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水意象欣赏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分析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山水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描述自然景观,更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诗经中的山水意象,探讨其深层含义。
首先,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比如《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猃之狗。
”这首诗以采薇的动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薇花的生长与凋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其次,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通过对雎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
雎鸠的形象婉约而美丽,与淑女的形象相得益彰,使整首诗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气息。
通过山水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比如《卫风·木瓜》中的“彼美冢子,言维桃之。
我树青青,以为酥油。
”这首诗通过对冢子和桃树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阶级差异和不公平的思考。
冢子象征着贵族阶级,而桃树则象征着平民阶级。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将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
最后,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通过对雎鸠和淑女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雎鸠和淑女的形象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使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甜蜜的气息。
通过山水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人生的追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思考人生和批判社会的手段。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的文集之一,《诗经》通过古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深邃的山水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来传达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一、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1.山:《关雎》,描述了塞外边境山上响起放牛和采菽之声,突出了遥远国度间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形象。
2.水:《卫风·硕人》以大鲵鱼游过泉水为引子,表现出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楚沉重之景象。
3.石:《商颂·长发》描绘了由益(神话中一个仁义聪明善良而有能力,怜取强扶弱恺),组成王朝后由贫血线月而发展兴盛的景象,表达了对贤明君主和繁荣时局的赞美。
二、山水意象背后的情感表达1.孤独与思念:山水在《诗经》中常与孤独、思念相联系,如《思诗》,表现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2.自然与人生: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代表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
例如,《桃夭》描绘了人们欢庆春天到来的景象,寓意幸福与希望。
3.伤感与忧愁:一些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传递着伤感和忧愁,如《秦风·衡门》,通过描绘黄土高坡上风雨凄凉的景色,抒发出社会动荡和个人悲苦之情。
4.对神奇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许多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充满着神奇力量和世界观上对天地万物深深信仰。
如《周颂·臣工》,描绘了周王朝蕴含着无穷能量并具有治国安邦的特征。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在面对自然风景时所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山水意象不仅仅是文学描写的手法,更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传递情感和价值观的工具。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在《诗经》爱情诗中有许多以水作为艺术观照的实例,其中与水有关的爱情诗有三十几篇。
一、水意象的类别(一)按审美趣味划分按审美趣味划分,可分为善的水意象和恶的水意象。
《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女子苦诉,清澈的泾水、澄静的止水,恰恰就如自己。
而丈夫便如浑浊的渭水,当初二人的结合就像是泾渭的合流。
现如今,丈夫负心,弃妻于不顾。
心已死故而止,心如止水之静,少了渭水的污染,便会多几分宁静,渐复往日的清澈。
《邶风新台》也提及了水的清浊,通过"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来暗示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于黄河边另筑新台迎娶儿媳的丑恶行径。
新台鲜洁,河水清澈,均是美妙、明净的象征。
然则,迎娶宣姜的卫宣公却是个长相丑陋,行为龌龊的人。
美丑善恶,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传达诗人的愤慨之情。
在这里,清水代表美和善,浊水则是丑和恶的象征。
(二)按种类划分1、从水的状态划分诗经中的水意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水态水势,同时寄托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感情思想。
恋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水意象展现出来,从而呈现于读者面前。
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止和流动。
静水象征平静、孤独、忧郁;流水则象征人激动不安的心情:奔涌而出的水,抒发了自身难以抑制的情感;回归合流的水则是缠绵情思的体现。
2、从水的流势划分水的流势可分为大、小、急、缓。
水的流量充沛,展示的是一幅宏大辽阔的壮美景观。
《郑风溱洧》描述的是上巳洗浴、青年男女择偶交欢的习俗,"溱与洧,方涣涣兮'用涣涣来形容这里的水,是说正值阳春,花开水涨,流量充沛,水势强大。
