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

合集下载

养猪学

养猪学

养猪学1.猪的经济类型:脂肪型、瘦肉型、兼用型。

2.脂肪型猪的特点:脂肪含量较高,背膘厚达5—7cm,细致疏松,体长与胸围大致相等,瘦肉率45%以下,包括,陆川猪,宁乡猪,内江猪等。

瘦肉型猪的特点:体长大于胸围15—20cm,四肢较高,肌肉发达,胴体瘦肉率55—60%,包括,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等。

兼用型:肉和脂肪的生产能力较强,猪的体格较大,结构均匀,体质结实。

3.地方猪种根据起源、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和生活环境条件,又将其分为六大类型:华北型、江海型、华中型、华南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4.华北型特点:分布最广,区域最大,体躯高大,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耐粗性,抗寒性和护仔性。

代表有:民猪、莱芜猪。

5.华南型:矮、短、宽、圆、肥,早熟易肥,繁殖性能稍差,肉质好。

代表品种:蓝塘猪、两广小耳花猪、陆川猪等。

6.华中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肉质好和体成熟早。

代表品种:金华猪,宁乡猪等。

7.江海型:性成熟早,以繁殖率高著称于世。

代表:太湖猪,姜曲海猪。

8.西南型: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

代表品种: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

9.高原型: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皮的结构好及抗光化能力强。

代表品种:藏猪。

10.地方猪生产性能的特点:繁殖率高:窝产多,母性好,泌乳能力强,性成熟早。

抗逆性强:耐粗饲,耐寒耐热耐饥饿。

肉质好:风味佳,没有pse肉和dfd肉。

生长慢:饲料报酬差,胴体瘦肉率低。

体型小:初生重小,产肉率低。

11.长白猪:原产地丹麦,体型外貌:毛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前倾,背腰长。

大白猪:原产地英国北部,体型外貌: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背腰多微弓。

杜洛克猪:原产地美国,体型外貌:毛棕红色,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

汉普夏猪:肩颈有一条白带。

皮特兰猪:黑白花。

12.引入品种的生产特点:生长发育迅速,饲料报酬好,胴体瘦肉率高。

体型大,初生重大,产肉率高。

猪种六大类型

猪种六大类型

表 3.1 二花脸猪与其他四个中国地方猪种产仔数的对比Table 3.1 The litter size between erhualian and other several pig breeds品种二花脸猪米猪黑猪枫泾猪梅山猪藏猪五指山猪巴马香猪陆川猪平均初产仔数/头12.83 10.39 6.13 7.00 4-6 平均经产仔数/头16.38 13.69 8.80 9.44 8-12品种南昌野猪河套大耳猪莱芜猪民猪内江猪荣昌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平均初产仔数/头12.83 10.39 6.13 11 10平均经产仔数/头16.38 13.69 8.80 13 8-12内江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

品种起源[编辑]原产四川内江地区,分布甚广。

品种特征[编辑]头大嘴筒短,耳中等大而下垂,面多深皱纹,几遮两眼,额皮中部隆起成块状,俗称盖碗。

肩广背宽,四肢强健,被毛黑色,鬃毛粗长。

成熟早,适应力强。

生产性能[编辑]每胎平均产仔10头,母猪性温顺,母性强。

肥育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胴体瘦肉率可达37%左右,肉质良好。

对炎热、寒冷和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均能适应。

以此猪为父本与其他地方猪杂交,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15%~20%。

以杜洛克猪等为父本,杂种后裔的胴体瘦肉率增加,皮肤变薄,日增重也明显提高。

2.1 民猪分布于天气较寒冷的东北三省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所以民猪的抗寒能力是很强的。

民猪还具有体质强壮、繁殖能力强、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饲、肉质好等优点。

根据测定,在-28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民猪在室内12 min 内不表现颤抖现象;在-15 ℃环境温度下,能正常地产仔和哺育。

