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2012-8-2210:17:17我要投稿所属频道:电建电力环保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关键词: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可持续发展北极星电力环保网讯: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
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自2024年以来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然而,由于能源的高消耗和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目标设定1.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2.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结构的绿色化和低碳化程度。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的限制力度。
建立相关奖惩机制,激励企业和个人节能减排。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高效节能产品。
2.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鼓励居民和企业采取主动措施,如购买节能设备、合理使用能源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大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鼓励企业采用新能源发电和运输方式。
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4.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规范,提倡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
鼓励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
5.提高工业能效和产品能效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指导,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和节能标准,提高工业能效。
加强对产品能效的监督,实行能效标识制度。
6.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监测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定期进行能源消耗和减排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
四、预期成效和前景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预计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能源消耗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国际水平。
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 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 氨氮、 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 放分别减少10%。
我国“十二五” 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 标
By 151067
指导思想
•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要着力点。 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 环境基本国策 节约能源 降低温室气体 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 排放强度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低碳技术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 发展之路。
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是按照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发展要求制定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方案。
本方案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政府、企业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降低排放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目标如下:1. 能源消耗总量降幅:力争到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比2005年减少20%。
2. 温室气体减排:力争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减少40%。
3. 资源利用率提升:力争到2020年,资源利用率提高15%。
三、重点工作1. 提高产业能源效率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业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
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设备和系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政府将制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清洁能源向主力能源地位转变。
3. 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推广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节能产品的使用。
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还将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鼓励企业推行节能措施,节约能源。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数据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各行业、各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
政府将加强统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数据的统计和报告,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法制保障。
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经济刺激政策、财税政策、技术支持政策等,引导和推动各方积极参与,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2. 强化监管和执法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惩处,并及时公开曝光。
我国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5大重点工程

中国军转民4资讯速递nformation express 国事要闻>>国务院近日批复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规划》以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公众健康为目标,统筹规划了9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8项保障措施,力争至“十二五”末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规划》还确定了2020年核安全远景目标。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年10 月12日,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脱氮除磷能力;以制浆造纸、印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推进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等5个方面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3项主要任务。
我国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5大重点工程>>2012年9月20日,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
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2012年9月3日,科技部发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按照《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计算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若干重点区域、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1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一、背景及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制定本方案。
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10%、10%、10%。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转移。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加强节能降耗1.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
2.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节能监察,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
(三)推进污染减排1. 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污染物减排工程。
2. 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 成立“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节能减排工作。
2. 各级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完善政策体系1. 完善节能减排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
2. 制定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价格、收费政策,激励社会节能减排。
(三)加强执法监管1. 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 加强节能减排监测、监察、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四)强化科技支撑1. 加大节能减排科研投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2. 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技术普及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2年8月6日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
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各省目标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各省目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各省目标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
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2 0 0 3年 福 建 省 煤 田地 质 局 编 制 的 《 福 建 省 煤 炭 资 源 地 质勘查后备 基地分析 》 . 将 该 区列 为 Ⅲ 类 预 选 区 …. . 综 上所述 . 河 祠 矿 存 在 良好 的找 煤 前 景 ,
‘ i ‘ “ i h 。 ‘ i L 。 i ” i ‘ 。 I l ¨ ’ ¨ l l ・ 。 。 l …- i … ” i… ¨ l 。 … ・ l I … ¨l 一 ‘ l ‘ ¨ ¨ l ‘l i 。 I I 一 I l ’ i i I - ’¨ 川 l “ 。
定盖 层的厚度是减 少 1 二 作 投 入 的 一个 重 要 i X I 素,
( 一
l E 城 齄 潭 南 矿 区
、
/
一
一 一 一
一
塑 鼍 一 随
j {
;
i , /
( 2 ) 在盖层 下 , 含 煤 地 层 与 盖层 的 分 界 线 无 法 确 定 , 对 判 断煤 层的延展存 存很多不确 定性 . 意味着1 程 投 入 的 巨大 ( 3 ) 该 区外同花 岗岩体 发育 . 对 矿 区 内 盖 层 下 保 存 的 煤 层 可 能 有 较 大 的 破 坏 作 Hj 必 须 通 过 有 效 的 T程 投 人 才 能 了
解。
进笺芝 建 辘 河 葡 疆 ! 肇 , { 孽 二 。
图回 黯 回 : 嚣 田 = … i i  ̄ c r 回 回 : 器 回 田 匝] 黜 回 i 镒! 田 琵 圈 : 团 器 例回 固 回 回 [ : 一
1 5 李 媳
.
