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主 要方法与成果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如 URAT1、OAT1等与尿酸代谢相关,通过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调节尿酸 水平的作用。例如,针对URAT1基因的治疗研究,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氯沙坦钾 等被证实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 而引起的尿酸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 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研究现 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方 法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随机 对照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控制实验误差,确 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系统评价是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全面评 估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这些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 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等。
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是指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 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尿酸排泄减 少、合成增多、饮食因素、疾病或药物因素等。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主要包括诱发 痛风、肾结石、慢性肾炎等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的危险因素。
目前高尿酸血症研究的主要争议和不足包括:
1、尿酸阈值问题:不同地区和种族的高尿酸血症阈值存在差异,因此需要 进一步研究确定适合中国人群的尿酸阈值。
2、尿酸排泄与合成机制:尿酸的排泄和合成涉及多种因素,其机制尚未完 全明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诊治进展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诊治进展

痛风
•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 关节:急性炎症反应 - 软组织(如软骨):无炎症反应
• 血尿酸急剧波动
–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尿酸盐; –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
晶。
• 尿酸盐结晶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 和水解酶→炎症→急性发作。
• 单体尿酸钠结晶沉积
痛风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推荐
肥胖病人应减重,达 到BMI的正常范围
饮食指南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完全禁食
限制摄入
鼓励食用
戒烟 运动
多饮水
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 脏
高糖饮料
过量饮酒(急性痛风 关
第一次发作与二次发作的间隔
1y
62%
1-2y
16%
2-5y
11%
5-10y
6%
10y内无发 5% 作
•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 急性期(痛风) •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慢性期(约10年)
• 痛风石形成 • 临床症状不完全缓解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 痛风(1/5) • 高尿酸血症肾病 • 伴发疾病
尿酸水平
>9.0 7.0–8.9
<7.0
痛风发病率
8.0 % 0.5 % 0.1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率关系
高尿酸血症肾病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夜尿增多和尿比重 下降,氮质血症,尿毒症。
急性高尿酸肾病(短期内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尿中有结晶、 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与感染同时存在,因此,当怀疑 存在化脓性关节液培养,明确是否合并 化脓性关节炎。

《高尿酸血症肾病》课件

《高尿酸血症肾病》课件

药物治疗
医生为患者开具了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 药物,以降低尿酸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医生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 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同时,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减轻工 作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结论
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需要综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病因分析
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导致尿酸升高。同时,患者工作压力大,经常熬 夜加班,缺乏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一步加剧了尿酸升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例二:治疗过程
治疗概述
患者张先生入院后,医生根据其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 划,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针对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机制,探索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
03
加强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研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更
加可靠的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高尿酸血症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联系和 相互作用机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疲 劳和精神压力。
健康管理
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时 发现并处理高尿酸血症肾 病的相关风险因素。
并发症治疗
尿酸性结石
对于尿酸性结石,可采用药物治 疗、体外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
进行治疗。
肾功能不全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控 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延缓肾 功能的恶化。
《高尿酸血症肾病》ppt课件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治进展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治进展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70%同时合并HUA, 因此提出代 谢综合症概念的Reaven教授提出将HUA纳入代谢综 合征 。 我国一项1600人的横断面调查显示,在我国代谢性 危险因素人群中HUA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20.58%和30.55%。 HUA合并3种以上代谢性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 症)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分别高达76.92%和67.64%。 提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着密切 的复杂联系
Drugs. 1999, 58 suppl1: s19-s20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5,26(4):520-524
尿酸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素干预研究)入选中老年男性 12866例随访16年 PIUMA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观察登 记研究)入选2363例无并发症的中年高血压患者随访 14年(平均5年) 荷兰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Rottedam队列研究入选 年龄大于55岁老年人4395例随访8.4年, 美国worksite研究(收缩压治疗计划)入选7978例轻 中度高血压患者随访6.6年
从 头 合 成 鸟苷酸 补 救 合 成 鸟嘌呤 降 解
次黄嘌呤核苷酸
HGPRT
腺嘌呤
XOR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
8-羟基腺嘌呤
XOR
2,8-二羟基腺嘌呤
PRPS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XOR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PRT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尿酸的分解
1/3尿酸在消化道由大肠细菌分解排出
急性发作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秋水仙碱(colchicine)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急性发作时,不开始给予降尿酸药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引言: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类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策略的不断更新,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专家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在2024年制定了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旨在规范和提升国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诊断与评估: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为血尿酸超过男性420μmol/L或女性360μmol/L。

而痛风的诊断标准为:1. 存在急性关节炎发作;2. 肾盂肾炎样复发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3. 尿酸性结石;4. 经组织活检证实尿酸盐沉积石或痛风结节;5. 化验检测尿酸超过40 mg/dl。

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

治疗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原则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治痛风发作,预防尿酸结石和尿酸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酒、戒烟、减少咖啡因和糖摄入等。

