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从物我关系探寻爱情诗词中的“水”意象

2017.03文从物我关系探寻爱情诗词中的“水”意象○赵志英摘 要:传统的诗学习惯于将自然万物人格化、对象化,即作者将自我的生命意识投射到其笔下吟咏的自然之物上。
作为在古诗词(尤其是爱情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水”意象,自然也蕴含了诸多的生命印记和文化内涵。
文章试图从物我关系的角度来探寻水意象在爱情诗词中的意蕴。
关键词:爱情诗词 水 意蕴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炙热、最深沉也是最美妙、最动人心弦的,爱情诗作为记载人类最美好情感的见证,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
那么“水”是如何和爱情发生关联的?“水”的意象在爱情诗中又有哪些特殊的意蕴和文化指向呢?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美好情感之烘托古代先民们缘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鲜活的生命。
水在人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随处可见,也就成了诗歌中连带反映的必不可少的意象,刚开始时也许是无意识的,但重复多了就自然而然成了诗词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逐渐成为诗歌的原始意象:即指在人类早期形成的,带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意象,是人类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同一类型经验的心理残迹。
水具有纯洁、柔性、清丽、温婉、柔韧等特性,因而往往被赋予美妙的意象,婉转明净的水面,加上水边绿洲的垂柳、红蓼、绿草等在水光映射下摇曳生姿、风姿无限,本是人间最美好的浪漫处所,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产生于此再正常不过。
因而“水”也就有美好心境、美好情感烘托之意蕴了。
《诗经》开篇首《周南•关雎》中男子对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希望如关雎鸟一样一唱一和,而水边的“参差荇菜”左右摇摆,如同男子的心旌漾荡,不能自已,思念是苦涩的,但绝对是美妙的;《郑风•溱洧》中,仲春三月时节鲜花盛开,溱水洧水涣涣汤汤,充满无限春意和生气,如同男子四射的生命力,女子手中的芍药花鲜艳光亮,恰似容光焕发的脸庞,值此大好时光,青年男女自由结伴游玩,互赠芍药;东门池畔,男子在人群中早已选定了自己的情人,水成为了他们欢乐相聚的见证(《东门之池》);冬天的水冰冻三尺,刺骨寒冷,因此《匏有苦叶》中的女子希望在坚冰融解之前能够与心上人共偕连理;南唐词人冯延巳《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名句,水面本是风平浪静,猛然间被什么东西搅动,漾开阵阵涟漪,象征女子内心的平静被打破,泛起波澜,“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哦,原来盼望已久的夫君终于要回来了,枝上的喜鹊在声声报喜!宋代欧阳修词《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研究

◆张 燕 肖 Βιβλιοθήκη ( 邢 台学 院教师教育学 院 河北
邢台 0 5 4 0 0 1 )
【 摘要 】 在 中国文化 中, “ 水” 是 一种 富有十足韵味 的文化 意象。《 诗 南 有乔 木 , 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 不 可 求 思 。汉 之 广 矣 , 不 可 泳 经》 是 我 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爱情诗更 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 力表现 出 思; 江之永矣 , 不可方思 。 非 同寻常的文 学生命 力, 在这之 中, 水 意象频繁 而又直接地 出现 , 翘翘错薪 , 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 言 秣 其 马 。 汉之 广 矣 , 不 可 泳 具有十分丰富的 内蕴 : 首先, 水意 象在《 诗 经》 中往往是 爱情产 生的 思 ;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背景 ; 其 次, 抒发相思之情或倾诉单 恋之苦 ; 再 次, 表现爱情 受阻或 翘翘错薪 , 言刈 其 蒌 ; 之子于归, 言 秣其 驹 。汉 之 广 矣 , 不 可 泳
婚姻不顺。
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
这 首诗 是 江 边 人 民特 有 的情 歌 , 抒 发 了 男子 的单 恋 痴 情 。 首 章 连 用 四 个 比喻 , 说 明意 中人 无 法 追 求 ; 第二 、 三 章 假 想 所 爱 的 女 子 将嫁 , 自 己喂饱 马儿 去 迎 亲 。诗 中 情 与 景相 互 交 融 , 男 子 神 魂 颠 倒 在《 诗经》 3 0 5篇 中 , 爱情诗约 有 7 0余 首 , 而 以“ 水” 作 为 审 美 的情 思 与 江 汉 浩 渺 、 烟 水 茫 茫 的 景色 , 浑然 一 体 , 在 比喻 和 暗 示 中 意 向的 就有 三 十 几 篇 。 在 这 些 诗 歌 中, 很 大 程 度 上 实 现 了 人 与 自然 展 现 了这 个 痴 心 男 子 因记 挂 思 念 之 深 而 产 生 的 焦 虑 及 无 可 奈 何 的 的相通和主客统一 ,作者通过水 意象传达他们丰富 的感情世界和 心 境 。 心 灵 寄托 。 ( 四) 表 现 爱情 受 到 阻 隔 《 诗经》 爱情诗 中的水意象 相 恋过 程 中 的矛 盾 与 争 吵 , 求之不得的失落与烦恼 , 经 常 因 为 ( 一) 作 为 爱 情 产 生 的背 景 水 流 的浩 浩 荡 荡 、 汪洋 恣意 , 造 成 了 恋 爱 中 的男 男 女 女难 以 如 愿 , 在我 国古代 , 先 民有仲春之月、 大会男女的 民间 习俗 。