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X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Ⅲ)

缩略语/符号说明 (Ⅶ)

前言 (1)

研究现状、成果 (1)

研究目的、方法 (2)

一、SNX5在肿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 (5)

1.1对象和方法 (5)

1.1.1实验材料 (5)

1.1.2实验方法及步骤 (5)

1.1.3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7)

1.2结果 (7)

1.3讨论 (7)

1.4小结 (8)

二、质粒构建与siRNA筛选 (9)

1.1对象和方法 (5)

1.1.1实验材料 (5)

1.1.2实验方法及步骤 (5)

1.1.3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7)

1.2结果 (7)

1.3讨论 (7)

1.4小结 (8)

二、质粒构建与siRNA筛选 (9)

2.1对象和方法 (9)

2.1.1实验材料 (9)

2.1.2实验方法及步骤 (14)

2.2结果 (23)

2.3讨论 (24)

2.4小结 (24)

VI

三、细胞增殖学实验 (25)

3.1对象和方法 (25)

3.1.1实验材料 (25)

3.1.2实验方法及步骤 (26)

3.2结果 (28)

3.3讨论 (30)

3.4小结 (31)

四、细胞周期 (32)

4.1对象和方法 (32)

4.1.1实验材料 (32)

4.1.2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4.2结果 (33)

4.3讨论 (35)

4.4小结 (35)

五、SNX5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6)

5.1对象和方法 (36)

5.1.1实验材料 (36)

5.1.2实验方法及步骤 (37)

5.2结果 (38)

5.3讨论 (39)

5.4小结 (39)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5)

综述 (46)

SNX5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46)

综述参考文献 (55)

致谢 (66)

个人简历 (67)

VII

缩略语/符号说明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SNXs sorting nexins 分选蛋白家族

FBS fa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

PB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磷酸盐缓冲液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聚偏二氟乙烯DMSO dimethylsulfoxide 二甲基亚砜

OD optical density 光密度

SDS-PAG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十二烷基磺酸钠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MSF 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 苯甲基磺酰氟

PI propidium iodide 碘化丙啶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

VIII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有丝分裂专题练习

有丝分裂练习题 例1:用洋葱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洋葱根培养时,由于没有经常换水,结果出现烂根现象,其原因是 。 (2)制作装片时,某学生用1%盐酸在300C下把根尖解离15分钟,然后漂洗、染色、压片,结果观察时发现装片内细胞没有分开,其原因是。 (3)观察装片时,生长点细胞中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 ; (4)如果在培养根尖时,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然后按实验步骤操作,就能发现这些细胞有丝分裂期与正常细胞不同,这些细胞的变化是。 例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例3:马蛔虫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用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卵卵裂装片,请回答: (1)若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即将开始时为a,则在 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规律是→→。 (2)光镜下,观察到某一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8条, 对此的解释是 (3)马蛔虫的受精卵连续分裂四次后,每个细胞中有染色体条。 (4)画出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例4;如右下图是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示,请据图回答; (1)A图示细胞有丝分裂,B图示 细胞的有丝分裂,判断的依据是。 (2)A图示有丝分裂期,主要特点是 (3)B图示有丝分裂的期,其主要特点是 。 一、选择题; 1.用某种物质强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将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A.间期B.前期C.中期D.末期 2.一般情况下,下列有细胞周期的是 ①根毛细胞②叶肉细胞③生发层细胞④分生区细胞:⑤神经细胞⑥茎的形成层细胞 ⑦口腔上皮细胞⑧洋葱表皮细胞 A.①②③B.③④⑥C.④⑤⑦D.⑥⑦⑧ 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就增加一倍 B.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C.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D.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4.洋葱体细胞中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A.根毛区细胞B.根尖分生区细胞C.种子的胚乳细胞D.花粉粒5.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周期可表示为下图,对此不正确的叙述是 A.a+b是一个细胞周期B.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b+c是一个细胞周期D.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6.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其中正确的是 A.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着丝点的分裂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形成方式不同D.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中期形成纺锤体 C.后期染色单体分离D.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8.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 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C.纺锤丝的牵引D.A、B、C三项均起作用9.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细胞核,但看不到染色体。主要原因是A.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不完整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分裂期 C.洋葱表皮细胞不分裂D.洋葱表皮层数太多 10.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发生层细胞能进行 A.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11.右图是下列那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①肝细胞②茎形成层细胞③蓝藻④有丝分裂前期 ⑤有丝分裂后期⑥有丝分裂末期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④ 12.有丝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A.出现染色体B.出现纺锤体C.核膜解体D.核仁消失 13.一般来说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⑤内质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4.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核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B.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C.洋葱根尖中刚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D.正在分裂的细胞 15.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主要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放莲或如菜花。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 7-10%,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瘤。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冲任失调,经络阻塞;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化痰散络等。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病史及体检 询问肿物发生时间、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局部是否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有否静脉回张,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

