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杨国旗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能令人满意,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外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对外语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探讨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特征和建构来源等问题,分析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基于外语学科教学知识的若干在职教师培训模式。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学知识;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改革

A New Thinking for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nglish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re not satisfying in China, which handicap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ou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at the concept of English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has been put forward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pproaches the impl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English PCK, analyses its inspirations for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based on English PCK, it proposes several training modes for the in-service teachers.

Key words: English PCK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s for teacher training reform for teacher education

1. 引言

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是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教师节时指出“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当前,随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对外语学科教学的重视,有关外语教师的研究也进一步成为焦点。教师及其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学的实施, 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发展。入世后, 随着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组成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必将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大学英语教师成为影响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改革能否顺利实施, 大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外语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吴一安,2005),其知识组成应包括哪些方面。随着教师知识视角由外转内,教师教育从关注如何教授和培训教师,转向关注教师如何学习与发展。所以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应主要包含哪些内容?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启示作用?

3.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建构来源和特征

影响教学优劣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教师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无疑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是教育学者及师资培训者共同关心的话题。Shulman(1986)最早提出教师知识的概念,并认为教师知识应包含三种成份: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 ——教师对专门科目知识的了解;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师如何将自己的专门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呈现、表达,以让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课程知识(Curricular Knowledge)——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主题之设计与教材使用等知识,包含了课程发展过程及纵向与横向的课程知识。

然而这三大类的知识于教师知识而言并未完整。其后Shulman(1987)以此三类知识为主,再将教师知识扩充为七类,成为日后最常被引用的教师知识组成。教师的七类知识组成如下:1)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or Content Knowledge),指教师对专门科目知识体系及各学科知识、概念的理解。

2)一般教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指通用于各学科的教学策略与原则,如班级管理方法与表达技巧等。

3)课程知识(Curricular Content Knowledge),指课程与教材设计的知识,这是属于教师的职业工具(tools of trade)。

4)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此类知识融合了学科内容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指教师应该如何透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呈现其教学内容。

5)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指关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身心状况的知识,如学生的学习能力、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与认知过程等。

6)对教育环境的认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从小团体或班级的活动、学区的行政与经费到小区和文化等,教师都应该有一定的认知。

7)对教育目的、价值及其哲学历史渊源的认识。

这七类的教师知识中,Shulman特别强调PCK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知识不等于学科知识(含技能),而需融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技能为一体,是经教学需求过滤、筛选之后重组的、以教学形式体现的学科知识,他认为此乃是学科专家教师所具备的重要知识。简珠红(1994)认为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与情境知识是教学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石,不可或缺。也有人提出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应包含学科内容知识、PCK、教育及教学专业知识与自我认知等项目。在这些多样化的知识成分中,其中又以PCK与学科内容知识最为重要。吴一安(2005)归纳了优秀外语教师所应具有的外语学科教学能力12条。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含能力)和教学知识(含能力), 又包括有别于它们的PCK(含能力), 她认为这是优秀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并且认为仅有学科知识或仅有教学知识而PCK薄弱的人都不会是好老师。优秀教师能够在教育与教学目标指导下,有机融和这两类知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外语PCK呢?

3.1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PCK的概念最早是由Shulman 于1986 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它包括学科内容和可教性等方面的知识”,“它是特定的内容与教育学的混合物,是教师独特的领域,是他们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是学科知识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体现,是教师需要的一种在真实教学中使用的、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知识。这一概念突破了任教学科与教育学科知识通过教学法课程简单相加的方式,强调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上的整合。这一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很快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学科教学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离出来,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由简单相加走向了深层次上的融合。1987年Shulman 重新定义了PCK,认为“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或问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这是一种使得教师与学科专家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Cochran, DeRuiter & King(1993)认为PCK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习者知识和情景知识,教师只有理解了这四种知识,才能持续扩展其PCK。

90年代以后,“PCK”则转而强调教育学或教育学科知识,强调任教学科与教育学科知识如何融合,如何开展这两方面课程的教学工作,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等新的发展方向。吴一安(2005)认为外语PCK是教师根据外语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需求,对学科知识(含技能)经过筛选、加工和再组织而形成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推广借助于课堂教学形式,而课堂的最根本特点在于其动态性。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在课堂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即时就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断审视、加工、甚至重组部分既定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往往融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学科知识体系、乃至如何做人等方面的启引。这些都是外语PCK应该涵盖的。