阳春三 当 恋 人 们 望“ 水” 兴叹时, 往往 一 唱三 叹 、 入 木 三 分 。如 《 蒹葭》 : 月, 世 间万 物 开始 焕 发 新 的生 机 , 人们耕种劳作 , 一切都开始萌 芽, 蒹 葭苍 苍 , 白露 为霜 。所 谓 伊人 , 在 水 一方 。溯洄 从 之 , 道阻 且 爱情也是如此。 青 年 男 女 相 邀 会在 河边 , 参 加盛 大而 又 丰 富 的聚 会 长 ; 溯游从之 , 宛 在 水 中央 。 蒹 葭 萋萋 , 白露 未 唏 。所 谓 伊 人 , 节 日, 寻找 如意的人生伴侣 、 企盼爱情能长久甜美 、 祈求拥 有美满 在 水之 湄 。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 在 水 中坻 。 蒹 葭 幸福的婚姻。如 《 溱 洧》 : 采采 , 白露未 已。 所谓伊人 , 在水之 涣。 溯洄从之, 道 阻且右 ; 溯游从 溱与洧, 方涣涣兮。士与女, 方秉 茼兮 。女 日“ 观乎 ?” 士日“ 既 之, 宛在水中址。 且” 。 “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 且 乐 。” 维士 与女 , 伊其 相 谑 , 赠 之 以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受阻, 心 情 惆 怅 至极 的诗 作 。 在一 个 深 秋 的 勺药。 清 晨 ,大 地 铺 着 一 层 薄 薄 的霜 花 ,诗 人 透 过 一 片 茂 密 浓 郁 的 芦 苇 “ 溱与洧, 方涣涣兮 。” 这 两 句 奠 定 了通 篇 诗 歌 产 生 的 背 景 , 即 丛 , 久 久地 凝 视 着 河 水 的对 岸 , 那 是 意 中人 居 住 的地 方 。 然而, 这 是 水流 盛大 的溱 水 、 洧 水 岸 边 。这 首 诗 描 绘 了郑 国 的 民俗 风 情 , 阳春 可 望 而 不 可 即 的 , 因为 , 逆 流 而 上 道 路 崎 岖遥 远 , 顺 流 而 下 意 中 人 三月, 青年男女就相会在溱河 、 洧河岸旁郊游 , 趁此机会表达爱情。 又 在 水 中央 无 法 抵 达 。 从 诗 人 流 露 出的 这种 彷 徨 失 望 的情 绪看 , 是 在春 水泱 泱 的溱 洧 两 河 岸 边 ,有 一对 青 年 男 女 相 邀 同游 ,嬉 戏 玩 爱 睛受 到 挫 折 和 阻 碍 , 让 人 感 到 无 比丧 魂 失 魄 。 这 首 诗把 男女 相 恋 耍, 并相互赠送 了彼此芍药花 。 诗 中描写 了来 自民问的歌 者满怀爱 的艰 难 放 入 河 水 阻 隔 的 意象 之 中进 行 描 写 ,再 衬 托 以秋 天 的 霜 露 心和 激 情 , 讴 歌 了这 个 春 天 的 节 日, 记 录 下人 们 的 欢 愉 , 肯 定 和 赞 茫茫和蒹葭苍苍, 为 我 们 创 造 出 了 一种 扑朔 迷 离 、 冷 漠 感 怀 的 艺 术 美 了纯 真 的爱 情 , 诗 意 明 朗欢 快 、 清 新 自然 。 境界。 在那秋水伊人 、 可望 而 不 可 及 的 画 面 里 , 蕴 藏着 无 穷无 尽 的 、 ( 二) 抒 发 相 思 之情 难 以言 传 的 中 国 文 化 情 感 和 韵 味 , 蒹 葭、 白露 的苍 茫 意 境 、 … 水 之 《 诗经》 中的爱情诗还有 以水表达相思之情 的, 如被誉 为“ 诗之 隔的痛苦无望, 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们仍然为之唏嘘不 已。 首” 的《 关 雎》 ( 五) 表达 婚恋 生活 的不 顺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 君子好逑 。 西 周初 年 至春 秋 中 叶正 是 封 建 礼 教盛 行 的 时代 , 男 女相 恋 受 参差荇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淑 女 , 寤 寐 求 之 。求 之不 得 , 寤 寐 思 到现 实生活中的多方面 限制和约束, 在《 诗经》 爱情诗中, 作者往往 服 。悠 哉 悠 哉 , 辗转反侧 。 把这一艰难的过程 融入到水意象 的描写之 中。如 《 柏舟》 :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芎 况彼 柏 舟 , 在 彼 中河 。 髡彼两髦, 实维我仪。 之 死矢 靡 它 。 母 也 之 。窈 窕 淑 女 , 钟鼓乐之。 天只, 不谅人只 ! 这 是 一 首相 思恋 歌 。 写一 个 男 子 爱 上 了 一 位 美 丽 的姑 娘 , 梦 醒 况彼 柏 舟 , 在彼 河侧 。 髡彼 两髦 , 实 维我 特 。 之死矢靡慝 。 母 也 时 分 无 法 忘怀 却 又 追 求 不 到 。 他面对悠悠的河水, 耳 闻 周 边成 对 的 天只 , 不谅人只 ! 雎鸠 鸟欢 快 地 歌 唱 , 眼 睛里 迎 着 水 流 中摇 动 的 荇 菜 , 此 时那 个 小姑 诗 中开 篇 写“ 沉彼 柏 舟 , 在 彼 中河 。 ” 这 两 句 是 以河 中漂 浮 不 定 娘采 摘 荇 菜 的姿 影 又 在 他 的 眼前 闪现 ,这 清 晰 的记 忆 更 增 加 了他 的船 只 起 兴 , 引 出 自己恋 爱婚 姻 不 能 自主 的 悲 叹 。 这 首诗 是反 映主 的痛 苦 , 以 致 出 现 了幻 觉 , 仿 佛 自己和 她 结 成 了情 侣 , 共 同享 受 着 人 公 婚 姻 爱 情 不 能 自主 的 不顺 心 情 , 诗 中 主人 公 已经有 了 意 中人 , 婚 后 欢 快 的生 活 。诗 人 即景 言情 , 借 助气 氛 的烘 托 , 幻 想 境 界 的描 可是她 的母亲却强迫她嫁给 别的男子 。 她痛苦至极 , 并声称誓死不 述, 生动地抒发了强烈 的相思之情, 真切感人。 会改变初衷 , 表现 出坚贞 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性 。 全诗情感忧郁深 ( 三) 倾诉单恋之苦 沉, 主 人 公 渴望 恋 爱 自由 , 使 之感 人 至 深 。 俗话说 , 月有 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在《 诗经》 爱情诗 中, 并不 二、 “ 水” 意 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继 承与发展 都是两情相悦的美好诗篇。 相 思 虽 然 苦涩 , 而 单 恋 也 别有 一番 愁 苦 《 诗经》 之后 , 中国古典 诗歌 中, 水 的意象无 处不在 : 春水、 江 锁上眉头 , 困 于心 间 。如 广 》 : 水、 雨雪、 霜露 、 大 浪 拍 岸 的水 、 倾泻千里的水、 九 曲迂 回 的水 、 无 声 无息 的水……水在诗词 中呈现 出形态万千的模样,引起 丰富多样