饮食控制主要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海鲜等)和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体重管理主要是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减轻肥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尿酸降低治疗和痛风发作治疗。

尿酸降低治疗目标是将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男性360-420μmol/L,女性300-360μmol/L)。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剂等。

痛风发作治疗主要是通过非甾体消炎药,如非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来缓解关节炎发作的症状。

并发症及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常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尿酸结石、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预防并发症主要依赖于有效的尿酸降低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语: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在卫生部门和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的,对于规范和提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3治 疗 标 准 及 结 果
脑卒 中患者 由于发病后并发症 多而给其治疗 与恢 复带来 困难 ,
其 中便 秘 为 大 多数 患 者 后 期 常 见 并 发 症 。其 主 要 病 因 中 医 归结 为气 阴两虚, 阴虚 肠 燥 , 中气 虚 弱 , 动 乏 力 所 致 。西 医 学 认 为 : 脑 卒 中 推 ①
下 困难 , 继续 坚持用药 配合灌 肠法维 持 , 1 计 2例 (0 , 2 %) 总有效 率
1o o %
“ 津液不足 , 无水舟停者” 的机理 , 配合鳖甲 , 当归以助补阴之效 , 更加 黄芪 , 党参补益 中气 , 内服 与灌肠配合 , 效果显著 , 值得推广 。
编 辑 / 倩 杨
N h n综 合 征 先 天 性 x 连 锁 的 遗 传 性 疾 病 。b糖 原 累 积 症 I 为 ya 一 型
常染 色体 隐性遗传 , 由于肝脏缺乏葡萄糖一 一 酸酶 , 6 磷酸葡萄 6磷 使 一 糖不 能转变为葡 萄糖 , 而参 与旁路代谢 , 使体 内 5- "磷酸核糖 增多 , 5- "磷酸核糖是 P P R P的合成底物 , 导致嘌呤合成增 多 。
痊愈 : 大便正常 , 2 3天一次 , 每 - 质适 中, 停药后仍 正常 , 共计 2 3
例 ( 8 % )显 效 : 便 转 正 常 , 2 3 H一 次 , 适 中 , 药 后 又 转 3 ; 3 大 每 - 质 停 秘结 , 续用 药后又改善 , 2 继 计 5例 ( .%)有 效 : 便 转 通 畅 , 便 41 6 ; 大 但
常 , 天一解 , 中 , 3 质适 嘱患者增加饮食 , 增加进水量 , 周后患者吞咽 3
转流利 , 肢体肌力明显恢复 , 大便 正常 出院。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4、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中西医结合诊疗注意事项
1、强调早期干预: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急性 关节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3、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4、注重生活调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嘌呤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5、避免过度用药: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长 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有需求的患者来说,应 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避免病情加重和私自用药。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肾虚等。饮 食不节可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聚湿生痰,影响尿酸排泄;疲劳过度可损伤 肾脏功能,影响尿酸排泄;肾虚则可导致肾气不足,影响尿酸排泄。现代医学研 究也发现,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医药 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目录
01 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
02 高尿酸血症研究方法
03
高尿酸血症研究成果 与不足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 而引起的尿酸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 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研究现 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痛风发作时,炎症反应会刺激肾脏,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进一步加重高尿酸血症。同时,痛风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 药物也会影响血尿酸水平。
02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全球流行病学概况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 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显著。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存 在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 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综合管理
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05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与建议
健康饮食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海 鲜、动物内脏等,增加新鲜蔬菜、水 果的摄入。
适度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增强身 体代谢能力。
限制饮酒
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含有大量嘌 呤的酒类。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国际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 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02
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干预 措施,提高我国痛风与高尿酸血
症的防治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 究进展。
03
分享我国在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防 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国际社会
提供有益借鉴。
04
环境因素
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对痛风与高尿酸血 症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代谢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与痛风和高 尿酸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03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尿酸代谢与排泄
尿酸代谢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并由肾脏排泄出体外。尿酸代谢紊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进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晶破坏溶酶体膜,致细胞溶解,引 起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尿酸盐刺 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滑膜或纤维 细胞产生的前列素、白介素-I、胶原 酶可以导致慢性关节损伤及坏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影响肾脏对尿酸转运因素:年龄、 细胞外液量、尿流率、尿PH、内分 泌激素、药物等。
[临床表现]
[流 行 病 学]
另报道879例痛风中,男性807例(占 91.8%),女性72例(占8.2%),与国 外资料基本相符。
[流 行 病 学]
影响血尿酸水平增长趋势可能与人群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的改 变等有关。
[流 行 病 学]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
血尿酸(mg/dl)
年发病率
<6.0
0.8%
高尿酸性肾病 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由于 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 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使血尿酸升高.