综上所述,英语PCK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与情境内之学生、教室文化等相互作用,然后将其学科知识以教师个人认为最符合所面对的对象(在此为学生)的方式表征出,以便做有意义的沟通。也由于此种动态的重组过去所呈的各种知识(学科教学等),使得PCK不易与其它领域之知识,如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等做明显的划分。

3.2 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来源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以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后作重组(reorganization)而形成的。而这种重组就已经加入了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和他们对学科领域的看法。因此在PCK本质中,它并非独立的知识,而是经由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做判断、选择而重组的。Marks (1990)由实际分析台湾小学数学教师的PCK当中,发现Shulman所建议的PCK是由学科知识转换为一种可教授的学科知识;但Marks 认为PCK亦可由一般的教学知识转移到特定主题与内容的方式衍生出。事实上,PCK源自于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种是根植于学科知识中,对学科主题的组织排列和采用有效方式呈现学科概念;教师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解释给学习者的一种知识。第二种则是由一般教学知识衍生出, 如教师的发问技巧和知觉学生的学习过程,而用在特定的学科情境中。第三种是由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一起衍生出来的,或从原有的学科教学知识建构而出的。例如:设计教学活动、形成教学策略和了解学生的迷思概念方面。这种知识是融合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过去的PCK而成。第四种是基于教育叙事(Gudmoundsdottir,1993)即教师本人经验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教学事件的个人解释,且因人而异。教师的PCK不是随着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知识的获得而自然获得的,其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建构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性、情境性与建构性,需要教师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究、反思,将诸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创新。第五种是基于教师、同行间的合作学习。在学校教育情境中,青年教师、资深教师和教研室成员之间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互动,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教师PCK的重要途径。

3.3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

Shulman 认为PCK是在高度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用来指导其教学行为的一种实践性知识。根据其来源构成,我们认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情境性、建构性和动态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的个体与外在的情境交互作用而建构出的产物,因此PCK并无一最佳方式可直接教授给教师,它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际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互动而建构的产物,所以具有个体建构性。Tsui在2003年的研究中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职业专长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善于在常规中发现问题,并善于应对和寻找挑战”。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把它带进课堂(Richards & Nunan ,1990)。Cochran, DeRuiter & King .提出了动态的学科教学知识(PCKg)以替代Shuleman所提出的静态的PCK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教师整合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情境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过程。他们提出的PCKg比PCK多了两种成分,一种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另一种是教师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因素的了解。因此,他们认为PCK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是由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情境知识不断整合的结果。

2)个体差异性

Lederman & Latz(1993) 认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与持续使用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于教学活动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方能融合起来形成PCK。教师本人经验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教学事件的个人解释,因人而异,所以PCK 具有个体差异性。且教师不同的学科知识、背景经验和训练,对于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和指出课程的事实概念给学生,皆有很大的影响。

3)转化性

PCK是由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转化而来的,具有转化性。其转化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2)由一般教学知识转化而来;3)由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一起转化而来,或从原有的PCK转化而来;4)由教师个人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知识转化而来;5)由教师、同行间合作学习的知识转化而来。

4)多样性与整合性

PCK的内涵告诉我们,PCK是由多种知识融和的产物,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结合,具有多样性和融和性或整合性。PCK的重点在“揉合”而非“相加”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当教师在师资培育过程中学习各领域知识时,其心智已不断的将数种领域知识融合,并以全方位的角度思考学科教学, 此时PCK即已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教学科课程与教育学科课程融合的趋势加强了。这种融合还表现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它课程的融合过程中。具体的说,也就是优秀的外语教师的PCK应涵盖下列方面: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和课程知识;英语语言学理论、英语教学法理论和英语学习理论;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等。

4.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启示

传统认识论范式下的教师教育就是向教师传授理论和训练行为。但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认识论哲学引发了由实证主义向建构主义和解释主义的重要转变:师资培训者不再视教师为被动的学习者,而开始视教师为主动的建构其教学知识者;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以外,教师是理解和提高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议题,而PCK又是教师知识的重心所在。通过以上对它的讨论,我们认为它对未来的教师教育与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作用:

