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说新语人物系列资料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有名的人物《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记录晋朝士人言行的书籍,通过丰富的记载,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才华、性格和行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名人进行介绍。

1. 庾亮(515-581年)庾亮是北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六朝之冠”。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政治上,庾亮被任命为丞相,尽职尽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在军事上,庾亮领导军队打破西北边界的鲜卑势力,使北魏的疆域得到巩固。

庾亮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而著称。

2. 陶渊明(365-427年)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描绘了他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并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他的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真善美的追求。

3. 曹操(155-220年)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乱世奇才”。

曹操治理一方时,以智勇双全著称。

他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领导的部队战斗勇猛,才智过人,战绩辉煌。

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高造诣,他的作品以雄壮豪放、气势磅礴而著称。

4. 王羲之(303-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为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要风格,注重笔势的韵律感和字形的变化。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如《兰亭集序》和《九品巡狱示千秋》等,被称为经典之作。

他的书法艺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并被誉为“书圣”。

5. 陆游(1125-1210年)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宋室文学第一人”。

陆游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涵盖诗歌、散文、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由奔放、豪放不羁而著称,表达了他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世说新语》被称为“名士教科书”,书中有36大类别,共1000多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主的名人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颇有趣味,但全书内容条理杂乱,人物太多,关系庞杂,对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就构成了太多的障碍。

因此我决定对全书内容重新建构整理,通过梳理主线,化繁为简,增加本书故事的可读性。

经过整理,我们挑选了16则故事,加以简单点评,请朋友们欣赏。

01 美丑(潘安)潘安天生丽质,神态优美。

当他年少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街道上,妇女们遇到他,都热情地拉着手一起围着他。

相反地,左思长得十分丑陋,也尝试效仿潘岳出去游玩,却被一群妇女大加嘲笑了一番,尴尬而回。

点评:这是东施效颦的名士版本,左思的优势是才华,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做到扬长避短,反而和潘安比帅,岂非自取其辱?对了,潘安的文章也是写得很好的,色艺双绝,左思确实是没法和潘安比受欢迎的程度了。

02 美女(魏甄后)魏甄后既聪明又漂亮,原本是袁熙的妻子,深受宠爱。

曹操攻陷邺城之时,命人急召甄氏前来。

左右报告说:“五官中郎(曹丕)将把她带走了。

”曹操说:“今年大破敌军,就是为了你这个臭小子啊。

”点评:魏甄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曹操一世奸雄,努力工作打败袁熙,结果被儿子抢了劳动成果。

看老贼吃瘪,不亦快哉!《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到东吴煽风点火,用小乔智激周郎,看来并非无风起浪。

甄后的美貌,也让才子曹植心旷神怡,灵感爆棚之下,写下了千古绝作《洛神赋》。

所以,你说哥哥曹丕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难道只有争夺江山这一个原因?03 爱妻(荀奉倩)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妻子冬天患上了热病,他就到院子里把自己的身体冻凉,之后回到房里,紧贴着妻子的身体。

妻子死后,荀奉倩没多久也与世长辞了。

他为此受到世人的讥笑。

荀奉倩曾说:“妇女的德行没什么好称道的,应当以美貌为主。

”中书令裴楷听到这话,说:“这只是一时高兴说出来的话,并不是合乎仁德的言论,希望后人不要被他的话蒙蔽了。

世说新语典型人物及事件

世说新语典型人物及事件

世说新语典型人物及事件
1.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就是左思,潘岳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潘安的原型.潘岳小伙子长得帅,挟着弹弓又添几分英气,走在街上引得女人们都手拉手围着看;左思的《三都赋》虽然一度弄得洛阳纸贵,但样子实在对不起观众,是故学潘岳的样儿游走的时候被一群老太太吐了满脸吐沫.
2.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王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曹丕和弟弟曹植当时都很欣赏王粲,知道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来为王粲送行.
3.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新语·德行》)
从王戎说的话里,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后来当了官的钟会颠儿颠儿的来邀请嵇康,嵇康都不拿眼夹他了.
4.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这个说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觉得自己样貌不佳,镇不住外国使臣,于是就让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没想到来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边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了,二话没说,派人追去把来使杀了——看来他虽然惜才,嫉恨聪明人也是有传统的啊.。