胸大肌、胸壁关系,积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病理、细胞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好。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 3、其他辅助检查 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乳腺癌细胞

形态生长方式类型培养条件 人乳腺癌细胞MCF7 上皮样贴壁生长常规该细胞是从一名69岁的白人女性 乳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分离建立的。该细胞保留了多个分化乳腺上皮的特性,包括:能通过胞质雌激素受体加工雌二醇并能形成隆突结构( domes );该细胞表达WNT7B 癌基因;TNF- 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抗雌激素处理能调节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分泌。ER(+),PR(+),Her-2(-)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上皮样贴壁生长三阴MDA-MB-231是从一名 51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水中分离建立的。该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TGF-a受体和WNT7B癌基因。属于高转移性恶性乳腺癌细胞系,易成瘤,且常用 于肿瘤转移研究 人乳腺导管癌细胞MDA-MB-435S 上皮样贴壁生长三阴,转移性乳腺导管腺 癌MDA-MB-435S 是一种纺锤形的细胞,1976年由其亲本(MDA-MB-435)中筛选得到。MDA-MB-435是从一名31岁的转移性乳腺导管腺癌女性患者胸水中分离得到的。但近来证明MDA-MB-435细胞被M14黑色素瘤细胞污染。 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 上皮样;多角形贴壁生长三阴,转移性乳腺癌 该细胞系由Cailleau R在1976年从一名48岁的患有转移性乳腺癌的白人女性的心包渗出液中分离建立的。该细胞表达FGF的受体。 人乳腺癌细胞MDA-MB-157 上皮样贴壁生长髓样癌该细胞源自一位患有 乳腺髓样癌的44岁黑人女性,表达WNT7B癌基因,细胞与细胞边界处有细胞桥粒、微绒毛、张力细丝。 人乳腺癌细胞SK-BR-3 上皮样贴壁生长这株细胞是1970年由Trempe G和 Old LJ从一位43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分离得到的。该细胞亚显微结构特征包括微丝和桥粒、肝糖原颗粒、大溶酶体、成束的细胞质纤丝;过表达 ______________ HER2/c-erb-2 基因产物。 人乳腺导管癌细胞ZR-75-1 上皮样贴壁生长该细胞产生高水平的黏液素 MUC-1 mRNA,低水平的MUC-2 mRNA,但不表达MUC-3基因;表达雌激素受体。 人乳腺导管癌细胞HCC38 上皮样贴壁生长该细胞于1992年从一位50岁的白 人女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分离建立,该患者曾有平滑肌肉瘤的病史,其母亲死于乳腺 癌;该细胞癌基因her2/neu- , p53+ ;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EGP2 (上皮糖蛋白2) 和CK19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杀伤较小的治疗模式。HER-2 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和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作为第一个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药物治疗的重要突破。2007 年拉帕替尼作为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药物在欧美批准上市,2013年已在中国上市,帕托珠单抗也即将在全球上市。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的 HER-2检测,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更大地发挥抗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结果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⑴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同时也是抗HER-2药物的预测指标。 ⑵靶向抗HER-2药物治疗适应证是HER-2 阳性浸润性乳腺癌。 ⑶HER-2阳性的定义,可以是标准免疫组化(IHC)+++,或荧光杂交法(ISH)阳性。 ⑷如果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 E R - 2(+++),可以直接判断为HER-2阳性;如果免疫组化检测HER-2(++),应该再进行ISH检测以明确。如果标准实验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HER- 2(+)或 HER-2(-) ,则判断为HER-2阴性。一般情况下,HER-2免疫组化结果为(+)或(+++)时,不需要进一步用FISH来核实HER-2状态。 ⑸HER-2阳性判断也可以通过FISH检测。在合格实验室进行的FISH 检测,按照ASCO/CAP 标准,比值>2.2则可判断为HER-2阳性;<1.8 则为HER-2阴性患者;如果所得结果为1.8~2.2 的临界值(或HER-2基因拷贝数为4~6,病理专家宜增加计数细胞数量重新ISH检测,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多数中国专家同意按NCCN指南及 St. Gallen专家共识将FISH 检测阳性阈值降低到2.0,即FISH结果2.0及以上可考虑给予抗 HER-2治疗。HER-2的FISH检测结果中,需重视HER-2基因绝对拷贝数(分子)与17染色体中心粒单/多倍体(分母)的具体情况。 ⑹如果患者病情发展不符合HER-2阴性患者特点,临床认为有可能是HER-2阳性,或者复发转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争取治疗机会,建议重新检测HER-2,可以用原发肿瘤标本,但提倡复发病灶再活检,方法可以用IHC或 ISH。 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2.1 治疗原则 ⑴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性移乳腺癌,首选治疗应该是含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根据患者激素受体状况、既往(新)辅助治疗用药情