4.1 重新认识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理论(外语教师教育=语言技能+语言学理论+教学法)造成了很多教师对复杂的外语教学过程的简单化认识和处理,对影响外语教学的因素,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其结果是导致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重学科知识,轻学科教学知识,重语言技能培养,轻教育理念、语言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的趋势(周燕,2005)。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宽泛的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测试理论、语用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结构。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外语教师的知识还需进一步丰富,应逐步向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方向发展。

4.2 加强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和培养

教师教育除了在学科知识结构上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理论指导思想外,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中的“PCK”尚未被大多数教师教育机构和广大的一线教师所接受或认同。尽管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道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应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如何能够转化为教学中的能力还存在着比较模糊的认识。几乎所有的外语老师都懂得交际教学法、折中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但是能将以上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事实上,教学能力是需要时间、经验和教师教育课程上的多种理论指导才能逐渐积累而成,此即是PCK的建构性特征。这种教学理念与课堂行为之间的差距、课堂行为落后于教学理念的现象,说明要完成教学理念到课堂实践的跨越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成熟的心里发展和出色的语言把握能力等多种条件来支撑,而帮助教师实现这种跨越的理论基础就是PCK这一我们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明显缺

失的内容。

4.3 转变教师教育的授课方式

为了有效地协助职前和在职外语教师发展其学科教学知识,必须转变目前传统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大力倡导互动式、建构式、案例式和实践式授课方式和活动。

1)互动式。传统的师资教育课程中,虽然学科专业教师努力传授新的学科知识,然而由于职前、在职教师过去对学科内容的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以及专业课程中教师的填鸭式传授方式,使得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忆知识,并没有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意义获得深层的理解与掌握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点,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开展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一些研究性命题,让学生充分参与研讨,并聆听和分析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然后提出引导性建议,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2)建构式。职前与初任教师在教学上受培训教师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在学习学科概念与教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培训教师利用概念改变(或建构式)的教学法教学,那么职前与初任教师日后会运用相似的方式于自己的课室教学中。因此协助职前或初任教师统整与发展其PCK,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配合反省的演练,使职前与初任教师能不断思考学科与教学知识领域的统整,并直接建构其PCK。

3)案例式。在教师教育的课程授课中培训教师宜以案例(case)的方式呈现教学、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理论,以便于职前与初任教师能全方位的建构与储存PCK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中。过去仅利用讲述的方式传达命题知识, 不利于职前和初任教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不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如果在授课中教师能以具体案例来讲述相关理论,并让职前与初任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演示与讨论中自行建构与体会一般的教学知识,那么对于职前和初任教师将所学的教学知识转移到特定的学科教学领域定会大有裨益。

4)实践式。职前教师的PCK受教学情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若能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给职前教师提供机会到具体的学校去进行实习,不但能与有经验的辅导教师相互切磋特定单元的教学表征,亦可与学生接触,实际地了解当前学生对特定单元的学习特质与困难,了解教学情境、学生与学校文化对教学的影响。相信这些经验均有助于职前教师建构其PCK。师资培育者还应提供机会使职前教师能反省与分享其实习经验,根据学科教学的内涵做深入的讨论与分享,进一步促进职前教师内化他们实习所得到的经验。

4.4 转变在职教师教育与发展模式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结构存在不足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有关专家学者也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Davies & Pearse(2004)指出,职前培训只能是职业发展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教师发展计划能使在职教师接触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并把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根据Shuleman 提出的PCK 概念,我们认为应采用以下几种模式来进行教师教育。

1)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这是在职教师建构其PCK的重要途径。它包括:(1)反思教学,即教师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以提高自己的PCK并提高自己对教学的领悟能力和教学质量。(2)记日志。反思可依据几条笔记的内容和模糊的记忆。而记日志则可以把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去帮助在职教师对其教学效果进行长期的反思,去敦促他们改变其教学活动并进行新的教学实验,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丰富其PCK。(3)录像。有时很难回忆起课堂的教学活动,即使是在刚下课时也很难,而录像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班后重放录像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反思,则有助于查缺补漏,改进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经常阅读英语专业教学书籍、有关的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文章也是提高在职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2)合作发展(Co-operative development)。这也是在职教师丰富自己PCK的重要形式。在职教师通过相互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念,使他们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效果。在职教师还可以通过互相听课来共同促进、提高其教学水平。

3)形式发展(Formal development)。当今社会,在任何领域,职前培训及其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够