世说新语重要人物

世说新语重要人物

世说新语重要人物《世说新语》重要人物《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轶事的经典著作,描绘了大量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涵盖了帝王、将相、文人学士、隐士及僧侣等多个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魏晋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世说新语》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包括曹操、曹丕、王粲、刘义庆、刘孝标、陈仲举和周处等。

帝王风采曹操(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被后世尊称为魏武帝。

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形象被描绘得英勇而富有智慧。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以其独特的文学造诣成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操被匈奴使节称为“床头捉刀人”,这一称号不仅彰显了他的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他在外交场合的威严与自信。

曹操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他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的军事策略灵活多变,善于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常常以少胜多。

此外,曹操还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广泛招揽贤才,为其政权的稳固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文学方面,曹操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曹丕(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也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史称魏文帝。

曹丕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还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尤其擅长五言诗。

在《世说新语》中,曹丕的形象被描绘得既文雅又风趣。

例如,他曾在为王粲送葬时建议吊客学驴叫,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幽默感,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怀念。

曹丕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魏国的统治。

他注重法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此外,曹丕还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倡文人学士的创作和交流,为魏晋时期的文学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文学创作方面,曹丕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受到后世的赞誉。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1. 孔子: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成就了“礼、乐、仁、爱”四德,撰写《论语》《大学》等书,尊称“至圣先师”。

2. 荀子:《公孙丑传》作者,诸子百家儒学的代表人物。

他有“忠贞”、“仁义”的政治理论,留下了《荀子》和《荀卿文集》等著作。

3. 韩非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

著有《韩非子》,是著名的权谋学家,大力提倡了“宽礼尊重,贤达洽洽”的治国理论,
被称为“权谋家之宗师”。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只要以自然状态活动,就可以不断进化,达到“无精打采,洞若观火”的境界。

他留下《老子》《道德经》
等著作。

世说新语品鉴人物例子

世说新语品鉴人物例子

世说新语品鉴人物例子摘要:一、世说新语简介二、品鉴人物的例子1.曹操与杨修2.诸葛亮与司马懿3.关羽与周瑜4.陶渊明与谢灵运正文:《世说新语》是一部汇集了南朝宋时期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该书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这部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品鉴人物例子,下面我们来一一解读。

首先,曹操与杨修的故事堪称经典。

在《世说新语·文学四》中,曹操曾对杨修说:“我之子房,尔之孟德。

”子房是指张良,孟德是曹操的字,这句话意味着曹操将杨修比作张良,充分肯定了他的才华。

然而,杨修最终因过于炫耀自己的才智而招致曹操的猜忌,最终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华固然重要,但如何运用和收敛自己的才华,避免招致灾祸,同样关键。

其次,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也是《世说新语》中的精彩篇章。

在《世说新语·言语二》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一次对话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诸葛亮称赞司马懿为“真乃社稷之臣”,而司马懿则回应道:“诸葛村夫,亦社稷之臣也。

”两位智者之间的互相敬重和惺惺相惜,展示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再次,关羽与周瑜的故事也是《世说新语》中的亮点。

在《世说新语·容止》中,描述了关羽和周瑜两位英勇的武将在战场上的英姿。

其中,“雄姿英发”这个成语即出自关羽形容周瑜的这句话。

两位英雄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叹。

最后,陶渊明与谢灵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文人的风雅与品格。

在《世说新语·文学七》中,陶渊明与谢灵运的一次聚会,两人谈论诗歌、饮酒赏月,展示了当时文人的闲适生活和精神追求。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好的,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的十个著名人物介绍:
1. 刘伶:字伯伦,晋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书法造诣也很高。

2. 阮籍:字嗣宗,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但深受压抑,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3. 嵇康:字叔夜,晋代文学家、音乐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4.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影响深远。

5. 王戎:字茂叔,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6. 谢安:字安石,晋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主持过“淝水之战”。

7. 裴楷:字叔则,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风格影响深远。

8.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治国良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9. 陶渊明:字元亮,晋代文学家、诗人。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10. 慕容垂:字永奇,前燕建立者慕容孛之子,前燕、前秦、后燕三朝元老,著名将领。

他是前燕时期最强的将领之一,曾打败过苻坚。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一些言谈轶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1. **谢安**: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以其从容镇定、胆识过人著称。