浅析《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

浅析《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著作,不仅影响了大量后代文学家,而且在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等方面也探索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它的作品涉及到了婚恋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也把婚恋的文化内涵带入了一定的宗教信仰和思想经验,这是写《诗经》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的重要文献。
首先,《诗经》在婚恋诗中表达了一种自尊自爱的精神。
它不但强调婚恋的互惠互利,而且婚恋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双方都有权利及义务的平等关系,以此来实现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
同时,《诗经》也进一步强调了婚恋本质上是一种爱情,追求真爱,而不是凭空捏造的爱情。
此外,《诗经》中所表达的诗意婚恋思想也体现了它对婚恋的一种认真对待,不让伴侣失望,不要负担比起责任的人,也不应该让伴侣沉迷于爱情的欢乐之中,而要让双方都能够充分地满足婚恋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诗经》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中华文化中严格的家庭道德规范,它对婚恋的思想和文化解释,以及对婚恋的克制和管理,都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萌芽。
总之,《诗经》在婚恋诗思想内容及文化意蕴方面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它不仅提倡爱情的互相尊重和家庭的尊严,也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深化个人对婚恋的情感与思想的真诚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婚恋关系的持久稳定,让双方都能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
的价值。
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从婚恋信仰中发现《诗经》的许多精神内涵,借鉴它的精神能量,为今后的婚恋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的体现及后世发展

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的体现及后世发展
李瑛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1)002
【摘要】对水意象的分析,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通过探究水意象在《诗经》爱情诗中出现的原由,了解其形成的必然原因和文化背景。
其次,通过列举《诗经》中出现水意象的作品,具体分析其所代表的意味和蕴含。
最后,通过列举后世爱情诗歌作品中的水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研究其对《诗经》婚恋诗的继承和发展。
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文学范畴内婚恋诗和水相融合的历史渊源。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李瑛
【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13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J], 范少琳
2.《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J], 范少琳
3.论《诗经》弃妇诗中的水意象 [J], 陈磊
4.从认知隐喻角度看《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J], 孔元元
5.论《诗经》弃妇诗中的水意象 [J], 陈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的内涵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的内涵《诗经·国风》“渡河”意象的内涵在《诗经·国风》中,“渡河”成为“水滨恋歌”的典型意象。
文章将从《国风》中的“渡河”情结入手,分析此岸与对岸的空间距离,以及在其之上产生的渡河人与求佳人的心理距离。
在《诗经·国风》中,水的意象①十分普遍,和水有关的诗篇多达二十多首,而以“渡河”为主题的诗作有八篇,即《周南·汉广》(九)、《邶风·匏有苦叶》(三四)、《邶风·谷风》(三五)、《卫风·氓》(五八)、《卫风·河广》(六一)、《郑风·褰裳》(八七)、《郑风·溱洧》(九五)、《秦风·蒹葭》(一二九)。
这八首诗多被研究者誉为千古流传的“水滨恋歌”②。
日常出行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西周初年的长江汉水流域,人们渡河的方式,就有在水底潜行的,也有乘竹木筏子摆渡的③。
《诗经》时代的人们在面对“水”的阻挠,不仅可以褰裳渡河,也可以乘车、乘船,并伴随而生了许多的“水滨恋歌”。
