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海洋知识考试测试三

海洋知识考试测试三黄岩岛与钓鱼岛都位于我国的东海海域,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判断题)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黄岩岛位于我国的南海地区。
.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我国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东营市的诞生与黄河、渤海、石油三大要素密不可分。
()(判断题)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若干年前,现在东营市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沧海,后来因黄河改道至此,在黄河与渤海的造陆运动之下,筑成了黄河三角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城市。
可以说,东营市的诞生与黄河、渤海、石油三大要素密不可分。
东营有着“白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美称。
(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我们的家乡东营坐落在渤海之滨,大海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海岸滩涂、鲜美的产品,主要的海产品有鲳鱼、小刀蛏、大银鱼、对虾、半滑舌鳎等等。
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
( )(判断题)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这片美丽富饶、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黄土地,是世界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土地是黄河近百年来挟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而成。
湿地与草原、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判断题)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我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黄河口湿地博物馆 ,地处山东省东营市。
()(判断题)[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2005年,东营市的黄河口湿地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植物的标本和图片。
滨海湿地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一.前言1.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
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
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
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的岛屿地理与岛屿保护

中国的岛屿地理与岛屿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岛屿的国家,分布广泛于东海、南海和黄海等海域。
这些岛屿不仅是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和管理这些岛屿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中国岛屿地理特点中国的岛屿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群组成,主要包括海南岛、台湾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
其中,海南岛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南海,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也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台湾岛则是中国的第三大岛,位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之间,是中国重要的海上门户和交通枢纽。
除了这些大岛,中国还有许多散布在海洋中的小岛,这些小岛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岛屿的存在给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海洋空间和机遇,但也给岛屿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岛屿保护现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中国的岛屿面临着许多保护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是岛屿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被排放到海洋中,对岛屿周边海域造成了污染。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中国岛屿保护构成了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风暴潮、海浪侵蚀和沙漠化等自然灾害,威胁着岛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遭受过度捕捞和不合理开发的问题也使岛屿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破坏。
为了加强对岛屿保护的重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岛屿周边海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力度,限制和规范海洋开发活动。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岛屿保护的法律责任和管理机制,提高违法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
三、中国岛屿保护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中国在岛屿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共73张PPT)

洪磊强调,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我们绝不会 容许菲方以任何形式侵占仁爱礁,不会容许菲方破坏《南海各方行为宣 言》。中方对菲方可能在南海采取进一步挑衅行动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 菲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矿产资源丰富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滨海地区:砂、金属矿 海底:锰结核
我国海域已探明海洋矿物资源有65种, 储量约为1.6亿吨;不仅有重金属、稀有金属 ,而且有放射性元素和贵金属,在海底还有钻 结壳、锰结核和热液矿床
我们中国人看日本,总喜欢叫日本为“小日本”, 主要是因为日本面积小,但大家忽略了一个,日本仅 仅是陆地面积小,其海洋国土面积远远大于中国,中 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一半 以上跟邻国有争议,也就是实际控制面积远远小于这 个数字,但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有780万平方公里, 而且争议比较小,与邻国争议部分不到日本总海洋国 土的1/5,因为日本有几个“吃海洋国土”的岛屿, 包括最东端的南鸟岛、小笠原群岛、八重山列岛等等。
2.海岸线漫长(1.8万多千米) 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北仑河口 3.众多的岛屿
①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②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屿