的,在职培训都是必须的。参加师资培训班、学历进修或到国内外高校访学是最好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题会议、讲座、学术研讨会供在职教师参加。在这里,他们将有机会了解到当今世界英语教学的最新发展、有机会听到大师们的发言、有机会与其他同事相互交流、研讨,这将进一步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

5. 结语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对教师教育/培训实践产生影响:基于新概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案正在形成;新的教师发展策略层出不穷,如反思性教学、合作行动研究、探究性实践、案例教学等。而外语PCK的提出,又为外语教师教育/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作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来进一步探讨基于外语PCK 的外语教师教育/培训项目。

参考文献

Cochran, K. F., DeRuiter, J. A., & King, R. A.,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3. 44(4), 263-272

Davies, P. & Pearse, 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Lederman , N. G.& Latz,M.. Emergence and interac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in the pre-service teacher [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Atlanta, Georgia. 1993.

Marks, 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rom a mathematical case to a modified concep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1990. 41(3),3-11.

Richards J. C. &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0.

Shulman, L.S., Sykes, G. A na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In search of a bold standard[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Economy, Standford, CA.1986.

Shulman, L.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57(1), 1-22.

Tsui, A.B.M. 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 Case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 CUP. 2003.

Jian Hongzhu, The Knowledge Basis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 and Subject Teaching[C].The Academic Seminar on Diversification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Teacher Quality.1993.

简红珠,师范生学科与学科教学的知识基础[C],师范教育多元化与师资素质学术研讨会. 1993.

Wu Yian, Towards a professional profile for effective university EFL teacher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5(3):199-205.

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3):199-205.

Zhu Yan, Needs analysis of EFL teache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5(3):206-210

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3):206-210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英语是比较难的一门功课,老师会花更多的心思来教学,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相对于前两年来说,对于教学和教育工作有力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在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承担了一些新的教学任务,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

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XX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XX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理论

第1题在该教学法的课堂里,一般来说,教师是命令的发出者,学生则是对命令作出反应的人或者是命令的发出者。 D.全身反应法 第2题主张该教学方法的学者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相似,语言学习过程可用联想心理学(associationist psychology)解释。 B.直接法 第3题由于在该教学法中使用了语言与行动的结合,从语言学习层面上它还与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降低忧虑、紧张有利语言学习等观点有联系。 D.全身反应法 第4题在该教学方法的课堂中,声音、简单句子会与教室、家庭、街道等不同环境中的实物和人物等联系进行教学。 B.直接法 第5题该教学法又称口语法,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起来的英语教学法。 C.情景法 第6题 1966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语言学理论”,认为“___”,语言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受着规则的支配,且具有生成性。 B.语言不是习惯的结构 第7题该教学法的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教师要求学生在提问或对教师的问题作答时,均以完整的句子说出问句或答句。 A.直接法 第8题如果说,在该教学法的第二阶段中,练习是紧扣课文、围绕课文的语言点进行,并且控制性较大的话,那么,在该教学法的第三阶段中,教学活动应该是控制性不很大,使学生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交际性练习。 B.认知法 第9题根据克拉申(S.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语言输入在进入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D)的时候,会受到___的影响。 B.自信心、焦虑程度和动机 第10题在“___”模式中,属于语言学习活动的有:1)在聚焦语言阶段使用增强意识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和发现语言特点;2)之后,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语言点。 C.强任务派 第11题该教学法的三个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任务性原则和意义原则。 B.交际法 第12题该教学法的创始人Asher把刺激—反应看作语言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教学法体现了以语法为基础的语言观和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 D.全身反应法 第13题该教学方法于十九世纪开始用于教学现代语言,如法语、德语和英语,至今还在许多国家应用。它是欧洲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传统方法。 A.语法翻译法 第14题在该教学法的课堂中,由于语言学习被视为习惯的培养,教师会要求学生重复某些语言结构以加快习惯的养成。故此,句型操练和“逆向组句法”在该教学法中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D.听说法 第15题在该教学法的语言理解阶段,教师提供易于使学生发现规则的语言材料,学生要理解教师讲授或提供的材料,发现和总结语法规则。 C.认知法 第16题在“___”模式中,属于任务活动的有:1) 在任务前阶段激活相关图式(背景知识)及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及词汇;2)在任务中阶段分组进行真实性的交际活动,之后作准备并把结果汇报。 C.强任务派 第17题英语教学法研究英语的教与学,目的在于探讨英语教学的内部规律,从而为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教材。答案:错误 第18题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由于相互间口头交际需要的增加,欧洲人越来越发现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他们注意到小孩在学习母语时的特点和一些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想借助小孩学习母语的模式去进行外语教学。答案:正确 第19题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而且要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答案:正确 第20题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外语教学的基本路子是任务型教学法。答案:错误 第21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学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方面进行了有效果的研究工作,最后创立了一整套教学法理论的原则:即选择性原则、分级原则和授课原则。这些原则就构成了情景法的基础。答案:正确 第22题很多英、美学者都认为交际法不是一种特别的方法,而是一种学习外语的途径,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有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的发言将如同我朴素无华的外表一样,展示我在xxx中学的最真实的实践和想法。也许有些做法老师们早已做过了,并且做得更好,也许我的有些想法还不够正确,今天我一并将它们说出来,抛砖引玉,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胡老师和各位批评指正。 我素来觉得,xxx中学若干年来的英语中考成绩,得益于每一位英 语教师的悉心付出。从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每一次的考试质量分析中都可以看出,xxx中学的英语始终排在全区的前列,一般不低于前三。七八 年级扎实的基础奠定了中考英语单科的基调,所以我们中考的英语成绩一般是不差的。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可以坐享其成,耽于现状。一般来说,九年级的教师的要有更强的合作精神,要善于利用时间,善于调整学生的心态,更精练地处理练习,更全面的学生学情分析和辅导。所以,九年级的任务量丝毫不比七八年级差。那么,我们九年级的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在整整一年中做好中考准备的呢?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学习中把握标高。 初上九年级,我们都会通读教材,解读《新课标》、《中考说明》