民猪的产仔数多,母猪头胎产仔数在11头,四胎以上产仔数在13 头以上。

哈白猪、新金猪、东北花猪和三江猪是民猪分别与约克夏、巴克夏、苏白、克米洛夫和长白猪杂交培育而成的。

猪种类型分布特点繁殖力华北型秦岭、东北三省、山西等地抗寒、健壮、易脂肪沉积、适于粗放管理繁殖性能强,产仔数大多在12 头以上华南型云南省的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南部等早期生长快、体质疏松、易肥、肉质细嫩繁殖力低,每胎产仔8~10头华中型湖北省和浙江省南部等生长快、早熟、肉质细嫩、品质优良繁殖力中等偏高,每胎可产仔10~12江海型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平原成熟早、发情明显、肌间脂肪多、肉质好繁殖能力较强,每胎可产仔16 头西南型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湘、鄂西部肌肉结实、早熟、易肥繁殖力低,每胎产仔数平均为8~10 头高原型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日月以西晚熟,放牧性能好,生长慢,屠宰率不高,瘦肉率高,肉质细嫩繁殖力低,每胎产5~6头仔2 我国地方优良猪种简介到2000 年8 月,我国已有21 个优良地方猪种(系)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

猪的品种与生物学特性

猪的品种与生物学特性

猪品种类型的划分根据来源,我国的猪种可分为三大类一、地方品种:原产于我国的猪种;二、培育品种:指利用引入猪种与地方猪种杂交而育成的品种;三、引入品种:指从国外引入的品种。

国外引进品种猪的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引入猪种的共同种质特性特点(一)生长速度快在中国饲养条件下,20~90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650-750g,甚至800g以上;饲料转化率2.5~3.0:1;而国外核心群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900-1000g;饲料转化率低于2.5:1。

(二)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屠宰率在70~72%以上;背膘一般小于2cm;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优秀的可达65%以上。

猪的品种-国外引进品种(三)繁殖性能相对较差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产仔数较少,母性较差。

(四)肉质欠佳肌纤维较粗;肌内脂肪含量较少,口感、嫩度、风味较差。

(五)抗逆性较差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较高;长白猪(Landrace )杜洛克(Duroc)原产美国突出优点为体质健壮,抗逆性强。

对饲养条件的要求比其他瘦肉型品种低,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良好。

[体型外貌]:被毛金黄色或棕红色。

头小轻秀,嘴短直。

耳中等大,略前倾,耳尖稍下垂。

背腰平直或稍弓。

体躯宽厚,全身肌肉丰满,后躯肌肉发达。

四肢粗壮、结实,蹄呈黑色多直立; [繁殖性能]:母猪6-7月龄开始发情。

繁殖力稍低,初产产仔数9头,经产产仔数10头。

乳头5-6对; [生长肥育性能]:前期生长慢,后期快。

肥育期日增重692克,178天达90公斤体重,料肉比2.8-3.0:1,胴体瘦肉率64.3%。

杜洛克(Duroc)汗普夏(Hampshire)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特点: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 [体型外貌]:毛黑色,肩颈结合处有一条白带。

头中等大,嘴较长,耳直立中等大。

体躯较长,背略弓,体质强健,肌肉发达。

[繁殖性能]:母性好,哺育率高,性成熟晚。

猪群的划分

猪群的划分

给猪分类要以猪的年龄、性别、用途等为依据,划分的标准和名称必须统一,方便猪场工作人员统计和管理。

猪的分类一般分为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繁殖猪四大类。

各猪群类别的具体定义请您往下看:1.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一般断奶体重在6~9千克。

2.保育猪是指断奶到70日龄的小猪,或体重6~9千克到25~30千克的小猪。

3.生长育肥猪是指70日龄以后的猪,或体重25~30千克到90~110千克阶段的猪。

以体重大小区别,60千克以前叫生长猪,60千克以后叫育肥猪。

4.繁殖猪繁殖猪群包括后备公母猪、鉴定公母猪和成年公母猪。

(1)后备猪是指从90千克到配种以前暂时选留的公、母猪。

公的叫后备公猪,母的叫后备母猪。

(2)鉴定公猪是指8月龄以后参加过配种,但仍然有待选择的年轻公猪。

(3)鉴定母猪是指已产过1胎的1.5岁左右,但仍然有待选择的年轻母猪。

(4)成年公、母猪也叫基础公、母猪,是指经过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公、母猪。

(5)淘汰猪是指失去种用价值的后备与成年公、母猪和因病不愈或因伤致残的生长育肥猪。

四、准确计算猪群的结构与组成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划分出的饲养阶段决定了猪群的组成类别,准确计算出每一类猪群的存栏数量就形成了猪群结构。