尿酸盐在血中浓度过饱和状态可沉淀于肾脏引起 肾病变,称高尿酸性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 正常人血尿酸水平:
男性最高为420ummol/L(7.0mg/dl),女性最高为 360ummol/L(6.0mg/dl),一般认为血清尿酸超过 390ummol/L(6.5mg/d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一、肾外表现 二、肾脏表现
一、肾外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4.其它
一、肾外表现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临床上无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表现, 血尿酸>390ummol/L,无肾脏损害, 常在体检或普查中发现,容易漏诊。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约80%病例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病 变,故关节病变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 肾外表现,主要表现为暴发性下肢关 节疼痛。
1.慢性痛风性肾病
通常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男女之 比20:1,女性多见于绝经期后发病。 4%~5%患者有遗传家族史。


常染色体遗传,少数伴性遗传,一组 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患。 80年代认为早期肾损为小管间质病变, 近年报导有小球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关 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 结石及急性高尿酸性肾病。
[流 行 病 学]
发病率0.13%~0.37%,男0. 3%~0.5%,女性 0.1%。 欧美移植中心报导终末期肾衰由痛风引起者 0.6%~1.0%。 发病率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约2~18%,亚洲有 逐渐增高倾向,台湾埔里社区研究表明,30 岁以上成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7.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起病急骤,2-6小时疼痛达高峰,多以 夜间关节剧痛,>75%首次发作为单关 节,常侵犯第一跖趾关节和拇趾关节, 然后发展至足跟、踝、腕、指、肘关 节及腱鞘炎、滑膜炎、蜂窝组织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运动受限, 少数患者伴高热、白细胞增多、血沉 增快等感染征象。 首次发作在3~10日内症状消失,关节 肿退,关节功能恢复。
[病因和发病机制]
正常人体内尿酸池平均为1~1.2g,其 中60%在运转,每天产生约750mg,排 出500~1000mg,其中2/3由肾排泄,余 1/3由肠道排泄或降解。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体内尿酸的来源:内源性(占 80%),外源性—富含嘌呤或核酸 蛋白食物(仅占20%)。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浆中的尿酸钠浓度决定于痛风病人 尿酸的产生、排泄及消耗。尿酸盐在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强时升高,大部 分尿酸盐由肝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 黄嘌呤及黄嘌呤而产生。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痛风中99%为特发性,发病 机制主要为肾排泄尿酸减少以及尿 酸盐生成增加,呈多基因遗传。仅 少数(1%)由于特异性酶缺陷引起。
其他
嘌呤代谢异常伴脂肪代谢障碍可引 起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病变,包括高 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病 及心力衰竭。
二、肾脏表现
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肾髓质或间质 中,通常引起高尿酸性肾病,在原发 性高尿酸血症中30%有肾脏损害。
1.慢性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有1/3原发性痛风患者会 出现等渗尿和轻度间歇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进展缓慢,肾病与痛风的 严重度往往无关。
6.0~6.9
0.9%
7.0~7.9
4.0%
8.0~8.9
8.4%
9.0~9.9
43.2%
>10.0
7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肾脏排泄尿酸由三个系统调节,即肾小 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最终尿 酸由肾脏排泄约为肾小球滤过量 6%~12%。 高尿酸血症形成原因:1、尿酸产生过多 (占10%);2、尿酸排泄减少(占90%)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有报道早发高尿酸血症、痛风、进 行性肾衰(可伴或不伴高血压)的 发病有家族性,其它导致高尿酸血 症、痛风的因素是通过肾机制起作 用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痛风中的主要介质为中性粒细 胞:痛风石结晶进入中性粒细胞导 致其释放白介素-1、C5a、白三烯B4 和一种糖蛋白“结晶趋化因子”, 溶酶体酶。
骨、软骨缘近关节处骨质穿凿样透亮缺
痛风石
痛风石通常被发现于关节、软骨、 滑液、腱鞘粘液囊和其它关节表面 结构,骨骺、皮下组织、肾间质。
痛风石
经典但相对少见的痛风石的部位是外 耳轮或对耳轮,称为耳轮痛风石。 痛风石引起骨和软骨的损伤在X-ray下 显示有凿孔样损伤的表现。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病变
痛风的特征性病变,为针样锐利的尿酸钠结 晶,沉积于组织引起慢性异物反应,周围以 慢性单核细胞反应及上皮细胞、巨细胞组成 的多核的异体肉芽肿。造成组织断裂和纤维 变性,组织破坏以骨和软骨最明显,骨质侵 蚀以致骨折、关节僵直及结节肿胀畸形、破 溃等。
[流 行 病 学]
正常儿童血清尿酸值3.6mg/dL, 青春期开始上升,男性高于女性,
[流 行 病 学]
美国95%的人血清尿酸值成年男性 2.2~7.5mg/dL,绝经前成年女性 2.1~6.6mg/dL,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绝经后女性达男性水平。
[流 行 病 学]
我国男性上限380umol/L(6.4mg/dL), 女性上限绝经前290 umol/L(5.2mg/dL), 绝经后值与男性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