③.南海诸岛 (三沙市) 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
中国海洋国土面积还不及日本 中国40多岛礁遭非法登占
二、海洋资源及开发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 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 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 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 问题1生物多样性问题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北京卷第19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问题与环境、生态联系密切,是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在未来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
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考查,常考的设问形式如分析某区域物种丰富度高/低的原因、某区域某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原因、生物某种生活习性的形成原因等,涉及的知识有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多从具体小区域入手,考查某种生物数量或分布范围的变化,侧重探究其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2年湖北卷第18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21年天津卷第6~7题 自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要点0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要点02 自然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要点0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2023·北京卷·19题)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
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
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
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20世纪40年代初。
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
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
砍掉树木。
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
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
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世界上有超过70%的地球表面都覆盖着海洋。
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中,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种类,其中大部分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研究。
这些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护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在形态、生长环境、食物来源和生命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巨大差异。
比如,多彩的珊瑚、超大体型的鲸鱼、光彩夺目的鱼类和像海马一样奇特的生物等都是海洋中独特之处。
2. 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和定性上都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它们调节大气氧气水平、消耗人工有机物和废弃物质、控制海洋物质循环和海洋温度的变化等。
3. 来源与特性:海洋生物种类众多,也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它们有的可以在极限环境下生存,如深海、海底热泉等。
同时,许多海洋生物也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用于开发药物。
例如,海洋中的藻类、海绵类、珊瑚类、虫类以及螺类等都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
二、海洋生物面临的保护挑战1. 生境破坏:人类的活动导致海洋环境的大规模变化,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过度捕捞、破坏珊瑚礁、城市化和工业化等都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水污染:海洋生物还必须要面对由人类排放的废物和污染物质的威胁。
这些污染物资不仅污染海洋水域,破坏了物种间和谐关系,而且进一步危及了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人类健康问题。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最新的保护挑战。
海洋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因此会丧失掉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这可能会引发物种的灭绝。
三、如何保护海洋生物1. 减少污染:减少水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的关键,控制人类的废水排放是首要任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解读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5.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6.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知识清单1.自然资源按照能否再生分为______和______。
2.主要的资源问题:_____短缺,_____日益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有限、地区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解决对策_____。
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___、时间分配不均,人为原因:____________,水污染和浪费;解决对策:_______、治理污染、_______。
4.土地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农牧业措施。
耕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耕地总量____、提高土地____、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整治土地。
5.煤炭、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主要措施:____、环保进行、保护土地、_____。
6.森林的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______;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7.草场退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退化。