一、渡河情结: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距离先民对“渡河”也有着其根深的情结,表现在此岸对彼岸的向往。
《邶风·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这首诗中同时出现了四种渡河方式:厉,揭,匏,舟。
朱熹在《诗集传》说:“济,渡处。
行渡河曰涉,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
”匏是一种大葫芦,有助于飘浮,所以带着可以帮助渡河。
厉是指水已经过膝,人在水中行走渡河;而揭则指水未过膝。
表现出先民在面对河水的阻隔,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的。
除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外,渡河人对彼岸的向往也是跃然纸上。
在《秦风·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艺术魅力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艺术魅力1. 引言1.1 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记录了周代时期的各种社会风貌、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
在这些篇章中,山水意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其中一大亮点。
本文将聚焦于探讨《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解析《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详细分析《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包括纯粹的自然景观描绘、山水与人情交融、以及豪放虚拟语言带来的象征意义与隐喻使用。
接着,我们将聚焦探讨山水意象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包括艺术形式与技巧运用、情感与冲击力传达、以及承载历史文化与民族认同的象征性。
最后,通过对几首代表性的山水之诗进行实例分析,以进一步探究山水意象的文学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中山水意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水之诗进行例证,我们将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意义。
同时,本文也旨在增加人们对于《诗经》这一杰作的认识和欣赏。
2. 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表现2.1 纯粹的自然景观描绘《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主要通过描绘纯粹的自然景观来展示。
各种各样的山川、河流、湖泊、林木等美丽的自然元素被用来刻画出宛如画卷般的场景。
例如,在《国风·卫风·木瓜》中,描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采之食之,又集美质。
彼何人斯?彼何人斯?”这种写实而纯粹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中。
2.2 山水与人情交融的描写除了描绘纯粹的自然景观外,《诗经》还将山水与人情进行巧妙地结合。
它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人们感情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与内心世界。
例如,《周南·关雎》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将雎鸠栖息在美丽的河洲上与美丽的女子并提,抒发了男子对于君子与淑女之感悟,使得山水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
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第一篇: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摘要:“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
在文学源头《诗经》中,爱情诗多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主要从朦胧之美、纯洁和缠绵之美、爱慕和追求之美、欢娱之美等几方面来揭示水意象在《诗经·国风》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意涵。
关键词:诗经国风爱情水意象《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诗与水完美结合的源头。
在《国风》里我们看到很多关于爱情的诗歌都与水有关,它们或以水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气氤氲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就带领我们进入了迷离的水世界,诚如严云受先生所说的:“它不是一般的事物表象,而是饱含着情感的想象中孕育而形成的,含蕴着主体情意的象。
”[1]水意象浓缩了先民们至后世整个人类的生命感受和心理体验,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
在缠绵悱恻的爱情里,水作为一种意象包含着浓郁的审美意蕴。
《诗经·国风》中有大量的水描写,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
在这么多的诗篇中,水或者作为一种情感符号,或者作为环境背景而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风貌,更是对先民的淳朴民风和艺术审美的直接体现。
