片反映了2006年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欣赏完这些图片后,你有何感想?学生思考踊跃回答。

(中华民族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溯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57年来外交上的风雨历程,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与快乐。

课件展示: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课件展示: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字图片。

师: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会谈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 新华社 1982年8月17日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中美两国政府今天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 题发表联合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发表的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的联 合公报中,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 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二、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在两国谈判建交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双方的立场不一致, 中方声明在正常化以后将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双方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妨碍中美关系的发 展,因而在赵紫阳总理与罗纳德里根总统以及黄华副总理兼外长与亚历山大黑格国务卿于19 81年10月会见时以及在此以后,双方进一步就此进行了讨论。 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导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1972年2月2 8日的上海公报确认了这些原则。1979年1月1日生效的建交公报又重申了这些原则。双 方强调声明,这些原则仍是指导双方关系所有方面的原则。 四、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1979年1月1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 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中国提出的9点方针是按照这一大 政方针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进一步重大努力。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2年4月,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 团访问了美国。图为庄则栋(右)与美国乒乓球运 动员科恩(左二)等在底特律见面的一刻。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PPT教学课件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PPT教学课件

(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美国、 日本、法国等国建立不同类型的“ 伙伴关系 ”,使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 21 世纪的全方 位的外交格局。
(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 年,中国、俄 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1949 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后,美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对华采取外
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策,故应排除 A 项和 D 项;1972 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故应排除 B 项;由于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且中苏关系恶化,
第 26 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毛泽东提出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经与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2)从中国方面看,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与许多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 的国际地位,打开外交新局面。
2.影响 (1)对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 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对世界:加强了各国的共同繁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息可看出布什说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B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含解析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含解析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含解析一国家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为首的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答案】 B3.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1971年11月8日。

A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是在1971年3月,故选B项。

【答案】 B4.“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导学号:24940155】A.毛泽东访问苏联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D.周恩来访问印度【解析】毛泽东访苏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而且不需要绕过日本,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中“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信息不符合,排除;从题干“20世纪70年代”“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可以看出是尼克松访华,故C项正确;周恩来访问印度不需要绕过日本,故D项错误。

【答案】 C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导学号:24940156】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解析】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局稳定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高考瞭望
一、近代中国实行屈辱的对外政策,使中国遭受 列强的侵略与奴役,而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二、再现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 俄关系等,认识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四、当今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 的作用等。
(3)新时期我国外交是如何体现“同 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

周恩来
1949-1958
陈毅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黄华
1976-1982
1958-1972
1974-1976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杨洁篪 ⑨ (2003-2007) (2007-) ⑧ 李肇星
第27课 新中国外交
课标: (1)了解建国后各时期的外交成就及意 义。 (2)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 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 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 作出的努力。
基础知识梳理
外交方针
(打破封锁)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高国际地位)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促进亚非国家发展)
年代 亚洲 非洲 5 14 22 s 20c60s 20c70s 20c80、90s
2
12 1 13 17
8
6 1 14 12 1 13 8 5 4
10国
23国 17国 67国 48国
材料三 大事年表 1981年中国开始缴纳维和摊款,参与支持维和行动 2001年6月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产生 2001年10月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2005中法文化年、2006—2007中俄国家年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怎样努力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 兴的。 (3)请你谈一谈从本题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 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1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 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 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 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 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假如你是我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你该如何展开 当前的外交工作?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 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 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 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 的全球统一体。
(2007年山东文综 )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 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 切。回答15-16题。
材料二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
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 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 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 新的历史时期。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有利 于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 因素?
材料三 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是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平壤4月14日电:朝鲜外务省14日在平 壤发表声明,宣布不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并且不再受六方会谈协议的任何约束。 朝中社当天报道的这一声明说,朝鲜将“千方 百计地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量”,恢复在此期间 去功能化的核设施,并使之正常运转。 面对朝鲜半岛日趋恶化的局势,我们该如何应 对?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规定: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无论官兵民人,俱必边卫充军。”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统计表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缓和、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开展多边外交(经济)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政治)
新 中 国 外 交
外 交 成 就
建国 初期 20世 纪70 年代 新时 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 委会的合法席位„„仍有个别人坚持“两个 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 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 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 境分析新中国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实战高考
(2007广东高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表明 A 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 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 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 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 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 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