水的充沛与场面的浩大互相映衬,展现古代青年男女在狂欢节的喜悦之情。
(三)按水意象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划分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关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1、以水为背景,直接把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置于河边、水边。
以水为背景,由此演绎一幕幕爱情故事,描写彼此两情相悦,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爱中处处可见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和名目繁多的花鸟虫鱼。
它们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移植,而是借物咏志,借物抒怀。
《诗经》“国风”中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有关婚恋的就占去30多篇。
诗歌中,在描写男女约会的时候,总要相邀聚首在河边水畔,描写情人提婚时总要先过河,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仿佛水边就是恋爱的场所,水就是爱情的见证。
可以说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来自于《诗经》,《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表现形态《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了简单的意象,对这些简单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意境。
《诗经》中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诗歌在“国风”中为数不少,这些爱情诗显得清新俊秀、生动活泼,真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们之间互相悦慕、思念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亲、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多彩。
(一)水是爱情的背景和见证。
江河湖海,雨雪霜露,常态是一副样子,异态又会是另一副样子。
在爱情顺畅、春风得意时可能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在爱情遇到麻烦、遇到干扰、遇到威胁时则会是阴风扑面、雨雪霏霏。
如《邶风・北风》的前两章: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两章诗的大意是,北风凄凉,雨雪纷飞。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行。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北风怒号,雨雪滂沱。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归。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爱情的力量能融化冰雪、消解风雨,甚至能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再来看《椰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平淇之上矣。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需要水来维系生命,需要用水来滋润万物,获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受到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时,他们无力应对,只能任其夺走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溱洧》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水边相会的诗歌,上巳节大家相聚在溱洧,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可以热烈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这首诗中就描写了一个少女主动制造机会,与心仪男子互诉衷肠的故事。对于溱洧的描写不仅具有写实性,而且溱水、洧水作为大背景渲染了整个氛围,桃花春水正盛,突出了意境美,奠定了一个浪漫的感情基调。《鄘风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女性的爱情悲剧,而淇水作为这个女子爱情的见证贯穿故事的始终。最初,氓以买丝为理由结识这个女子,两人热恋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言蜜语与柔情蜜意都在这里绚如夏花,此时的淇水岸边是两人相爱的记 ;女子与氓约好秋天来迎娶,亲事定下后,女子渴盼着早日嫁给氓。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女子已经为这个家操持多年,本想着与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是氓却已经有了贰心,想起娶亲之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为了嫁给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不顾蜚短流长,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嫁妆,甘愿冒险渡过淇水,此时,这个女子渡河要打破她与氓之间的种种阻碍,表明她已专心于氓和生死相依的决心,这个女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也付出了所有,淇水见证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后来,她发现虽然自己这样的死心塌地,氓还是不顾夫妻贫贱时的种种恩情,毫不犹豫的将她抛弃,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饱含着她深深的无奈,只好自己反省,慨叹遇人不淑,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反兴的手法,暗喻淇水、沼泽尚有边沿,而氓对感情的放纵连个节制都没有,用淇水还有边岸反比氓对于婚姻的恣肆妄为,毫无忠贞可言。人情似纸,世事无常,唯有无言的淇水见证着女子的沧桑一世。
论诗经中的水意象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件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旱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史是自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卜而试析。
如《江有记》,以“江有记”“江有诸”“江有沱”喻己在情感上的沟沟坎坎,发出“大江都有小河,小沟,小港”之歧,何况人之爱怎能无风风雨雨的悲凉,以及“子之归,不我过”的悲痛。
《亡民》中则以“淇则有岸,限则有汁”喻歌者被弃的苦海无边。