和《中考词汇表》,并对近几年来的中考题进行分析,可能的话,也分析一下四月和五月调考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中考的标高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平时的练习和讲解就会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我记得当我20xx年第一次带九年级时,就是对它们的解读和练习手边的几套 习题册帮助我很快进入状态,那一年,我所带的那个班的英语成绩就在全区排名第一。如今我们都是带了几界九年级的老教师了,但对于中考走向的分析仍是我们学习讨论的内容。 其次,备课组成员高度合作。 在乌中,我们九年级老师所追求的,是全区的排名,是是否已经让学生达到了他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实质性的集体备课是经常的,讨论学情,讨论教法,讨论效果,讨论班上的个性难题。这种和谐一直在乌中延续着,使我们凭集体的智慧更轻松稳健地携手并进。 第三、在班上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严而有度,我用言行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他们好,为他们着想,可以很亲近地跟我谈论问题。所以,学生们一般都认可我、接纳我、喜欢我,但又并不觉得我好欺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 第四、要善用鼓励。 在学习中,肯定、表彰、激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学生会产生成就感。对一些后进生,我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常用关注的眼神、期待的语言点明、校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当编对话中出现精彩的创意、书面表达出现完美的佳作、检测中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 本篇关于英语教师个人发展的计划书是聘才网为大家 搜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1 虽然我在实验小学工作仅仅一年的时间,但是感觉自己在这一年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情况简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工作中我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 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自己在处理教材及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差异时感觉不太顺手,我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自己初次接触小学英语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不够细腻,教材处理的灵活性不大,只知道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展现”给学生并未换位思考后把加工的“成品”传授给学生;其次,自己没能从根本上抓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水平,致使不同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知识时,有的轻松获取,而有的吃力

追溯。 (1)搞好练兵总动员: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 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提高思想认识。为了提 高自身认识,下学期将丛自身业务水平、教育科研等多个 方面大力加强集体教研备课-——模拟演课——听课走访——吸取精华——实际课堂五方面的教学环节。 (2) 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凸现英语教学边缘性特征,实现英语教师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读书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英语教师创造的灵感。 (3) 多多请教是关键;教学中我认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同仁学习,我一个一个地拜访求教。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快, (4)加强英语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运用:运用各种不同 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多为学 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要求学生在课 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 际训练。 我认为部分差距在于五年级学生在没有一定英语学习 水平的基础上学习三年级起点第五册内容难度较大。学生 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含参考答案解析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m afraid I haven’t seen it.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t B. couldn’t C. mustn’t D. won’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C. where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D. where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二、完形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高校英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最新)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校英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 结(最新)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高校英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最新) 高校英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大专部英语专业07(1)班英语精读,07(2)、(3)、(4)班公共英语教学工作。并任06(1)、07(1)班辅导员。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继续探索大专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本学期我担任的精读课虽然不是新课,但我并没有因此马虎。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学中能总结去年的经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需求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和突破。07(1)班学生经过3+x考试,词汇和阅读基础较好,但听说能力差,语音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学期,课堂上我除了加强学生的词汇、造句、翻译