在《诗经·国风》里,常常以水的特征来突出爱情的特征,以水的灵动、优美来象征爱情的纯洁和缠绵之美;以水的悠长、深广、波动来象征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思慕和表现他们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欢愉之美。
而《国风》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水”的意象作为抒情的自然载体,在女性的歌声中被不自觉地用以寄托各种情感。
“水”与女性在《诗经》中共存共现,“水”所形成的意象无疑与女性的认识相重叠,青春的失落,时光的流逝,以及纯洁、温顺、清丽、柔美等,“水”承载着多重美学内涵,充分显示了女性在情爱中的耀眼风采和无穷魅力,逐渐成为后世情爱中越来越重要的母题之一。
女性形象之再现——《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分析

[ $] ( %&’! ) 俊英则说是她在淇水岸边触景生情的歌唱。 但他们都认为淇水岸边是她特定感情表达的特殊
场所, 站在这里使她想到热恋时自己送氓渡河时的 依依不舍, 想到嫁娶时面对浩大水势而毫不顾惜的 坚定心情。而今, 站在淇河岸边, 面对流淌的河水, 想象着自己的遭遇, 悲怆之情油然而生。河水依然 流淌, 而我已经不是当时的我了, 氓也不是对我殷 勤备至的氓了, 一切都过去了。 “静言思之, 躬自悼 矣” , 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啊!既然他的心连这流 水都不如, “ 亦已焉哉! ” 算了吧, 算了吧。我 还想 着他干什么呢? 水意象在这首诗里出现在她与氓交往的每一 个关键环 节。在这 些环节之 中, 水 都脱离了 它本 身, 作为一种意象, 承载了不同的内容。无论是作 为爱情的见证, 还是自己的义无反顾, 无论是对氓 的坚持, 还是与氓的诀别, 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主人 公赋予了特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在有意无意 诉说着她的爱情, 她的心境, 她的勇敢, 她的坚强。 《 召南 江有汜》 也是一首被抛弃女子谴责负 心汉的诗歌。她在诗中反复说着 “江有汜” “ 江有 、 渚” 、 “江有沱” 。闻一多看出了她的蕴意: “妇人盖 ……以水道自喻, 而以水之旁流枝出……喻夫之情 [ (] ( %$$() 爱别有所归。 ” 《 邶风 谷风》 也是一首遭弃 的女子自叙其不幸遭遇的诗歌, 她把自己较新人比 作 “泾以渭浊, 湜湜其沚” 。 《 毛传》 曰: “ 泾渭相入 而清浊异”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说: “ 喻己之 [ ’] (卷四) 色衰而德则盛。 ” 程俊英先生的分析更 为明 了: “ 泾水浊, 渭水清……泾水和渭水比较, 就显得 更浊, 但泾水的下基是清而见底的。喻自己和新人 比较, 虽 显 得 憔 悴, 但 自己的品 德是洁白无 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5期(总第147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Journalof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No.5,2008TotalNo.147
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范少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摘要]在《诗经》婚恋诗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泉。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的水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及礼仪制度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韵.[关键词]诗经,婚恋诗f水,意泉[中图分类法]1222.2[文献标识码3A【文章编号]1003--612112008)05--0018--03
《诗经》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国风》中的那些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当我们沉浸于黄河文明最原初的情歌中时,有一个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情诗与水有关。诗人们或以水起兴,或以水为喻,或干脆把男女恋情放在水滨泽畔来展开.在这里水成为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与情结下了不解之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水气淋漓的情感境界。那么,《诗经》婚恋诗中水这一意象究竟有何意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我认为除了表现男女相会于河边的欢快、愉悦的感情外(这类诗为数不多,如郑风的《溱洧》和《褰裳》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离别相思之痛苦水边往往是恋人相会、分别的场所,《邮风·桑中》就写出了这幽会之后洪水边的无奈别离:。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河水就成了最易触动离别相思情怀的意象,而当恋人们思念自己的心上人时,又总会不由自主地来到河边,借流水寄托自己的绵绵情恩和无以排遣的忧愁。