乳腺癌细胞培养

MCF-7 是一种很好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培养基用DMEM或RPMI1640均可,10-15%的小牛血清就能长得很好。一般两到三天传一代。传代也很常规。吸出培养基,加入0.25%的胰酶1ml,轻轻晃动培养瓶,使胰酶流遍瓶壁,以去除残余的培养基。再加入2ml胰酶(25ml培养瓶)静置消化2-5min,待细胞缩起变圆,将胰酶吸出加入培养基3ml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分瓶即可。我一般都不用缓冲液冲洗,而直接用胰酶冲洗一下以去除剩余血清的作用,感觉效果还不错。因为MCF-7消化较快,一般不放到培养箱中消化,以免消化太过。需要注意的是MCF-7生长较快如不及时传代可出现整瓶细胞浮起,一般都来不及抢救。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中文名称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英文名称 MDA-MB-231 物种人 细胞形态特征上皮样 细胞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特种特性 MDA-MB-231是从一名51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水中分离建立的。该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TGF-α受体和WNT7B癌基因 培养基 L15: Leibovitz Medium 血清 10%FBS 细胞传代方法 1:2~1:4传代;每周2~3次 细胞传代情况 C5 细胞冻存条件MDA-MB-231 人乳腺癌细胞基础培养基 +5%DMSO+20%FBS 支原体检测阴性 说明 培养基:DMEM 90%, Fetal Bovine Serum 10% 培养条件:37℃ 5% CO2 消化条件:0.25% (w/v) Trypsin-0.53mM EDTA溶液,消化5-10min 传代的比例:1:2~1:4 换液时间:2~3天换液一次 冻存液比例:85%培养基,10%FBS, 5% (v/v) DMSO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乳腺癌起源于各级导管及腺上皮,发展过程由腺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癌,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乳腺导管和腺泡由二层细胞构成,即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eell,MEC),肌上皮细胞构成正常乳腺上皮结构的基底细胞层。乳腺MEC缺失是诊断导管、小叶增生还是原位癌变,是乳头状瘤还是乳头状癌,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是良性假浸润性病变还是癌性浸润等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说来,儿乎所有的乳腺良性增生病变(除微腺性腺病外)和部分原位癌在乳腺EC和原位癌的外围都有一层连续的MEC围绕,而绝大多数乳腺浸润癌(腺样囊性癌等少数癌除外)通常查不到MEC。免疫组织化学(如肌上皮染色)常能对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Ki67是Hodgkin’s淋巴瘤所产生的L428细胞系粗核部的鼠单克隆抗体,Ki67蛋白存在于增殖细胞核,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由345kd、395kd的两条多肤链组成,分别由二个衔接的9768bP和395bp的mRNA所编码。Ki67抗原在Gl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期逐渐增加,M期达到最高值,M期后迅速降解或丢失抗原决定簇,其半衰期短,在细胞脱离增殖周期后迅速降解。Pki67在有丝分裂期要经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然后才易被蛋白酶水解,它的结构暗示它的表达受蛋白酶旁路调控。Ki67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形式复杂又有特异性,并随细胞周期改变。Ki67作为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增殖细胞核蛋白,只与增生细胞核反应,无组织特异性,是一个界定细胞