此外,《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还蕴含其他意味。如(l al 3风?柏舟》:“泛其流”喻心之孤独,《庸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喻人心之衷也。《谷风》以“径以渭浊,提提其址”自喻纯洁,以“有洗有溃”喻弃者的凶暴。《淇澳》以淇澳之竹象征意中人的风雅。《考案》以涧之考案喻硕人的聪明7 f=朗,等等,水之审美意蕴,层出不穷。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杀”。先民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以至使人们对水的体验达到一种件遍的一致性。“水”之物象作为原型性的审美意象,无意识地体现于中国文学艺术中。在这一传统的源头《诗经》中“水”之意象给一肖肖优美爱情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卜而试从三方而探析之。
钱钟书认为:“一诗所赋,皆酉洋浪漫主义所企慕 sehnsncht)之情境也。”
三、表达被弃之痛
“夫情之所钟,占之‘}_’则登山临水,患其汗浸,争利求名,得以排遗;乱思移爱,事尚I}}艰。占之‘女’闺房窈窕,不能游日骋怀,薪米羡锉,未足忘情摄志;心乎爱矣,独居深念,思赛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之,7:}. +.愈纷,解带反结。”(钱钟书《答锥编》)情诗则往往通过水之悠悠表达被自己所钟之人弃之的悲痛。
浅析《诗经》中“水”的意象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之。
作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客观物象之一,“水”频频出现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即已初见端倪。
综观《诗经》305首,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水的作品占很大比重,据粗略统计,有90余首,几近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之巨的《诗经》之水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然之水,一是意象之水。
前者作为客观物象出现于《诗经》中,体现的是人与水的物质关系;而后者则以意象出现,体现的是人借水所寄托的思想、表达的情感。
我们将着眼于后者进行深入分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与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人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然后转化成一种心理积淀,并逐渐达到某种普遍的一致性。
这样水就从单纯的客观物象向主观意象衍变,成为人们抒情的媒介和载体。
《诗经》水意象据其不同形态可分为江河水、泉水及雨、雪、冰、霜等类,本文将对其有有代表的三大类即江河水意象、泉意象和雨意象进行意蕴分析。
一、茫茫江河寓阻隔江河之水经天行地,它为人们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生命源泉,然而也因为辽阔宽广的水面而给人们的交通和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诗经》时代,由于物质和技术条件限制,人们还无法在较大的河流上架起永久性桥梁,从《诗经》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渡水方式主要是徒步涉水、泅水渡河、舟渡或搭建浮桥而过,因而过河、渡水确实是艰难的事,甚至存在溺水的生命危险。
《小雅·小旻》中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句,将徒步涉水与赤手搏虎相提并论可见当时人们对渡河的畏惧。
由此观之,茫茫江河之水也成了当时人交通和交往的天然阻隔,并在长期积淀中内化为人们心理上的阻隔体验,进而表现在《诗经》中,则往往象征着某种阻隔,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可望而不可及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
茫茫水面造成的阻隔,在《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蒹葭》说:“蒹蔬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解析》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解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富多样的山水意象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山水意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审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本文将对《诗经》中常见的山水意象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传达的文化内涵。
I. 山水意象的涵义在《诗经》中,山与水被视为自然界最基本、最具生命力的元素,成为古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观念的重要媒介。
而山水意象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传递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信息和价值观。
II. 山水与自然环境1.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被视为尊贵、高雅、威严之物。
《诗经》通过描绘不同类型的山脉(如巍峨高耸的大山、青翠欲滴的小山),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
2.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在《诗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品中描写了湖泊、江河、井水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和热爱。
III. 山水与人文情感1.忧愁与哀怨: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岁月、失去之物以及亲朋好友离别所产生的忧愁和哀怨之情。
2.感动与美好:山景和流水被描绘成美丽壮观的景色,在《诗经》中常与欢乐、幸福等积极情感相联系。
IV. 山水与人类生活1.劳作与田园:山川和泉水是农民劳作和小农场主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
《诗经》中描绘了种植、灌溉、耕作等农业活动,彰显了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
2.政治与权力:山有险峻之处,往往被视为抵抗敌人入侵或保卫国家安全之处,因此成为帝王统治者展示其政治权力的象征。
结论《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丰富多样,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
通过深入解析其中的意义,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认同、思考和情感交融。