带来的危害:_____、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保护草地的措施:只有大力_______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具体做法有实行_____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变游牧方式为牲畜_____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8.湿地的功能:提供____,保护_____;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_____;_______;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产出大量的鱼虾等农副产品。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要:海岸带生态系统往往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或破坏, 导致海岸带生境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大约有4000 至5000 种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因此必须深入对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研究,全面落实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和精准的检测手段。
目前,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还是一个长远而又艰巨的历史性问题,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直接涉及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性保护海岸带生物多样Abstract: The coastal ecological system often du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ffected or damage, leading to the coastal habitats and biodiversity levels dropped, about 4,000 to 5,000 species of plants in the endangered or threatened to form, so must go deep into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a system and huge engineering, need higher technical support and accurate testing method. At present, the coastal biodiversity restore and protect or a long-term and arduous historical problem, coastal zones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material base.Key words: coastal , biodiversity ,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 The coastal biological diversity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既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变化极为敏感的地带,又是海岸动力与沿岸陆地相互作用、具有海陆过渡特点的独立环境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中国东南四个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周秋麟 陈宝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杨圣云(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摘要摘要摘要 本文结合历史资料和2001~2002年的调查成果,对中国东南4个典型海域南麂列岛海 域、东山—南澳海域、三亚海域和山口—涠洲岛海域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人类活 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这4个典型海域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典型海域 海洋物种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国海域拥有独特的地理、水文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海域生物资源极 为丰富,拥有巨大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群和群落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管辖海域已 记录了海洋生物20278种,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多种多样的海洋生境为许多珍稀生 物如中国鲎、中华鲟、白鲟、海豆芽、儒艮、鹦鹉螺、中华白海豚、黄唇鱼等提供栖息环境,这些物 种对于全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南方的水域尤为典型。
如何管理和保 护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及其生存的环境以及中国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 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选择中国东南沿海四个典型海域,即南麂列岛海域(浙江省)、东山—南 澳海域(福建省和广东省)、三亚海域(海南省)和山口—涠洲岛海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代 表中国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海湾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洄游通道、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生 态系统,通过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管理和保护中国东南海域的生 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1 1 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各典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点四个典型海域跨越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和北部湾。
各海域海流系统复杂:在东海海域 除了浙-闽沿岸流、台湾暖流和南海暖流等控制性海流系统外,还受到沿岸流和上升流锋面 (潘玉球等,1998)和台湾海峡逆温跃层(颜文彬,1991)的影响;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则受到闽- 粤沿岸流、珠江等江河的径流和海峡暖水及南海暖流的影响;三亚海域由于面向大洋,完全受 到南海暖流的影响控制;而山口—涠洲岛海域则还要受到北部湾封闭的影响。
1.1南麂列岛海域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由52个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组成,距大陆沿岸 30海里*,因此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特征和外海性海洋生态系统特征。
台湾暖流和长江径流在本区汇合形成锋面,导致不同生态物种(寒带、暖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分布。
并且, 在南麂列岛附近终年存在沿岸上升流。
该上升流区的叶绿素和浮游生物的数值非常高,而且氮 磷比例起变化(蒋加伦,1986)。
上升流可以把富含营养物质的底层水源源不断地输向上层,这 是维持南麂海区海水肥沃的一个重要因素(孙健璋, 2000)。
独特优越的海洋环境使南麂列岛周围水域成为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中国21世纪议程》将南麂列岛列为惟一的群岛重点区 域。
1.2东山-南澳海域东山-南澳海域跨越广东和福建两省,北回归线从该海域间通过。
东山湾实际由三个海湾 组成,即东山湾、诏安湾和宫口湾,这些半封闭的海湾都是由基岩和河口平原组成,初级生产力 范围为0.32~17.2 mg/m2, 年平均值为3.33mg/m2。