\ 一r 、 t , l
一
1
4 存 在 难点
,
』
/一 一 十 ~ 源自一 J 1 矿 区 髫 { 永安大鹏山
莎
j m
。
I _
} /
目前 . 一i下 ” 找 煤 是 福 建 煤 炭 资 源 勘 查 的 重 要 方 向 . 已
取得 许多 错的成果 , 但在 实际勘查 中依 然存在一 一 些 困难 : ( 1 ) 盖 层 的厚度决 定 了 作 的实施 困难 程度 、 有 效 的判
3 刘 东辉 . 福 建 省 龙 岩地 区“ 三下” 找煤探讨. 能 源 与环 境 . 2 0 0 7( 9 ) 4 陶建 华 , 陈 龙 福. 福 建推 覆 构 造 研 究 石 油 实验地 质 , 2 0 0 6 , 2 8 ( 3 )
” i i t i I i t i l i F i I i t l i i i i
工 作 的重 点
参 考 文 献
1 福 建 省 煤 田 地 质局 . 福 建 省煤 炭 资 源 地 质勘 查后 备 基 地 分 析 . 2 0 0 3
2 唐 来发 . 红 林 坪 矿 区红 层 下 煤 炭 资 源 前 景 分析 . 煤炭技术 . 2 0 0 9 . 2 8
( 6)
组( J 3 n ) 下, 存在 含有 可采 煤层 的童 子岩 组地 层 , 可采 煤层 2
图 2 连 城 县 河 祠 矿 区 区域 地 质 图
5 总 结
通过近 年的找煤经验 和找煤成果 分析 . 对 河 祠 矿 区 找 煤
总结如下 :
( 1 ) 河祠矿 p ( 煤 系地层 的 I 二 覆地层为侏 罗系南 园组( J 3 I 1 ) 的凝 灰岩 , 据福 建 区域地 质志 ( 1 9 8 3 ) 资料 . 该 地 层 厚 度 大 于 6 8 6 m, 煤 系 地 层 在 覆 层 周 同有 零 星 Ⅲ 露 。 凶 此 . 在 开 展 工 作
( 3 ) 对 矿 区外 煤 层 露 头 须 进 行 较 详 细 研 究 . 判 断 煤 层 保 留厚度 . 并 对 断 层 的破 坏 程 度 加 以 总 结 分 析 ( 4 ) 火 山岩下 找煤具 有更 多的 不确定性 , 需 要 借 助 更 多
的工程 手段 , 此分析 研究 盖层 . 选择 好 的地 段施 工将 是 今
发展 模式 . 建立健 全有 效的激励 和约 束机 制 . 大幅提 高能 源 利 用 率 .显 蓍 减 少 污 染 排 放 .确 保 到 2 0 1 5年 实现 单 位 G D P
中国确定 “ 十 二五 ” 节 能减 排目标
国务 院通 过 “ 十 ̄ - J S . ” 节能减排规 划 . 要 求加 快 转 变 经 济
能耗比 2 0 1 0年 下 降 1 6 % ,化 学 需 氧 量 、 S O 2 排 放 总 量 下 降 8 %、 氨 氯、 N O x 排 放量 下降 1 0 % 的 约 束 性 目标
区施 T 、
3 综 合 分 析
( 1 ) 根据 滑 脱构 造 理 沦 , 该 矿 区存 在 的 F 隐 伏 滑 脱 断 层, 位 于煤 系 地 层 与石 炭 系 林 地 组 之 间 , 对煤系地 层有变 薄 、 断 失的破坏作 J H ( 2 ) 经 过 相 邻 矿 地 质 资 料 研 究 , 火¨ 1 岩 即侏 岁 系 南 同
前须实施 踏勘 , 确 定 有 利 地 段 进 行 施 E, 以物探先行 . 钻 探 为
个 矿 的地 层 走 向延 伸 和 构 造 发 育 特 征 来 看 . 河 祠 矿 区存 在
可采 煤 层 。
主. 辅 助 地 表填 图 和 临 区调 查 对 钻 探 资 料 成 果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找H { 勘 探区煤层 赋存 规律 , 建立标准煤 层柱状 . 指 导后期
施 T : 。
( 2 ) 收集 相邻矿 区钻探 资料 , 对邻 区的钻 探成 果加 以分
析 研究 . 判 断煤层 分布 规律 和构造 发育规 律 . 同 时 指 导 本 矿
图 3 1 —1’ 线 预 想 地 质 剖 面