这些山水意象也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独特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字数:约 3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水意象欣赏
冶工1103班贺超 11495200321
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意象。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
以水喻人是古代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的手法。
关键词:《诗经》水意象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件通的物质。
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
在我国最旱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史是自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
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多种审美情感。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
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杀”。
先民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
以至使人们对水的体验达到一种件遍的一致性。
“水”之物象作为原型性的审美意象,无意识地体现于中国文学艺术中。
在这一传统的源头《诗经》中“水”之意象给一肖肖优美爱情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下面简要介绍其三种意象:
一、表达男女青年对爱情的热烈与执着的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起情者,依微以凝议……坏壁以托讽……兴之所托,婉而成章。
”
《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以在河之洲的关雌起兴,表达歌者对淑女的追求。
“左右流之”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故“左右菜之”“左右笔之”。
歌者用水之流连小断喻己追求小断。
以水上之物朴菜难求喻淑女之难求。
“青年男子哪个不小善钟情,妙龄女子哪个不小善怀春。
”男女之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在《郑风·漆消》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碧波的春水让人流连忘返,清波丽影与流人自云融合的良辰美景,描绘出正当青春年华的男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于春光水色当中,尽情享受木属于他们的欢乐。
“子惠思我,襄裳涉漆;子惠思我,襄裳涉消”,通过“涉漆”“涉消”表达对爱情的大胆而执着追求及对恋人热烈的感I隋。
“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薪”“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更是通过水之描写自打胸臆,叙物以言情。
二、表达一种不可企慕的惆怅情怀和思念之情
诗缘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
人的感情总会因事物而触发,又用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观物,择物,从而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表现诗人思想感情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其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经原始》)表达可望不可求的企慕。
冻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
”(《稽占编》)正是这种可见而不可求的炽热的感情,使得歌者感叹江汉的浩渺,绵长。
再三咏叹,把它们夸大,变形为不可逾越的障碍。
闻一多先生说:“终篇迭咏江汉,烟水萍萍 ,浩渺无际,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
”而诗人那可见不可即而又企慕不已的惆怅情怀,便从这反复咏叹的,被夸张变形为浩浩无际的江汉。
《蒹葭》以“在水一方”之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在叙写道路的险阻中寸.,隋。
“溯泪从之,道阻且长”,逆着纤折盘进的水道去与心爱的人儿相会道路险阻又悠长,实在太困难了。
这里描写出了水道的纤曲回盘,从一个方而具体点明了“伊人”所在的“水一方”,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交织的心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另一方而写出了主人公由自流而上去寻找亲爱者,但又好象“伊人”在临水之处,也是可望而不能相见。
这又由另一个侧而进一步写出了“伊人”所在“水一方”,也更深入地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者欢聚倾诉衷肠的惆之情。
一、三章换“方”为“泥”“埃”,“长”为“跻”“右”,“央”为“氏”“址”,客观景物的变换,更深一层地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水道弯弯,小路儿曲折,“伊人”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欢晤不能,郁闷之情,不言自明。
钱钟书认为:“一诗所赋,皆酉洋浪漫主义所企慕之情境也。
三、表达被弃之痛
“夫情之所钟,占之则登山临水,患其汗浸,争利求名,得以排遗;乱思移爱,事尚维艰。
占之‘女’闺房窈窕,不能游日骋怀,薪米羡锉,未足忘情摄志;心乎爱矣,独居深念,思赛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之,解带反结。
”(钱钟书《答锥编》)情诗则往往通过水之悠悠表达被自己所钟之人弃之的悲痛。
如《江有记》,以“江有记”“江有诸”“江有沱”喻己在情感上的沟沟坎坎,发出“大江都有小河,小沟,小港”之歧,何况人之爱怎能无风风雨雨的悲凉,以及“子之归,不我过”的悲痛。
《亡民》中则以“淇则有岸,限则有汁”喻歌者被弃的苦海无边。
此外,《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还蕴含其他意味。
如(国风·柏舟》:“泛其流”喻心之孤独,《国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喻人心之衷也。
《谷风》以“径以渭浊,提提其址”自喻纯洁,以“有洗有溃”喻弃者的凶暴。
《淇澳》以淇澳之竹象征意中人的风雅。
《考案》以涧之考案喻硕人的聪明,等等,水之审美意蕴,层出不穷。
由上种种可知,“水”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作为审美意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无穷的意味,从《诗经》一直到唐诗宋词及后代诗词,水的原性象征更直接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占典审美意象之中。
参考文献:《诗经》王秀梅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