凋亡和增殖的有价值的标记物。Ki67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除细胞周期的G0期外,在每个有丝分裂期都可检测到Ki67,尤以M期为最高,可直接、敏感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Ki67和其他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相结合,能较好的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较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UICC分期较晚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高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Ki67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部分学者认为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即分期越晚,Ki67阳性率越高。Ki67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Ki6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因此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Ki67还可作为乳腺癌化疗敏感性指标.肿瘤细胞增殖率降低.比肿瘤的肿块缩小更能反映肿瘤对化疗敏感程度。有研究证明,NACT前后不同疗效组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的比较: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组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阳性区面积百分比与NACT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织器官细胞在诸多因子的调控下,增殖、凋亡间处于动态平衡,而恶性肿瘤的发生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患者约27万例[1],其中3%~8%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即便是接受了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患者,仍有30%~40%会复发转移[3]。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维持治疗的理念,最早在白血病治疗中被提出,而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陆续得到认可。一项基于1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长一线化疗时间,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4]。且有研究表明,持续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自此,乳腺癌也开启了维持治疗模式的探索。关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结合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达成共识。 一、维持治疗的概念 1.维持治疗的定义: 本共识所指的维持治疗,是接受规范的一线化疗(通常6~8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控制肿瘤进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FS的目的。

2.维持治疗的模式: 维持治疗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原方案维持:将一线化疗方案延长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2)原方案中部分药物维持:一线化疗后,从原有效方案中选择单个或部分药物来进行维持。(3)换药维持:经过一线化疗后,换用其他适合维持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进行维持。 3.维持治疗的时间: 建议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家庭照顾及心理状况,适时调整方案。 二、维持治疗的药物及方式选择 1.联合化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方案的延长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但对于总生存的改善不明显,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8,9]。以蒽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延长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10],但多数研究都只能观察到近期疗效的提高[11,12]。 随着更加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开发,联合维持的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KCSG-BR0702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接受该方案维持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7.5与3.8个月,P=0.026)和OS(32.3与23.5个月,P=0.047)。亚组分析显示,年龄≤50岁、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发生内脏转移、转移部位≥2个,以及激素受体(HR)阴性的患者,更能从联合方案

乳腺癌细胞培养

MCF-7是一种很好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培养基用DMEM或RPMI1640均可,10- 15%的小 牛血清就能长得很好。一般两到三天传一代。传代也很常规。吸出培养基,加入0.25%的胰酶1ml,轻轻晃动培养瓶,使胰酶流遍瓶壁,以去除残余的培养基。再加入2ml胰酶(25ml 培养瓶)静置消化2—5min,待细胞缩起变圆,将胰酶吸出加入培养基3ml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分瓶即可。我一般都不用缓冲液冲洗,而直接用胰酶冲洗一下以去除剩余血清的作用,感觉效果还不错。因为MCF-7消化较快,一般不放到培养箱中消化,以免消化太过。需要注意的是MCF-7生长较快如不及时传代可出现整瓶细胞浮起,一般都来不及抢救。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中文名称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英文名称MDA-MB-231 物种人 细胞形态特征上皮样 细胞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特种特性MDA-MB-231是从一名51岁的白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水中分离建立的。该 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TGF-a受体和WNT7BS基因 培养基L15: Leibovitz Medium 血清10%FBS 细胞传代方法1:2~1:4 传代;每周2~3次 细胞传代情况C5 细胞冻存条件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基础培养基+5%DMSO+20%FBS 支原体检测阴性 说明 培养基:DMEM 90%, Fetal Bovine Serum 10% 培养条件:37 C 5% CO2 消化条件:0.25% (w/v) Trypsin-0.53mM EDTA 溶液,消化5-10min 传代的比例:1 : 2~1: 4 换液时间:2~3天换液一次 冻存液比例:85%培养基,10%FBS, 5% (v/v) DMSO 冻存密度:1-2 X 10 6/管,液氮保存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复苏方法:取出冻存管后,投入37 C水浴中,震荡解冻2 min , 酒精消毒管壁外侧后,将其转入超净台中,将管内细胞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 5 ml 37 C预热的培养基,并清洗冻存管一次,将离心管离心( 1000 rpm , 5 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 2 ml培养■基,转入培养瓶中培养。 产品名称:人正常乳腺细胞Hs 578Bst 规格:70%密度的25cm2培养瓶的细胞一瓶 特点:细胞代数为4-5代左右 包装:内层无菌自封袋;专用防压泡沫盒;外层防压保温气泡袋;说明书 细胞来源:ATCC、sciencell、ICLC