《周南·汝坟》写一女子在汝水边砍柴时,思念她远行的丈夫:“遵彼汝坟,伐其僚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陈风·泽陂>写一男子思念在菏塘边遇见一位美丽的姑娘t“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郎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冕彼两髦,实维我仪.”则以河水的动荡不定暗示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邶风·匏有苦叶》写一个女子在河边思念、等待所爱的人:。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々弭济盈。有意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印否,印须我友。”可见,河水既是触发情思的意象.也是抒发相思之苦的主要意象。《诗经)婚恋诗中还有一类诗——弃妇诗。在这类诗中,水也是触发情思、抒发情感的意象,但这里更多的是悔恨和怨愤.<召南·江有汜》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丈大另有新欢之后,面对滔滔江水发抒了内心极度的哀怨悲愤:。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卫风·氓》中的弃妇在被弃回家经过洪水时,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作反比,倾述自己的悔恨和优伤。这悠悠流水曾是他们恋爱、结婚的见证,如今,丈夫却违背誓言抛弃了她,触景生情,怎不令人徒增伤感和怨恨?二、隔河相望之怅惘《诗经》中婚恋诗中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心有所仪,而又悦之无因,近之元途,因而内心元限伤感、怅惘的诗。这突出地表现在那些男子追求女子的诗中.当男子热恋、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时,河水往往成为男女之间的阻隔,成为一种难以逾越的距离意象。《周南·汉广》就是以江汉难以渡过为比.抒写了男子爱慕女子。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惆怅、苦闷:“南有乔木,不可休思f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境在《秦风·蒹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t“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迦涸从之,道阻且长,翅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主人公所追求的佳人,由于隔着河水,宛若天仙般飘忽不定。诗人上下左右,不断求索而不得。在这“秋水伊人”的意象中,我们能体会到主人公那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可谓。夫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之。蚍13这种情感在《周南·关雎》里表现得直露无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恩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由此可见.《诗经》婚恋诗中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它既象征着男女之情,爱慕、思念、渴望、追求。也象征着对男女之情的阻隔、约束.这种水原型意象是“在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先民无数次对水的感悟转化成的一种心理积淀。叽。]就像荣格所说的:“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
[收稿日期]2007一05一09[作者简介]范少琳(1964--),女,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一18— 万方数据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在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同样的路线.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先前那样在宽阔然而清浅的溪流中浸淌。巩3]这种“在水一方”式的爱情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屡屡呈现,脉脉不绝:“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遂君行,缠绵亦如之.”(李白《自代内作))“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自居易《长相思》)“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王国维《红豆词》其三)为什么《诗经》中会有那么多的婚恋诗与水有关?《诗经》婚恋诗中的这种水原型意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这首先与我们的祖先所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人类的早期文化多依河流而起。据考证,每一个民族的繁衍。都是河流滋养哺育的结果,同时河流也是孕育生发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化乃是尼罗河的恩赐,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町钉同样,中华民族的发祥也缘于长江、黄河,尤其是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和文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世代依河而居,河流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经》中记述古代先民在江河两岸繁衍生息、劳动生活的诗就有六七十首之多.