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还采用课文复述,看图说话,讲故事,角色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外则通过每周的听力训练和观看教学录象带提高听力水平。每周定期抽查学生的语音作业,及时指出问题,攻破难点。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为了了解学生的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要求,开学初在07(2)(3)(4)班进行调查,收集了学生意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对话表演,看图说话,以及针对课文设计的话题讨论。这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男生也开始喜欢说英语。除了口语表达,还注重抓学生笔头的基本功,通过短语、句子翻译和其他大量练习巩固提高词汇语法基础。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句子翻译水平有明显进步。 3 在两门课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选取"走向未来"、"跟我学"等教学录象片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视听媒体,采用听说法、讨论法、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英语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就是教与学_个人总结完整篇.doc

英语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就是教 与学_个人总结 英语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是我任教的第一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八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八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

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 * . Lesson *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half”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圆卡纸,把它剪成一半,告诉学生这是圆的一半,也就是half。讲到”quarter”时,又把半圆剪成一半,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quarter”了。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而讲到如何表达时间时,我用了一个用红卡纸做的大钟,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用实物让学生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1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荣幸地在这与各位如此优秀的老师一起交流。与其说是经验交流,还不如说是我的这两年多来的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一个总结,我就把我的一些做法说出来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我是10年9月到的汇源小学,之前一直都是教的初中英语,刚刚走上小学讲台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听、说、读、写嘛,又不要学语法,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开始教学,开始接触学生之后,我才感觉到,小学英语教学之路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教学伊始,我就遇到了种种问题。虽然学校重视英语课程,但是在大部分学生的潜意识里,根本没有把学习英语当一回事儿,有一名同学,在课后告诉我,他根本不想学英语,他说:“反正初中都要学的,现在学不好也没关系”,这样的学生不止他一个;从家庭上看,我们学生的家庭大部分属于农民家庭,家长别说是说英语,就是听得懂英语的都是少之又少,更何况辅导孩子了,所以根本也就谈不上重视了。从环境上看,学生除了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外,基本就没有应用英语的地方,再加上原来在初中的那一套在小学根本就行不通,等等等等诸多原因,使我的英语教学开展起来非常不顺畅。 于是,我边教边摸索,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孩子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1.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想:若是能在玩中学,是不是学生就会对英语感兴趣了呢?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尽量在每 节英语课中都设计一到两个个游戏环节并进行奖励,比如教学单词时让学生做相 第 1 页共12 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英语教师基础知识资料(2)