四种甘草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比较研究(精)

四种甘草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的比较研究 [ 08-05-16 15:17:00 ] 作者:马淼编辑:studa20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四种野生甘草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抑制作用,以期筛选出药效最佳的甘草种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样品对BCAP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各样品诱导BCAP37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4种甘草的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BCAP37 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种间与产地间差 异。结论抗癌药效最佳的甘草种类为阿拉尔甘草。 【关键词】甘草活性成分人乳腺癌BCAP 37细胞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ing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Four Glycyrrhiza Species on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Abstract:ObjectiveTo select the optimal glycyrrhiza species for medicinal util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four wild glycyrrhiza species in Xinjiang on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MethodsThe anti-prolifer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samples on BCAP 37 cell were measured by MTT assay. The cell apoptotic rate was detected by Hoechst 33258 stain.ResultsActive components of four Glycyrrhiza species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CAP37 cells and induced apoptosis significantly. What's m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specific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ConclusionThe optimal Glycyrrhiza species for anticancer utilization is Glycyrrhiza alalensis L. Key words:Glycyrrhiza; Active Component;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甘草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中药材,素有“十方九草”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对甘草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甘草被广泛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 等领域[1],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剧增。我国是世界上甘草出口大国,其中 80%为野生甘草,仅有20%为栽培甘草。我国甘草储量锐减,由建国初期 200~250万吨下降到50~70万吨[2]。现存的野生甘草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甘草势在必行,野生优质甘草品种的筛选显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摘要 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在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特殊性。抗肿瘤治疗后,提前闭经和生育力受损等问题可能对患者造成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多学科会诊、跨学科讨论来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为了规范年轻乳腺癌的诊疗流程和生育管理策略,全国肿瘤相关学科和妇科生殖领域专家经过反复、充分讨论,参考国际先进经验,针对中国患者独特的临床病理及遗传特征,共同制定了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 一、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特征 1.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近10年,平均发病年龄48.7岁。年轻乳腺癌特指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在发达国家,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7%。在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10%,发病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约占0.5%。 国外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以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比例更高。我国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乳

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8.8%),初次诊断时即为Ⅲ或Ⅳ期(30.8%),分子分型多为三阴性乳腺癌(24.7%)或HER-2阳性乳腺癌(28.7%)。以上这些临床病理特征在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患者中更加突出。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更高、临床预后更差。 2.遗传特征: 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具有遗传倾向,可能对局部和全身治疗决策产生影响。我国一项年轻乳腺癌遗传特征的研究显示,突变的基因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其中包括乳腺癌常见易感基因,如BRCA1、BRCA2、PALB2、ATM、TP53、RAD51B、RAD51D和SLX4等,以及一些新的易感基因如APC、SLX4、TSC2、TGFBR2、RET、SBDS和FANCE等;年轻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达24.0%,极年轻乳腺癌患者(≤25岁)突变频率更高达50.0%,均明显超过中国非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9.2%),也超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胚系突变频率(11.6%);BRCA2突变患者更多为Luminal B型,更容易出现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BRCA2突变携带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BRCA2突变携带者,而BRCA1突变患者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 无论是否具有家族史,年轻乳腺癌患者均应接受遗传咨询。为了更好地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遗传咨询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应告知基因检测可能影响患者本人及亲属的社会关系、心理、筛查策略、医疗决策及后续随访,基因检测内容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家族史等综合决定。除了BRCA1/2,还应该包括其他中国年轻乳腺癌常见的突变,如PALB2、ATM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 龄<35岁

