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之
汪静之生平及作品

汪静之(1902.7.20—1996.10.10),安徽绩溪人。
农工党成员。
大学毕业。
1921年起在《新潮》、《小说月报》、《诗》、《新青年》等杂志发表新诗,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创立湖畔诗社,曾任武昌旅鄂湖南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安徽第二农业学校国文教师,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纂人员,《革命军日报》、《劳工月刊》编辑,上海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官,江苏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
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
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
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
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
过伊家门外诗歌鉴赏

《过伊家门外》是湖畔诗人汪静之于1922年1月8日创作的一首短诗。
这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自由恋爱的矛盾心理。
首先,诗歌的标题“过伊家门外”就充满了故事性和暗示性。
它暗示了诗人可能曾在伊人家门外徘徊、思考、犹豫,甚至可能有过情感的纠葛和挣扎。
这种暗示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张力。
在诗中,“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勇敢和执着。
诗人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向意中人表达自己的爱恋感情。
这种勇敢和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炽烈和追求自由恋爱的坚定信念。
然而,诗人在“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的同时,也感到了“欣慰而胆寒”。
这“欣慰”是因为诗人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够与意中人有所接触和交流;而“胆寒”则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礼教和社会舆论的顾虑和压力。
这种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进步青年追求自由恋爱被扭曲了的矛盾心态。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这种质朴和自然使得诗歌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过伊家门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内涵的诗歌,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自由恋爱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五四时期进步青年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情感。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1922年12月26日。
远在大洋彼岸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收到尚在清华求学的梁实秋所寄国内新出版的各种诗集和杂志后,在讨论他之《红烛》出版和国内诗坛状况等诸多内容的复信中,认为汪静之的“《蕙的风》只可以挂在‘一师校第二厕所’底墙上给没带草纸的人救急”。
闻一多果断地说,“实秋!便是我也要骂他诲淫”。
闻一多接着说,“与其作有情感的这样的诗,不如作没情感的《未来之花园》”(按:《未来之花园》是徐玉诺诗集《将来之花园》之误)。
闻一多还解释说,“但我并不是骂他诲淫,我骂他只诲淫而元诗。
淫不是不可诲的,淫不是必待诲而后有的。
作诗是作诗,没有诗而只有淫,自然是批评家所不许的”。
在汪静之165首的《蕙的风》中,闻一多只肯定其中2首诗作。
他说:“全集中除你已加圈的《谢绝》外,我还要加一个圈在《尽是》上。
”大概闻一多因其飘零海外感同身受的原因,他在信中还抄录该诗两行,即“尽是失路的鸦儿,/彷徨于灰色的黄昏”。
虽然如此,但他好像并不特别欣赏该诗,因为接着的评价仅是“颇有意致,薄有意致”。
《蕙的风》大多是汪静之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写给四位恋人即符竹因、曹诚英、傅慧贞和丁德贞的诗集。
其中最多者,是写给最后成为他妻子符竹因的情诗。
该诗集虽然由当时文化名人胡适写序,并由周作人题写书名,但闻一多并不认同其价值。
就在复信梁实秋三个月之后的1923年3月25日,他给其弟闻家驷信中又说,汪静之“《蕙的风》实秋曾寄我一本。
这本诗不是诗。
描写恋爱是合法的,只看艺术手腕如何”,“有了实秋的艺术,才有《创造》第四期中载的那样令人沉醉的情诗。
汪静之本不配作诗,他偏要妄动手,所以弄出那样粗劣的玩艺儿来”。
我们承认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内容和诗艺定位有刻薄或极端之嫌,但他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
梁实秋自不必说,因为无论艺术观抑或行为准则,当时的他们都极为一致。
和闻一多相同理念者,还有当时在东南大学求学的胡梦华。
汪静之

汪静之的作品
汪静之(1902-1996),出版的诗集有《蕙的风》(1922)、《寂寞的国》(1927)、《诗二十一首》、《伊底眼》、(1958)等。
他还有短篇小说集《父与女》、长篇小说《翠央及其夫的故事》等。
除了诗歌、小说创作外,汪静之在文学研究也有所建树:1924年出版了《诗歌原理》、1928年出版了《李社研究》,1936年出版了《作家的条件》,这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展现了作为学者的汪静之的一面,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加全地了解汪静之在文坛上的努力与贡献。
朱自清在汪静之的《作家的条件·代序》中说:“你以作家为主,来贯串那些散碎的材料,确是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汪静之的文学研究在当时的确如朱自清所说的“确是推陈
出新,别开生面。
”
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寂寞的国。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诗歌鉴赏
《蕙的风》是汪静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写于1921年9月3日。
这首诗歌采用象征手法,以花与蝶儿的形象,象征相爱的青年男女对于恋爱的强烈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四节,第一节用设问点题,引导读者跟随诗人去寻觅那温馨的花风。
第二节正面写被深锁在园中的花满怀幽怨,但锁不住的幽香飘出园外招引她所爱的蝶。
第三节写蝶为蕙花风所陶醉,寻找他所爱的蕙花。
第四节写蝶寻不到被禁锢的花,在幽香的风里痴迷,却又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诗人运用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深化了这首诗的内涵。
诗中表达了当时中国青年为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五四”时代青年争取恋爱自由的共同心声。
诗歌的风格清新、纯朴、自然,表现形式活泼自由,句式长短不一,韵律节奏随意,但又有诗意浓郁的意境,完全脱离了旧体诗形式的自由诗。
总的来说,《蕙的风》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充分展现了汪静之的才华和他对于“五四”时代青年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关注。
【拓展阅读】类文阅读汪静之《疑问》