划分饲养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以年产万头商品肉猪猪场为例予以说明。

1、年产总窝数年产总窝数=计划年出栏头数/窝活产仔数×从出生至出栏成活率=10000/(10×0.9×0.96×0.98×0.99)=1193(窝/年)2、每个节拍转群头数生产节拍亦称繁殖节律,是指相临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生产节拍根据猪场规模而定,实践经验表明,年产5万头以上商品肉猪的大规模猪场多实行1或2天制,即每天或隔天有一批仔猪断奶、保育和肉猪出栏。

在玉田县年产1-3万头商品肉猪的规模猪场实行7天制,以7天为一个节拍,即以周为单位进行生产安排。

猪的资料介绍常识_猪的基本资料

猪的资料介绍常识_猪的基本资料

猪的资料介绍常识_猪的基本资料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猪的一些具体资料你们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猪的资料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猪的资料介绍:分类猪按地理区域进行分类⒈华北类型:民猪、黄淮海黑猪、里岔黑猪、八眉猪等;⒉华南类型: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陆川猪等;⒊华中类型:宁乡猪、金华猪[2]、监利猪、大花白猪等;⒋江海类型:著名的太湖猪(梅山、二花脸等的统称);⒌西南类型:内江猪、荣昌猪[3]、成华猪桂中花猪等;⒍高原类型:藏猪(阿坝、迪庆、合作藏猪)。

著名猪种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筒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中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成华猪俗话说“家家都有黑毛猪”,这种黑毛猪便是成华猪,全身黑毛、四肢短小、体型膘肥。

以前,成华猪是成都猪肉市场的主力品种,也是回锅肉的“最好搭档”。

成华猪是成都土生土长的黑毛猪。

成华猪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州、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13个县。

2013年5月27日报道称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四川成华猪已濒临灭绝又叫做“大约克猪”。

原产于英国,特称为“英国大白猪”。

输入苏联后,经过长期风土驯化和培育,成为“苏联大白猪”。

后者的体躯比前者结实、粗壮,四肢强健有力,适于放牧。

十八世纪于英国育成。

猪约克夏猪约克夏猪是猪的一个著名品种。

原产于英国约克郡(Yorkshire,英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旧郡,一九七四年分割为NorthYorkshire,South Yorkshire及West Yorkshire),由当地猪与中国猪等杂交育成。

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

有大、中、小三种,分别称为“大白猪”、“中白猪”和“小白猪”。

大白猪属腌肉型,为全世界分布最广的猪种。

体长大,成年公猪体重三百至五百公斤,母猪两百至三百五十公斤。

203.中国地方猪种

203.中国地方猪种
海猪、内江猪、成华猪、大花白猪、东北民猪、金华猪、 大围子猪共9个品种。


母猪初情期日龄94.46 d,最早的姜曲海猪为36 d;
性成熟日龄为129.52 d,其中姜曲海猪为76.67 d。 地方猪种中,大型猪种(民猪、内江猪、大围子猪) 性成熟较迟,而小型猪种(姜曲海猪、二花脸猪)性 成熟较早。

在耐热力方面,长白猪在高气温(32~39℃)下
呼吸数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地方猪
96
⑵对饲料的消化力

用民猪与长白猪、内江猪与长白猪做的对比试验
中,无论低粗纤维(3%)或者高粗纤维(9%)
饲料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

当饲粮粗纤维为8.8%~11.3%水平时,金华猪的
日粮消化率显著高于长白猪(许梓荣等)。
94
3. 抗逆性强

我国地方猪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对外界 不良环境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

抗寒力与耐热力 对饲料的消化力 抗病力
95
⑴抗寒力与耐热力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猪的适温区最窄,超过上下
临界温度对生产的波动颇大。