刘胜治疗乳腺癌的辨治特点与遣方规律_程旭锋

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减轻,憋气明显好转,痰色转白,纳可,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燥热已减,重点攻破痰瘀热毒之结,拟以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药用:瓜蒌皮15g,薤白10g,清半夏10g,桃仁5g,沙参15g,海浮石10g,川贝母10g,百合30g,枇杷叶15g,芦根30g,杏仁10g,生薏苡仁15g,金荞麦15g,桔梗10g,旋覆花10g,白花蛇舌草30g,草河车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鱼腥草15g,炙甘草10g,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服,每日2次。 方中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千金苇茎汤清热生津散结,鸡内金、生麦芽开胃进食散结。 2006年6月26日。左肺癌术后3年多,CT示:肺外缘、左肺门小结节与前比无明显变化。已不咳嗽,晨起有少量黏痰,上腹胀,舌红,苔少黄,脉沉细。病情稳定,上方加鳖甲、炮山甲以加强软坚散结消瘤之效。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 收稿日期:2009-09-30 作者简介:程旭锋(1976-),男,河南郑州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的研究。 通讯作者:刘胜。服,每日2次。 2009年4月29日。左肺癌术后6年4个月。复查双肺小结节灶无明显变化。现有时前胸、后背间断性疼痛,咳嗽,少量白痰,右腰部酸痛,纳可,眠可,尿频。脉弦细,舌红,苔薄黄。药用:百合30g,浙贝母10g,鼠妇10g,生地10g,熟地10g,桔梗10g,杭白芍15g,金荞麦15g,炮山甲10g,鳖甲15g,灵芝10g,橘核10g,乌药10g,僵蚕10g,桑寄生15g,桑螵蛸10g,代赭石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白花蛇舌草30g,14剂。2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500mL,分4次服,每日2次。 方中僵蚕,鼠妇皆虫类药之轻清者,善入肺化痰逐瘀散结;患者有前列腺肥大症,桑螵蛸、桑寄生补肾,橘核、乌药、灵芝理下焦,愈尿频。 现患者已术后6年余,仍在治疗中。 按本例患者肺癌术后肺外缘、左肺门小结节, CEA高于正常值,辨证为肺燥津伤,肺失清肃,兼气阴两伤,痰瘀互结。治疗给予清肺润燥,益气养阴,兼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疗,之后根据病情变化随证用药,坚持治疗4年(术后6年),病情一直稳定,收到了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理想效果。 刘胜治疗乳腺癌的辨治特点与遣方规律 程旭锋,刘玲琳,吴春宇,宋晓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上海200032) 摘要:从辨证论治、立法原则、遣方规律、用药经验四方面总结了刘胜教授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经验,强调了重视辨病、扶正为主、擅用温补、兼顾变证的学术特点。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5-0793-02 Character istis of D ifferen tiati on w it h Treat m en t and R egu lar Patteron of Prescr i p ti on of LI U Sh eng Treati ng Breast Cancer C H ENG X u-feng,LIU L ing-lin,W U Chun-yu,S HONG X i ao-yun (Longhua H osp ital A ff itiarted to Shangha i Unorersit y of TCM,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 t:P ro fesso r L i u-sheng c s exper i ences of t he preventi on and cure fo r t he re l apse and m etastasis o f breast cancer w ere su mm ar i zed i n Syndrom e D iffe renti a tion and T reat m ent,the princ i p l e of trea t m en t and prescr i pti on,experiences of medicati on,aca-de m i c characte ristics of reconstruction of t he d ifferenti a l diagnosis of diseases,m a i n o f t he strengthen i ng body res i stance,be i ng ex-pert i n supple m ent and warm,conside ration o f de teriorated case w ere e m phasized. K ey word s:Breast cance r;T rad iti ona l Chinese M ed i c i ne;Exper i ences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国际公认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并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中医药调治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同。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乳腺癌西医疗法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刘胜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师从我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陆德铭教授,深得其真传,形成了独到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思路与方法。现将其辨证及用药经验报道如下。 1辨病分期结合辨证 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刘师强调应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治疗阶段,一般将患者分为3期:即手术放化疗期、内分泌治疗期、相对稳定期。然后根据临床分期,结合患者接受的西医治疗手段,分清虚实主次,辨明邪正盛衰,综合论治。刘师通常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虽然临床分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