在淝水之战中,他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安年轻时曾被朝廷征召,但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最后实在推辞不掉,才赴朝为官。

2. **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但他长大后,因为他既善书法,又长于言辞,被人们称为“周郎”。

有一次,他去拜见当时的一位名士周顗,周顗却不理睬他,王羲之便站在那里不动。

最后,周顗发现他并非平庸之辈,便与他交谈起来,结果对他大为赞赏。

3. **王戎**: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吝啬著称。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很多关于吝啬的故事。

比如,他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头大,味道甜。

王戎卖李子时,总是先把李子核钻个洞,因为怕别人得到他的优良品种。

4. **石崇**:他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富豪,生活极为奢华。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与王恺斗富的故事。

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

他曾经送给王恺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

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

接着他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要强得多,王恺自愧不如。

以上只是《世说新语》中部分人物形象和故事的简要介绍,实际上书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值得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风度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拾遗君认为:中国人普遍活得很有趣的朝代,那就是魏晋时代。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而至。

但正因如此,魏晋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思考的结果是: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丰富和充实。

于是,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魏晋人开创了中国的‘《世说新语》时代’。

”书法家王徽之,居于浙江山阴。

一天夜里,天降大雪。

他半夜醒来,推开窗户,四望皎然。

赏雪吟诗间,他突然忆起朋友戴逵。

雕刻家戴逵,住在几十里外的剡县。

王徽之不顾天寒路遥,乘船溯江而上。

翌日,抵达戴家后,王徽之没有敲门,而是转身对随从说:“我们回去吧。

”随从问:“既然来了,怎么不进去呢?”王徽之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就是魏晋风度——不计最终结果,惟重生命体验。

陶渊明41岁时,当上了彭泽县令。

上任不到三月,就碰到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

刘云常以巡视之名索贿,凶狠贪婪远近闻名。

县吏提醒:“我们当备好礼,穿盛装,恭敬迎之。

”陶渊明一甩衣袖:“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他脱下官服,交出官印,绝尘而去。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一世奢华,只求活出自我。

公元262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

嵇康身戴木枷,被兵丁押往刑场。

因得罪权臣钟会及司马氏,他被污以破坏礼教之名判处极刑。

刑场之上,嵇康对哥哥说:“取琴来。

”夕阳残照下,嵇康抚琴长叹:“袁淮曾让我教他《广陵散》,可我没答应,此曲于今绝矣!”一曲弹毕,嵇康从容赴死,年三十九岁。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长命百岁,但求活得精彩。

所谓魏晋风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亮。

活得不美活得无趣,毋宁死。

现在大家开玩笑,喜欢说一句话:“长得帅管什么用,能用来刷卡吗?”在魏晋时代,还真能。

比如西晋的潘岳,也就是大帅哥潘安。

生得容貌俊美、身材修长,有玉树临风之态,飘逸飒爽之姿。

他每次坐马车出去闲逛的时候,女人们就会像潮水般蜂拥而来,手拉着手把他围在中间,向他温柔地抛掷水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故事。

你看,长得帅,就可以用脸刷水果。

魏晋时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看脸时代,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首先仪容要美。

魏晋人就是这么注重仪容之美,注重到什么程度,与潘安齐名的美男卫玠,他出门既不坐马车,也不坐牛车,而是坐羊车。

因为羊漂亮,还能衬托出他的皮肤之白。

他每次出门,都是“观者如堵墙”。

有一次他生了大病,强行外出。

结果被女粉丝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了让粉丝们看个够,他苦苦咬牙硬挺。

结果当天回家,就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看杀卫玠”。

不美帅,毋宁死。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很有趣。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礼数,嫂叔不通问,他不得去送行。

可阮籍不仅设宴为嫂子饯行,还特地来了个十八里相送。

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阮籍白眼一翻:“孔孟礼教,与我何干?”还有一次,邻里一少女因病夭折,阮籍并不认识,竟跑到灵前大哭一场,直到哭爽了,才尽哀而返。