在抗寒力方面, 地方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强(如 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加)。长时间暴露于严寒 户外而不颤抖、不嗥叫。
平均窝产活仔14头左右。有关窝产仔数的研究都提到梅山猪 的窝产活仔数比西方品种母猪多3~4头。这也就是最西方学者 感兴趣的问题—“为何它有着比西方品种多的窝产仔数?”实际 上,窝产仔数是取决于排卵数和孕期成活数的综合结果。 梅山猪排卵数多、胚胎和胎儿的成活率高,从而多胎性比西 方品种强得多。 目前西方学者还在进行识别控制梅山猪多胎性的基因的研究, 最终有可能将这些有利基因转移入常用品种群体。此项研究 已获得了有关产仔力的一个候选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这 是依阿华州立大学发现的。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我国对小型猪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落后近半个世纪,但是我国小型猪原始资源十分丰富,优势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有六七种,如五指山猪、香猪、滇南小耳猪、乌金猪、藏猪等。

这些小型猪大都产于南方一些偏远的山区,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近亲繁殖、遗传相对比较稳定、繁殖性能好等优点,即具有所谓的“一小、二纯、三净”的优势,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1.五指山猪(WZSP) 该品种原产于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山寨,俗称“老鼠猪”。

初生重0.3~0.4kg,成年24月龄母猪体重30kg左右。

性成熟早,母猪2~3月龄开始有发情表现,经产仔数6~8头,公猪性成熟早于母猪,有“小配大”即子配母的能力。

其体型小,头小而长,耳小而直立,嘴尖,四肢细短,呈白色,全身被毛大部分为黑色或棕色,额部有白三角或流星,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

WZSP是我国小型猪品系中体型最小、体重最轻的品种之一,并具有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

2.滇南小耳猪滇南小耳猪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小耳猪的一个类型,因其体型矮小、生长缓慢、体质细致结实,性能独特,1987年经盛志廉教授定名为版纳微型猪,以区别于一般的小耳猪。

版纳微型猪主要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拉诂、爱伲、布朗和瑶等交通闭塞的少数民族村寨。

版纳微型猪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分别为17.2±0.4kg、34.4±0.2cm和58.5±0.6cm,成年体重公猪36.1±1.1kg,母猪43.3±1.0kg,比报道的国外小型猪有明显的小体型优势。

3.香猪香猪,主要产于贵州的从江县加鸠、宰便和榕江县八开、计划等乡镇,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榕江、雷山、丹寨等县的10多个乡镇,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荔波两县的部分乡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的一些村寨。

鉴别中国地方猪种

鉴别中国地方猪种

四、江海型
4、猪种特征
- 性成熟早,3~4月龄发情 - 繁殖力高,产仔数13 头以上 - 乳头多为8对以上 - 易沉积脂肪
四、江海型猪
5、代表猪种
太湖猪(二花脸,梅山,枫径,) 姜曲海猪(江苏) 东串猪(江苏) 虹桥猪(浙江) 圩[wéi]猪(安徽) 阳新猪(湖北) 台湾猪(台湾)猪
2021/1/6
六、高原型
3、体形外貌:
- 体型小,外貌象野猪, - 头狭小呈锥形,嘴长直,耳小而直立 - 背窄而微弓,腹小而紧凑,臀倾斜, - 皮厚,鬃毛长而粗密,内生绒毛,毛
色为全黑,黑褐色及黑白花等。 - 终年放牧,四肢发达,奔跑能力强,
心肺等脏器十分发达,因而形成了结 实有紧凑的体型。
六、高原型
4、猪种特征
五、西南型
5、代表猪种
四川的 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 雅南猪 湖川山地猪(鄂西黑猪、盆周山地猪,湘西山地猪) 乌金猪(威宁,柯乐) 关岭猪(贵州) 江口箩卜猪,凉山猪
荣昌猪:眼圈为黑色或头部大 小不等的黑斑
2021/1/6
六、高原型
六、高原型
藏猪
1、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2、气候特点: 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季节短,植被稀 疏,养猪少。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因此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猪种有很大的差 别。
华北型代表猪种—东北民猪
➢生产性能: 产仔数平均13.5头 瘦肉率46% 屠宰率72% 成年公猪200kg,母猪148kg
八眉猪
• 分布于陕西、青海、甘 肃和宁夏等,是一个历 史悠久的古老品种,对 西北地区特定的生态环 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华南型猪
两广小花猪
二、华南型猪
1、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岭和珠江流域以南一带的猪 种。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的南 部和台湾省。 2、气候特点: 该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雨 水充足,草木繁茂,农作物一年三熟,饲 料丰富,尤其是青绿多汁饲料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