二、冠词 (一) 知识概要 冠词在英语中只有3个词,分为两类:不定冠词a与an,定冠词the。 a用在以辅音开始的单数名词前,an用于以元音开始的单词前。不定冠词用来表示一类事物中泛指的某一事物,而定冠词则用于特指的某一个或某些事物,可用于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单数及可数名词复数前。 (二) 正误辨析 [误]This building is an university. [正]This building is a university. [析]a 用于以辅音音素开始的单词前,而an用于以元音音素开始的单词前,而不是元音字母开头的单词前。university的第一个音素是[j],所以用a而不要用an。又如:There is a “n” in the word.是错句,应为:There is an “n”in the word.因字母n的发音的第一个音素是元音。要注意的还有hour因其第一个字母h不发音,所以应该用an hour。例如: I need an hour to finish the work. It is a useful dictionary. It is a European country. I bought a used car. [误]I need a umbrella because it looks like raining. [正]I need an umbrella because it looks like raining. [析]因umbrella的第一个音素是元音,所以应用an.常用的情况有:an old man, an English teacher, an elephant, an idea, an hour ago, an honest boy…。 [误]“Can you help me”“Sorry, I'm in hurry.” [正]“Can you help me”“Sorry. I'm in a hurry.” [析]不定冠词的主要用法如下: 1. 用来表示一类人或事物,如:She is a teacher. 2. 指某一类人或事物中的一个,如:An elephant is bigger than a horse. 3. 泛指某一人或事物,如:A man is waiting for you at the school gate. 4. 相当于“one”的概念,如:I just bought a new dictionary. 5. 其主要的难点是用在固定词组中: 如:have a walk/a rest /a look 又如:in a hurry 匆匆忙忙 make a face 作鬼脸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小学英语实验教材,已走过了好几个年头。我也已经不知不觉完成了三年的小学英语实验工作。在这三年里,我付出辛劳,收获成功,我用心努力,满怀激情,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品尝了成长的苦与乐。回顾这些时光,我终于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原来收获颇丰。 本学期,每个教师都在忙碌中渡过的。我担任小学四五年级的英语课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我力求在平时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在教研员,校领导的关怀帮助下,不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小学英语教学这种新课型在我看来是很有生命力的,它活化了教材,发展了教材,激活了师生的创新细胞,是值得尝试的。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我在自己不断努力的基础,从不忘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个性特征到教材的分析研究都是精心雕琢。由于自己的经验欠缺自己又向巴克上好,所以我从不放气象别人学习的任何机会,经常也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联系交流某一课题的教法,虚心想别人请教和学习。也经常利用网络资源

来观看所需要的知识,学习一些新东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是一切教学能够得心应手。 本学期在教师的赛教活动中我自己表现的比较积极,精心设计了一节“what do you need?” about this lesson ?一课,我利用chant,歌唱,食物,造句,分组对话等形式进行了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收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注意了科学方法的应用。比如,在讲i like spring 一课时,我发现一节课的容量是相当大的。在这节课里不仅要讲四个季节 spring,summer ,fall ,winter,而且还要讲四个季节的特点 warm ,hot ,cool ,cold .在观摩了东小张老师的课后,我受到了启发,教师工作总结《英语教师的工作总结》。发展了张老师的节拍英语教法。我一边做动作,一边唱节拍:spring,spring ,真warm.(做温暖的动作)summer,summer,太 ,fall , cool死了,,winter ,winter ,冻坏了,oh ,too cold.(做很冷的动作)。在朗朗上口的节拍英语声中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记忆效果非常好。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应用自如了。 我在讲课时,发现星期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的。七个单词又长又难读,实在是不易记忆。我又想到了chant,

互动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全球化推进了英语的使用,英语也逐渐成为交流的工具和途径之一,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英语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高校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和来源,所以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就加大了教学的任务,并且对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去改革和创新,旨在找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根本方法。互动的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英语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带来方便与优势,本文也针对互动式教学做了阐述,希望以此可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 关键词:互动教学;高校英语 前言 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合资等企业的发展,中外合资等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人与世界的交流,即英语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尤其对高校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轻松地使用英语,所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高校包括英语教师需要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教育

创新。互动教学就是很好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 一、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主要就是以教师的教学为引导,加上学生的学习,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所以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英语学科的奥秘,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实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互动教师也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因为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同时还能节省教学的时间让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二、互动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以小组讨论、探索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互动教学不是单独的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可以同时面对许多的学生,让班级可以充分的活跃起来,大家一起交流,自然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提高,在交流与互相探讨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不会畏惧学习。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去一起解答疑问,或者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这正是互动教学的体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或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的分散开,在小组中让他们进行研究与交流,