一些道学夫对此议论纷纷,阮籍白眼一翻:“老子就是喜欢。

”邻家美妇,当垆卖酒。

阮籍经常前往,喝得酩酊大醉。

醉后,就直接躺在美妇身边呼呼大睡。

一些道学夫对此唾沫横飞,阮籍白眼一翻:“关你等屁事。

”魏晋时代是一个最蔑视礼法的时代,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就要脱俗。

正如阮籍所言:“礼岂为我辈设也!”有一天,阮籍正和友人下棋。

突然传来母亲死讯,友人敢紧停棋。

阮籍却一挥手说:“下完再说。

”下完棋,他要过酒杯。

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给母亲办丧事时,他不拘礼法,照样大块吃菜,大块吃肉。

母亲下葬之时,他又饮酒两斗,大喊一声“穷矣”,又吐血数升。

他用鲜血来灌溉蔑视礼法的“脱俗之美”。

不脱俗,毋宁死。

阮籍发明了一种待人处世的方式:青白眼。

其母病故后,朝中大官嵇喜来吊丧。

阮籍不喜欢他,就一直对他翻白眼。

弄得嵇喜很尴尬,最后悻悻而去。

随后,嵇喜弟弟嵇康带着酒来吊丧,阮籍立即将白眼转为青眼,笑而迎之。

喜欢你就给青眼,不喜欢你就翻白眼,阮籍就是这么真率。

文学家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他死后,文帝曹丕来吊丧,对同来的人说:“我们一起学驴叫来为他送行吧。

”于是,大家便一起作“驴鸣”。

你看,魏晋人是多么真率啊!魏晋人觉得:要活得美,就要活得真率。

太尉郗鉴听说丞相王导家族的子弟非常优秀,于是便想从王家挑选一个女婿。

王导说:“凡你相中的,我都同意。

”郗鉴便派管家前去王家仔细挑选。

管家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府子弟个个都很好,只有东厢房一个青年,袒胸露腹,毫不理睬地在那看书。

”郗鉴眼睛一亮:“够真率,就他了。

”这位袒胸露腹的青年,就是王羲之。

这也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不但男人尚真率,女人也尚真率。

大将军桓温灭成汉后,将李势之妹偷偷纳为小妾。

桓温之妻南康公主是个有名的醋坛子,知晓此事后,立马提刀:“我要杀了那个贱人。

”南康公主闯进书房,见李氏正在梳头。

青丝如瀑,肌肤胜雪,容颜照人不可方物。

李氏淡淡说:“我国破家亡,本来就不想苟活了。

你要杀我,正合心意。

”南康公主扔下刀,一把抱住李氏说:“我见你尚怜惜,何况那个老色鬼呢!”于是便有了“我见犹怜”这个成语。

魏晋人就这样追求“真率美”——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要活得美活得有趣,就是要做自己。

王献之,东晋大书法家,其“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

新安公主喜欢他到“茶饭不思”,便央求孝武帝:“我要嫁给王献之,你让他把妻子休掉吧!”于是,孝武帝便颁发了圣旨。

王献之舍不得结发妻子郗道茂,便用艾草烧伤双脚,落下终身足疾,希望新安公主知难而退。

哪知公主毫不介意,还是强行嫁给了王献之。

从此以后,王献之便躲在书房里,用优美的书法,一封一封给郗道茂写信,于是留下了一张张千古名帖:《思恋帖》《姊性缠绵帖》《奉对帖》……临死之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郗道茂:“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夫妻情深如此,真是让人扼腕而叹啊!公元386年,王徽之王献之哥俩相继病危。

当时天师道流传一种说法:人快死之时,只要有人愿意自折阳寿,那快死的人便能转危为安。

于是,王徽之请来术士:“请大师用我的阳寿为我弟弟续命吧。

”术士说:“你的阳寿也尽了,拿什么替别人续命!”“苍天啊,为什么?”王徽之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数日之后,他才醒来,睁开眼,第一句话就问:“我弟弟怎么样了?”夫人不答,眼中泪光闪闪。

王徽之立马爬起来:“我要去奔丧。

”他坐在弟弟灵床上,拿起他最喜欢的琴,却悲痛得怎么也弹不出完整的调子,他把琴摔在地上,仰天大哭:“呜呼子敬,人琴俱亡!”不到一月,王徽之就追随弟弟而去。

兄弟深情如此,真是让人击掌而叹啊!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人来攻打城池。

朋友说:“我就要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为了偷生而毁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不久胡人杀到城下,问荀巨伯:“整座城都逃空了,你为什么不逃?”荀巨伯说:“朋友重病,我怎能舍他而去,请用我的性命来换他的吧!”胡人说:“如此仁义,让我等甚愧。