南澳湾包含有许多小海湾,如后江湾、前 江湾、云澳湾、燕墩湾、竹栖肚湾、青澳湾和深澳湾, 水深一般6~12m(海湾志编辑委员会, 1998)。
该海域地处亚热带,拥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湾生态系统,又有漳江等河水的输入,夏季受 南海的外海水和台湾暖流的影响,秋季受闽浙沿岸流的影响,还受到台湾海峡逆温跃层的影 响,此外,在南澳水域也发现有上升流(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委员会, 2000)因而该海域的生 物种类非常丰富,有多种生态类群,也是许多贝类种苗的生产区。
在东山-南澳水域附近,由台 湾暖流上升流形成了台湾浅滩大渔场。
1.3三亚海域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主要受到南 海季风漂流和南海暖流的影响。
整个保护区面积55.68km2,保护区海岸线210km:40%是岩岸,20%是珊瑚礁。
该区是热带太平洋珊瑚礁分布带的最北端。
该海域由三个海湾组成,即亚龙湾、榆林湾和三亚湾,各具绵长的沙滩。
海湾切割进陆地,风波不兴,为鹿角珊瑚的发育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海湾志编辑委员会, 1999)。
珊瑚礁特殊的地形地貌、水文状况和优越的生境条 件使该海域分布着高度多样性的海洋动植物区系。
1.4 山口-涠洲岛海域该区包括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涠洲岛和斜阳岛。
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广西壮 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总面积8000 hm2(陆域和海域面积各占4000 hm2),其中红树林有林 面积 730 hm2 ,红树林生态系养育着丰饶的生物;涠洲岛是一座火山岛,位于北海市的东南方 48km的海域,是广西沿岸最大的岛屿;斜阳岛位于涠洲岛东南方。
涠洲岛和斜阳岛位于北部 湾东北部,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位置,周围水域基本不受陆地径流影响,高温高盐,北岸、 东岸和西南岸有不甚发育的珊瑚礁。
由于珊瑚礁生长的地理位置独特,并且有多个品种,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里=1.853 km极具保护价值。
涠洲岛和斜阳岛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区系呈现热带、亚热带的特点。
岛 上有多种海鸟和候鸟,目前,涠洲岛已建立了一个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2 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各典型海域的生物多样性2.1南麂列岛海域该海域已经鉴定的各种海洋生物1851种,包括贝类421种、大型底栖藻类178种、小型藻 类459种、鱼类379种、甲壳类257种和其它海洋生物157种。
其中虾类79种,种数居浙江省 第一位,有东海首次记录4种,浙江首次记录12种。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该海域的贝类和藻类资源特别丰富,两者分别占全国贝类和藻类种数 的30%和25%,约占浙江省贝藻类种数的80%,大约30%的种类为我国沿海分布的北界或南 界。
其中有36种贝类目前在中国沿岸仅见于南麂海域;而黑叶马尾藻、头状马尾藻和浙江褐茸 藻是在南麂列岛发现的世界海藻新种,还有22种藻类被列为稀有种。
在459种小型藻类中有 30种为我国海洋藻类新记录。
南麂列岛的物种体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性,从而使南 麂列岛获得了“贝藻王国”的美誉。
由于独特的海洋环境条件,南麂列岛的贝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区系复杂,既有在全国沿 岸常见的广温广分布种类,又有由黄海冷水团带到浙江沿岸的少数冷温带种类。
同时,由于该 海域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热带性种类,甚至过去只发现于海南岛南端和西沙群岛 的典型热带种也出现在这一海域,这些种类在福建沿海尚未发现,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断裂分 布”现象。
当然,亚热带种类是南麂列岛贝类组成的最主要成分。
根据初步统计,在南麂列岛海 域发现的物种总数中,东海和南海常见的热带种占50%、,广温和广布种占40%,主要分布于渤 海、黄海和东海北部的寒带和寒温带种占5%,主要分布于南海,最南分布到厦门水域的热带 种占5%。
这样一来,我国南北海域的各类贝类在南麂列岛几乎都可找到它的代表种。
这种热 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不同温度性质的贝类生态类型同时并存的现象,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在国际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南麂列岛大型底栖海藻在温度性质上可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类:其中暖水性种 类有51种,温水性种类有130种,冷水性种类仅1种。
可见南麂列岛大型海藻的温度性质具有 明显的暖温带性质,同时含有相当多的亚热带性成分,其区系为暖温带性向亚热带性过渡的典 型。
该海域成为研究海洋藻类的重要基地。
此外,南麂海域既是一些北温带冷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南缘临界,同时也是一部分暖水性甲 壳类分布的北界。
2.2 东山-南澳海域该区已记录的海洋生物1286种。
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24种和 省级重点保护生物20几种。
有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6)名单中的极危物种(CR)1 种,濒危物种(EN)6种,易危种(VU)2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1995)附录Ⅰ的有10种,附录Ⅱ的有14种,附录III的6种。
有红树林植物5科6属6种和珊 瑚6科10种。
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 hainanus Swinhoe)、花龟(Ocadia sinensisGray)、(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 Gray)和环纹华游蛇(Sinonatrix aequifasciat a Barbour)为中国特有种。
本海区属热带一亚热带区系,海洋生物以暖水性种和热带性种为主。
以浮游生物为例,根据温、盐适应性的差异和分布范围,本海区的浮游植物有5个不同类 群:①广温广盐类群,该类群分布广、出现率高、且数量大,是本区最重要的类群之一;②广温低 盐类群是本区仅次于广温广盐的重要类群;③高温低盐类群; ④高温高盐类群;⑤暖温性类群。
浮游动物以近岸暖水类群最重要,其次为河口低盐类群,两者占浮游动物总个数的绝大多数。
浮游动物可分为4个类群:①河口低盐类群;②暖温性类群;③近岸暖水性类群;④广高温 高盐类群。
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本区位于南海和东海的交界处,常年受到各种海流和上升流的影响, 生产力较高,位于本区外海一侧的台湾浅滩是我国最稳定的渔场之一,因此该区既是多种国内 和国际珍稀物种的生长和繁衍区域,还是许多具有国际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海洋生物的洄游通 道。
如珍稀海洋哺乳类生物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主要出现在河口港湾水域,其在中 国北部分布界限是长江口(30030′N)(黄宗国,1990),该水域是其重要的繁衍和洄游通道。
此 外,在这一海域洄游的生物还包括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灰鲸(Eschrichtius,robustus)、灰海豚(Grampus griseus)等重要哺乳类以及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绿海龟(Chelinia mydas)、蠵龟 (Caretta C. gigas)等珍稀龟类和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等,它们皆为本地种。
而珊 瑚和红树林在本区的分布也说明该海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比较优越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