涉及的河流有二十多个,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河、长江、淮水、汉水、济水、渭水、泾水之外,还有洪水、汝水、溱水、洧水、汶水、汾水、漆水、沮水、泷水、洽水、杜水、丰水、泮水等等。【5¨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水边的爱情”的咏叹乃现实使然。同时,水这一物质与爱情在品质上也有某种相通之处.柔情似水之细腻婉转,涓涓流淌,不绝如屡。“忆君心似西江承,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不正揭示了水的这一无可替代的特征吗?当然,仅仅从以上两方面来说明《诗经》婚恋诗中水意象形成的原因,未免太简单化、表面化,在这表象后面还蕴涵着深沉复杂的文化内涵。首先。这与先民的水生殖崇拜观念有关。“水崇拜的原始内涵是与早期人类求生存、求繁衍的基本要求分不开的。”re]在原始人眼里,水具有滋养万物的神奇力量。是生命力的象征。水能促使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也能使人生育繁殖。水是生命的源泉。《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国语·晋语》说:“昔少帝取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这些古老的水生神话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水能创造生命的认知心理。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这种水生殖崇拜的观念在世界很多民族中存在,印度典籍《梨俱吠陀》中的‘水胎歌)唱道:。在天、地、神和阿惨罗之前,水最初怀着什么样的胚胎,在那胎中可以看到宇宙中的一切诸神.水最初确实怀着胚胎。其中集聚着宇宙间的一切天神.”我国彝族典籍‘六祖史诗)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水生天地万物、水生人”.而在古人看来。男女恋爱、婚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传宗接代。繁衍子孙,‘礼记·哀公问)记载t。(婚姻)合两性之好.以继先圣之后.”大昏万世之嗣也.”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更需要大量繁衍人口.于是,男女情事自然就多发生于“生命之源”的水边,于是,。在水一方”的歌唱开始回响在大河的两岸.其次,这也和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关.上古有“会男女”的奇特风俗.《周礼-地官·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无夫家者而会之。”会男女”就是让还未成家的青年男女自由相会、婚配.而“会男女”的场合往往在水滨泽泮,诸如楚国的云梦泽、汉水之滨,卫地的桑问濮上、淇水岸边,郑国的溱、洧。《初学记》卷五引《五经通义》说z。郑国有溱洧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郑风·溱洧》就表现了这一风俗;。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蔺兮。女日:‘观乎?’士日;‘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舒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阳春三月,万物勃发,青年男女在河边欢会,互赠信物。以成百年之好,而河水就是这爱情婚姻的见证.程俊英先生认为《郑风·溱洧》是“描写三月上已节青年男女在溱水、洧水两旁游春的诗”传神地再现了一群青年男女趁此机会相聚相乐.互表衷情的热闹场面.呱钉上巳节临河祓楔也是上古就有的风俗,它和先民的水崇拜观念有关。《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t“当此盛流之时,士与女众方执麓,拂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除拂不祥。”《后汉书·礼仪志’注。三月上巳.官民皆絮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疚为人絮.”应劭《风俗通义》载:“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楔,洁也,故予水上盥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析介祉(大福)也。”古人相信,水是至沽之物,能驱邪免灾,救治疾病,拂絮就是在水边洗浴以祓除不洁与疾病。水又是至灵之物,是生命力的象征,水能促进美满婚姻。赐子降福。故临水祓楔又有乞子的意味。《汉书·外戚传'载:“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汉书》注引孟康之言:“祓。除,于霸上白祓除.今二月上巳祓楔也。”可见。上巳节不仅有男女相会求偶的风俗。更有乞子祈福的宗教意味,而两者都含蕴着我们的先民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与当时礼仪制度有关。<诗经》时代,以实践理性为基本特征的礼乐文化已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男女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受到礼的约束.《礼记·坊记)明确指出:“夫礼防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无别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婚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艺麻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