”于是胡人不取城池,竟敛兵而去。

朋友情深如此,真是让人拍胸而叹啊!这就是魏晋:要活得美,就要活得深情。

圣人心涤世外,不会被情所扰;最底层的人忧于生存,顾不上追求感情;能情有所钟的,正是我这样的人啊!人不深情,那是多么无趣啊!八王之乱时,嵇康之子嵇绍奉命护驾惠帝。

临行前,有人提醒他:“你准备好马了吗?”意思是“见势不对,立马撤退”。

但嵇绍说:“此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逆贼伏法,要么忠臣死节,带好马干什么?”结果荡阴战败,他挺身立在惠帝身前,用血肉之躯挡住了万千刀剑和满天箭雨。

这就是嵇绍追求的人格美——忠臣死节。

魏晋玄学的开山宗师夏侯玄,不幸成为曹魏家族与司马集团斗争的牺牲品。

无论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一言不发。

眼看司马师规定的期限就要到了,钟毓无法交差,只好代笔替夏侯玄撰写供词。

写完,还忝着脸让夏侯玄过目。

夏侯玄看后大笑:“难道不就该如此吗?”此后直至走上刑场,他都神色不变。

这就是夏侯玄追求的人格美——威武不能屈。

在魏晋时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不求生命之荣华,不求生命之长远,只求活出人格活出骨气活出血性,所以魏晋风度,便也成了“魏晋风骨”。

嵇康有多帅?帅如“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就是喝醉了,也被形容为“玉山之将崩”。

但他最帅的不是仪表,而是思想。

嵇康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写下了《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千古名篇。

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会,就是与邓艾一起灭蜀那小子。

一直视嵇康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

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论文《四本论》,想让嵇康看,走到嵇康家却不敢敲门,于是把文章从院子里扔进去就跑了。

几年后,钟会再次前来拜见嵇康。

这一会,他邀请了诸多社会名流助威。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那段著名对话: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最后,没讨到好的钟会便怀恨在心,以破坏礼教之名将嵇康送上了刑场。

魏晋时代,大家就是这么在意思想之美。

所以那时的知识分子们都喜欢玄谈,所谓玄谈,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辩论大赛。

如今的《奇葩说》虽然火得一塌糊涂,但与那时的玄谈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东晋名僧支道林才思俊逸,赴京城讲学时吸引了一众名流。

学堂上,人人都以坐在他身边听课为荣。

有一次,坐到他身边的人有事离座,宰相谢安连忙跑过去抢占了他的座位。

那人回来后,二话不说,一下将谢安抱起扔开,自己重回旧座。

谢安被摔得衣帽歪斜,老半天才站起来,坐回原座,也不生气,一幅很知足的样子。

你看,魏晋人是多么追求思想之美啊!不仅要求仪容美,还要求美得有内涵。

王徽之喜欢竹子。

听说一读书人家里有片好竹林,就前去观赏。

主人听说大名人王徽之要来,赶紧洒扫屋子,准备了好饭好菜。

哪知王徽之来后,也不和他打招呼,直接就观赏竹林去了,边看还边吹口哨。

赏完也不打招呼,上轿就要出门。

主人怒了,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

这一举动却让王徽之很是欣赏,他立马下轿,和主人喝酒去了。

还有一次,王徽之临时借别人房子住,刚安顿下来,就让仆人在院里种竹子。

仆人说:“就住那么几天,何必麻烦。

”王徽之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魏晋人就是这么热爱自然、热爱山水。

有年春天,王羲之请了谢安等名流,一起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游山玩水。

一番游玩后,大家在一条小溪边坐下,将装满酒的觞,放在木盘里顺水而下,盘子流到谁那里,谁就必须作一首诗,作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

这场“曲水流觞”的游戏,让王羲之觉得太爽了。

回到家,他信笔一挥,便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魏晋人便寄情于山水,尽情释放胸中之块垒。

于是中国便诞生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书……也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千古名句:王羲之曰:“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郭璞曰:“林无静树,川无停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