小鸟怎么会唱歌呢? 妈妈怎么不教我唱歌呢? 啊!我也要唱啊!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阅读花儿怎么那么鲜艳可爱呢 ? 我怎么不和他一样呢? 啊!我也要开得像花啊!
整首诗连续三个疑问,抓住了孩 子们耳熟能详的事物特点进行描 述,充满童真童趣,表达美好的 愿望。
再见
《疑问》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疑问 汪静之
蝴蝶怎么会飞呢? 我怎么不能够呢? 啊!我也要飞啊!
《疑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 是汪静之(1902~1996),安徽 绩溪人。湖畔诗派代表诗人。
以儿童的视觉发出疑问,天真 可爱,充满童趣。
拓展阅读
“小鸟怎么会唱歌呢?”疑问的语 气,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表达自 己也想唱歌的愿望,充满温馨。
湖畔诗社

将要披在伊底额上看见了。
我心儿慌急, 夜风吹开我衣裳。
尽情落下我底眼泪,
给伊们随水流去; 明天流经伊底门前时,
月儿光光了,
这使我失望了。 伊被荆棘挂住伊底衣了。我垂 着头儿, 噙着泪珠,
值伊在那儿浣衣,
伊于是可以看见, 我底泪可以滴上伊底心了。
诗歌鉴赏:
诗中表现的青年男女真挚相爱的决心,就像那清彻 的溪水,“青山关不住,毕竟东流去”。全诗以焦 急的等待为线索,表现出爱心的炽烈,以溪水传递 情意而作别样的两心台,表现出爱心的执著坚定。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他不能忘情的姑娘会重新 诱上。 等她姗姗地步来撷花的时 候,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花刺儿已把她底裙裳钩住 了。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 呵,他将钩住不放, 儿的。 等她业已懊恼了。
妹妹你是水
妹妹你是水——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长是笑, 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温泉里的水。 我底心儿他尽是爱游泳,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我想捞回来,
烫得我手心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比喻贴切,诗人在三节诗 中分别将姑娘比作清溪里、温泉 里、荷塘里的水,富于诗情的意 境。
以雁来雁去、灵秀传情的眼睛和乌 黑寓意的头发等具象,将恋爱者的 心理体验表现得既有起伏变化,又 有活泼生动的形象性。
月光
月光撒满了山野, 我在树荫下的草地上, 踯躅,徘徊,延伫; 我数数往还于伊底来路, 想着飞蓬的发儿, 双手褰着裳儿, 踏过茂草, 将月光也踏碎了。 我跑到溪边, 睁大我底眼眶,
汪静之诗歌《无题曲》原文及赏析

汪静之诗歌《无题曲》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静之诗歌《无题曲》原文及赏析【导语】:《无题曲汪静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悲哀是无边的天空,快乐是满天的星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
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yù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
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
“《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还发表了当时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首新诗《天亮之前》。
为“新的太阳升起”而欢欣鼓舞,尽情讴歌。
《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死别》
我死后你把我葬在山之阴,山之阴是阴凉而寂寥;我要静静地睡在这里,我不要太阳光的照耀。
你不要种梅花在我的坟旁,梅花会带来春天的消息;我愿永远忘了艳丽的春天,它会使我墓中人流涕。
你不要种牡丹在我的坟前,牡丹花是那样妩媚轻盈;我埋在地下的骷髅,也要为它辗转反侧,不得安宁。
你不要种石榴在我的墓后,榴花的殷红有如火焰;我已经变成化石的死骸,也要因它而复燃。
当秋天来了,你不需去洒扫,让秋叶坠落纷纷;
我愿一年年的秋叶积压在坟上,把我埋掩的深深。
你莫为我悲啼,那会使我想起生前你我恩爱的年岁;冷落的沉寂的墓底的枯骨,要为了回忆而粉碎!《伊底眼》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