小学英语教师经验交流

小学英语教师经验交流 张薇时光飞逝,转眼间,在教育第一线工作已经整整七年了,自从2011年通过了特岗教师的考试,我就走上了英语教学这条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真的是信心百倍,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听、说、读、写嘛,没什么难的,但真正开始教学,开始接触学生之后,我才感觉到,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之路,真是荆棘满路,坎坷难行。其他行业的人可能认为这样说是夸大其词,不就是每天上几节课吗?有那么难吗?其实,上几节很简单,但是要上好每节课就不是那么简单,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让家长满意你,让你的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记得在刚开始的英语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现单干现象,对小组评价不公平;由于时间把握不准造成展示的时间不足;教师在指导小组学习还欠艺术等等。回顾一段时间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路走来,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功。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势方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小学英语课程共成长。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就近原则分成一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势练习对话,做游戏,尤其在单词的检查这一环节中,分小组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组组长检查督促小组成员,以小组比赛的形势看谁背的又快又正确,既涉及个体又与集体有关,效果较好。经过多年探索,本人认为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三、引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还记得刚刚踏上三尺讲台时心理的欣喜与惶恐之情。转眼我已是有十三年教龄的教师了。在这十三年中,我追寻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一路义无返顾地不断前进,在这过程中难免走了一些弯路,虽然有失落,也有成功的地方。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于学生的成长,最好的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在于课堂教学设计,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在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所以,全面进行自我分析、科学进行自我设计、为自己最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一下也很有必要。 一、自我分析 1、优势分析: (1)具有一定的英语专业素养,能够胜任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2)98年毕业至今从事本专业教学十三年,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3)课堂教学已初步形成风格。上过各级各类公开课。 (4)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2、不足分析: (1)专业学习缺乏连续性。虽然在师范经过了英语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但工作后不能很好坚持。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对英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与渗透,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深感自己英语专业素养的缺乏。

(2)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尽管进行了相关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但是比较散乱、缺乏整体构建,源头性的着作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3)课堂教学深度不够。能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尽可能得发展英语能力,但总觉得还没做到节节课让自己满意。 (4)科研能力尚待加强。由于理论积淀不深,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考力,专题研究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论文的撰写往往从现象到现象,缺乏一定的思考力与创新力。 二、发展目标 总目标 我对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是: 1、? 坚持“实干、精干”的原则,积极把握最新教学动态,及时捕捉前沿英语信息,努力学习,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建立并稳步发展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好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积极参加各级赛课,在比赛课中争取获得佳绩。 2、继续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趋于系统,厚积淀,夯基础。 3、?? 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研究工作,寻求课题,钻研课题,保质保量的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教学工作: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学研究中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 3.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高

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国家颁布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2.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英语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语言讲解、练习、提问、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3.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课堂活动的常用组织形式,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教师的作用。 4.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5.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整合多种资源,选择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6.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知识与方法,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 7.了解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 8.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

浅析创新教育在英语中的教与学

浅析创新教育在英语中的教与学 发表时间:2012-05-04T11:32:44.4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刘海全[导读] 早在上世记4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刘海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戌中学056400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多种教育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国家振兴、民族发展培养出更好的创新型人才。这就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高新颖独特的创新能力 1.掌握创造性思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的关键是思维,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长期以采,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聚合思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可从以下三方着手。 (1)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巧妙“造”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3)提倡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事多写,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与才能。如对话教学,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是每个中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用一些教学来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游戏法、竞赛法、表演法、变换造句法、情境对话法、比较法、网络编织法;答案开放法及想象作文法等,使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1)激发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应给每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在课堂上应激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将激励语言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活动教学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克服“满堂灌”现象。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思考和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其在“用”中发挥学生思维,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3)坚持分层递进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具有基础性、民主性、层次性特征,所以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都要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台阶设计上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进步的体验,不断强化其发展动力。 3.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积极开展“英语俱乐部”活动。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影评或对学校的一些现象展开辩论,通过举行英语party,让他们表演相声、小品、戏剧等,通过带他们参观工厂或郊游,让他们触景生情,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及活学活用英语的能力,老师应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进行主动的创造性活动。 二、激发探索新知的创新欲望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伟人,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他们的发明创造与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是产生创新动机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研究教学方法,发展学习兴趣,发挥心理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堂上尽量地让学生多做些与英语有关的、能调动情绪的活动 如唱流行的英文歌曲,说些英语饶口令,谈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想参与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相互协调的交际活动,使人人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言语交际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兴趣。 3.因利势导,进行学习外语目的性教育 经常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对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具备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要注意保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火花,让星星之火燎原开去。 早在上世记4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条件对学生进行诱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条件。结合社会语言情景进行听、说、读、写,外语训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早已证明,通过视觉感知情景与外语声音和文字的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外语的效果远比单纯地听或读要好。创设生动形象化情景的方法很多,如:身体姿势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未尽之意和说话者的真心实意;实物和图画卡片的利用对课文情节传神达意,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课文时留下清晰的印象;运用录音、录像、电影创设情景引起共鸣,产生心灵的振奋和灵感迸发。通过这些创造性的设置再现知识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长期坚持下来就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引导探索转化为一种追求新知的自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